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3)
- 2023(5324)
- 2022(4620)
- 2021(4212)
- 2020(3605)
- 2019(8059)
- 2018(7932)
- 2017(15444)
- 2016(8499)
- 2015(9616)
- 2014(9526)
- 2013(9362)
- 2012(8607)
- 2011(7869)
- 2010(7894)
- 2009(7652)
- 2008(7763)
- 2007(7029)
- 2006(6352)
- 2005(6020)
- 学科
- 管理(33236)
- 济(30803)
- 经济(30723)
- 业(29104)
- 企(25178)
- 企业(25178)
- 制(12685)
- 财(12634)
- 方法(11920)
- 农(10140)
- 数学(9889)
- 数学方法(9798)
- 体(8791)
- 业经(8406)
- 务(7895)
- 财务(7874)
- 中国(7867)
- 财务管理(7855)
- 体制(7584)
- 企业财务(7509)
- 银(6730)
- 银行(6723)
- 行(6408)
- 农业(6121)
- 划(6116)
- 学(6081)
- 融(6043)
- 金融(6040)
- 环境(5594)
- 技术(5515)
- 机构
- 大学(127022)
- 学院(125938)
- 济(53858)
- 经济(52814)
- 管理(49786)
- 理学(43010)
- 理学院(42618)
- 研究(42391)
- 管理学(42047)
- 管理学院(41817)
- 中国(32874)
- 财(28688)
- 京(26246)
- 科学(24105)
- 农(22849)
- 财经(22040)
- 所(21371)
- 江(19949)
- 经(19943)
- 中心(19152)
- 研究所(18988)
- 业大(18947)
- 农业(17734)
- 经济学(16490)
- 财经大学(16427)
- 北京(15925)
- 院(15155)
- 州(14939)
- 经济学院(14703)
- 范(14421)
- 基金
- 项目(82962)
- 科学(66709)
- 基金(62572)
- 研究(60849)
- 家(54438)
- 国家(54006)
- 科学基金(46911)
- 社会(40621)
- 社会科(38488)
- 社会科学(38482)
- 基金项目(33098)
- 省(31590)
- 自然(30134)
- 自然科(29453)
- 自然科学(29445)
- 自然科学基金(28964)
- 教育(28072)
- 划(26295)
- 资助(25095)
- 编号(24047)
- 制(22037)
- 成果(20339)
- 部(19577)
- 重点(18610)
- 创(17474)
- 国家社会(17209)
- 教育部(17118)
- 发(16639)
- 人文(16594)
- 创新(16442)
共检索到192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亚琴 宗世祥
【目的】通过比较核桃缘吉丁成虫对核桃、苹果和山楂这3种植物在取食选择和取食量上的差异,并分析植物挥发物的组成与含量,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核桃缘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提供了依据。【方法】测定核桃缘吉丁成虫对核桃、苹果和山楂叶片的取食选择和取食量,采用动态顶空法收集这3种植物的枝叶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的测定,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比较核桃缘吉丁对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核桃缘吉丁成虫对不同植物的取食选择和取食量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对核桃的取食选择性最高且取食核桃叶片,对苹果和山楂的选择性较低,且存在不取食现象。从核桃、苹果和山楂的枝叶挥发物中,共收集到45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类5种、酯类8种、芳香烃类3种、萜类18种、醛类2种、醇类4种和酮类5种。在行为反应测定中,莰烯对核桃缘吉丁雌雄成虫均具有明显的趋向反应,而乙酸冰片酯、癸醛和桉叶油醇这3种单体化合物仅对雄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效果。【结论】核桃可作为核桃缘吉丁成虫补充营养的寄主植物,该成虫不取食苹果和山楂。莰烯、乙酸冰片酯、癸醛和桉叶油醇对核桃缘吉丁成虫具有一定的吸引效果,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枝叶挥发物成分在核桃缘吉丁成虫寄主植物识别与选择的阶段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丹丹 李天凤 王琦琦 唐光辉
【目的】研究核桃果实害虫核桃举肢蛾的触角超微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触角代学通信系统开发新的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核桃举肢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及其鳞片细微结构分别进行观察。【结果】核桃举肢蛾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45和51个亚节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9hm氏鬃毛、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即长曲毛形感器和长直毛形感器、Ⅰ型耳形感器和Ⅱ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琼轩 孟玲 李保平
为评估外来广聚萤叶甲对外来入侵豚草的寄主专一性,在野外网室中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幼虫期完成发育所取食的植物(豚草、苍耳)是否影响其成虫在这2种植物大、小株型上的产卵决策。连续观测雌虫的4次产卵量、卵粒大小及其卵孵化情况等。结果表明:成虫在小株型豚草和苍耳上平均产卵数量不受其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影响,但在大株型豚草和苍耳上的平均产卵数量受其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影响。当幼虫取食苍耳发育到成虫后,在大株型豚草上的产卵数量大于幼虫取食豚草的成虫,4次产卵数也差异较大(中位值25~46粒);但两者在大株型苍耳上的平均产卵数量无显著差异,4次的产卵数差异较小(中位值15~20粒)。总体上在豚草上的产卵量均明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家 所雅彦 中岛忠一
为弄清光肩星天牛成虫在繁殖交配过程中如何判断和寻找配偶,该文进行了雌、雄成虫对两性个体气味、味迹的感应趋性和行为反应,成虫的自然交配行为表现等研究.认为光肩星天牛成虫在配偶寻找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的交配行为一般是在雌虫对雄虫的视觉刺激作用下起动的;雌性成虫的性信息素为接触性信息素,雄虫依靠触角、下唇须和下颚须上化感器的接触感应来接收这种信号的刺激.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交配 行为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 李新岗 张学武 姬升 王飞 刘瑜
【目的】研究微孢子虫对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成虫的侵染作用,探讨微孢子虫在调控其种群消长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年度或不同代间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的微孢子虫感染水平;用ImageJ 1.41图形处理软件测量其翅面积大小。【结果】枣镰翅小卷蛾雌雄蛾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的微孢子虫感染水平逐渐上升,差异极显著;成虫个体大小(翅面积)随感染水平升高而显著减小。2009和2010年前、中、后期羽化的桃小食心虫雄蛾感染水平均依次升高,差异极显著;其前、中期雄蛾个体大小差异不显著,而中期雄蛾个体显著大于后期。【结论】微孢子虫对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有较强的侵染力;周期性地造成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喜建 黄蓬英 刘馨怡 陈伟军 陈思涵 蔡立君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是重要的储粮害虫,如何有效防控仍是世界性的研究难题.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米象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证实了米象触角上仅分布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及锥形感器;采用嗅觉行为仪测定了米象对5种粮食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粮食对米象的引诱由强至弱依次为:燕麦>湖北丁优大米>黑米>莲子>薏米;同时观察了5种粮食对米象F1代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在莲子中米象F1代发育历期最长,米象F1代种群数量在供试粮食中由多到少依次为:黑米>燕麦>薏米>湖北丁优大米>莲子.研究其触角感器与取食偏好可为探索米象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米象 超微结构 嗅觉行为 种群生长发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瑞桐 郑世锴
在野外调查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室内用不同植物对成虫进行了饲养.结果表明,3种天牛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植物对成虫取食量、寿命、产卵量都有重要影响.补充营养植物内糖含量的多寡是影响取食与产卵的关键因子.利用桑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本植物作诱饵分别诱杀桑天牛、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灾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辉 仵均祥
【目的】研究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为开展梨小食心虫化学生态学研究及其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方法】在人工气候箱(温度(24±0.5)℃、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为15h光期和9h暗期)条件下,系统观测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节律。【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主要发生在光期05:00-10:00这个时段,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90%以上,其中以05:00-06:00羽化率最高,与其他时段差异显著;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羽化后第3天,呈"一"字形交配,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11~35min,平均为22.07min,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17:00-2...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成虫行为 羽化 交配 产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家 刘益宁 所雅彦 中岛忠一
为掌握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寄生树种如何进行识别选择,作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成虫栖息、取食和产卵过程中在不同树种间的活动行为表现,以及成虫对寄主树木气味或味迹的嗅觉和味觉测定等项研究.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对寄主的选择是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触角和口须上的化感器接触感应,在味觉和嗅觉等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寄主选择 判断机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亚强 李强 尤民生 林胜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在转cry1Ab抗虫水稻(mf-mH3301-1)和非转基因水稻(mH3301)上的取食和产卵选择行为,并通过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2种水稻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mf-mH3301-1对褐飞虱成虫的取食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在接虫后2、4、8 H,雄成虫在bt水稻上的着虫率显著低于对照mH3301,而雌成虫在接虫后4、8 H在bt水稻上的着虫率显著低于对照mH3301.然而,bt水稻对于褐飞虱的产卵选择性和趋性反应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褐飞虱 Bt水稻 生态适合度 行为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晓宁 伊志豪 王明 刘德广 廖书江 许正
【目的】初步确定苹小吉丁成虫补充营养时的植物选择性和偏好,并分析相关植物叶片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为指导经济林树种合理间作、开发植物源诱捕或驱避剂、科学有效防控害虫提供依据。【方法】以垂丝海棠、秦冠苹果、杜梨和秦王桃为供试植物,测试苹小吉丁成虫对4种植物的选择趋性和取食量,利用顶空吸附法测定供试植物叶片挥发物组分及含量。【结果】苹小吉丁成虫对垂丝海棠、秦冠苹果、杜梨和秦王桃4种植物叶片的选择性和取食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对海棠的选择性高于苹果,对梨和桃的选择性较低。对海棠的取食量显著大于苹果,对梨和桃则表现出不取食现象。4种植物叶片挥发物组分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共测得71种挥发物,其中烷烃类5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艳 高晓余 季爱兵 何月秋 肖春
【目的】揭示石斛篓象成虫对不同寄主的选择行为机制,发展新型害虫防治技术。【方法】采用陷阱式嗅觉测量仪、叶碟法分别测定石斛篓象成虫对4种石斛茎、叶的嗅觉反应和取食反应,采用罩笼试验测定成虫对4种寄主整株植物的选择行为。【结果】供试的4种寄主石斛中,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1年生叶对雌、雄成虫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1、2年生茎的气味对雌、雄成虫选择反应差异不显著。石斛篓象雌、雄成虫均最喜食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尤其喜食球花石斛1年生茎、叶。罩笼试验结果表明,雌、雄成虫对球花石斛的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斛,而对1年生球花石斛的选择性又显著高于2年生。【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可采用鼓槌石斛1年生茎、叶气味物质和球花石斛品种的科学组合或不同石斛品种科学搭配的栽培方法来控制该象甲危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福元 郑华英 刘云鹏 解春霞 徐明 赵振东
通过反复选择试验,从40个马尾松种源中选出既抗松材线虫病又较抗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的广东5号种源。接种松材线虫使抗病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酚性化合物等增多;而抗松褐天牛取食种源含有更多的单萜烯、倍半萜烯、石竹烯等,含有更少长叶烯,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的取食习性不同有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能抗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抗松材线虫病,这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性强的观点一致。厚皮紧密型的树皮结构和旺盛的树木生长势也是抗性种源抗性强的原因。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承哲
蝴蝶是重要的观赏昆虫,极具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还在科学研究和环境指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青斑蝶成虫飞行、访花、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特征进行观察,然后探究了求偶过程中青斑蝶成虫种间识别机制和白带锯蛱蝶成虫两性识别机制,最后对青斑蝶蛹期和成虫期联系性学习行为进行研究,旨在加深对蝶类物种间和两性间交流机制及蝴蝶与其环境的进化适应关系的认识,并为构建蝴蝶飞舞自然景观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斑蝶成虫行为学特征通过跟踪观察青斑蝶雌雄成虫期的飞行、访花、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特征及其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