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0)
- 2023(8609)
- 2022(7818)
- 2021(7467)
- 2020(6227)
- 2019(14563)
- 2018(14680)
- 2017(28295)
- 2016(15622)
- 2015(17599)
- 2014(17570)
- 2013(17383)
- 2012(15745)
- 2011(14129)
- 2010(13797)
- 2009(12410)
- 2008(11823)
- 2007(9980)
- 2006(8544)
- 2005(7181)
- 学科
- 济(58109)
- 经济(58045)
- 管理(43428)
- 业(40978)
- 企(34753)
- 企业(34753)
- 方法(29455)
- 数学(25465)
- 数学方法(25183)
- 农(14891)
- 学(14757)
- 中国(13954)
- 财(13758)
- 业经(12912)
- 地方(12028)
- 理论(10434)
- 和(10222)
- 农业(10017)
- 贸(9994)
- 贸易(9990)
- 易(9681)
- 环境(9667)
- 技术(9657)
- 务(9192)
- 财务(9135)
- 财务管理(9121)
- 制(8976)
- 企业财务(8642)
- 教育(8608)
- 划(8388)
- 机构
- 大学(217839)
- 学院(215656)
- 管理(89105)
- 济(78755)
- 理学(78459)
- 理学院(77540)
- 经济(76909)
- 管理学(76175)
- 管理学院(75812)
- 研究(70296)
- 中国(49184)
- 科学(47550)
- 京(46319)
- 农(37423)
- 业大(36147)
- 所(35576)
- 财(34151)
- 研究所(33016)
- 中心(31341)
- 农业(29693)
- 江(29346)
- 北京(28952)
- 财经(28384)
- 范(28375)
- 师范(28072)
- 经(25869)
- 院(25627)
- 州(24465)
- 技术(23863)
- 师范大学(22807)
- 基金
- 项目(157545)
- 科学(122599)
- 基金(113532)
- 研究(112866)
- 家(99415)
- 国家(98599)
- 科学基金(84469)
- 社会(68178)
- 社会科(64478)
- 社会科学(64459)
- 省(62450)
- 基金项目(61614)
- 自然(57455)
- 自然科(56073)
- 自然科学(56054)
- 自然科学基金(55030)
- 划(52643)
- 教育(51412)
- 资助(46679)
- 编号(46446)
- 成果(37054)
- 重点(34873)
- 部(33864)
- 发(33026)
- 创(33008)
- 课题(31525)
- 创新(30719)
- 科研(30588)
- 计划(29578)
- 大学(29138)
共检索到294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礼鸿 周俊初
快生型根瘤菌中普遍存在1到多个数量不等的内源质粒(indigenous plasmid)。其中,含有根瘤菌结瘤和共生固氮所必需的基因的质粒被称之为共生质粒(pSym);其它的质粒被称为非共生质粒(non-pSym)。根瘤菌的内源质粒一般都非常稳定,能够在不同种属的根瘤菌之间和土壤杆菌中进行转移。根瘤菌质粒在转移、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重组等现象。本文综述了根瘤菌共生质粒和非共生质粒的功能,以及根瘤菌质粒的转移、复制等特性。
关键词:
根瘤菌 共生质粒 非共生质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礼鸿 周俊初
近年来已通过自然选育或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不少具有高效固氮能力的菌株 ,并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证明它们能够使豆科作物显著增产。但由于人工接种剂与土著根瘤菌的竞争结瘤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阻碍了这些高效固氮菌株田间应用效果的发挥。尽管人们对这一问题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与根瘤菌结瘤基因的研究相比 ,我们对根瘤菌的竞争结瘤机制的认识仍非常有限。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根瘤菌竞争结瘤的因素主要包括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的遗传因素和生态学因素两个方面。
关键词:
根瘤菌 竞争结瘤 影响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元 周俊初
综述了华癸中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遗传多样性、质粒多样性、质粒的功能、结瘤因子、结瘤基因、胞外多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类菌只能在紫云英上结瘤,1997年并入Mesorhizobium。选取大量菌株进行REP-PCR、16S和23S rDNAPCR-RFLP等分析,揭示其分为16种16S rDNA基因型。选用不同16S rDNA基因型的部分代表菌株进行部分16S rDNA测序。能够在紫云英上结瘤的根瘤菌可以分为2个类群。表明这类菌具有遗传多样性,存在不同的种。它们多数含共生质粒,共生质粒定位于最大或次大质粒上,质粒数1~5个不等,其分子量范围在53~906 kb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周俊初 张忠明 李阜棣 陈华癸
将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含共生质粒的7653R菌株和消除了共生质粒的7653R+1菌株中。7653R+1接合子获得了在碗豆上结瘤的能力,7653R接合子却不能在豌豆上结瘤。从而揭示出紫云英根瘤菌的共生质粒能抑制导入的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功能的表达。同时pJB5JI的导入使7653R接合子在其正常宿主紫云英上的结瘤固氮能力较亲本7653R显著提高。试验同时考察了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后的稳定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岿 夏薇 丁晨红 周俊初
采用质粒快速检测法从供试33株费氏中华根瘤菌中分别检测出2~4个内源大质粒。用根据豌豆根瘤菌的repC基因设计1对引物RC1和RC3,从供试菌株及3株华癸中生根瘤菌和1株大豆慢生根瘤菌中扩增得到repC基因片段,证明在费氏中华根瘤菌中广泛存在repC基因。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测序,并与已报道的repC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供试菌株可分为2个群,群a和群b,群内十分保守,但群间差异明显;其中群b的序列与已知类型的差异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向宏 曹燕珍 李阜棣
从同一稻田的紫云英根瘤上共分离到154株紫云英根瘤菌。将来自该田块10株紫云英的10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A;来自同一植株不同根瘤的4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B;来自植株两个根瘤的14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C。对所有菌株10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分析组A分为39个不同抗药类群;分析组B分为22个抗药类群。同一根瘤的分离株其抗药性也存在差异。质粒检测显示所有菌株都含有质粒,质粒数为1~5条;质粒分子量主要在83MD至600MD。质粒图谱分析表明,分析组A分为8个质粒型,分析组B分为6个质粒型,同一根瘤分离株的质粒数并不完全一致。在所有分离株中,第2质粒型的菌株为优势菌群。
关键词:
紫云英,根瘤菌,质粒,固有抗药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周俊初 莫才清 李阜棣
pMN53是以pMN2为载体克隆有菜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losarumbv.phaseoli)共生基因的R-prime质粒,将pMN53接合转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B52,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2210以及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huakuii)7653R后,分别考察了pMN53在3种转移接合子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pMN53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Kmr)在3种供试菌株中都能稳定传代,但电泳分析都只能检测到载体质粒pMN2,载体上所携带的外源基因脱落。用Tn5为探针进行的斑点杂交,结果证明转移...
关键词:
根瘤菌,质粒稳定性,接合转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李阜棣 曹燕珍 陈华癸
总结了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这类根瘤菌的寄主范围较窄 ,早先根据互接种族概念将其定名为Rhizobiumastragali,后来定名为Rhizobiumhuakuii,最近并入Mesorhizobium属。对大量菌株进行的 16S和2 3SrDNAPCR RFLP分析和代表菌株的部分 16SrDNA碱基测序 ,揭示了 7个不同基因型 ,表明这类菌具有遗传多样性 ,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种。它们都有质粒 ,数量 1~ 5个 ,因菌株而异 ,可分为不同质粒型 ,共生基因常定位在最大的一个质粒上 ,即共生质粒。它们的结瘤基因具有独特结构。采用包括nodA ,nodB ,nodC ,nodD的苜...
关键词:
紫云英 根瘤菌 中慢根瘤菌 分子遗传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礼鸿 马向东 周俊初
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HN01在大豆上的结瘤表现为非品种专一性,其共生质粒pSymHN01b在诱动转入另一非品种专一性结瘤菌株WWG18SR后,获得的转移接合子WWG18SRN1中的pSymHN01b缺失约40 kb。盆栽结瘤试验证明,pSymHN01b的缺失导致WWG18SRN1由非品种结瘤菌株转变为大豆品种专一性结瘤菌株,并失去了在所有供试的大豆品种上固氮的能力。在获得了完整的pSymHN01b的转移接合子WWG18SRN2存在时,WWG18SRN1在黑农33上的结瘤受到抑制。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 共生质粒缺失 共生固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明 莫才清 沈辉 周俊初 陈华癸
以在我国黑龙江地区广泛应用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为出发菌株,通过导入克隆有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B52的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Bj32H_2,构建了高效固氮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32.该菌株在黑龙江地区进行田间中试和大面积(15万亩)推广应用,获得比出发菌株22—10增产大豆7.4%和8.5%的效果。为了研究pBj32H_2中所克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工作对pBj32H_2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确定了pBj32H_2中外源DNA片段的大小及EcoRⅠ、BglⅡ、XhoⅠ的酶切位点,建立了该片段的物理图谱。
关键词:
物理图谱 质粒 大豆根瘤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先武 张忠明 胡福荣 莫才清 李阜棣 陈华癸
在pRK2073的辅助作用下,通过三亲本接合转移,将Tn5(sacB-luxAB)插入华癸根瘤菌7653R菌株基因组中。将3200个Tn5标记菌株影印到含有8%蔗糖的YMA平板,检测这些菌株的发光酶活性和新霉素抗性。共获得8个菌株,其选择标记消失。质粒检测发现其共生质粒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消除。结瘤实验证明,所有共生质粒部分缺失(有的缺失达1/3)的菌株依然结瘤。经用luxAB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8个菌株中有3个对应的标记菌株其Tn5插在共生质粒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周俊初 李阜棣
将碗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7653R及其消除了共生质粒的突变株7653R+1。两种类型转移接合子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繁殖时,pJB5JI能稳定存在,但从它们在碗豆或紫云英上所结根瘤的分离物中,只有部分检测到pJB5JI。以转座子Tn5及首蓿根瘤菌nod基因为探针,对未检测到pJB5JI质粒的根瘤分离物7653RA9及7653R+1Pa,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JB5JI质粒并没有全部丢失,很可能全部或部分整合到了受体紫云英根瘤菌的染色体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根瘤菌接种对黑木相思、灰木相思、银荆和黑荆苗木的生长、结瘤及固氮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相思苗木其苗高、总生物量和根瘤生物量分别比不接菌的对照苗木增加35.38%~160.26%、17.85%~238.79%和2.4%~102.61%。接菌的不同相思树种/种源苗木其苗高、总生物量和根瘤生物量分别比各自不接菌的对照苗木增加2.64%~109.82%、1.82%~281.48%和64.7%~211.15%。接菌苗木的氮含量和总氮量比对照高出8.58%~77.55%和11.64%~262.50%。根瘤固定的氮绝大部分运输到植株其它部位,分配到地上部分的氮素多于根部。固氮量与苗木生长量相关...
关键词:
相思,根瘤菌接种,结瘤,固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农广 胡福荣 张忠明 陈华癸
对紫云英根瘤菌7653R基因文库的5个重组质粒,即pNR102,pNR103,pNR108,pNR203,pNR213进行各种内切酶的酶切分析。结果证实它们均含有1.7kb的EcoRⅠ-Bg1Ⅱ双酶切片段和1.9kb的EcoRⅠ-SacⅠ双酶切片段,而pNR213的外源片段最大,包含有其余质粒所具有的各种片段。以pNR108的外源片段作探针,进行DIG杂交,发现探针与其余4个重组质粒的外源片段有强的同源杂交;与7653R的内源质粒杂交还表明,pNR108的外源片段来源于共生质粒pRa7-2。
关键词:
重组质粒 内切酶 DIG杂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