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1)
2023(7218)
2022(6128)
2021(5988)
2020(5113)
2019(11872)
2018(11503)
2017(21630)
2016(11636)
2015(13550)
2014(13330)
2013(13467)
2012(13004)
2011(11870)
2010(12234)
2009(11555)
2008(10671)
2007(9101)
2006(7810)
2005(7191)
作者
(33972)
(28526)
(28423)
(26988)
(17989)
(13745)
(12910)
(11328)
(10957)
(10096)
(9954)
(9605)
(9274)
(9161)
(9148)
(8679)
(8569)
(8262)
(8150)
(8044)
(7180)
(7002)
(6909)
(6447)
(6382)
(6357)
(6314)
(6267)
(5839)
(5801)
学科
(50661)
经济(50591)
管理(35069)
(31282)
(26975)
企业(26975)
方法(23100)
数学(18941)
数学方法(18758)
中国(16267)
(12635)
(11582)
贸易(11571)
(11352)
(10921)
(10909)
业经(10818)
(10046)
(8874)
理论(8764)
(8350)
(8305)
金融(8302)
农业(8204)
技术(8126)
(8092)
银行(8067)
(7808)
关系(7671)
(7582)
机构
大学(175343)
学院(171593)
(77093)
经济(75844)
管理(65946)
研究(64419)
理学(57333)
理学院(56648)
管理学(55726)
管理学院(55421)
中国(49969)
(38254)
科学(37693)
(32716)
(32710)
研究所(29853)
(29779)
中心(27728)
财经(26483)
北京(24666)
业大(24594)
(24552)
经济学(24093)
(23376)
农业(23259)
(22792)
(22560)
师范(22518)
经济学院(21634)
财经大学(19973)
基金
项目(115550)
科学(92402)
基金(87590)
研究(82850)
(77580)
国家(76997)
科学基金(65590)
社会(55148)
社会科(52234)
社会科学(52223)
基金项目(45874)
自然(42374)
自然科(41491)
自然科学(41479)
自然科学基金(40802)
(40719)
教育(38905)
资助(36193)
(36065)
编号(31323)
(27853)
成果(26516)
重点(26342)
(24312)
教育部(24180)
国家社会(24086)
(24025)
中国(23949)
创新(22716)
大学(22583)
期刊
(82417)
经济(82417)
研究(51556)
中国(37564)
学报(28941)
科学(27826)
(27081)
管理(26694)
(24551)
大学(22631)
学学(21270)
教育(19627)
农业(18752)
(14824)
金融(14824)
财经(13804)
技术(13704)
经济研究(13670)
(12114)
(11765)
(11569)
国际(11228)
世界(11181)
问题(11127)
业经(11112)
技术经济(8537)
(8438)
科技(8018)
图书(7859)
资源(7748)
共检索到259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春平  陈肖肖  安世民  
相较于西方基于互惠原则形成的工具性交易契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类亲情有助于组织危机处理能力的提升。文章结合中国本土文化,针对中国境内组织的员工获取1 226份样本数据,纳入员工危机意识和组织公民行为,实证检验类亲情与组织危机处理能力提升的关系,并解析其内在作用路径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类亲情交换关系的培育有助于组织危机处理能力的提升,员工危机意识和组织公民行为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相较于组织公民行为,员工危机意识在类亲情与组织危机处理能力提升中发挥的作用更显著,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类亲情通过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提升组织的危机处理能力;类亲情促使员工产生组织公民行为,进而增强员工危机意识并提升组织的危机处理能力。据此,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文章从员工与组织间类亲情交换关系的培育、组织公民行为的激发和员工忧患意识的培养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忠鹏  邝先慧  
对企业的组织公民行为进行管理干预,在低成本的运营中保持员工为企业做出贡献,是企业应对环境危机的必要选择。心理契约稳定,员工会在态度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组织强烈的忠诚感、认同感和全方位的投入,从而将对企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具有内在联系性,通过心理契约的管理促进组织公民行为是可能的,也是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企业的管理者能够通过干预组织沟通、工作内容、企业文化等心理契约因素达到管理组织公民行为,以帮助企业化解危机和度过难关的目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中和  
近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变化。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难以长期维持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通过组织的战略创新,制定持续的应变措施。本文比较几位经济管理学家关于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理论,并在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例,着重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巧凤  
《左转》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危机意识是清醒剂,能让人在危机来临之前保持清醒。我们不能只沉醉于以往的成功之中,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创新中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文章对"创新"的定义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举例分析了国外应对危机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最后阐述了我国在危机意识下的创新之路,以此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余胜海  
华为在任正非每隔三五年就阶段性地宣布冬天到来的警示中,频频取得接近50%的业绩增长。让企业保持持续发展,是企业家的重要使命。"一将功成万骨枯;沉舟侧畔千帆过。"活着的就是美丽的,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相信这是幸存者的感慨,也是失意者的追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攀  罗建文  
良好的政府公共危机意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政府公共危机意识是政府勇于担当、居安思危、积极防范、锐意进取的思想凝聚,是政府公共治理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还存在政府公共危机意识缺失的状况,要强化政府公共危机意识,需要更新公共危机管理理念,培育危机文化;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促进社会监督。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邓文君  
[目的/意义]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引发了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构建本民族文化认同成为当下各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文化政策决定着一国文化发展的走向,法国始终坚持以构建民族文化认同作为文化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民族文化保护和文化全球发展的平衡中构建民族文化认同的成功经验值得称道,可为别国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运用历史梳理与逻辑归纳法,对法国在全球化时代提出的"文化例外""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数字化"进行历史梳理,探究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意识下法国文化政策的嬗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锦萍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工程。在实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 ,必须随时培养生态危机意识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否则 ,西部开发的初衷和长远目标将难以实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波  
危机意识,是人类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关注或警惕不利于自身或危及自身事态的一种主体自觉。风险社会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危机意识。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充实危机意识教育内容,改革危机意识教育模式,尊重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的合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普及危机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景彦  
与日本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相比 ,中国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产生较晚 ,两者至少相差一个多世纪。就危机意识的深度而言 ,中国知识分子也远不如日本知识分子。并且 ,中国知识分子危机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 ,他们的危机意识始终都是围绕着自己国家的富强、民族独立 ,摆脱外来侵略与欺凌而发展和深化的。而日本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在初萌时期 ,便伴随有对外侵略扩张的意识 ,并在争取摆脱外来危机的同时 ,逐步膨胀着对外侵略扩张意识 ,以至于为日本政府的侵略扩张政策摇旗呐喊 ,推波助澜 ,最终酿成悲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媛媛  王红瑞  韩鲁杰  王岩  王喆  
北京水资源本身的不足,水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其成为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加之南水北调推迟五年进京,更加剧了北京水资源严峻的形势。本文在对北京市居民水资源危机意识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北京水资源危机的特点以及在水危机意识下已采取和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在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细化了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途径,即提高水资源使用者的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提高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雨洪利用、实施虚拟水战略、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加强地下水的储备以及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等。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雅萍  陈睿君  程继儒  
【目的/意义】危机无处不在,组织韧性是组织应对危机、转危为安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但是中国情境下有关组织韧性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依然不足。【方法/设计】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依据问题导向和理论抽样原则,选取六家企业在危机情境下的组织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组织韧性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结论/发现】组织韧性包含组织认知调整、组织领导力、组织应对、组织资源性和自我更新能力五个维度;组织策略包含关系策略、市场策略和财务策略;组织成长包含市场份额增长、利润增长、员工增长、销售额增长及整体竞争力增长。组织韧性能够帮助组织采取恰当的组织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危机,使得组织能够突出重围进而获得成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危机——组织韧性——组织策略——组织成长”的理论框架,从组织韧性的激发措施、学习型组织的打造、数字化赋能的实现等层面提出了提升组织韧性的有效对策,为后续组织韧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俊贵  
本文对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重要意义,处理的通用程序,及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加宁  
一、“危机管理”理论的产生及其意义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了对有关危机现象及其对策的探讨;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来,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众多经济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中亦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至于对各种危机现象所做的个案分析,从古至今更是不胜枚举。但是,作为一门科学,作为决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危机管理”理论创始于战后6O年代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