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91)
- 2023(3124)
- 2022(2812)
- 2021(2712)
- 2020(2220)
- 2019(5012)
- 2018(5179)
- 2017(8265)
- 2016(5662)
- 2015(6644)
- 2014(7022)
- 2013(6486)
- 2012(5989)
- 2011(5605)
- 2010(6021)
- 2009(4913)
- 2008(5021)
- 2007(4739)
- 2006(4157)
- 2005(3737)
- 学科
- 管理(11904)
- 济(10782)
- 经济(10766)
- 业(10536)
- 企(8656)
- 企业(8656)
- 教学(6748)
- 理论(6444)
- 教育(6271)
- 学(5477)
- 农(4966)
- 中国(4858)
- 学法(4656)
- 教学法(4656)
- 财(4392)
- 学理(4031)
- 学理论(4031)
- 制(3896)
- 业经(3268)
- 务(3119)
- 方法(3110)
- 农业(3109)
- 研究(3108)
- 财务(3097)
- 财务管理(3080)
- 银(3016)
- 银行(2982)
- 企业财务(2866)
- 行(2788)
- 地方(2766)
- 机构
- 学院(74665)
- 大学(71135)
- 研究(26915)
- 农(21226)
- 科学(20821)
- 中国(18789)
- 管理(18029)
- 济(17134)
- 农业(16852)
- 所(16361)
- 经济(16292)
- 京(16084)
- 业大(15666)
- 江(15084)
- 技术(14980)
- 研究所(14686)
- 理学(14198)
- 理学院(13855)
- 管理学(13233)
- 省(13155)
- 管理学院(13105)
- 州(12021)
- 中心(11962)
- 范(11647)
- 职业(11463)
- 师范(11421)
- 农业大学(10945)
- 财(10315)
- 北京(10153)
- 室(9861)
- 基金
- 项目(44700)
- 研究(31880)
- 科学(30483)
- 基金(25578)
- 家(23884)
- 国家(23586)
- 省(21979)
- 教育(18102)
- 划(17644)
- 科学基金(17613)
- 编号(15356)
- 成果(13778)
- 社会(13680)
- 基金项目(13255)
- 课题(13054)
- 自然(12911)
- 社会科(12552)
- 社会科学(12545)
- 自然科(12545)
- 自然科学(12529)
- 自然科学基金(12272)
- 资助(11353)
- 重点(11281)
- 年(11130)
- 科技(10599)
- 计划(10117)
- 发(9693)
- 创(9632)
- 创新(8884)
- 性(8873)
共检索到124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庆 王道本 华红霞
来自向日葵上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菌株Sun-1P经多次转代培养及冰箱保存后对有机氮(牛肉汁、蛋白胨、酵母膏)及淀粉的利用能力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转代株Sun-1M对有机氮的利用与pH值及速效糖(葡萄糖)的存在有关系。离体致病性测定表明:Sun-1M对油菜、莴苣、向日葵及蚕豆等寄主仍具有致病性。
关键词:
核盘菌 生理变异 转代培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庆 王道本
菌核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orum(Lib。)deBary)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的结构,同时也是构成油莱等作物菌核病的初侵染源。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生物因素是影响菌核存活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夏季高温的环境。因此作者选择了两块油菜后作旱地,考察菌核在其中的存活及其同菌核相关的其他生物类群,现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核来源以灭菌(121℃/30分钟)的胡萝卜片培养核盘菌菌核,培养4星期之后取出,水洗后置于室温下风干。
关键词:
核盘菌 菌核 存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庆 王道本 邹松柏 易先宏
在调查核盘菌和三叶草核盘菌发生为害的基础上,以核盘菌菌株Rap-1和三叶草核盘菌菌株CMV-2为代表,比较了温度及降雨等因子对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在15~28℃下Rap-1菌丝生长较CMV-2快,但在8℃下则相反;Rap-1菌核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期间的温度较CMV-2菌核萌发时温度高,两者菌核萌发呈现出明显的先后秩序。春季降雨的波动导致2种核盘菌的菌核萌发出现波动。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核盘菌的致病性明显强于三叶草核盘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英 曾炳山 许煌灿 尹光天
本文研究了黄藤、短叶省藤、单叶省藤及其同一藤种不同家系之间在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增殖和成苗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观察比较繁殖体的各继代增殖速度及增殖芽苗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揭示继代繁殖3个发育过程,即驯化适应期、适应繁殖期和衰老期,讨论了繁殖体在一代培养过程中愈伤恢复、迅速增殖和增殖衰老的阶段性变化特性。确定3个藤种继代培养合适的代数和培养时间。
关键词:
棕榈藤,继代培养,繁殖体,增殖,成苗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敏生 汪杏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淑娜 金光辉 李鑫 王鹏程 张春雨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接种疮痂病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为辅助培育马铃薯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铃薯抗病品种垦薯1号和感病品种荷兰15号感染疮痂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块茎感病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结果】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 POD、PPO、SOD、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接种后抗病品种POD、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疮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后SOD活性处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感病品种酶含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疮痂病菌促进了抗、感品种中MDA含量的升高,且感病品种中MDA的含量始终高于抗病品种。【结论】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块茎中POD、SOD、PP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病品种块茎内POD活性和PPO活性在接种前后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块茎内POD活性、PPO活性相对较低,说明块茎中POD活性和PPO活性在马铃薯品种抵抗疮痂病侵染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感病品种接种前后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感品种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疮痂病菌可诱导感病品种中SOD活性增加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抗、感品种中MDA含量有所升高,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表明感病品种细胞和生物膜被破坏的更严重。综上所述,接种疮痂病菌后,POD活性、PPO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筛选马铃薯抗疮痂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荻 何莉莉 王作乔 陈俊琴
采用3株北虫草(Cordceps militaris)组织分离株及2株单孢分离株在PDA培养基上进行15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分离株在继代培养中可发生明显角变。将角变区菌丝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可将菌落分为5种类型。Ⅰ、Ⅱ型菌落具有角变频率高、角变面积大的特点,多出现在组织分离株继代的最初几代。无角变的Ⅲ、Ⅳ、Ⅴ型分布在单孢株和组织分离株的继代的后几代。出发菌株决定角变类型及分布。Ⅰ型比Ⅱ型子实体产量高。菌株具有高角变频率时期子实体形成能力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莉莉 韩成玲 李佩亮 陈阳 刘狄 耿丽娟
研究矿质元素对北虫草继代培养中菌落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优型菌落保持代数最长的矿质元素配方。采用正交试验,将北虫草优良菌株L20在不同矿质元素培养基上进行12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菌株L20在不同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形成7种菌落类型,有子实体形成能力的菌落为Ⅰ、Ⅱ、Ⅲ、Ⅴ型,其中Ⅰ型菌落产量最高,Ⅲ型居中,Ⅱ型最低,Ⅴ型形成子实体均为畸形;Ⅳ、Ⅵ、Ⅶ型无子实体形成能力。各类型菌落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分布规律是:子实体产量较高的Ⅰ、Ⅲ型菌落主要分布在前10代;产量较低的Ⅱ型菌落分布在前4代;子实体为畸形的Ⅴ型和无子实体形成能力的Ⅳ、Ⅵ、Ⅶ型菌落主要分布在4代以后。保持优型菌落——Ⅰ型最为稳定的矿质元素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慧 吴圣勇 李娟 张璐璐 张林雅 雷仲仁
【目的】通过开展连续继代培养对高毒菌株产孢和毒力的影响研究,获得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毒力和产孢量均高且稳定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进一步提出有效防止菌株退化、优良菌株保存和改良的方法与措施,为高效菌株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室内条件下,采用浸虫法,用浓度为1×10~7个孢子/m l球孢白僵菌悬浮液处理西花蓟马初羽化成虫,分别测定28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将筛选出的4株高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分别涂布于玉米琼脂(cma)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上,比较不同菌株以及不同培养基之间产孢量的差异,筛选出高产孢...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谢保胜 祁晓霞 史健全 祁洪芳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用RPMI 1640培养基对来源于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肾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结果显示:培养48 h可见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培养一周可形成单层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至第四代。实验初步确立青海湖裸鲤肾细胞培养条件为:培养基RPMI 1640,培养温度为27℃,pH值为7.0~7.5,原代培养血清浓度为20%,传代培养的血清浓度为10%,无需通入CO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书生 崔慧颖 孙薛莹 朱葛
【目的】研究继代培养周期对牡丹试管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牡丹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午’牡丹试管苗为材料,在增殖培养过程中定期(20,30,40,50,60 d)选取单芽进行生根培养,测定试管苗生根指标(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不同培养时期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ZR)和赤霉素(GA3)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分析生根状况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正午’牡丹继代培养40 d的试管苗生根效果最佳,此时的生根率(30.8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根数1.17条,平均根长0.83 cm,愈伤组织小,生根质量较高。继代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IAA、ABA、ZR含量的动态变化一致,而GA3含量与之相反;IAA、ABA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而GA3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负相关;IAA/ZR、IAA/GA3与平均根数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POD、PPO、IAAO活性波动较大,其中PPO活性与生根率呈显著负相关,IAAO活性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正午’牡丹试管苗的最佳继代培养周期为40 d,该时期试管苗的生理状态更适宜生根,IAA、可溶性糖含量对试管苗生根的正向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秀贞 丁明明 王媛 梁军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离筛选出了3种对草坪草抗逆及抗病性有积极作用的功能性细菌,针对其培养条件及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菌株利用最好的N源是蛋白胨,牛肉浸膏次之;利用最好的C源是蔗糖,其次为葡萄糖;3菌株在pH值为6~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菌株E、F在初始pH值为7 4时生长最佳,菌株H在初始pH值为7 6时生长最佳;最适合3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3菌株在不同摇床转速和装液量下有不同的生长反应,菌体干质量差异显著。
关键词:
草坪草 功能性细菌 培养条件 生理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莉莉 徐佳 张昊 韩成玲 刘狄 范文丽
研究维生素对蛹虫草继代培养中菌落类型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旨在探讨优型菌落子实体产量最高,延缓退化的维生素配方。采用正交试验,将蛹虫草优良菌株J8在不同维生素培养基上进行10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菌落在不同维生素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形成5种菌落类型,有子实体形成能力的菌落为Ⅰ、Ⅱ、Ⅲ型,其中Ⅰ型菌落产量最高,Ⅲ型居中,Ⅱ型最低;Ⅳ、Ⅴ型无子实体形成能力。子实体产量最高,且最稳定的Ⅰ型为优型菌落。有利于优型菌落子实体高产的维生素配方为(VB1)2(VB2)3(VBC)4(VB6)2(VPP)3,并且5种维生素均有利于提高优型菌落子实体产量,但只有VB2对其子实体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优型菌落形态特征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宾淑英 陈颂华 姚圣梅
采用翻面法对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Sacc.)最适培养基的量、最佳翻面的时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翻面法的最适培养基使用量,以每个直径为85 mm 培养皿使用20 ml 为佳,培养的菌核数量多,成熟度一致;翻面时机为菌丝长满平板时最佳,形成的菌核数量多,成熟快
关键词:
白绢病菌 菌核 翻面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道宏 李国庆 易先宏 王道本
在PDA平板上比较了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24个盾壳霉菌株和1个加拿大盾壳霉菌株的培养特性,并在核盘菌菌核上接种盾壳霉孢子,测定其寄生致腐菌核的能力。结果表明:在20℃下供试菌株平均生长速度是3.0mm/d,根据菌落的基质菌丝色素、气生菌丝和产孢量等特性可把25个菌株分成Ⅰ、Ⅱ和Ⅲ3种菌落类型,各占80%、12%和8%;25个菌株寄生致腐菌核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并可将它们分成强、中和弱3组,各占40%、48%和12%。
关键词:
核盘菌,盾壳霉,菌株,寄生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