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4)
2023(2389)
2022(2084)
2021(1891)
2020(1759)
2019(3337)
2018(3232)
2017(5518)
2016(3277)
2015(3573)
2014(3363)
2013(3402)
2012(3166)
2011(2822)
2010(2805)
2009(2512)
2008(2602)
2007(2349)
2006(2074)
2005(1757)
作者
(12531)
(10518)
(10399)
(9889)
(6656)
(5304)
(4542)
(4309)
(3957)
(3804)
(3669)
(3639)
(3553)
(3538)
(3505)
(3282)
(3275)
(3137)
(3080)
(3074)
(2961)
(2754)
(2667)
(2483)
(2421)
(2386)
(2306)
(2248)
(2240)
(2230)
学科
(8330)
经济(8321)
(6233)
管理(6130)
(6056)
(5034)
企业(5034)
方法(3525)
(3197)
森林(3197)
(3180)
数学(3037)
数学方法(2957)
(2824)
(2696)
(2641)
税收(2510)
(2481)
中国(2316)
(2258)
生态(2098)
业经(2053)
(1879)
土壤(1876)
农业(1807)
地方(1680)
(1639)
财务(1639)
财务管理(1637)
企业财务(1591)
机构
大学(46067)
学院(45277)
研究(21557)
科学(17444)
(15532)
中国(15481)
管理(13710)
(13033)
(12896)
经济(12619)
业大(12537)
研究所(12339)
农业(12014)
理学(11702)
理学院(11497)
(11157)
管理学(11094)
管理学院(11018)
中心(9854)
(9375)
(8946)
(8914)
实验(8662)
实验室(8250)
林业(8055)
重点(7862)
(7850)
农业大学(7801)
研究院(7463)
北京(7359)
基金
项目(36983)
科学(27167)
(26890)
国家(26727)
基金(25836)
研究(20922)
科学基金(20085)
自然(15695)
自然科(15287)
自然科学(15282)
自然科学基金(14990)
(14562)
基金项目(13890)
(13585)
社会(11239)
社会科(10532)
社会科学(10523)
资助(10472)
科技(10170)
计划(10013)
重点(9653)
教育(8877)
科研(8072)
专项(8037)
(7998)
编号(7229)
(7036)
(6963)
(6758)
创新(6716)
期刊
学报(16336)
(14144)
经济(14144)
科学(12878)
(12853)
大学(11191)
学学(10963)
研究(10865)
中国(8810)
林业(8300)
农业(8192)
(5039)
业大(4920)
(4341)
科技(4039)
管理(4033)
(3586)
教育(3551)
资源(3534)
农业大学(3177)
业经(3126)
科技大(3092)
科技大学(3092)
自然(3060)
(3007)
金融(3007)
(2508)
中国农业(2473)
(2453)
技术(2397)
共检索到67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建  潘丽琴  潘启龙  李忠国  杨桂芳  
评价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不同冠层分枝的光合能力,为格木人工林修枝提供光合生理基础。以9年生格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观测格木人工林不同冠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二氧化碳响应曲线及光合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格木人工林不同冠层叶片的光合初始斜率(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的大小顺序相同,依次为冠层C>冠层B>冠层A,而暗呼吸速率(Rd)大小顺序则相反,高冠层叶片的饱和光强(Isat)较大,而光补偿点(Ic)却较低,且3个冠层各参数差异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瑞友  黄志宏  周光益  邱治军  
应用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icor-6400观测了南岭杉木人工林林冠层不同高度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日进程.结果表明:(1)处于林冠不同高度(林冠顶部、林冠中部和林冠下部,下同)的杉木叶光合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特征均存在差异,其日平均光合速率为(4.81±0.23)μmol.m-2s-1;(2)位于林冠不同高度的杉木叶的蒸腾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亦存在差异,其日平均蒸腾速率为(1.48±0.07)mmol.m-2s-1;(3)不同高度的杉木叶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日平均WUE为(3.41±0.19)μmol/mmol;林冠内不同高度光合有效辐射在该杉木人工林中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保国  贾宏炎  郝建  李运兴  庞圣江  刘士玲  张培  牛长海  蔡道雄  
【目的】探明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林龄柚木人工林心、边材量及心材年轮数和心材高度的生长变异特征,以期为了解该区域柚木心边材发育特征、心边材量预测及高质量、大径级柚木目标树的高效培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大青山10、18、31和41年生柚木人工林平均木的解析木为研究对象,对心、边材的方位变异和心、边材量的株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曲线估计法拟合心、边材量与横截面直径、总年轮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柚木心、边材生长变异特征。【结果】各林龄柚木树干心材半径主要为北向最大,边材宽度则主要为北向和东向最大,各林龄内,树干4个方位的心材半径、边材宽度均无显著差异(P>0. 05)。各林龄柚木心材半径、心材面积和边材面积均表现为随树高增加持续减小,边材宽度在树干基部(0~1 m)明显偏大,且在树干一定区域内保持相对稳定。林分心、边材量总体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不同林龄林分间除边材宽度差异不显著外(P>0. 05),心材半径、心材面积和边材面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31年生)心材量的变化。研究认为41年生柚木心材仍有很大增长潜力,若要达到高质量、大径级的培育目标,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培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文发  徐德应  刘世荣  韩景军  
对 3个林分 (密度A :16 6 7株·hm- 2 ;B :32 33株·hm- 2 ;C :976 7株·hm- 2 )的测定和分析表明 ,树冠不同部位的同龄叶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其最大光合速率不同 ;树冠同一层内 ,成熟针叶光合速率依当年生叶、1a生叶、2a生叶递减。强光下 ,中层叶的蒸腾速率明显小于上层叶。弱光下 ,中层和下层叶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 ,几乎等于甚至超过上层叶。一般而言 ,杉木针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 10 0 0~ 190 0 μmol·m- 2 s- 1 ,光补偿点很低 ,大致在 4 .780~ 30 .114 μmol·m- 2 s- 1 范围。同一枝条不同部位不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伍倩  闫文德  田大伦  梁小翠  王光军  
通过对湖南会同3个杉木人工林集水区的大气降水及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穿透水的pH值、NH4+—N、NO3-—N、P、K、Mg和Ca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元素质量浓度的大小顺序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在对山洼、山麓、山坡3个不同坡位的草本层、灌木层及乔木层林冠截留进行研究,得出各元素质量浓度大小排序为山洼处>山坡处>山麓处;NO3-—N的质量浓度在山洼处和山麓处呈明显差异,P、K、Mg的质量浓度在山洼处和山坡处呈明显差异,Ca的在山洼和山坡、山麓处都有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铭  何功秀  文仕知  及利  张盈  倪艳林  李智华  
【目的】生态化学计量法是探索耦合元素平衡和循环的有效工具(如氮、碳、和磷等),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幼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414”配方施肥为基准,在湖南省会同县生态站林场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设置14个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分别在施肥前、施肥12个月后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样品及杉木根、枝、叶样品,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重铬酸钾加热法测定土壤、植物的有机碳含量,凯氏消煮法测定土壤、植物的全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HClO_4—H_2SO_4)测定土壤、植物的全磷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杉木人工林幼林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施肥明显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CK相比,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土壤C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N、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处理J(N_3P_2K_2)和处理E(N_2P_2K_2)分别观测到土壤N、P含量的最大值。2)配方施肥显著改变杉木幼龄林根、枝、叶化学计量特征。3)配方施肥后,土壤N∶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说明影响试验地土壤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N;叶片、枝干N∶P变化区间分别为12.15~13.89、8.73~10.07,说明叶片、枝干生长也主要受N的影响。4)土壤C、N、P计量值对杉木人工林幼林的计量值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叶的影响相对较弱。5)处理J(N_3P_2K_2)施肥效果最为显著,表层土壤及叶片的N含量分别比CK提高28.36%和5.58%,枝的N、P含量分别比CK提高11.00%和28.13%,根的N、P含量分别比CK提高53.86%和4.92%。【结论】适宜的配方施肥能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林木对肥料的利用效率。基于“3414”试验,可知土壤,叶片,枝干和根系全氮均高于CK,氮是限制该试验地杉木人工林幼林林木生长及土壤生产力的因子之一。每株杉木幼树施用150 g氮肥、100 g磷肥、100 g钾肥的配方施肥模式(处理J)效果最为显著。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郝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珍贵木材的需求急剧增加,培育大径级无节良材正是当下人工林发展的重要目标。人工修枝是大径材培育过程中一项关键技术措施,而针对我国南方珍贵用材树种的人工修枝技术研究涉及甚少。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为苏木科格木属常绿乔木,木材坚硬,是我国南方珍贵优良用材树种。生产实践中发现,格木存在自然整枝后易形成较多的死节,而且较大分枝枯死脱落后会导致木材心腐的现象,严重影响其木材质量。因此,本研究以格木幼龄林、中幼林及近熟林为研究对象,从修枝林分选择、节子形成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紫薇  焦鹏宇  高李文  郭文  刘先  胡亚林  王玉哲  
[目的]探讨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及根际效应随杉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7、15、24、34 a)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水解酶(PRO)、脲酶(URE)、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硝酸还原酶(NR)),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根际效应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林龄和根际对6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杉木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均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不同林龄杉木根际土壤BG、NAG、PRO、URE和LAP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15 a杉木林土壤NR活性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7 a和34 a杉木林(p<0.05)。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是碳氮比与铵态氮含量。[结论]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在中龄林阶段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最低,说明在受氮沉降影响严重的中亚热带地区,氮仍可能是杉木速生期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今后的营林施肥措施上,应把重点放在中龄林阶段,以满足杉木对氮的需求,达到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目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恒恒  李斌  栾晓峰  
两栖动物是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吴波等,2006),两栖动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Jones et al.,2010)。许多国外学者对两栖、爬行动物与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利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Roloff et al.,2011;Steen et al.,2010),目前我国对该领域研究较少。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hm2,持续居世界首位。福建省人工林保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冬姣  雷丕锋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志伟  
The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community feature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fores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proportion of phanerophyes in the not burning forests were larger than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2)the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  郎南军  袁春明  温绍龙  
对云南省会泽县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人工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桤木人工林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林下灌草恢复快,生物多样性高,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与水源涵养功能。桤木各部位的生物量依次为干>根>枝>皮>叶,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量的96.14%;从桤木林分各层的生物量来看,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84.93%,其次为枯落物层和草本层,灌木层较少。在分析桤木生物量基础上建立了桤木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表5参1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仕知  田大伦  杨丽丽  方晰  
对不同年龄阶段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桤木各器官的碳密度算术平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8和14年生的分别为478.8,485.7和495.8g·kg-1,变异系数在0.25%~9.58%之间,不同器官碳密度由高至低排序大致为:树干>树枝>树叶>树根>树皮,林下植被各组分和死地被物的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层(0~60cm)平均碳密度也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且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随着林龄增长,乔木层碳贮量的优势逐渐增强,从5年生的25.88t·hm-2增加到14年生的49.63t·h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维舟  赵仲辉  康文星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利用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与自动气象梯度观测系统的观测数据,对会同杉木人工林潜热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一天中,春夏季节潜热通量值夜间在0值左右波动,早上7:00开始递增,14:00左右达到最大后逐渐下降,21:00将为夜间值。秋冬季节潜热通量早上7:30开始递增,12:00达到最大值,19:00降为夜间值。一年中,潜热通量变化特征呈单峰型,从1月份开始递增,8月份达到最大值后逐月递减。潜热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数据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与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与饱和差呈幂函数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对比分析了福寿林场3个龄组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土壤碳贮量及其土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个龄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土层0~20 cm有机碳含量最高,为29.07~35.27 g·kg-1,是土层20~30 cm和土层30~45 cm的1~2倍和3~4倍,而土层(45~60cm)的有机碳含量最少,为5.03~6.68 g·kg-1。2)3个龄组的人工林0~60 cm土层内平均碳含量和碳贮量都表现出了随着年龄的变化先减少而增加的趋势,其平均碳含量的次序依次为成熟林(16.65 g·kg-1)>幼龄林(14.78g·kg-1)>中龄林(13.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