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3)
- 2023(8990)
- 2022(8163)
- 2021(7726)
- 2020(6436)
- 2019(15269)
- 2018(15304)
- 2017(29409)
- 2016(16224)
- 2015(18232)
- 2014(18322)
- 2013(18158)
- 2012(16601)
- 2011(14816)
- 2010(14584)
- 2009(13144)
- 2008(12495)
- 2007(10583)
- 2006(9160)
- 2005(7750)
- 学科
- 济(62530)
- 经济(62464)
- 管理(45049)
- 业(42583)
- 企(35629)
- 企业(35629)
- 方法(30509)
- 数学(26382)
- 数学方法(26086)
- 农(16501)
- 地方(15483)
- 中国(15112)
- 学(14943)
- 财(14387)
- 业经(13754)
- 农业(11158)
- 和(10768)
- 理论(10723)
- 环境(10543)
- 贸(10475)
- 贸易(10469)
- 易(10101)
- 技术(10078)
- 制(9524)
- 务(9349)
- 财务(9292)
- 财务管理(9278)
- 教育(8889)
- 划(8879)
- 企业财务(8788)
- 机构
- 大学(224111)
- 学院(222674)
- 管理(93119)
- 济(82616)
- 理学(81671)
- 理学院(80752)
- 经济(80704)
- 管理学(79322)
- 管理学院(78945)
- 研究(72753)
- 中国(51896)
- 京(48584)
- 科学(48146)
- 江(36336)
- 所(36287)
- 财(35944)
- 农(35718)
- 业大(35620)
- 研究所(33606)
- 中心(32877)
- 范(30244)
- 师范(29952)
- 北京(29683)
- 财经(29555)
- 农业(28025)
- 院(26901)
- 经(26853)
- 州(26092)
- 师范大学(24378)
- 技术(23791)
- 基金
- 项目(161891)
- 科学(126783)
- 研究(117864)
- 基金(116669)
- 家(101631)
- 国家(100797)
- 科学基金(86813)
- 社会(71741)
- 社会科(67829)
- 社会科学(67809)
- 省(64534)
- 基金项目(63484)
- 自然(58508)
- 自然科(57056)
- 自然科学(57045)
- 自然科学基金(55985)
- 划(53764)
- 教育(53412)
- 编号(48875)
- 资助(47835)
- 成果(38683)
- 重点(35950)
- 部(35069)
- 发(34095)
- 创(33451)
- 课题(33153)
- 科研(31149)
- 创新(31109)
- 项目编号(29913)
- 大学(29779)
共检索到311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报寅
本文总结了长江流域 1998年洪水灾害的特点 ,分析了该地区历史时期洪水的发展趋势及其产生的直接和深层的原因。并提出了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文华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带来了重大的灾难并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文章试图对洪水的原因进行分析。1998年的洪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诸如滥伐森林、过牧、围湖造田等造成的。文章对生态重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要对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下制定生态恢复计划;生态重建工作包括对上游地区森林的严格保护,封山育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发展非木质产业,在高海拔、干旱河谷和不宜造林的地方发展畜牧业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凯
1998年长江洪水是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其特点是:气候异常,受厄尔尼诺/拉尼娜影响;水位高,持续时间长;上中下游洪水遭遇;受灾经济损失大。1998年洪水给人们的警示是:历史洪水多成组出现,防洪不能松懈;平垸行洪,势在必行;分蓄洪区不能形同虚设;大规模退田还湖,并不现实可行;长江上游分洪是防洪上的奇迹;调用“土壤水库”是防洪治本之策。
关键词:
长江洪水,特点,警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有鹏 于瑞宏 马宗伟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域水系构造和地理特征决定了其洪水多发性,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导致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发生较大改变,而大量水库、堤防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洪水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水系特征与洪水灾害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气候和下垫面特征变化条件下的暴雨洪水模拟研究,以长江下游太湖东苕溪流域的南苕溪为研究区,进行了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动态模拟验证和特征分析,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利华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洪水遥相关因素的研究上,扩大了洪水成因的研究范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洪水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故这些研究往往侧重于单因素分析,洪水成因研究进展缓慢。文章对洪水成因的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评述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灾害 洪水成因 遥相关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明 王保家 熊守权
概述了引起1998年长江大洪水的雨情。从天气气候角度分析了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指出最直接的原因是副高移动的反常,特别7月15日以后副高突然南撤导致“二度梅雨”天气出现是主要原因之一。对其它诸多大气环流因子和海温异常,如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晚、南亚和东亚季风强度偏弱、夏季赤道辐合带偏弱、热带地区台风生成少、生成时间晚、登陆台风少、亚洲地区上空长期出现阻塞高压、1997年12月至1998年2月青藏高原降雪异常偏多、1997~1998年东太平洋赤道附近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等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长江大洪水 降水异常 大气环流 天气气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璇 张萍萍 田刚 董良鹏 韦惠红 徐卫立 岳岩裕 车钦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淑燕 任利利 黄春长
对汉江上游1951~2010年降水量、洪水与ENSO事件进行χ2检验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在El Nino事件年,汉江上游年降水量显著减少;与非La Nina年相比,La Nina年降水量略有增多,但没有达到显著变化水平;汉江上游洪水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上一年年底或本年年初有较强El Nino,且当年为El Nino向La Nina转换的年份,发生洪水的概率最大,相关性超过极显著水平,且洪峰大,成灾重,可能会发生最大流量20 000m3/s以上的大洪水甚至超过30 000m3/s(安康站)的特大洪水;在非El Nino也非La Nina事件发生的年份,大洪水的发生概率较低;发生El Ni...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龙升 黄春长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李晓刚 张玉柱
通过对汉江上游河谷的考察,在旬阳县东段构元-棕溪乡河段发现的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进行了古洪水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于采集的全新世地层剖面序列样品,进行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分析测试,从沉积角度揭示了这些沉积层是古洪水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悬移质泥沙的沉积物。通过地层对比分析确定由其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全新世早期9000~8500 a B.P.和全新世晚期3200~2800 aB.P.。利用古水文学原理恢复其洪峰水位,计算出古洪水洪峰流量介于45630~50220 m3/s之间。结合现代洪水洪痕洪峰计算、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关系分析多种方法,对古洪水洪峰流量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从而建立了更加可靠的万年尺度洪峰流量与频率关系。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汉江上游水资源开发、防洪减灾、水土保持和深入理解汉江上游水文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立 邓晓丽 张俊勇 刘林
城陵矶位于长江干流和洞庭湖出流汇合处,因此影响城陵矶洪水位的因素除了河床淤积、洪水特性等以外,洞庭湖出流与长江干流的不同遭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模型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遭遇、不同流量、不同螺山水位下城陵矶河段水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城陵矶断面,当监利来水流量超过洞庭湖出流时,主流靠左岸;当监利来水流量少于洞庭湖出流时,主流靠右岸。洞庭湖出流与长江干流来水流量的不同遭遇对城陵矶断面水位的影响非常显著。当监利来水流量占螺山流量的百分比为55%左右时,城陵矶断面水位最高,即此时长江干流来水流量和洞庭湖出流相互之间顶托消耗能量达到最大值。在中水流量下,当监利来水流量占螺山流量的百分比为55%左...
关键词:
江湖关系 洪水遭遇 模型 实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洁 罗军刚 张晓
【目的】研究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案优选模式,以丰富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法。【方法】建立了多模型洪水预报情形下的优选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证据可信度的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进行洪水预报方案的优选,采用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水箱模型和陕北模型进行多模型洪水预报的优选,并以东洋河为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在对东洋河洪水进行预报时,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水箱模型和陕北模型的可信度(m(Mi))分别为0.758 7,0.906 6,0.838 4和0.859 1,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案由优到劣的次序依次为:萨克拉门托模型、陕北模型、水箱模型、新安江模型,因此认为采用萨克拉门托模型对应的预报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斧
长江中游是长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按照长江洪水发生的自然规律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长期以来舍南保北、以堵为主、重蓄轻泄的做法,实施疏泄为主的防洪策略,并采取相应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如下荆江裁弯、开辟分流洪道、四口建闸、洞庭湖水系南北分流、疏浚河道、南水北调及平垸行洪等),同时配合进行水源生态工程及江河库湖调蓄工程建设,才能根治长江中游洪涝灾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树伟 庞奖励 黄春长 查小春 周亚利 周亮 毛沛妮
对汉江上游河谷郧县曲远河河口剖面进行了沉积学、粒度、磁化率和烧失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夹在古土壤中的灰白色沉积层是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记录了一次特大洪水事件,用地层对比法和OSL方法确定其发生时间为4 950~5 450aB.P.。用古洪水SWD尖灭点法确定古洪水行洪水位高程为169m,采用比降法恢复其洪峰流量为60 577m3/s。根据2011年汉江上游洪水洪痕,用相同的方法对洪峰流量进行了反演,误差为-4.11%,说明用比降法恢复的古洪水洪峰流量是可靠的。
关键词:
古洪水 滞流沉积物 曲远河河口 全新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晶 庞奖励 黄春长 查小春 周亚利 虎亚伟
对汉江上游郧县段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进行了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沉积物是古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堆积形成的,与黄土和古土壤显著不同。通过OSL测年和文化层的考古学断代,表明它所记录的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东汉时代(200A.D.)。根据沉积学和水文学原理恢复古洪水水位高程,计算得到古洪水洪峰流量为65 830m3/s;利用2011年汉江上游洪水洪痕记录的洪峰水位高程反演其洪峰流量,推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仅0.9%,证明研究获得的古洪水水文数据合理可靠,从而为汉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内的防洪减灾提供了基础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