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4)
2023(6626)
2022(5574)
2021(5002)
2020(4072)
2019(8916)
2018(8328)
2017(15433)
2016(8536)
2015(8887)
2014(8296)
2013(8012)
2012(7364)
2011(6506)
2010(6301)
2009(5712)
2008(5326)
2007(4471)
2006(3856)
2005(3131)
作者
(27451)
(23167)
(23059)
(21705)
(14522)
(11567)
(10063)
(9125)
(8770)
(8052)
(7776)
(7677)
(7466)
(7322)
(7234)
(7143)
(7142)
(6834)
(6644)
(6523)
(6062)
(5603)
(5487)
(5338)
(5183)
(5075)
(4954)
(4923)
(4817)
(4657)
学科
(30546)
经济(30510)
(21652)
管理(21598)
(15781)
企业(15781)
方法(14261)
数学(13121)
数学方法(13020)
(9568)
(8863)
(8776)
(8530)
税收(8040)
(8009)
中国(7851)
(7303)
贸易(7302)
(7086)
农业(6943)
业经(6646)
环境(6118)
地方(5931)
技术(5374)
(4875)
财务(4874)
财务管理(4870)
(4648)
企业财务(4636)
产业(4527)
机构
大学(119240)
学院(118629)
(46139)
经济(45347)
研究(44501)
管理(42671)
理学(38496)
理学院(37914)
管理学(37086)
管理学院(36908)
科学(32778)
(31763)
中国(31259)
业大(25833)
农业(25830)
(25109)
(24263)
研究所(22880)
(20762)
中心(19284)
农业大学(17626)
财经(17037)
(16563)
(16467)
(15718)
(15203)
(15112)
科学院(14972)
北京(14961)
(14489)
基金
项目(93302)
科学(73051)
基金(70455)
(66797)
国家(66329)
研究(56360)
科学基金(55298)
自然(40011)
自然科(39129)
自然科学(39113)
基金项目(38927)
自然科学基金(38423)
社会(37601)
社会科(35828)
社会科学(35819)
(35637)
(31795)
资助(26920)
教育(24465)
重点(21854)
计划(21201)
(19780)
(19622)
(19505)
编号(19415)
科研(19168)
科技(19053)
创新(18652)
(17183)
国家社会(16697)
期刊
(42700)
经济(42700)
学报(30660)
研究(30131)
(27139)
科学(25049)
大学(21101)
学学(20726)
中国(18872)
农业(18480)
(13883)
管理(12780)
(10278)
业大(9314)
经济研究(8174)
农业大学(7890)
资源(7763)
财经(7579)
(7448)
业经(7327)
科技(7215)
(7080)
金融(7080)
(6438)
林业(6406)
技术(6216)
问题(6160)
中国农业(5908)
(5869)
自然(5863)
共检索到157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素美  张娜  郭庆  张晓军  赵长星  王铭伦  王月福  
为探讨花生高产适宜根系的大小,确定作物根系生长的合理空间范围,为花生高产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试材,设长×宽×深分别为40 cm×20 cm×20 cm、40 cm×20 cm×40 cm、40 cm×20 cm×60 cm、40 cm×20 cm×80 cm 4种大小不等的根土空间,采用网袋法,研究了根土空间对花生营养器官氮、磷、钾吸收积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土空间过小限制了花生根茎叶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的提高,当限根深度超过60 cm后,根土空间大小对花生根茎叶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变小。说明限根深度超过60 cm后,根土空间大小已不是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欣欣  王瑾  宋亚辉  程增书  李玉荣  苏俏  
为了解高油酸花生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以高油酸花生品种和普通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生育期内取样,测定花生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高油酸花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为指导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的整个植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与普通花生基本一致,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高油酸花生根系干物质量高于普通花生,而茎叶则相反,总干物质量显著低于普通花生约6.86%。高油酸花生与普通花生氮、磷、钾的吸收积累趋势一致,氮、磷二者的积累自出苗至荚果成熟期呈直线上升,最终收获时稍有下降;而钾至花期(播后69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缓。不同器官氮、磷、钾积累趋势也大致相同,但高油酸花生根系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花生。花生全生育期氮、磷、钾的需求量表现为氮>钾>磷。播后39 d,氮磷钾平均需求量分别为54.57,12.43,52.99 kg/hm~2。播后39~69 d,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7.18,22.62,99.10 kg/hm~2。播后69~109 d,钾需求量很少,氮磷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8.48,33.49 kg/hm~2。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荚果,氮、磷、钾养分的转移量均表现为叶>茎>根。花生荚果中来自营养器官转移的氮量比例为33.31%,而磷仅为17.43%,钾却高达87.84%。总之,花生营养生长期较大的生物量是生殖生长期荚果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花生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花生品种养分的需求及积累分配特点,适时合理施肥,以达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花生高产的目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妮  李小坤  鲁剑巍  李慧  鲁明星  戴志刚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NPK)糙米、谷壳和稻草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 343、302和2 152kg/hm2,N、P、K总吸收量分别增加51.30、11.59和76.45 kg/hm2。N、P、K含量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也存在差异,N和P含量表现为糙米>稻草>谷壳,K含量则表现为稻草>谷壳>糙米。施肥降低了糙米中N、P、K的分配率,而相应提高了稻草中的分配率。除了磷钾配施处理(PK)谷壳中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英华  屠乃美  肖汉乾  张国  
通过液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硫浓度(0.01~32 mmol/L)对烤烟根、茎、叶及全株钾吸收及积累量的影响,并通过Logistic方程对不同硫浓度下烤烟对钾素吸收、积累及分配规律进行了动态的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01~2 mmol/L)增加硫浓度有助于烤烟根、茎、叶及全株钾含量提高,促进烤烟对钾素的吸收与积累,进一步增加硫浓度(4~8 mmol/L)对烤烟根、茎、叶及全株钾含量影响不大,但其干物质积累的降低导致其钾的最大吸收速率和最大积累量明显降低。过高的硫浓度(16~32 mmol/L)使烤烟根、茎、叶及全株钾含量、最大积累量及最大吸收速率都显著低于其他4个处理,这是其干物质积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姜利   郭坤元   陈钢   程维舜   罗茜   王素萍   黄翔   杜雷   张贵友   洪娟  
【目的】分析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鳞茎中氮、磷、钾质量分数及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氮肥用量对湖北贝母干物质及各生物碱积累的影响,为湖北贝母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境内种植的湖北贝母为材料,在磷肥(五氧化二磷)、钾肥(氧化钾)用量均为102.4和86.4 kg·hm-2条件下,设置4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N0)、氮肥用量为58.0 kg·hm-2(N1)、氮肥用量为116.0 kg·hm-2(N2)、氮肥用量为174.0 kg·hm-2(N3),分别于苗期、花期、收获期取样,测定不同生育期湖北贝母鳞茎中氮、磷、钾及各生物碱质量分数。【结果】随氮肥用量增加,单株湖北贝母鳞茎的干物质,鳞茎中氮、磷、钾及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贝母辛的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且均在氮肥用量为116.0 kg·hm-2时达到峰值。随氮肥用量增加,湖北贝母苗期鳞茎中钾磷比小于3.4,花期及收获期贝母鳞茎中钾磷比均大于3.4;整个生育期内湖北贝母鳞茎中氮磷比小于14.0,氮钾比小于2.1。苗期及收获期,湖北贝母鳞茎中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质量分数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花期湖北贝母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质量分数随氮肥用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氮肥用量为116.0 kg·hm-2时,湖北贝母鳞茎中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贝母辛积累量的峰值分别为56.50、4.20、12.73、1.66、3.68 mg·株-1。相同氮肥用量时,随生育期延长,除贝母辛外,其余各生物碱质量分数均为收获期最高,花期最低。氮肥用量为116.0kg·hm-2时,花期至收获期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的积累速率降低。苗期至花期,湖北贝母鳞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花期至收获期鳞茎中总生物碱的积累能力较强。【结论】氮肥用量对湖北贝母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过量施用氮肥不利于鳞茎干物质及各生物碱的积累。湖北贝母在不同物候期鳞茎干物质及生物碱的积累是动态的过程,营养生长期以产量提升为主,生殖生长阶段以生物碱积累为主。图4表2参28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恩平  李天来  葛晓光  刘俊东  
在无土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钾营养对大棚番茄的光合特性与NPK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等光合指标均以10.7mmol.L-1钾处理为最好。钾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除了与钾浓度有关外,还与氮素的水平有密切关系,适当的钾氮比例是提高光合作用的关键。合理的钾营养促进植株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更好地协调植株体内各器官的NPK合理分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9.8mmol.L-1氮,10.7mmol.L-1钾处理产量最高,单株产量达到1.427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亚如  崔洁亚  侯凯旋  张晓军  王铭伦  王月福  
明确花生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容重和探究土壤容重影响花生生长的作用机制,为花生高产耕作栽培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柱栽的方法,设置020 cm和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2,1.3、1.2,1.4、1.2,1.5、1.3,1.3、1.3,1.4、1.3,1.5 g/cm36个处理,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的实际存在状况,研究了土壤容重对花生结荚期氮、磷、钾、钙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同的条件下,花生茎秆、叶片、根系、果壳、果仁和果针的氮、磷、钾、钙含量和积累量均随着2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永庆  任华东  林萍  王开良  姚小华  龙伟  汪开兴  
以5年生油茶为试材,研究了树体对大量矿质元素氮、磷、钾元素的年吸收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油茶年发育周期中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分别为44.05、5.50、23.31 g.株-1,吸收比例约为8∶1∶4。抽梢期(4月)至果实发育期(7月)是油茶吸收氮、钾元素的活跃时期,该段时期内的积累量超过了年积累量的50.00%,其中的氮、钾元素分别有43.64%和26.97%被根系所利用;植株对磷元素的积累量在4月至10月没有明显的起伏,从果实发育期(7月)至成熟期(10月)这段时间内,植株磷元素的积累量达到2.63 g,其中35.36%保留在根系中。油茶叶片、枝干和根系中氮、磷、钾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灿   汤伟   黄璜   任勃   周天送   吴良洁   王忍  
为探究茭白种养模式的施肥策略,设置茭虾共作(ZC)、茭白单作(Z) 2个处理,研究茭虾共作对土壤氮磷含量、茭白产量和茭白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2021-202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茭虾共作模式较茭白单作模式采茭期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85%~38.89%、5.45%~13.79%、6.19%~61.79%,净茭产量提高了5.10%~19.54%,采茭期茭白茎、叶、净茭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4.41%~16.58%、10.28%~15.15%、10.57%~21.45%。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氮含量显著增加了25.74%,但在孕茭期茎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6.76%;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孕茭期茎的氮含量显著减少了23.75%,在分蘖期叶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2.08%,2 a全生育期同一器官的钾含量在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养分积累,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在分蘖期叶的氮、磷、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减少26.04%、27.27%、30.11%,但在采茭期茎的氮、钾积累量和叶的氮、磷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8.80%、38.41%和44.77%、35.71%;2022年在氮肥减量、饲料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磷积累量和茎的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显著增加30.0%和30.77%。关于养分分配,2种处理的茭白在孕茭期和采茭期氮素的分配均以茎、叶为主,而磷、钾元素的分配均以茎为主,茎分配比例在42%~66%。对于养分转运,2021年2种处理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转运上大多为表现为“库”器官,而在钾转运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钾转运量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因此,在茭虾共作模式中适当减少肥料、饲料的投入,能促进形成合理的源库关系,有利于茭白产量的形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伟  鲁剑巍  李小坤  卜容燕  刘波  次旦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直播冬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薹花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落叶的干物质量分别在播种后185、200、130、230d达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2 286、5 450、2 306、2 162 kg.hm-2。各器官氮含量(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降低,苗期变化平缓,蕾薹期后降幅较大。茎、绿叶中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婧   李想   王晓光   党现什   于海秋   康树立   赵新华   蒋春姬   刘喜波  
为明确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中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0和小粒型花生品种农花16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积累最快时间、吸收最大速率及产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大粒型花生品种植株和荚果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最高,中粒品种次之,成熟时大粒品种平均分别比小粒品种高61.63%、60.37%、47.64%和77.97%、91.49%、86.74%,中粒品种分别比小粒品种高46.53%、50.99%、38.32%和63.53%、73.37%、77.92%;籽仁中氮磷钾含量亦表现为大粒品种>中粒品种>小粒品种;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氮磷钾素积累量符合“S”型生长曲线特征,小粒型品种氮素和磷素积累最快时间出现较早,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出苗后58 d、65 d和53 d、81 d,大粒型品种则钾素积累最快时间较早,平均为出苗后54 d。大粒型和中粒型品种氮素和钾素最大积累速率均高于小粒型品种;大、中、小粒品种磷素最大积累速率平均分别为2.59,2.57,2.21 mg·plant~(-1)·d~(-1),3个品种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粒型品种百果重和百仁重均最大,分别为195.47 g、219.63 g和76.57 g、85.53 g,大粒型产量最高,达到5 300.00 kg·hm~(-2),中粒型品种次之,为4 744.44 kg·hm~(-2),小粒型品种产量最低,仅为4 713.89 kg·hm~(-2),后两者分别比大粒型品种低10.48%和11.06%,且与大粒型品种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p<0.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晋凡生  韩彦龙  李洁  李海金  李晓平  
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红芸豆合理施肥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设置氮磷钾缺素处理的大田肥料试验,采用全生育期采集植株样本,测定养分含量、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具有显著增产作用,产量构成因子中百粒质量对产量的形成影响最大;影响产量的养分限制因子大小为氮>磷>钾。各器官中含氮量依次为豆荚>叶>籽粒>茎>根>荚皮,含磷量依次为豆荚>籽粒>叶>茎>根>荚皮,含钾量依次为豆荚>荚皮>茎>籽粒>叶>根;根、茎、叶这3个器官氮含量在R8的回升可能与氮在成熟期的回流有关。红芸豆植株在整个生育期氮、磷、钾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积累量分别达到161. 15,38. 27,126. 70 kg/hm2,比例为4. 21∶1. 00∶3. 31;氮积累量的顶点出现在初花到盛花期,而磷、钾出现在盛花到结荚期。红芸豆生育前期营养器官是干物质积累分配中心,其干物质占总量比例达到72. 22%,生育后期生殖器官是干物质积累分配中心,其干物质占总量比例达到70. 26%;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形状,盛花到结荚期达到积累高峰,单株积累量达0. 952 g/d;各器官积累速率的高峰不同,根系和叶片在初花期,茎秆和豆荚在盛花期,荚皮和籽粒在结荚期。红芸豆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积累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结荚期到成熟期分别达到0. 95和0. 96,且呈极显著水平(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高聚林  张瑞富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2个施钾水平(K2O 150和300 kg/hm2)下,研究了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钾水平下,钾肥后移春玉米钾素养分含量、积累量均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后移量越多越明显,且前期差异更为显著。不同施钾方式间,除出苗期-拔节期外,不同生育阶段钾素养分吸收量为钾肥后移处理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处理,后移量越大差异越大,尤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为甚;钾肥吸收比例为钾肥后移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低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高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同一施钾水平下,吐丝前和吐丝后钾素养分吸收量及对籽粒贡献均为钾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英  宋玉伟  程序  孙建好  刘吉利  李隆  
为了给河西走廊灌区春玉米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用田间试验方法于2006—2007年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动态的规律。采用自然风干法和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其氮素的吸收均可以用logistic方程(Y=K/(1+ea+rt)拟合;2)施氮肥可显著影响到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前者N在225 kg/hm2处理下最高,为644.6 kg/(hm2.d),后者N在300 kg/hm2处理下最高,为5.1 kg/(hm2.d);3)施氮肥对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天数均无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泽弘  王昌全  曹琳海  李启权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