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1)
2023(3512)
2022(3058)
2021(2934)
2020(2621)
2019(5994)
2018(5709)
2017(10360)
2016(6014)
2015(7022)
2014(7039)
2013(6777)
2012(6475)
2011(5991)
2010(6296)
2009(5894)
2008(6094)
2007(5391)
2006(4928)
2005(4560)
作者
(19555)
(16548)
(16507)
(15567)
(10408)
(7831)
(7384)
(6344)
(6288)
(6013)
(5973)
(5604)
(5459)
(5395)
(5339)
(4973)
(4960)
(4839)
(4820)
(4778)
(4280)
(4226)
(4101)
(3903)
(3809)
(3805)
(3681)
(3653)
(3469)
(3409)
学科
(20873)
经济(20808)
管理(16976)
(15988)
(14057)
企业(14057)
方法(8827)
(7236)
数学(6936)
数学方法(6742)
(6561)
(6046)
中国(5876)
(5618)
业经(5117)
理论(5079)
(4473)
技术(4130)
(3981)
(3963)
银行(3958)
(3909)
金融(3906)
农业(3821)
(3802)
体制(3671)
地方(3449)
(3447)
(3329)
教育(3312)
机构
大学(95134)
学院(92213)
研究(34380)
(32475)
经济(31725)
管理(31661)
理学(27287)
理学院(26864)
管理学(26113)
管理学院(25937)
中国(24361)
科学(23415)
(20560)
(19492)
(18799)
研究所(17345)
(16756)
业大(16048)
农业(15461)
中心(14780)
(14754)
(14117)
师范(13926)
财经(12999)
北京(12962)
(12202)
(11727)
师范大学(11427)
(11420)
(10966)
基金
项目(62496)
科学(48406)
基金(44957)
研究(42953)
(41060)
国家(40734)
科学基金(33348)
社会(26248)
社会科(24606)
社会科学(24597)
(24253)
基金项目(23612)
自然(22605)
自然科(22076)
自然科学(22065)
自然科学基金(21683)
(21476)
教育(20813)
资助(18197)
编号(16762)
成果(15254)
重点(14976)
(13952)
(13143)
(12745)
课题(12714)
计划(12656)
创新(12345)
科研(12112)
大学(11642)
期刊
(37752)
经济(37752)
研究(26497)
中国(20710)
学报(20140)
(18015)
科学(17632)
大学(14842)
学学(14013)
教育(13006)
(12782)
管理(12072)
农业(11883)
(7546)
金融(7546)
技术(7146)
财经(6917)
(6260)
(6083)
(5921)
业大(5676)
业经(5430)
经济研究(5234)
问题(5069)
科技(4989)
农业大学(4657)
林业(4341)
资源(4078)
世界(3928)
图书(3905)
共检索到138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邹国庆  徐庆仑  
核心能力由文化、制度、技术、管理等四个维度构成,其中绝大部分具有“方法性”特征的隐性知识,具有难于仿制的、暗默的、集体共有的、深植的以及整合的特点。核心能力的技术、文化、制度、管理等构成维度的双重潜在性决定了核心能力同时也可能是核心刚性,核心刚性以范式刚性与能力惰性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应从四个方面切入:在企业制度维度层面构建有效、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前提;加强技术维度创新,致力于建立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并适时地变换渐进性创新及突破性创新两种模式以完成核心能力的培育与再造;塑造以创新、变革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文化,并不断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变革;加强管理维度的创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卢长宝  秦琪霞  林颖莹  
奢侈品消费特性是对奢侈品消费所包含的社会比较意义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效应的总结,包含了"稀缺性、象征性、炫耀性、攀比性与享乐性"五个维度。稀缺性反映了奢侈品高品质、排他性及小众化消费趋势,象征性说明了奢侈品可成为体现财富、地位的社会比较标准,炫耀性显示了奢侈品在低阶层地位升级及高阶层自我强化方面的价值,攀比性彰显了奢侈品对促进自我进步、维护自尊的作用,而享乐性则是个体有关奢侈品功能和社会价值的综合体验。从比较的发生机制来看,这些特性可分为功能性、社会性和个体性三个层级。功能和社会性层级的关系(2S-2C模型)揭示了稀缺性与象征性是消费特性的基本维度,其中稀缺性是象征性形成的基础,而攀比性与炫耀性则...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玮  徐飞  
文章在回顾动态能力构成维度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演化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动态能力的四维分析框架,并分析了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和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倩  
努力提升当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每个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在短期动态的交易型心理契约模式下我国大学生的职业需求,然后根据就业能力内涵的综述,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个构成维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创新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川  
本文根据产权制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以产权制度涉及的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宏观产权制度和微观产权制度两个层面,对其含义、构成、效应和两者的异同处与关联进行了论述,从构成要素视角对宏观产权制度和微观产权制度的变迁分别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开放大学建设热情的不断高涨,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界定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是这一研究的首要问题,关于该主题的实证研究在我国远程教育领域并不多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的假设维度和模型;然后基于国内开放大学系统、港澳台地区远程教育机构的133份中高层领导和专家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SPSS19.0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修正和完善了假设模型,从而得出中国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维度包括文化、学术、社会服务、管理、人力资源。本研究可为开放大学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实践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祥  李垣  
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根据核心能力不可模仿特征 ,本文认为核心能力实质上就是隐性知识。核心能力是一个系统。这一结构由个体技能、组织知识和技能、管理系统、价值观与规范等四个维度组成。本文对核心能力的隐性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纲  姚长佳  王义兴  
本文对企业能力的关键维度进行研究。首先给出企业能力的关键维度——刚性与柔性的概念;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市场-技术-管理三个层面对刚性与柔性进行分析的思路,并依此建立了企业能力关键维度的指标体系;最后对指标值的确定与分析作了说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海东  严中华  
加强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促进和实现我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步骤,本文在集成创新理论观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结构维度,旨在为我国科技园区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鹰  余来文  
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其动态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成持续的发展能力。本文就是基于企业动态能力及其理论维度来进行探讨,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好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动态能力的内涵及其特征(一)动态能力的内涵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二明  陈茵  
本文在分析目前理论界研究知识转移模式的三类模型(即知识转移的螺旋模式、交流模型和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以交流模型为框架,借鉴其他两类模型的主要观点,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构成维度进行划分,并绘制出知识吸收能力维度矩阵,从而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知识吸收的过程特性,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参与技术合作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永清  张庆普  
知识吸收能力自1990年提出以来,其定义、内涵与构成维度等内容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并没有形成共识。从人体消化吸收的视角来探讨和分析知识吸收能力,对其重新进行定义,在Zahra和George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吸收能力的5个维度,即知识获取能力、消化能力、转化能力、利用能力和知识清除能力,并构建了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模型。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杨建林  
明确情报思维与信息思维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推动信息范式与情报范式融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构成维度视角对情报思维概念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首先对情报学界关于信息、情报、信息思维、情报思维四个概念的现有理解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竞争思维”“信息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全源性思维”五个关键维度剖析情报思维概念的内涵。研究发现,围绕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这五个维度分别承担着各自独特的功能角色,其中竞争思维确定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系统思维理解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信息思维描述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批判性思维对各个维度的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把关,全源性思维对其余四个维度的功能进行补漏,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图2。参考文献44。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温碧燕  童梦诗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影响因子42个测量项目的顾客感知购物价值量表,并基于广州、香港和澳门顾客购物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和Lisrel8.7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顾客感知购物价值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同时,本文研究了在不同地区影响顾客感知购物价值的各因素与购物满意度的关系,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三地顾客的购物满意度均受购物环境和价格的影响。此外,顾客的购物满意度在广州还受人员服务以及商店规章和制度的影响,在香港还受商店规章和制度的影响,在澳门还受商品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怀超  范建红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厘清了制度距离的内涵和构成维度;依据专家的建议,开发了初始的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的测量题项;进而,结合受访者访谈的结果,以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两步骤的预调研和正式调研对所开发的题项进行了修正和检验。数据显示,所开发的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量表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可以为学术界提供制度距离测量的工具,有利于全面考察制度距离对跨国公司国际化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