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16)
- 2023(7076)
- 2022(5859)
- 2021(5115)
- 2020(4063)
- 2019(9530)
- 2018(9098)
- 2017(16878)
- 2016(8917)
- 2015(9686)
- 2014(9569)
- 2013(9640)
- 2012(9433)
- 2011(8867)
- 2010(9194)
- 2009(8398)
- 2008(8275)
- 2007(7565)
- 2006(7083)
- 2005(6845)
- 学科
- 济(45718)
- 经济(45675)
- 业(20617)
- 管理(20380)
- 地方(17965)
- 中国(16626)
- 企(14571)
- 企业(14571)
- 农(13076)
- 业经(11060)
- 地方经济(10163)
- 方法(10066)
- 学(9248)
- 发(9205)
- 农业(9101)
- 融(8710)
- 金融(8707)
- 银(8357)
- 银行(8334)
- 行(8231)
- 数学(8081)
- 数学方法(7934)
- 贸(7618)
- 贸易(7606)
- 制(7274)
- 易(7233)
- 环境(7204)
- 发展(6918)
- 展(6895)
- 财(6767)
- 机构
- 学院(129058)
- 大学(126928)
- 研究(53689)
- 济(53216)
- 经济(52020)
- 管理(43168)
- 中国(40493)
- 理学(35388)
- 理学院(34858)
- 管理学(34121)
- 管理学院(33865)
- 科学(33121)
- 京(29481)
- 所(28474)
- 农(25693)
- 研究所(25522)
- 财(24449)
- 中心(23440)
- 江(22028)
- 范(20060)
- 师范(19812)
- 农业(19790)
- 北京(19456)
- 院(19398)
- 业大(19016)
- 省(18173)
- 州(18071)
- 财经(17925)
- 科学院(16369)
- 经(16090)
- 基金
- 项目(80068)
- 科学(62576)
- 研究(59528)
- 基金(55490)
- 家(48805)
- 国家(48334)
- 科学基金(40437)
- 社会(36963)
- 社会科(35033)
- 社会科学(35027)
- 省(33248)
- 基金项目(28424)
- 划(27492)
- 教育(26700)
- 自然(24732)
- 发(24331)
- 自然科(24166)
- 自然科学(24157)
- 编号(24128)
- 自然科学基金(23677)
- 资助(22415)
- 成果(20560)
- 发展(19697)
- 展(19327)
- 重点(18841)
- 课题(18764)
- 创(16724)
- 部(16402)
- 创新(15643)
- 国家社会(15152)
共检索到223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喻敏 崔志新 温海祥 萧洪东 张英慧 何丽烂 梁火娣
边缘细胞是近年来在根尖发现的不同于根系其它组织的一类活细胞群,称之为边缘细胞,以强调其在根际形成一个生物的和物理的界面。边缘细胞来源于根冠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其产生和命运受到内源信号严格调控和外界环境信号的调节。边缘细胞程序性释放到根外,起着开辟和限定根际微域环境,选择特异微生物,如吸引孢子、改变根际微域养分离子特征等作用。边缘细胞的研究是一新兴领域,可望解决植物病理、植物营养及细胞学研究中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
关键词:
边缘细胞 根际 环境信号 调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强 孟巧巧 何胜利 马丹炜 王煜 张红 王亚男
【目的】研究在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和巨桉(E.grandis)2种桉树的挥发油及其共有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作用下,蚕豆(Vicia faba L.)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生理变化及保卫细胞内信号调节,探讨2种桉树的化感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显微技术、细胞化学技术和qRT-PCR技术,测定不同挥发油及其共有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浓度(2、4、6、8和10μL)处理下蚕豆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活性以及气孔开度的变化及其保卫细胞内信号分子ROS、NO和Ca~(2+)含量变化。【结果】随着2种桉叶挥发油、α-蒎烯和桉油精处理剂量增加,蚕豆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活性逐渐降低。叶片NADPH氧化酶基因上调,叶保卫细胞内ROS、NO、Ca~(2+)等信号分子水平升高,细胞核出现多种类型的畸变,TUNEL检测表明叶保卫细胞发生凋亡,当挥发物分别与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Ca~(2+)通道阻断剂(LaCl_3)、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和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_3)共同作用于叶保卫细胞时,挥发物引起叶保卫细胞死亡率下降。ROS、NO和Ca~(2+)原位观察显示,与挥发油处理组相比,挥发物与AsA共处理组的NO和Ca~(2+)水平较低,NaN_3共处理组ROS和Ca~(2+)水平较低,LaCl_3共处理组ROS和NO水平差异不明显。表明ROS与NO串扰,导致叶保卫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触发叶保卫细胞出现Ca~(2+)依赖性和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此外,蚕豆叶气孔开度随桉叶挥发物处理剂量增加而降低,在微丝聚合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CB)。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联苯碘(DPI)、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与挥发物共处理时,桉叶挥发物引起的气孔开度减小现象得到缓解,表明叶保卫细胞内ROS爆发,诱发微丝聚合引起气孔关闭。【结论】蓝桉和巨桉通过挥发途径释放化感物质诱发氧化损伤,破坏了根系保护屏障——根边缘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叶保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干扰植物吸收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导致受体植物生长受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家友 喻敏 刘丽屏 萧洪东
以中豌5号豌豆为试验材料,采用雾培法,研究了加硼条件下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细胞壁多糖组分总糖、糖醛酸以及果胶硼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加硼后,边缘细胞和根段果胶含量明显增加,且10~20 mm根段加硼后果胶含量增加达到显著水平,根段的半纤维素总糖含量显著降低;边缘细胞果胶糖醛酸含量高于根段,0~10 mm和10~20 mm根段细胞壁果胶1(螯合态果胶)糖醛酸含量分别是果胶2的糖醛酸的2.6和2.0倍;边缘细胞果胶硼含量显著高于根段,且边缘细胞和根段果胶1硼含量分别是果胶2硼含量的7.7、6.4和6.2倍。结果显示,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段细胞壁果胶含量与硼含量呈正相关,表明果胶含量高的边缘细胞比根尖更...
关键词:
边缘细胞 硼 细胞壁多糖 豌豆 果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家友 喻敏 刘丽屏 萧洪东
【目的】明确根边缘细胞与根对铝敏感性差异及其与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中豌五号为材料,采用雾培法,研究铝胁迫下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在4.0mmol·L-1AlCl3处理24h后,边缘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抑制率达到了19.2%,根系相对伸长的抑制率为10.1%。无铝条件下,边缘细胞的细胞壁果胶、纤维素糖醛酸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根段细胞壁。4.0mmol·L-1A1C13处理后,豌豆0~10mm和10~20mm根段细胞壁果胶糖醛酸含量提高,边缘细胞提高幅度尤为明显;边缘细胞果胶总糖含量显著提高,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总糖显著降低,而2个根段细胞壁果胶、半纤...
关键词:
豌豆 边缘细胞 铝毒 细胞壁多糖 敏感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甄畅迪 喻敏 萧洪东 刘莉莉 王惠珍
在缺硼和施硼红砂土上种植并收获豌豆种子后,采用雾培法培养豌豆根及根边缘细胞,并于5 h、16 h、24 h4、4 h在雾培液中加入500μmol/L AlCl3(pH 4.5),培养至48 h后,测量豌豆根边缘细胞粘胶层相对面积,探讨硼和铝对豌豆原位根边缘细胞粘胶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条件下豌豆原位根边缘细胞粘胶层相对面积随时间延长无变化;与pH 6.5的对照相比,酸性条件下(pH 4.5)豌豆根边缘细胞粘胶层相对面积显著变小,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减小幅度越来越大。与相同pH溶液(pH 4.5)相比,加铝处理边缘细胞粘胶层相对面积显著大于不加铝处理;而与pH 6.5的对照相比,加铝处理后粘胶...
关键词:
铝 硼 根边缘细胞 粘胶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汐婕 肖云星 谢雨思 马丹炜
【目的】探讨农作物青稞(HordeumvulgareL.,H.vulgare)根边缘细胞(Rootbordercells,RBCs)对挥发油的防御响应机制,为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的保产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在研究青稞RBCs发育特性基础上,探讨青稞RBCs从细胞活性、粘胶层厚度、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变化以及细胞死亡类型等方面对不同浓度密花香薷(ElsholtziadensaBenth.,E.densa)挥发油的响应。【结果】青稞RBCs围绕根尖形成保护层,细胞形态呈圆形、弧形以及杆形,细胞长30~150μm,宽10~30μm;在5~40mm根长范围内,青稞RBCs数量与根长呈正相关,在根长40mm时达到峰值(1263个),此时RBCs数量为根长5mm时的2.37倍;不同根长的RBCs存活率均维持在90%以上。经过密花香薷挥发油处理的青稞RBCs出现浅橘红色荧光,细胞核呈现橘红色荧光亮斑,RBCs活性丧失。随着挥发油处理浓度增加,青稞RBCs粘胶层厚度与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变化;与对照相比,在最高浓度0.1μL/μL作用下,青稞RBCs粘胶层厚度增加1.64倍,细胞活性下降59.83%;同时,细胞内ROS水平呈上升趋势,在T3(0.06μL/μL)浓度处理下ROS相对荧光值达到最高(2.23);当挥发油和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共同作用时,由挥发油引起的细胞活性降低现象得以缓解,与未使用Z-VAD-FMK相比,细胞活性升高17.3%。【结论】青稞RBCs受到密花香薷挥发油胁迫后,通过增厚粘胶层抵御外界胁迫侵害,并产生ROS诱导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化感毒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忠良 王亚男 马丹炜 陈斌 何亚强 周健
【目的】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是从根冠上脱落下来的单个细胞或小细胞团。由于根边缘细胞的黏胶层与哺乳动物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具有类似的防御功能,而被称为根边缘细胞胞外诱捕网(BETs)。ex DNA和胞外蛋白是根边缘细胞黏胶层的组成成分,在根边缘细胞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探讨ex DNA和胞外蛋白在根边缘细胞黏胶层抵御入侵植物土荆芥化感胁迫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研究植物根边缘细胞抵御化感胁迫的机制。【方法】以在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玉米(雅玉26#)为材料,采用纯琼脂培养基悬空气培养法,研究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波 张燕 曹墨菊 荣廷昭
NaCl胁迫是导致玉米盐害的主要因素,研究了NaCl对玉米萌发期根系和离体根缘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从0 mmol/L增加到250 mmol/L,胚根长和次生根数量受到显著抑制,同时根缘细胞存活率也显著降低。但在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根缘细胞的数量比对照和高浓度胁迫有显著增加,同时100 mmol/L的NaCl胁迫也显著刺激了玉米离体根缘细胞的凋亡速度。由于试验材料对100 mmol/L的NaCl胁迫有一定耐性,因此,认为该胁迫浓度下根缘细胞数量增加可能与其耐盐性有关,为进一步探讨根缘细胞与玉米耐盐机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 根缘细胞 NaCl胁迫 萌发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妙珍 刘鹏 徐根娣 刘文秀 龚春风
【目的】研究大豆根缘细胞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和对Al3+毒害的响应,为提高大豆的耐铝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春3号和辽鲜3号为材料,采用悬空气培法,研究大豆根缘细胞产生的数目、活性随根长的变化及Al3+毒胁迫下根缘细胞形成和释放的难易程度。【结果】大豆根冠周围新形成的根缘细胞呈圆形,随着生长逐渐发育成椭圆形或矩形或长条形。当根长为15~25 mm时,根缘细胞数目达最大值,浙春3号约3 000个,辽鲜3号约3 800个。去根缘细胞的大豆分别用100、200、300、400μmol.L-1 Al3+溶液喷洒根尖,根缘细胞的数目和活性明显低于0μmol.L-1Al3+溶液喷洒的处理,且Al3+浓度越...
关键词:
大豆 根缘细胞 发育 Al~(3+)毒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菁 张思雨 刘迪 袁晓伟 李兴盛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柴阿丽
【目的】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侵染引起的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病原菌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对十字花科作物造成严重威胁。改良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 xx,PMAxx)可选择性地穿透受损的死细胞膜,并抑制死细胞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扩增。本文将PMAxx与q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芸薹根肿菌活菌的方法,为根肿病的早期诊断及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配置浓度分别为0、5、10、20、40、60μmol·L~(-1)的叠氮溴化丙锭PMA和改良叠氮溴化丙锭PMAxx,比较两种核酸染料对芸薹根肿菌死细胞DNA扩增的抑制效果,确定最佳核酸染料及工作浓度;设置光照时间分别为0、2、5、10、15和20 min,进行最佳光照时间的优化,建立芸薹根肿菌活细胞PMAxx-qPCR快速检测体系。设置芸薹根肿菌活孢子百分比为0、0.01%、0.1%、1%、10%、25%、50%、75%和100%的混合体系,验证PMAxx-qPCR体系的准确性,并应用于田间土壤样本中芸薹根肿菌活孢子的定量检测。【结果】PMAxx对芸薹根肿菌死细胞DNA的扩增抑制效果更好,当芸薹根肿菌浓度为1×10~8个孢子/mL,PMAxx预处理的最适终浓度为4μmol·L~(-1),最佳光照时间为10 min时,可有效地抑制死孢子DNA的扩增,仅以有活力孢子DNA为靶标选择性地扩增。利用PMAxx-qPCR技术检测已知不同活孢子比例的菌悬液样品,各样品实测孢子存活率和理论存活率之间呈正相关(R~2=0.992)。对田间采集的25份土壤样本,采用PMAxx-qPCR方法检测到11份样本中携带芸薹根肿菌,活细胞DNA浓度为32.35—6.97×10~3 fg·g~(-1)。【结论】建立了基于PMAxx-qPCR的芸薹根肿菌活细胞定量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解决了qPCR不能仅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根肿病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旭东 饶家荣
红细胞广泛吞噬作用的发现和研究王旭东,饶家荣(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关键词两栖动物,鱼类,红细胞,吞噬THEDISCOVERYANDSTUDIESOFTHEEXTENSIVEERYTHROCYTICPHAGOCYTOSIS¥WangXudo...
关键词:
两栖动物,鱼类,红细胞,吞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仲珍 周铁军
研究各细胞元拥有各自信号处理函数并具分布时滞的变系数二维分流抑制细胞神经网络的概周期解的存在性,获得了存在性的一个充分条件.
关键词:
细胞神经网络 概周期解 存在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王德秀 绳秀珍 宋微波
在患“红肉病”文蛤的消化盲囊上皮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球形病毒及其发生基质。病毒粒子呈球形 ,无囊膜 ,直径约 5 0~ 80nm ,在细胞质内形成多泡状的包涵体并进行病毒粒子的装配。受感染的细胞具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或肿胀并出现核空泡 ,内质网膨胀、大部分转化泡状 ,线粒体溶解或固缩 ,溶酶体数量增多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尧忠 杨桂芬 徐宁生 袁平荣 陶大云
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酶带及其应用张尧忠,杨桂芬,徐宁生,袁平荣,陶大云关键词新酶带,籼稻,粳稻,分类,演化ANEWLYFOUNDESTERASEBANDANDITSAPPLICATION¥ZhangYaozhong;YangGuifeng;XuNin...
关键词:
新酶带,籼稻,粳稻,分类,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