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
- 2023(905)
- 2022(868)
- 2021(774)
- 2020(657)
- 2019(1363)
- 2018(1401)
- 2017(1903)
- 2016(1434)
- 2015(1417)
- 2014(1398)
- 2013(1383)
- 2012(1307)
- 2011(1258)
- 2010(1289)
- 2009(1225)
- 2008(1157)
- 2007(1065)
- 2006(867)
- 2005(746)
- 学科
- 学(4027)
- 壤(3708)
- 土壤(3695)
- 生物(1948)
- 害(1618)
- 虫(1423)
- 防(1372)
- 防治(1325)
- 治(1322)
- 虫害(1319)
- 生物学(1310)
- 济(1303)
- 经济(1302)
- 业(1289)
- 林(1287)
- 森(1287)
- 森林(1287)
- 病虫(1248)
- 病虫害(1248)
- 管理(1219)
- 及其(1187)
- 微(1166)
- 微生(1161)
- 微生物(1161)
- 水产(1021)
- 森林土壤(1019)
- 企(988)
- 企业(988)
- 微生物学(926)
- 动物(819)
- 机构
- 学院(21248)
- 大学(21002)
- 农(13940)
- 科学(12027)
- 研究(11903)
- 农业(11483)
- 业大(9009)
- 所(8591)
- 研究所(8327)
- 室(7339)
- 农业大学(7272)
- 实验(7267)
- 中国(7106)
- 实验室(7031)
- 业(6728)
- 重点(6581)
- 省(6247)
- 科学院(5407)
- 京(4919)
- 技术(4563)
- 资源(4505)
- 中心(4264)
- 环境(4196)
- 院(4092)
- 生物(4009)
- 林(3950)
- 部(3889)
- 江(3643)
- 工程(3543)
- 研究院(3503)
共检索到28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成龙 刘永翔 任锡毅 王玉臣 刘作易
为实验室棒形青霉的功能基因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方法,以棒形青霉的分生孢子为受体,p DHt-sk-hyg为双元载体,成功实现棒形青霉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棒形青霉对潮霉素B比较敏感,30μg/m L就可以抑制其生长;遗传转化的效率为70~90个转化子/106个分生孢子,连续转接5代能够稳定遗传;转化子的PCR检测表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标记基因已整合到棒形青霉的基因组中,转化子的遗传表现稳定。
关键词:
棒形青霉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潮霉素B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玲 李明 王永熙 韩礼星 黄贞光 赵改荣
论述和分析了影响苹果高效离体再生的主要因素 ,包括试验材料苹果的基因型、外植体生理状态、培养基类型、植物激素、Ag NO3、前期暗培养、抗生素等内外因子 ,以及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苹果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 ,包括苹果基因型、外植体生理状态、菌株类型、菌液浓度、活化物质的应用、共培养、预培养、选择培养、培养基成分等内外因子。并对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作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
苹果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影响因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转娣 刘新龙 姚丽 苏火生 张敏 吴才文
综述开展甘蔗基因工程育种工作20多年来,从最初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研究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成功,到目前高转化效率的转基因方法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分析影响农杆菌转化甘蔗的关键因素,并对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甘蔗 遗传转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义章 罗燕华
用含质粒载体pB I121的根癌农杆菌转化“南屿”苦瓜子叶节,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情况进行观测,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苦瓜遗传转化体系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子叶节必须预培养3 d左右,用D600nm值为0.3-0.5之间的菌液浸泡,侵染时间为10 min,然后共培养3-4 d.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gus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苦瓜基因组中.
关键词:
苦瓜 子叶节 根癌农杆菌 gus瞬时表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曦茁 朴春根 李虹 汪来发 郭民伟 李永 刘晓莉
基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选择植物线虫生防真菌淡紫拟青霉的分生孢子为受体,建立以G418为筛选标记遗传转化体系。通过优化遗传转化条件,达到较高的转化效率:1000~2400个转化子·10-6分生孢子。对转化子进行PCR验证,表明T-DNA已整合到淡紫拟青霉的基因组中,表型测定发现转化子的遗传表现稳定。农杆菌介导淡紫拟青霉突变体库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对植物线虫致病性高的突变体、了解淡紫拟青霉的侵染过程和侵染机制提供基础,对培育更优良的植物线虫生防菌株,开发高效生防制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海 谭玉梅 刘永翔 王阶平 刘作易
利用根癌农杆菌对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进行了遗传转化。结果表明:遗传转化的效率为60~90个转化子/106个分生孢子,转化子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对潮霉素B比较敏感,20μg/mL就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后继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虹 宋春丽 马俊莲 张子德 唐霞
以磨盘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合成酶基因(ACS)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2 d;用OD600值为1.0的菌液侵染15 min、共培养3 d,AS浓度200μmol/L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初步确定ACC合成酶基因已转入磨盘柿组培苗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超 王景雪 裴雁曦 杨婷
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效番茄子叶和下胚轴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农杆菌浸染前(浸染浓度为OD600=0.3)进行2 d的预培养浸染6 min的外植体在MS+2.0 mg/L 6-BA+0.5 mg/LIAA的培养基上转化效率最高。PCR检测初步证明,NPTII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法 遗传转化 番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丽 谷俊涛 龙素霞 郭程瑾 肖凯
以小麦成熟胚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建立了小麦的转基因株系。结果表明,建立的小麦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体系,在选择压下由侵染的小麦成熟胚中,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频率为57.50%,愈伤组织分化频率为8.58%,植株分化比例为0.83%。对再生植株中报告基因Gus的PCR检测结果表明,供试3株小麦的PCR均为阳性。与未进行遗传转化的对照植株相比,再生植株的Gus活性明显提高。表明再生的供试植株均为转基因植株。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为今后小麦的高频转基因系的获得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光明 李三和 陈志军 游艾青 陈温福
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和转化程序等均是农杆菌介导高效水稻遗传转化必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系统,需要针对特定品种(品系)、特定组织和组培条件等诸多因素进行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红 付莉 关晓溪 霍岩 陶承光 史振声
为建立以潮霉素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玉米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利用携带p MDC141-CYP79A1(含GUS基因)质粒的农杆菌浸染玉米A188幼胚,共培养7d后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研究农杆菌的菌液浓度、热激时间和浸染时间等因素对玉米幼胚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杆菌的菌液浓度的增加、热激时间和浸染时间的延长,GUS表达效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农杆菌菌液的OD_(600)为0.8、热激预处理时间3min和浸染时间5min时,其GUS瞬时表达率均最高,分别为46.8%、46.4%和51.7%。并在最佳条件下将GUS基因转入到玉米幼胚,以潮霉素为选择标记,进行3次选择培养,将重新分化的抗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苗,获得56株潮霉素抗性植株,经PCR分子鉴定,获得22株阳性植株,初步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为以抗潮霉素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玉米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技术基础,获得的抗潮霉素转化植株为玉米育种提供新材料。
关键词:
玉米 幼胚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GU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红梅 杨永智 张治国 宛淑艳 郭蔼光 吴金霞 路铁刚
以水稻基因组测序品种日本晴(OryzasativaL.ssp.japonica)为材料,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质量分数2.5%的次氯酸钠灭菌30min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经过6~7d的继代培养后转化率达到95%;感染液菌浓度OD600值为0.145~0.190时,转化效率高;将抗性愈伤组织进行7d的暗培养可使分化效率提高到85%。应用本转化系统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转化体,GUS表达率达到30%,并且3个月即可获得转化植株。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水稻 遗传转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光明 李三和 陈志军 向发云 游艾青 陈温福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和转化程序等。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以上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影响因素 水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明靖 李纪元 范正琪 田敏 范妙华
Agrobacteriurn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Rhizopus arrhizus of antisense expression vector pBI121-fad2 of VeFAD2 gene.We studied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ransformation,such as A.tumefaciens strains,bacterial cell volume initi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付小蕾 毛洪玉 祝朋芳
为建立稳定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以羽衣甘蓝自交系’Mark 10’,’W02-7’和’Curly 6’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比较羽衣甘蓝子叶、子叶柄、子叶片、下胚轴4种外植体的再生能力,筛选培养基中的适宜激素浓度,优化了羽衣甘蓝不同外植体的再生体系。将播种后6d的子叶于最适再生培养基上进行黑暗预培养,以根瘤农杆菌为介导侵染子叶后,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农杆菌与植物材料的共培养。随后转入含有头孢霉素的抑菌培养基中进行抑菌培养,再将子叶移入含有卡那霉素浓度的筛选培养基中进行抗性芽选择,并提取植物基因组DNA进行目的基因的PCR验证,从而建立高效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是羽衣甘蓝的子叶,在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1mg·L-1上,不定芽分化率可达100%;子叶经2~3d预培养,将OD600值为0.3~0.5的携带DFR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离心,以50mL MS重悬液重悬,侵染外植体5min,共培养2d;采用头孢霉素300mg·L-1,抑菌培养3d后,采用10mg·L-1卡那霉素进行抗性芽选择。在播种后30~40d共获得了24个抗性芽,以抗性芽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9株呈DFR阳性,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37.5%。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羽衣甘蓝重要性状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羽衣甘蓝 遗传转化 外植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