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3)
2023(7823)
2022(6719)
2021(6191)
2020(5589)
2019(12849)
2018(12575)
2017(24554)
2016(13733)
2015(15534)
2014(15870)
2013(15872)
2012(15028)
2011(13539)
2010(13757)
2009(12726)
2008(13066)
2007(11912)
2006(9996)
2005(9128)
作者
(41516)
(34991)
(34747)
(33570)
(22273)
(16965)
(16152)
(13726)
(13039)
(12545)
(11816)
(11768)
(11143)
(11138)
(11123)
(10996)
(10991)
(10302)
(10147)
(9931)
(8816)
(8559)
(8507)
(8026)
(7866)
(7863)
(7853)
(7812)
(7111)
(7111)
学科
(59039)
经济(58982)
(38531)
管理(38434)
(31525)
企业(31525)
方法(30946)
数学(27393)
数学方法(27112)
(15614)
(15013)
中国(14193)
(13872)
业经(11025)
(10818)
(10704)
贸易(10704)
地方(10504)
(10409)
(10099)
财务(10074)
财务管理(10047)
农业(9871)
企业财务(9581)
理论(9483)
(9398)
银行(9371)
技术(9167)
(9089)
金融(9087)
机构
大学(204947)
学院(203153)
(83508)
经济(81696)
管理(76359)
研究(69022)
理学(66309)
理学院(65523)
管理学(64256)
管理学院(63880)
中国(50859)
科学(43998)
(43006)
(38410)
(38275)
(36167)
研究所(33123)
业大(32959)
中心(31973)
财经(30922)
农业(30675)
(30404)
(28123)
(26900)
北京(26899)
师范(26582)
经济学(26410)
(24263)
经济学院(24100)
(24094)
基金
项目(136290)
科学(106863)
基金(99075)
研究(96559)
(87546)
国家(86838)
科学基金(73246)
社会(60555)
社会科(57376)
社会科学(57356)
(53366)
基金项目(52601)
自然(48519)
自然科(47413)
自然科学(47395)
自然科学基金(46573)
教育(45876)
(45547)
资助(41225)
编号(38606)
成果(31742)
重点(31363)
(31116)
(28884)
(28266)
课题(27061)
科研(26775)
创新(26457)
教育部(26385)
(25831)
期刊
(86170)
经济(86170)
研究(56744)
中国(37373)
学报(35952)
(33627)
科学(31601)
(30791)
大学(26423)
管理(25786)
学学(25057)
农业(22414)
教育(22110)
(17991)
金融(17991)
技术(17395)
财经(15727)
经济研究(14549)
(13483)
业经(13465)
(12512)
问题(12069)
(10741)
技术经济(10724)
统计(10436)
理论(9670)
(9509)
(9451)
科技(9361)
商业(9306)
共检索到290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怀周  刘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商战赢家必须具备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灵活的产品创新能力和高效的资源管理能力。在此背景下,企业资源观获得全面复兴,并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战略管理思想之一。其中,能力观始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焦点,其内涵也获得极大丰富。本文将以能力观的主线——核心能力观为研究对象,介绍核心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探讨该领域备受关注的“动态能力观”的内涵,对动态核心能力观与传统核心能力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理论上阐明核心能力的动态性内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小玲  叶龙  
文章从萨帕的终身职业发展理论的视角对可雇佣性的内涵和动态研究模型进行了探究。首先对职业发展理论和可雇佣性内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基于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就业能力、胜任能力、职业能力与可雇佣性的关系进行了辨析,从而对可雇佣性的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接着构建了可雇佣性动态发展的研究模型,最后从职业探索期、职业构建期和职业维持期三个不同时期对可雇佣水平与雇佣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假设构建了可雇佣性曲线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岳金方  王庭俊  武智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能够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由自我管理能力、持续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业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八项内容构成,各能力要素之间存在明确的功能定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企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桂川  
能力要素称为“企业基因(”Corporate Genome),如同人类基因按遗传规则决定个体特征的DNA,能力要素(企业基因)是价值链中对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有价值贡献的共有组成部分。随着企业战略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深入,核心能力的研究更系列普遍关注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动态能力观是对传统核心能力观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林一钢  黄显华  
本文结合西方课程改革的脉络,分析课程领导内涵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课程领导在当前应有的面貌,最后谈谈课程领导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长世  
文章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等五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和解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振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尊重科学,又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既要注重经济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又要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等诸方面协调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使经济社会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臻  赵忠璇  
包容性增长本质上是协调和共享的增长,其逻辑起点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并以此推进社会的进步。包容性增长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社会和谐,降低经济增长进程中的不稳定性,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协调处理好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和和谐性,政策指向应围绕这个目标加以展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纯洪  刘海英  孙巍  
本文在对核心能力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 ,阐述了核心能力的内涵。并通过与核心能力相关概念的比较 ,进一步指出核心能力虽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其本质都是企业特有的知识资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灿  
本文首次运用知识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系统而深入地剖析了企业集群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与结构框架,构建了包括知识-能力、技术-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的企业集群核心能力结构模型,并确定了每一个维度所包含的核心能力要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铁骊  
在今天变动频繁和资源紧缺的商业环境下,组织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和满足消费需要,必须有能力对自己所拥有的可用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动态能力是指为了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而用于融合、建立和重整企业内外资质的能力。复杂变革环境使动态能力的重要性得到特别强调,其不稳定性的提高使动态能力的内涵呈现出新特色。经验数据表明,不同变革程度的外部环境下,动态能力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内涵。因此,结合复杂环境的特点,探讨该环境下动态能力所呈现的新内涵,将有助于构建动态能力的系统结构体系,掌握动态能力通过融合组织功能资质来增强企业竞争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纪玉超  林海涛  
创业教育的兴起,使创业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培养内容。高等教育也将创业能力列为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文章重点分析论述了创业能力的理论内涵、构成和特点,从高校创业教育实施及大学生创业者自身两个层面提出了创业能力多维度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智  
加强大学师德建设的理想目标是"为师之德",需要加以倡导与鼓励,着力点是构建教师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坚持师德建设的现实主义,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伦理道德素养,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居礼  龚小涛  贺建锋  吴昊  
本文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引领高职战线创新发展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角度,阐述了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宏、中、微"三位一体的内涵体系,从世界性、发展性及特色性等方面论述了建设的内涵要求,从专业建设载体、人才培养质量核心、产教融合主线等方面介绍了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工作,从融合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合作发展等4方面提出创建高水平院校建设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光跃  张萌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历了国家示范专业建设后,高职专业建设面临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基于产业、行业链拓展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整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领专业建设,构建高职毕业生上升通道与接口,专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双轴驱动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