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6)
2023(9624)
2022(8687)
2021(8281)
2020(7029)
2019(16154)
2018(16240)
2017(30902)
2016(17163)
2015(19207)
2014(19236)
2013(19027)
2012(17460)
2011(15461)
2010(15338)
2009(13927)
2008(13318)
2007(11491)
2006(9868)
2005(8447)
作者
(51019)
(42418)
(42104)
(39976)
(26667)
(20379)
(19042)
(16822)
(16125)
(15174)
(14441)
(14114)
(13345)
(13209)
(13025)
(12998)
(12961)
(12707)
(12053)
(11940)
(10768)
(10268)
(10232)
(9545)
(9522)
(9461)
(9431)
(9252)
(8639)
(8557)
学科
(62183)
经济(62117)
管理(47870)
(44540)
(37660)
企业(37660)
方法(30843)
数学(26588)
数学方法(26281)
(16691)
(15614)
中国(15517)
(15331)
业经(14084)
地方(13039)
理论(11209)
农业(11114)
(11023)
贸易(11017)
(10894)
(10837)
(10693)
(10312)
技术(10260)
财务(10254)
财务管理(10235)
环境(10212)
企业财务(9682)
教育(9227)
(9161)
机构
大学(238348)
学院(236606)
管理(95825)
(86058)
经济(83893)
理学(83653)
理学院(82708)
管理学(81096)
管理学院(80701)
研究(79054)
中国(56185)
科学(53125)
(51273)
(44020)
业大(41098)
(40656)
(38166)
研究所(37565)
中心(35539)
农业(34830)
(33566)
北京(32344)
财经(31215)
(30801)
师范(30482)
(28866)
(28420)
(27814)
技术(26601)
(24701)
基金
项目(171052)
科学(131916)
基金(122172)
研究(121308)
(108299)
国家(107429)
科学基金(90861)
社会(72883)
社会科(68903)
社会科学(68882)
(67862)
基金项目(66090)
自然(61921)
自然科(60413)
自然科学(60392)
自然科学基金(59271)
(57476)
教育(55152)
资助(50401)
编号(49830)
成果(39963)
重点(38297)
(36577)
(35873)
(35453)
课题(34214)
科研(33323)
创新(33053)
计划(32838)
大学(31285)
期刊
(91759)
经济(91759)
研究(65626)
学报(44434)
中国(42605)
(40115)
科学(38661)
管理(33831)
大学(32319)
学学(30624)
农业(28293)
(27723)
教育(26316)
技术(19873)
(17060)
金融(17060)
业经(15124)
(14564)
财经(14089)
图书(13680)
经济研究(13620)
科技(13161)
理论(12511)
业大(12347)
(12055)
问题(11828)
(11817)
实践(11816)
(11816)
林业(11691)
共检索到332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优良  张福锁  李絮花  史衍玺  许方振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试验地点 ,对用TL Fe根系输液法矫正苹果缺铁黄叶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L1根系输液 6d后 ,苹果叶片全铁含量比ck增加 10 4 16 % ,活性铁含量增加 30 7 6 1% ,14d后叶片全铁和活性铁达到最大值 ,分别比ck增加了 14 7 35 %和 393 0 4 % ,然后开始下降。TL2 处理 6d后 ,苹果叶片全铁和活性铁含量达到最大值 ,分别比ck增加2 73 2 2 %和 6 42 14 % ,然后开始下降。TL1处理苹果叶片花全铁、活性铁、挂果数、座果率分别比ck增加 14 0 79% ,137 2 4 % ,2 30 35 %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旭晖  R.D.Hill  夏锦慧  
为探索通过施用肥料加快香根草生长,促进生物篱形成,作为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自1995年开始,开展了本项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耕地种植香根草,施肥无明显效果。如在农耕地繁殖普根本苗,需要施用化肥时,以做追肥为宜。在济薄的坡地种植香根草,施用肥料有明显的效果,并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效果较佳。化肥中如缺乏磷肥,将严重影响香根革的生长;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时,分次施用较移栽时全部一次施入为好。在瘦坡地施肥,有利于香根草篱的形成,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有明显的效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肖和忠  杨秀芹  刘卫东  吉志新  王晓娟  
选用1125肥药双效剂和光合微肥以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分析方法,对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衰老生理及黑根病Rhizoctonia solani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25肥药双效剂3.3 mL.L-1在降低结球甘蓝黑根病发病率、相对电导率、增大根冠比等方面差异极显著,优于对照;在增加结球甘蓝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降低储存期黄叶率方面,差异极显著,优于光合微肥和对照;光合微肥与对照相比,极显著降低结球甘蓝相对电导率,极显著增大根冠比。喷施1125肥药双效剂和光合微肥均能提高结球甘蓝叶绿素质量分数。在室内做结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东鸿  赵政阳  赵惠燕  胡想顺  雷延明  刘向阳  尚东东  高鹏  
2001~2003年分别对陕西渭北苹果产区主要发生的早期落叶病进行了系统调查,初步明确了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生种类,其中以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mariamaliRoberts)、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coronarian(Ell.EtDavis)Davis)和苹果圆斑病(Phyllostccasolitaria)发病最重,病叶率49.62%~10.36%,病情指数14.82~2.33;苹果灰斑病(PhyllostictapirinaSacc)发生较轻,病情指数0.31。同时选用10种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治效果比较试验、药剂搭配组合试验、年防治次数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40%福星WP3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王观明  项东云  
对5种施肥措施影响尾叶桉林分生长过程,进行了历时9a的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有:施肥既可提高林分产量,又能缩短成材时间;一次性施足基肥的肥效可延续到轮伐期(5~6a);施用N、P、K复合肥比单一肥或两元素的复合肥效果好;只施N肥效果差,和不施肥结果相近;在不同肥料中,P肥效应突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鹤  杜国栋  宋亚楠  鲁晓峰  英楠  
通过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生防木霉菌的分离、筛选,明确生防木霉菌的防病效果,为草莓连作障碍中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不同连作地块的健康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株75株,采用传统平板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几丁质酶产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产酶活性和重寄生能力,对木霉菌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复筛,并将筛选出的优势木霉菌菌株组合,研究混合菌剂对草莓根腐病标靶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初筛有19株木霉菌株对标靶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40%,并通过复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生防优势的菌株,"经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拟康宁木霉、哈茨木霉和刺孢木霉,"菌株组合后,复合菌发酵液对标靶病原菌抑制率高达5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白鸽  孔建  申效诚  王文夕  程红梅  张桂芬  王彩敏  
1990~1992年在郑州进行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751和抗生素B-903对苹果轮纹病离体培养的菌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1.77~18.70mm;田间将生物药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后,经“751”100倍液防治的轮纹病烂果率低于化学农药处理,且对早期落叶斑点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贮藏前用751的复配剂QGF处理后,获得了满意的防病保鲜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雪莲  邓开英  张鹏  冉伟  沈其荣  杨兴明  
采用盆栽试验和平板培养及DGGE技术研究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BIO)对甜瓜土传枯萎病防治效果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使甜瓜生物量和防病率明显增高。在挂果期,含Bacillus subtilis Y-IV1的BIO1与含Trichoderma harzianum SQR-T37的BIO2混合施用处理的甜瓜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139%、287%,防病率达到了90.9%;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相对于对照明显增多,而真菌和病原菌的数量显著减少。BIO1与BIO2混合施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最显著。结论:使用混合型生物有机肥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志宏  王慧敏  王建辉  
选取不致病的葡萄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vitis) E2 6菌株 ,以 HL B- 2和 K84菌株做对照 ,对不同来源的 36株根癌菌进行室内及温室条件下的抑菌及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室内抑菌检测中 ,E2 6的抑菌谱要广于 HL B- 2和 K84 ,对 36株根癌菌中的 30株有拮抗作用 ,抑菌率为 83.3%。在温室防治检测中 ,生防菌与根癌菌 1∶ 1混合接种指示植物向日葵时 ,E2 6对 85.7%的供试菌株有防治效果 ;与对照生防菌相比 ,尤以防治葡萄根癌病最为有效。单菌落传代研究表明 :E2 6后代菌株与初始菌株在产素及生长速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表明 E...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玲  伍辉军  梁文伯  高学文  
[目的]拟从马来西亚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和鉴定抑菌能力强的芽孢杆菌菌株,并对菌株产生的脂肽类抗菌物质的种类以及生防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具有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芽孢杆菌,基于16S r DNA、gyr B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基质协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鉴定菌株所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的种类,并通过温室试验对菌株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拮抗试验结果表明:D15、W3、KLu7、yM16、D1和PLZ26这6株菌株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或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菌株D15和W3对这2种病原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新艳  韦巧婕  沈标  
从马铃薯青枯病发病严重地块的健康植株根系分离到1株有效抑制马铃薯青枯菌的芽孢杆菌菌株,命名为T3。采用盆栽试验,分别通过对马铃薯植株病情指数的调查、平板计数和PCR-DGGE方法研究菌株T3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对照(CK)相比,T3菌株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F)显示出了对马铃薯青枯病的极显著防效,防治率为79.44%,而单独使用T3菌液(T3)和有机肥(OF)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7.10%和30.84%。各处理中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均随时间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结薯期达到最高值。BF处理中,T3菌可有效在马...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艾晓辉  
“鱼虾安”防治鱼病效果的评价研究艾晓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鱼虾安是山西鱼虾安水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水产消毒剂,其化学名称为氯代异氰尿酸复合剂,该药物已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广泛应用,有必要对其防治鱼类疾病的效果进行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遵锡  陈文久  程隆藻  张祖渊  张翼翔  何兴普  
利用百合科和忍冬科的一些植物配制的“植毒灵”对防治T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有明显的效果,用1/15的“植毒灵”喷施后,小区试验相对防效达82.5%~95.1%。超微病理学实验结果表明“植毒灵”防治烟草花叶病是由于喷施“植毒灵”后的叶片内病毒数量减少,细胞结构特别是叶绿体结构破坏减轻所致。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喷施“植毒灵”后叶片无机氮的同化能力加强,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合成能力得以恢复。酶学实验结果表明“植毒灵”防治花叶病机理可能与“植毒灵”增强与植物抗性有关的酶活性有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时春喜  惠浩浩  郭建挺  王永林  孙娟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适于大蒜叶枯病防治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于2009和2010年分别对防治大蒜叶枯病的9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09和2010年供试药剂在田间使用剂量范围内,对大蒜叶枯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其中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的1 500和1 800 g/hm2对大蒜叶枯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2年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70%代森联WG 1 200 g/hm2、75%百菌清WP 1 200 g/hm2、25%嘧菌酯SC 1 200 g/hm2、3%中生菌素WP 750 g/hm2,2年的防治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岩  曾路生  李俊良  陈清  
为了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以山东寿光种植番茄的大棚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优化施肥下番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8 t/hm2+秸秆4 t/hm2,生育期追施150 kg/hm2化学氮肥处理是较优的施肥模式,宜在实践中推荐运用。番茄根际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要高于非根际,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非根际,碱解氮与速效钾在根际与非根际中差异不大。试验同时表明,脲酶和蔗糖酶对施肥影响比较敏感,其次是脱氢酶和磷酸酶,而过氧化氢酶则不敏感。番茄长期连作对多数土壤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其中,对脱氢酶和磷酸酶影响较大,其次是脲酶和蔗糖酶,而对过氧化氢酶影响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