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7)
- 2023(5995)
- 2022(4955)
- 2021(4386)
- 2020(3618)
- 2019(8006)
- 2018(8086)
- 2017(14543)
- 2016(8391)
- 2015(9534)
- 2014(9571)
- 2013(9275)
- 2012(8929)
- 2011(8114)
- 2010(8098)
- 2009(7555)
- 2008(7371)
- 2007(6814)
- 2006(6146)
- 2005(5660)
- 学科
- 济(28688)
- 经济(28637)
- 管理(22693)
- 业(17516)
- 企(14055)
- 企业(14055)
- 学(12252)
- 方法(10398)
- 中国(9231)
- 数学(8473)
- 农(8445)
- 数学方法(8308)
- 环境(8234)
- 制(7865)
- 财(7591)
- 体(7146)
- 地方(6536)
- 融(6440)
- 金融(6433)
- 理论(6281)
- 业经(6156)
- 银(6040)
- 银行(5990)
- 行(5811)
- 划(5808)
- 教育(5331)
- 农业(5235)
- 和(5231)
- 贸(4838)
- 贸易(4837)
- 机构
- 大学(123079)
- 学院(121274)
- 研究(51090)
- 济(43019)
- 经济(41871)
- 管理(38399)
- 中国(36600)
- 科学(35637)
- 农(32599)
- 理学(32223)
- 理学院(31743)
- 管理学(30821)
- 管理学院(30634)
- 所(28896)
- 京(28093)
- 研究所(26648)
- 农业(26472)
- 业大(24072)
- 中心(22277)
- 财(20738)
- 江(20583)
- 院(18847)
- 省(17915)
- 北京(17782)
- 技术(17290)
- 室(16818)
- 农业大学(16476)
- 范(16267)
- 师范(15844)
- 州(15734)
- 基金
- 项目(83580)
- 科学(63050)
- 基金(58098)
- 研究(55495)
- 家(54737)
- 国家(54301)
- 科学基金(43338)
- 省(34277)
- 社会(32289)
- 社会科(30310)
- 社会科学(30300)
- 自然(30187)
- 划(29957)
- 基金项目(29594)
- 自然科(29453)
- 自然科学(29439)
- 自然科学基金(28866)
- 教育(25346)
- 资助(24811)
- 编号(21064)
- 重点(20168)
- 计划(18999)
- 发(18968)
- 成果(18269)
- 科技(17634)
- 部(17505)
- 创(17241)
- 课题(16925)
- 科研(16848)
- 创新(16313)
共检索到192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廖梦香 郑娇 王志勇 张静 刘贤德 蔡明夷
为了探究石首鱼核型微观结构上的变化,实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比较定位了厦门白姑鱼和大黄鱼18S rDNA和5S rDN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白姑鱼与大黄鱼在宏观核型以及18S rDNA和5S rDNA染色体分布等3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厦门白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臂数FN=48;单对18S rDNA信号分布于1号染色体臂间;单对5S rDNA信号分布于3号染色体近着丝粒区域。大黄鱼的核型公式为2n=2sm+4st+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耿智 徐冬冬 楼宝 柴学军 史会来 毛国民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日本黄姑鱼N. japonica肾组织的染色体制片,并对两种鱼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日本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94±0.33,最短为3.06±0.20;日本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68±0.22,最短为2.66±0.14。收集文献报道的石首鱼科鱼类的核型研究资料,包括双棘黄姑鱼N.diacanthus、鱼免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核型,应用核型进化距...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紫瑩 王志勇 刘贤德 姜永华 蔡明夷
为获知大黄鱼染色体的物理长度,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大黄鱼基因组大小,并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了大黄鱼24对染色体的面积和累积光密度(IOD),据此估算了大黄鱼染色体的物理长度。结果显示,大黄鱼基因组大小约为(725.25±14.65)Mb;染色体相对面积最小为2.26%±0.08%,最大为4.83%±0.08%;染色体相对IOD最小为1.80%±0.32%,最大为5.04%±0.15%;物理长度最小的是24号染色体,为(13.1±3.37)Mb,其他染色体的物理长度为(24.4±6.21)~(36.6±1.62)Mb。染色体的物理长度与相对面积、相对长度分别成正线性相关。其中,物理长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娇 曹款 杨安冉 张静 王志勇 蔡明夷
黄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然而,由于细胞遗传标记匮乏,黄姑鱼染色体仍然难以辨识。为了提高黄姑鱼染色体的配对识别水平,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吉姆萨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分析了黄姑鱼染色体的特征。以总dna为探针进行基因组dna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从而获得黄姑鱼染色体图谱,可使每对染色体呈现特定的荧光信号。依据gish荧光信号分布模式,可以辨识黄姑鱼的24对染色体。18s r dna fish结果显示,18s r dna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健鹏 王铜毅 骆轩 游伟伟 柯才焕 蔡明夷
为了研究皱纹盘鲍、西氏鲍、绿鲍和杂色鲍等4种鲍的核型特征,实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比较定位了上述4种鲍的45S rDNA位点。皱纹盘鲍中约83%的中期细胞均检出2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13号和16号染色体的长臂端部。西氏鲍中约7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端部、14号和17号染色体长臂端部。绿鲍中约8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4号、6号和8号染色体长臂的端部。杂色鲍中约6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 DNA,位点,分别位于3号、4号和12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此外,4种鲍均有少数中期相的45S rDNA位点数高于众数,这提示,除了明确的45S rDNA位点外,4种鲍可能均有若干个不稳定的45S rDNA位点。实验结果丰富了鲍细胞遗传学研究资料,同时为鲍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中 向科翰 邹远超 岳兴建 王永明 覃川杰 谢碧文 王淯 齐泽民
通过向活体白乌鳢(OpniOcepnalus argus)腹腔注射植物血凝素(pHa)和秋水仙素进行短期药物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以鸡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2.50 p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白乌鳢外周血细胞的Dna含量。结果表明:(1)白乌鳢的染色体组为2 n=48,核型公式为4 m+22 st+22 t,总臂数nF=52,无性染色体。(2)白乌鳢的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0.59倍,其Dna含量为(1.48±0.04)pg/n。白乌鳢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均显示其具有二倍体特征。依据实验结果推论白乌鳢为乌鳢的白化变异个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丽 郭程瑾 路文静 李小娟 肖凯
【目的】以中国春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双端体为材料,鉴定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的染色体定位特征。解析不同供磷水平下,上述材料和不同磷利用效率小麦品种该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植株干物质生产能力和磷效率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水培中国春(CS)及该品种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组双端体和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材料。以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为材料进行TaPHT2;1 PCR扩增,鉴定TaPHT2;1在染色体上的定位。采用半定量RT-PCR及qRT-PCR技术分析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和小麦品种TaPHT2;1的表达水平。采用常规分析技术,测定供试材料单株干重和磷吸收参数。【结果】①PCR检测发现,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明夷 刘贤德 武祥伟 黄铭垚 王志勇
参照大黄鱼雌核发育诱导程序,应用冷休克抑制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受精卵的第二极体排出,培育了两个异源三倍体家系(PPN1和PPN2)。异源三倍体家系的受精率、孵化率略低于大黄鱼自繁二倍体对照家系(PP),而初孵仔鱼畸形率略高于PP家系。倍性分析显示,异源三倍体家系初孵仔鱼细胞DNA含量约为大黄鱼自繁对照家系的初孵仔鱼细胞DNA含量的1.46倍,且三倍体率达到100%。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父本杂合基因在异源三倍体中分离,后代分别得到父本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式遗传预期;由于基因的第二次分离被阻断,母本基因在异源三倍体中的传递表现出半四分子的特点,其中部分个体同时保...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龙华 汪登强
本文对长江上游水系的白缘鱼央染色体作了分析研究。采用肾脏细胞法和空气干燥法制片 ,Giem sa染色。结果表明 :白缘鱼央的染色体数在 2 2~ 2 6之间 ,并确定 2n =2 4的类型占 73 7% ,臂数NF =4 6 ,染色体单倍体总长度为 2 8 75 μm。由核型公式 2 0m +2sm +2st确定为雌性个体。尚未发现有多倍体现象 ,也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
关键词:
白缘(鱼央) 染色体 核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陶亚军 徐梦彬 王飞 陈达 周勇 梁国华
为了鉴定和定位水稻垩白相关QTL,分析其遗传效应,利用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84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对代换片段上垩白相关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36个垩白相关QTL。其中,垩白度QTL共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6.44~12.86,加性效应百分率为-34.04%~68.02%。垩白粒率相关QTL共17个,其加性效应值为-7.32~3.63,加性效应百分率为-8.07%~4.00%。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绍萍 张晓军 相建海
以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将其初步定位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sis)染色体上。观察150组精巢细胞染色体,有111组染色体有3个杂交信号,占所观察的74%,由此得出,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很可能存在于中国对虾减数分裂细胞3对染色体的3个位点上。本研究首次将功能基因定位在了对虾染色体上,为中国对虾的遗传物理图谱的构建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明夷 刘贤德 陈紫瑩 蔡冰冰 柯才焕
为了提高对皱纹盘鲍染色体的辨识水平,实验利用Ba(OH)2处理显示了皱纹盘鲍染色体的C带,并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了核糖体大亚基rDNA在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与位置。核型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染色体组包含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8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另有3对染色体介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之间(m/sm)。C显带结果显示,8对染色体有稳定的着丝粒C带,5~7对染色体上有中期相间多态的端部C带,3对染色体上有同源染色体异态的臂间C带。FISH分析显示,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分布着4个大亚基rDNA位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文娟 郭小菲 姜立娜 蔡祖国 赵一鹏
以菜用大黄根尖为材料,探讨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溶液、解离时间对菜用大黄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2个菜用大黄品种RAMB和RO进行了核型分析,以期为菜用大黄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上午8:00取材,用冰水混合物预处理24 h,然后在60℃条件下用1 mol/L HCl解离15 min,最后用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3~5 min,此时染色体制片效果最佳;RAMB和RO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4,其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44=36m+8sm和2n=4x=44=32m+12sm,核型均为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7.46%和58.60%,核型对称程度均较高,这表明菜用...
关键词:
菜用大黄 染色体制片 核型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轩淑欣 申书兴 赵建军 张成合 陈雪平 郄丽娟
【目的】确定rDNA在中国大白菜基因组中的位点数目和分布位置,并建立识别大白菜不同染色体的特异标记。【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5S rDNA和5S rDNA在大白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分别检出了5对25S rDNA杂交信号和3对5S rDNA杂交信号。对应于大白菜中期染色体形态图,确定5对25S rDNA信号分别分布在大白菜1号染色体长臂(1L)的近末端,2号染色体长臂(2L)的近中部,3号和4号染色体长臂(3L、4L)的近着丝点处和10号染色体的随体上,信号强度为10号>2号>3号和4号>1号;而5S rDNA的3对信号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川梅 卢江杰 汤定钦
编码18-5.8-25S核糖体RNA的45S rDNA基因,是1个简单的多基因家族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相连,对应于核仁组织区(NOR)。首次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45S rDNA在散生竹类的毛竹和斑竹,混生竹类的茶秆竹、日本矮竹、菲白竹和铺地竹,以及丛生竹类的白绿竹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散生竹和混生竹的几个竹种,只观察到1对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有45S rDNA位点,而丛生竹类的白绿竹除随体染色体具有45S rDNA位点外,某些非随体染色体上也有不同拷贝数的45SrDNA位点存在。
关键词:
FISH 45S rDNA 次缢痕 竹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