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6)
- 2023(8152)
- 2022(6851)
- 2021(5992)
- 2020(5005)
- 2019(11232)
- 2018(10520)
- 2017(19665)
- 2016(10917)
- 2015(11860)
- 2014(11239)
- 2013(11152)
- 2012(10266)
- 2011(9261)
- 2010(9082)
- 2009(8088)
- 2008(7827)
- 2007(6849)
- 2006(6027)
- 2005(5241)
- 学科
- 济(42485)
- 经济(42429)
- 管理(29042)
- 业(28392)
- 企(21999)
- 企业(21999)
- 方法(20894)
- 数学(19004)
- 数学方法(18819)
- 贸(14924)
- 贸易(14923)
- 易(14686)
- 财(13417)
- 农(12274)
- 出(11752)
- 学(11190)
- 中国(10870)
- 业经(9183)
- 口(8361)
- 出口(8353)
- 出口贸易(8353)
- 农业(8269)
- 技术(7234)
- 制(7079)
- 环境(6911)
- 地方(6610)
- 务(6357)
- 财务(6352)
- 财务管理(6333)
- 企业财务(5983)
- 机构
- 大学(158405)
- 学院(155662)
- 济(65514)
- 经济(64467)
- 研究(58828)
- 管理(56439)
- 理学(49988)
- 理学院(49361)
- 管理学(48351)
- 管理学院(48114)
- 中国(42134)
- 农(40772)
- 科学(40415)
- 京(33442)
- 农业(33138)
- 业大(32262)
- 所(32048)
- 研究所(29874)
- 财(27618)
- 中心(25727)
- 江(22779)
- 财经(22555)
- 农业大学(22114)
- 院(21418)
- 经济学(21136)
- 经(20840)
- 北京(20389)
- 省(19590)
- 经济学院(19399)
- 科学院(18818)
- 基金
- 项目(116036)
- 科学(90186)
- 基金(86498)
- 家(81158)
- 国家(80535)
- 研究(73416)
- 科学基金(66567)
- 社会(48453)
- 自然(46519)
- 社会科(46125)
- 社会科学(46112)
- 基金项目(45756)
- 自然科(45502)
- 自然科学(45483)
- 省(44772)
- 自然科学基金(44742)
- 划(39302)
- 资助(35135)
- 教育(33073)
- 重点(26890)
- 编号(25533)
- 计划(25402)
- 部(25277)
- 发(24654)
- 创(24592)
- 科研(23668)
- 创新(23147)
- 科技(22582)
- 业(22456)
- 国家社会(21413)
共检索到222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学会 何钟佩 关彩虹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根系导入生长素和玉米素对玉米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光合产物输出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根源的生长素和玉米素显著促进光合产物从饲喂功能叶向外的输出 ,提高光合产物向产量器官的分配率 ,减少了光合产物在茎节的分配率 ,提高了库器官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关键词:
玉米 生长素 玉米素 光合产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华 齐华 张卫建 于吉琳 宋振伟 刘颖 郑成岩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39和沈单16)光合产物积累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叶向值、叶面积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SPAD则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高密度群体造成光分布不合理,叶片衰老快。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紧凑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为12159.85 kg.hm-2、11134.734 kg.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丹玉39和沈单16的产量分别为8514.483 kg.hm-2...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株型 光合产物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漆栋良 吴雪 胡田田
【目的】垄植沟灌技术在西北内陆地区应用广泛,但往往施氮方式单一,在大田常规沟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揭示不同施氮方式下根系的生长分布及产量和氮素利用规律,探求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沟灌条件下合理施氮方法。【方法】以金穗4号春玉米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均匀沟氮(CN,即两侧沟同时均匀施氮)、交替施氮(AN,即两侧沟交替施氮)和固定施氮(FN,即始终给一侧沟施氮)3种处理。各处理施氮量均为200 kgN·hm-2,氮肥选用尿素,分3次开沟施入,基施50%,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各追肥25%;磷肥选用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开沟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馨月 王寅 陈健 陈安吉 王莉颖 郭晓颖 牛雅郦 张星宇 陈利东 高强
【目的】东北地区春旱频发严重影响玉米出苗与苗期生长,明确水分、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可为东北春玉米水、氮调控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7连续2年设置水分、氮素两因素盆栽试验,土壤相对含水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重度干旱(W0,30%)、适度干旱(W1,50%)、水分适宜(W2,70%)和水分过量(W3,90%);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施氮(N0,0)、低氮(N1,0.12 g N·kg-1土)和高氮(N2,0.24 g N·kg-1土)。【结果】水分、氮素均显著影响玉米苗期的植株生长、根系发育、氮素吸收与利用,且两因素对植株干重、根系形态、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交互作用显著。土壤水分亏缺或过量均抑制了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根系发育和氮素吸收。W0处理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其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和植株吸氮量与W2处理相比分别降低55.5%、60.1%和47.4%,氮肥利用率下降6.4个百分点,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减少58.2%和59.5%。施氮显著促进玉米苗期植株生长与氮素吸收,降低根冠比,且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效应及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分适宜条件下施氮促进根系生长,显著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植株干重和吸氮量增幅最高。干旱胁迫条件下施氮抑制了根系发育,显著降低根长和根表面积,氮肥效应偏低。水分过量条件下施氮改善根系生长,但施氮效应仍低于W2处理。各水分条件下,N1处理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高于N2处理,而体积接近或更小,说明低氮增加了细根的比例。水分、氮素不仅显著影响根系形态,也导致根系空间分布出现明显差异。干旱胁迫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深层土壤的根长分布,W0和W1处理0—12 cm土层根长比例相比W2处理分别下降11.0和8.3个百分点,而24—36 cm土层分别提高9.5和6.9个百分点。与干旱胁迫相反,水分过量趋向于增加根系在表层土壤的聚集。施氮显著促进表层土壤的根系分布,N1和N2处理0—12 cm土层根长比例相比N0处理分别增加16.3和13.7个百分点,而24—36 cm土层分别下降11.5和12.5个百分点。所有水-氮处理中,W1N1处理根系的空间分布最为均衡。【结论】水分、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有显著的耦合效应,适宜的水、氮措施可优化根系形态与空间分布,增加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利用。春玉米生产中建议降低氮肥基施用量以发挥水氮耦合效应,促进根系下扎和细根增殖,提高植株耐旱性和氮肥利用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效义 孟军 黄玉威 梁皓 鄂洋 赫天一 兰宇 陈温福
为了评估生物炭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潜力与价值,探究生物炭对玉米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单施氮肥处理(N)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处理(NS),以不施氮肥不施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分析施炭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玉米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降低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促进灌浆期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籽粒氮素的积累;增加玉米灌浆期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单施氮肥相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增加玉米的百粒重6.03%,提高玉米产量9.06%。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对玉米根系特征有显著正效应,从而促进根系对氮素的...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 根系 氮素吸收 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孝荣 郝明德 邱莉萍 郝舰艇
采用盆栽试验,以黑垆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锌肥对玉米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施用锌肥能明显改善玉米的生长状况。与不施锌肥的对照相比,干旱情况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增加10.9%,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较对照分别增加26.1%和51.5%;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较对照增加9.4%,8.0%和26.0%;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增加18.6%,叶绿素b增加13.8%,总叶绿素含量增加13.8%;干旱情况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较对照增加7.0%,叶绿素b增加8.0%,总叶绿素含量增加7....
关键词:
干旱 锌肥 玉米生长 光合色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国占 李潮海 王俊忠 王振林 曹鸿鸣 焦念元 陈明灿
通过大田试验,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2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光合产物的生产、积累和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比不覆盖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系数增加7 02%,总光合势增加7 07%,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增加2 97%,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9 36%,经济系数增加1 57%,最终单位面积子粒产量增加10 4%,达极显著水平。深松分别比翻耕和免耕全生育期平均面积系数高3 43%和5 70%,总光合势高2 73%和5 66%,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2 94%和6 74%,经济系数高0 90%和1 53%,最终子粒产量增加3 92%和5 95%,差异极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路海东 张仁和
对2种类型饲用玉米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光合产物生产和运转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大,二者随密度的变化其变幅较大;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偏重于生殖生长,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小,密度对其影响较小,耐密植。密度对2种类型玉米光合产物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及器官中光合产物的转运性能具有调节作用。科多8号和陕单310光合产物转移率较大的器官分别是叶片和茎秆。
关键词:
饲用玉米 密度 光合产物 积累 转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日 刘利 吴春胜 马丽艳
【目的】研究根系生长空间对玉米植株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根箱限根的方法,使玉米根系生长空间分别为25,50,75和100 L/株。分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取样,测定其生长和养分吸收状况,在生理成熟时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无限制根系生长空间(100 L/株)处理相比,限制根区体积在生殖生长阶段(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使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大喇叭口期)使玉米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使玉米植株氮浓度、含氮量和含磷量及氮养分比吸收率显著下降(P<0.05),但对磷养分比吸收率没有显著...
关键词:
玉米 根系生长空间 吸氮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牛晓丽 胡田田 张富仓 王丽 刘杰 冯璞玉 杨硕欢 宋雪
【目的】验证水分或养分胁迫后恢复供应显著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且局部水分或氮素供应有效刺激供应区根系吸收的补偿效应,为进一步揭示水氮双重胁迫后局部恢复供应条件下影响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因素以及玉米各器官氮素分配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根技术,水培模拟局部根区水氮同时恢复供应,其中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模拟营养液的渗透势,并用相应的供氮水平模拟氮素胁迫。试验设置4个水氮双重胁迫(也即4个局部恢复供应)处理:正常供应水氮、轻度水氮胁迫、中度水氮胁迫和重度水氮胁迫。双重胁迫6 d后一半根区恢复正常供应,于处理后0、1、3、5、7、9 d连续动态监测各根区根系氮素吸收速率、含氮量以及氮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才生 胡寿祥 巫薇薇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了玉米幼苗根系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能提高玉米幼苗根系的保水功能,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干旱的影响。在维生素C的浓度为80 mg/L时,处理效果最好,根长比对照增加18.6%,鲜重比对照增加20.3%,干重比对照增加18.9%,作物水分含量比对照增加23.1%,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9.0%,SOD活性比对照增加41.5%,根系活力比对照增加25.1%。
关键词:
维生素C 玉米 干旱胁迫 保护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密菲瑶 张腾 李卓远 邢英英 王秀康
为探究覆膜与施氮量对陕北地区玉米生长特性及氮素转运的影响,以‘郑单958’玉米为供试材料,共设置11个处理,种植模式分为露地种植(M_0)和覆膜(M_1),施氮量分别为80(N_1)、120(N_2)、160(N_3)、200(N_4)、240(N_5) kg/hm~2,以露地种植下不施氮作为对照组,测定玉米生长、产量、氮素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覆膜与施氮量对大田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影响,且随着生育期推进,玉米各生长指标均呈快速升高直至平缓的趋势,二者互作效应对株高具有极显著影响;覆膜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覆膜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M_0和M_1模式分别在N_3和N_2水平下达到高产,为12 469.02和13 181.66 kg/hm~2。随施氮量增加,各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由高到低为籽粒>叶>茎;玉米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施氮量和覆膜均显著影响玉米氮素转运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覆膜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降低,而肥料产量贡献率先增后降。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M_1N_3处理得分最高,因此推荐覆膜条件下施氮量160 kg/hm~2作为陕北地区玉米较优的栽培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佳 史建国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张吉旺
【目的】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作物生产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弱光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花粒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2—2014年,大田条件下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设计花粒期遮阴(S)和花粒期增光(L)两个试验处理,遮光度为60%,阴雨天气下增光的光照强度可达到8×104—10×104 lx,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CK),研究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叶片光合性能、干物
关键词:
夏玉米 遮阴 增光 根系特征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福建 杨青华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丁二酸浸种对玉米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丁二酸浸种可明显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加根系生物量,改善根部性状;明显抑制根系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根系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丁二酸适宜浸种浓度为200~400 mg/L。
关键词:
丁二酸 浸种 玉米根系 生长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乙 王洪章 刘鹏 董树亭 赵久然 王荣焕 张吉旺 赵斌 李耕 刘月娥
【目的】研究玉米根系特性与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与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关系,探明根系形态特征与氮素吸收能力对玉米高产性能的影响,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36°18′N,117°12′E)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以京科968(JK968)、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设置两个氮素水平,施氮量分别为1.5 g/plant(LN)和4.5 g/plant(HN),在抽雄期(V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施氮量 根系 氮素吸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