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2)
- 2023(6927)
- 2022(6211)
- 2021(5660)
- 2020(5154)
- 2019(11810)
- 2018(11649)
- 2017(22689)
- 2016(12946)
- 2015(14436)
- 2014(14783)
- 2013(14856)
- 2012(14152)
- 2011(12838)
- 2010(12937)
- 2009(11991)
- 2008(12286)
- 2007(11272)
- 2006(9365)
- 2005(8402)
- 学科
- 济(51944)
- 经济(51894)
- 业(33930)
- 管理(32903)
- 方法(27884)
- 企(26694)
- 企业(26694)
- 数学(25026)
- 数学方法(24790)
- 农(14262)
- 财(14208)
- 学(13765)
- 中国(12136)
- 贸(10116)
- 贸易(10116)
- 易(9835)
- 制(9684)
- 地方(9470)
- 业经(9413)
- 农业(9333)
- 务(9218)
- 财务(9200)
- 财务管理(9174)
- 企业财务(8729)
- 银(8215)
- 银行(8169)
- 融(7859)
- 金融(7853)
- 和(7827)
- 行(7723)
- 机构
- 大学(193059)
- 学院(191507)
- 济(74698)
- 经济(73020)
- 研究(68806)
- 管理(68365)
- 理学(59369)
- 理学院(58617)
- 管理学(57363)
- 管理学院(57014)
- 中国(49199)
- 科学(47195)
- 农(46127)
- 京(40967)
- 所(38344)
- 农业(37435)
- 业大(36438)
- 研究所(35403)
- 财(34128)
- 中心(31277)
- 江(29342)
- 财经(27652)
- 北京(25146)
- 经(25112)
- 农业大学(24370)
- 范(24135)
- 师范(23763)
- 院(23663)
- 经济学(23477)
- 省(23074)
- 基金
- 项目(131279)
- 科学(100193)
- 基金(94243)
- 研究(87225)
- 家(86289)
- 国家(85641)
- 科学基金(69921)
- 社会(53320)
- 省(52416)
- 社会科(50496)
- 社会科学(50476)
- 基金项目(50175)
- 自然(48245)
- 自然科(47138)
- 自然科学(47114)
- 自然科学基金(46293)
- 划(44987)
- 教育(40372)
- 资助(39520)
- 编号(34057)
- 重点(30685)
- 部(28906)
- 发(28118)
- 成果(27967)
- 计划(27866)
- 创(26808)
- 科研(26327)
- 科技(25262)
- 创新(25246)
- 课题(24089)
共检索到271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杰 朱永昌 龚学书 黄宁远
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四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InheritanceAnalysisofBlastResistanceofD...
关键词:
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锐 黄富 张晋 刘巧稚 郑艳 赵世麒 彭富玲 张雪梅
以5个抗瘟性不同的杂交稻及其亲本为供试品种,测定接种稻瘟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POD、PAL活性与抗瘟性成正相关,在稻瘟病菌侵入早期,供试品种的CAT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与抗瘟性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杂交稻组合的POD活性、MDA含量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抗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感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感病不育系和恢复系相近,表明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和不育系密切相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仇秀丽 王洪飞 王乃元 李毓 梁康迳
利用4个CMS-FA胞质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3个恢复系,研究不育细胞对11个产量相关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和核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对千粒重和生育期性状表现出显著正效应,对穗颈长性状表现出显著负效应,其他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穗长、穗颈长和生育期等性状的核质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育胞质与核基因的互作使杂种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在株高和穗颈长上得到明显增加;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无不良细胞质效应,不育系可恢复性好,可作为杂交稻育种的优良不育胞质加以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勇 黄大辉 秦钢 梁海福 屈秋明 粟学俊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已筛选的24个微卫星标记,对华南地区常用的30份杂交稻恢复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所有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是70个,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介于1.069~4.000之间,平均为2.051;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动范围为0.064~0.750,平均为0.456。聚类分析表明,30个水稻恢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8~0.97之间,有4份材料桂55、9518、测315和5058与其他材料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可在强优势组合的培育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遗传差异 分子标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剑 洪德林 吴燕 陈兰
用52对SSR引物对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5个亲本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1个杂交粳稻86优8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46对引物能在7个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对引物能将4个两系杂交稻与对照杂交粳稻区分开,且在86优8号的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可区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两优122和86优8号F1及其亲本的SSR引物分别为34、32、31、30和14对;有16对SSR引物可用于区分4个两系杂交组合F1和亲本,引物RM206和RM286可区分5个组合和各自的亲本。应用其中1对引物RM505对两优培九进行鉴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准确区分两优培九及其亲本。根据...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SSR标记 多态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涛 杨蛟 蒋开锋 曹应江 杨莉 杨乾华 万先齐 游书梅 罗婧 高磊 李昭祥 郑家奎
【目的】利用功能基因标记分析三系杂交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44个根据文献共同报道的QTL位点或者已经被精细定位或已克隆的与水稻产量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功能基因标记,以及29个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在三系杂交水稻亲本间多态性高、带型清晰、重复性好的SSR标记分析76个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按POPGEN32分析软件要求将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结果数字化,将数字化的矩阵数据转换为基因型数据,在POPGEN32软件下计算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用于评价所有亲本材料的基因多样性;计算遗传分化系数(Fst)、...
关键词:
水稻 功能基因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相 刘永柱 郭建夫 王慧 陈志强
【目的】探讨应用分子标记预测杂交稻F1茎蘖成穗率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杂交稻亲本的茎蘖成穗性状改良及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与成穗率QTL连锁的56个SSR标记检测了13个杂交稻亲本(7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结合42个F1杂交组合(7×6NCⅡ)的成穗率表现,对亲本间的QTL-SSR遗传距离与杂种F1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3个亲本间的QTL-SSR遗传距离为0.15~0.53,平均为0.33;以相似系数0.65为标准可将13个亲本划分为2大类群。亲本间QTL-SSR遗传距离与F1双亲一般配合力之和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4),而与F...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8个碾磨品质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宽、垩白粒率、垩白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糙米率、精米长、长宽比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要选育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好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宽比、粒长、垩白度、垩白粒率、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变幅在74.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小龙 邓启云 吴丹 刘英 吴俊 庄文 李诚 李莺歌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Y58S、培矮64S等4个不育系,与远恢2号、9311等8个恢复系材料配制32个组合,考查F1株高、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亲本一般配合力、组合特殊配合力和F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①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外,其他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贡献率,说明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对杂种产量潜力的贡献更重要。②杂种F1株高、秆长、穗长、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受不育系影响较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受恢复系影响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荣改 孟令启 冯瑞光 宁文书
以 5个粳型不育系和 5个广亲和品种为亲本 ,按 p×q交配模式配制 2 5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进行了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子粒充实度差具有全穗性 ,充实度以穗的上位、中位和下位依次递减 ;子粒充实度的变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其广义遗传力在 0 82以上 ,以加性效应为主 ;子粒充实度与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 ,饱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受精粒数对子粒充实度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交稻 子粒充实度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东霞 郭玉华 兰彩霞 程海涛 华泽田 赵鑫闻 何冉
以辽宁省近年审定的2个杂交粳稻组合9946与1052及其对应亲本为材料,对稻米垩白品质性状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和遗传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表现了下部穗位最大,中部和上部穗位次之,二级枝梗大于一级枝梗。差异大的组合(9946)遗传率大,一级枝梗的遗传率大于二级枝梗的遗传率。垩白性状受遗传、栽培条件以及穗位与遗传互作的影响。因此,选择垩白性状差异小,而其他性状优良的亲本进行组配,结合合理的株型育种,有可能育出低垩白的优质组合。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穗位 垩白 品质性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诗航 张水金 董瑞霞 杨东 谢鸿光 郑家团
选用11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对8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这8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穗长、单株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3)不育系中EBC502、宜香A、天丰A、龙特甫A和内香2A以及恢复系中R527、N175和TR239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好;(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同性状间的狭义遗传力大小排列:千粒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彩霞 郭玉华 赵鑫闻 赵东霞 雒鸫
对11个杂交粳稻组合与其相应的12个亲本在形态、物质生产和材料力学特性方面的性状指标与倒伏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粳稻中,与倒伏指数达到显著正相关的形态性状指标为株高和倒二节长,而倒三叶基角和其张开角则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材料力学指标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在亲本品种中,与倒伏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指标是重心高度和倒二节长,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同样为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杂交粳稻的抗倒伏选育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株高,选择较短的倒二节长,同时也应适当的增大对倒三叶基角和张开角的选择;而在亲本品种(常规稻)中,在缩短倒二节长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重心高度,对选育具有抗倒伏特...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粳稻 抗倒伏 倒伏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