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3)
- 2023(17384)
- 2022(14821)
- 2021(13850)
- 2020(11705)
- 2019(27054)
- 2018(26575)
- 2017(51777)
- 2016(27651)
- 2015(30932)
- 2014(30383)
- 2013(30065)
- 2012(27123)
- 2011(23944)
- 2010(23815)
- 2009(22003)
- 2008(21767)
- 2007(19167)
- 2006(16687)
- 2005(14689)
- 学科
- 济(112761)
- 经济(112640)
- 业(107610)
- 企(97826)
- 企业(97826)
- 管理(97057)
- 方法(54164)
- 数学(44140)
- 数学方法(43571)
- 财(37123)
- 业经(34521)
- 农(33036)
- 务(28255)
- 财务(28184)
- 财务管理(28143)
- 中国(27122)
- 企业财务(26800)
- 制(23982)
- 技术(23500)
- 农业(23246)
- 理论(21549)
- 和(20090)
- 地方(19999)
- 学(19129)
- 划(18953)
- 贸(18853)
- 贸易(18838)
- 银(18264)
- 银行(18230)
- 易(18198)
- 机构
- 学院(387882)
- 大学(384065)
- 管理(163661)
- 济(156203)
- 经济(153029)
- 理学(141805)
- 理学院(140424)
- 管理学(138197)
- 管理学院(137477)
- 研究(116846)
- 中国(92925)
- 京(80551)
- 财(73347)
- 科学(70742)
- 农(59309)
- 财经(59166)
- 江(56653)
- 所(55982)
- 业大(55776)
- 中心(54705)
- 经(53980)
- 研究所(50639)
- 北京(50103)
- 范(47030)
- 师范(46590)
- 农业(46363)
- 经济学(46070)
- 州(45956)
- 商学(44428)
- 财经大学(44126)
- 基金
- 项目(264068)
- 科学(210452)
- 研究(195502)
- 基金(193383)
- 家(166327)
- 国家(164864)
- 科学基金(145371)
- 社会(124307)
- 社会科(117917)
- 社会科学(117888)
- 省(103867)
- 基金项目(103056)
- 自然(95069)
- 自然科(92974)
- 自然科学(92955)
- 自然科学基金(91342)
- 教育(90001)
- 划(85953)
- 编号(79894)
- 资助(79005)
- 成果(62662)
- 创(58660)
- 部(58312)
- 重点(57938)
- 发(55430)
- 创新(54051)
- 课题(53461)
- 国家社会(50775)
- 教育部(50760)
- 人文(50338)
- 期刊
- 济(169348)
- 经济(169348)
- 研究(110808)
- 中国(69766)
- 管理(65463)
- 财(60860)
- 学报(54225)
- 农(53743)
- 科学(52596)
- 大学(42924)
- 学学(40574)
- 教育(40450)
- 农业(37182)
- 技术(37168)
- 融(35851)
- 金融(35851)
- 业经(30473)
- 财经(29276)
- 经济研究(26015)
- 经(25023)
- 业(22000)
- 问题(21819)
- 技术经济(21106)
- 财会(19208)
- 科技(19074)
- 现代(18932)
- 商业(18521)
- 理论(18443)
- 图书(17580)
- 版(17138)
共检索到561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翔 罗顺均 吴能全 李芬香
成熟企业的公司创业活动作为中国转型期一个独特而普遍的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如何在遏制核心能力快速丧失以防"崩盘"的同时,通过机会探索实现核心能力的更新?现有研究尚缺乏严谨的学术分析。本文通过海印商业运营公司创业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身处快速变化环境的企业,可以通过创业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的间断平衡,相机性兼顾市场机会探索、核心能力维系与更新。在此过程中,创业手段导向延续"手段导向的识别—手段导向的开发—手段导向的拓展"逻辑,目标导向遵循"目标导向的聚焦—目标导向的应用—目标导向的控制"路径。除此之外,创业企业通过关系网络和技术网络的相互嵌入,完成资源识别、转化和组合的过程,引导两种创业逻辑间断平衡的实现。通过案例研究,本文不仅清晰地呈现了快速变化环境中成熟企业的公司创业过程,厘清了公司创业中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的间断平衡机制,将公司创业研究扩展到环境快速变化的情景中,并且较好地回答了"核心能力快速丧失企业如何通过公司创业重构核心能力"这一重要问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娟 邢建国
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与创业机会类型及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但对于如何进行创业机会开发以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甚少。通过对4家企业跨案例分析,探索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识别方式匹配如何影响新企业成长,研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新企业优势、克服劣势提升创业绩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匹配方式对绩效的影响不同;新颖型商业模式与发现型创业机会或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均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效率型商业模式与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但其与发现型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确定。
关键词:
新企业 创业机会 商业模式 创业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叶江峰 陈珊 靳瑞杰
数字创业突破了传统创业实体运营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改变了企业的创业模式以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因而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现有文献多从单一视角考察知识搜寻或动态能力对企业创业活动的影响,较少对数字创业过程进行动态解析,而关于二者交互效应对数字创业影响机理的研究则更是缺乏。本文以盒马鲜生为研究案例,基于知识搜寻和动态能力的双重视角,探索两类因素及其互促机制在数字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规律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创业是一个包含“机会识别→体系构建→价值实现→模式改进”四个阶段的动态过程。其中,知识搜寻为数字创业提供资源保障,动态能力促进创业资源合理配置,二者在不同阶段的互动效应以及更迭转换推动了数字创业的不断演进。本文揭示了数字创业的过程及内在机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创业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数字创业 知识搜寻 动态能力 盒马鲜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韵江 赵宏园 暴莹
本文以猎聘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资源编排动态演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创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经历着纵向资源结构化—横向资源结构化—双向资源结构化的资源获取过程;通过丰富性重组、开拓性重组和多元化重组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形成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能力;采取补缺式、桥接式和迭代式的环境撬动方式,实现价值创造;将战略定位与资源编排手段有效匹配,可以实现商业模式在新颖性和效率性方面的创新。本文既丰富了资源编排演化方面的文献,还可以为新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行动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冯绍雯 付莉 宋立丰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内容创业迅速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新兴创业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对于传统内容创业,数字内容创业通过何种机制与数字时代深入融合进而实现持续高效成长,是有效破解其实践困境和准确界定其理论内涵的核心问题。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FD读书创业成长过程进行纵向分析,探讨数字内容创业能力在其成长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内容创业成长表现为机会、组织、资源等方面的提升和进步,本质上是持续的、多元的创业能力成长。数字内容创业具有明显的数字创业属性,创业能力在整个创业成长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战略能力和动态能力。数字内容创业成长是创业者创业能力向创业组织创业能力转化以及两者互动提升的结果,这种交互性是数字内容创作者进行数字内容创业并一直处于数字内容创作核心所带来的。数字内容创业者应当强化对持续性创业能力成长的关注,同时淡化对固定性生产要素的占有,企业成立后既要充分利用组织来促进自身数字内容创业能力的发挥,也要注重自身与组织间创业能力的转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静 苏敬勤
从创业机会选择视角探讨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路径的演化机制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创业理论提出创业机会、内企业家、组织特征和资源承诺四要素模型,选取腾讯和阿里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纵向跨案例对比分析识别了复制型内部创业、拓展型内部创业和生态型内部创业3种内部创业路径。研究发现:(1)源于不同创业机会的复制型内部创业和拓展型内部创业在经历战略转折后均可趋同演化为生态型内部创业;(2)创业初期,组织特征在复制型内部创业路径和拓展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不同,而内企业家和资源承诺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相同;(3)创业转折期后,内企业家和组织特征在生态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发生改变,而资源承诺在生态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保持不变。基于中国互联网情境探讨内部创业路径的演化机制,为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提供理论框架和创新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 创业机会 内部创业 动态演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季 汪姝彤 高闯 肖宇佳
学术创业企业通常面临规模小、增长慢的成长困境,如何推进学术创业企业成长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企业基因演化视角,通过东软集团的纵向案例,揭示基因演化驱动的学术创业企业成长机理。研究发现:(1)学术创业企业经历企业孵化阶段,校企协同发展阶段及企业社会化阶段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由企业基因演化推动。(2)学术创业企业基因会受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进行演化,原有基因通过复制、变异、重组实现由学术导向转向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并重、最终演化为融合多元的企业基因。(3)企业基因影响学术创业企业围绕技术、机会和资源的行动选择,实现由企业孵化到拓展业务范围、再到构建业务生态的阶段式成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郭长伟 朱亚丽 于振洋 孙光凡
内部创业是大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但现有研究对内部创业所面临的“求同”与“求异”矛盾缺乏过程研究和理论探讨。本文基于最优区分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解构了内部创业过程。研究发现:(1)自上而下的引致型战略过程和自下而上的自主型战略过程分别产生了“规则遵从”和“规则突破”的张力,进而触发内部创业单元求同与存异的需求矛盾;(2)为应对矛盾,内部创业单元在不同阶段进行了不同目的的资源行动和身份行动,两类行动呈现出“补偿-重塑-反哺”的协奏动态;(3)内部创业单元的最优区分定位并非是独特性与合法性的简单平衡,而是二者的权变组合,合法性缓冲和身份弹性提升是支撑最优区分定位跨阶段演化的机制。本文结合资源和身份的双重视角解构了内部创业单元实现最优区分的过程,贡献于内部创业和最优区分理论的多维性和动态性研究,为大企业实施内部创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国军 孙军 徐永其
研究了智能制造企业国际创业机会实现的前因、过程机制以及过程范式。以小米公司开发印度和西班牙市场为研究单元,开展扎根分析。结果发现:数字化赋能通过国际化双元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国际创业机会实现。员工的数字化赋能和消费者的数字化赋能,在动态交互中推动国际化双元学习能力、国际化双元整合能力、国际化双元协同能力的形成,有利于突破东道国发展壁垒,打破非均衡性,推动国际创业机会实现,形成生态型国际竞争优势。结合小米印度公司和西班牙公司尝试进入、适应调整和全面扩张9个阶段的纵向案例研究,提出智能制造企业新兴市场国家、发达国家国际创业机会实现的过程范式。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智能制造 国际创业机会实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辉 杨苗 王鹏程 王昶
本文通过对韩都与芬尼的纵向案例研究,试图破解战略创业中的"资源约束"和"资源冗余"两难困境。研究发现:战略创业是一个基于员工与顾客赋能的价值共创过程。试点阶段企业通过结构赋能营造了员工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利益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利用,取得了新业务机会与制度创新优势;在复制阶段企业通过领导赋能巩固了团队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借助事业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优化,获得了新市场机会与跨界创新优势;在进化阶段,企业通过心理赋能与顾客赋能优化了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通过命运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资源开放,有效地突破了创业"资源约束"的瓶颈,实现了新组合机会与生态创新优势。本文结论对于企业如何通过赋能促进价值共创进而推动战略创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赋能 价值共创 战略创业 案例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辉 杨苗 王鹏程 王昶
本文通过对韩都与芬尼的纵向案例研究,试图破解战略创业中的"资源约束"和"资源冗余"两难困境。研究发现:战略创业是一个基于员工与顾客赋能的价值共创过程。试点阶段企业通过结构赋能营造了员工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利益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利用,取得了新业务机会与制度创新优势;在复制阶段企业通过领导赋能巩固了团队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借助事业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优化,获得了新市场机会与跨界创新优势;在进化阶段,企业通过心理赋能与顾客赋能优化了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通过命运共享机制设计促进
关键词:
赋能 价值共创 战略创业 案例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洪浩 王重鸣
以往警觉研究主要聚焦创业者个体对机会的识别与发现,然而在公司创业情境下,对一个组织如何警觉地注意到内外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线索,并及时采取行动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基于组织学习4I模型理论,通过对一家时尚连锁新零售企业的系列变革与创业决策事件的案例研究发现:(1)组织警觉的产生过程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多源注意、跨层释义和整合判断;(2)不同过程间的有效衔接需要组织制度、领导成员互动等多个动力因素支持。基于案例分析,文章提出了公司创业决策中的组织警觉产生模型,该模型对中国企业发现转型升级与二次创业机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慧玉 沈煜 眭文娟 李华晶
网络信息时代的组织话语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传播,是创业型企业在资源局限、时间紧迫情况下实现合法化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以创业期的淘宝网(2003-2014年)为研究对象,基于其代表性广告话语,尝试刻画、剖析组织合法性的话语构建过程。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与系统图像语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显示,创业型企业在初创期主要运用发挥话语框架策略构建基本的实用合法性与道德合法性,在快速扩张阶段同时运用发挥与延伸策略进一步维护、增强这两种合法性,在稳定成长期则综合运用延伸、桥接与转变策略重点构建道德合法性与认知合法性。从企业成长阶段来看,话语框架策略与组织合法性之间呈现出协同演进关系。本研究通过跨学科理论与方法丰富了关于话语与组织合法性动态关系的研究,同时为创业型企业的合法性构建带来实践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扬眉 吴琪 罗景涛
跨国创业是家族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以及获得国际化成长的必然选择。家族企业如何突破资源束缚展开创业活动并获得企业与家族的双重成长,现有研究对此还缺乏系统的学术分析。本文以宁波圣龙(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拼凑视角揭示家族企业独特的跨国创业成长路径,研究发现:基于国内外环境的差异性,跨国创业的资源拼凑主导逻辑延续"学习为主导—效率为主导—战略为主导"的基本方向,形成连续的选择性拼凑;跨国创业机会识别、把握和开发与资源挑选、引入和组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相互交织的过程,体现家族企业在不同跨国创业阶段的资源拼凑动态演化,驱动资源的价值生成;家族企业特性亦使跨国创业过程中的资源拼凑朝着有利于实现家族愿景、控制意图和家族性资源整合的方向发展,借助跨国创业拼凑形成新的有序状态,获得跨国创业成长。本研究完善并深化了资源拼凑的应用情境、动因和过程,构建了基于资源拼凑的家族企业跨国创业成长理论模型,研究结论为面临复杂多元的国际环境、内外资源匮乏的家族企业实施跨国创业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家族企业 跨国创业 资源拼凑 案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胜民 徐艳梅
本文通过A集团公司创业的纵向单案例研究证实了企业通过实施公司创业战略实现持续增长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行性,从而验证了公司创业战略模型。研究发现模型各要素关系在不同阶段存在差异,说明实施公司创业战略是一个渐进性的学习过程;研究还对模型中的个别命题进行了深化和补充。结合中国装备制造业和装备类产品的独特性,提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实施公司创业战略走出增长动力和竞争力缺乏的双重困境的理路。文章最后提出了管理启示,本文的研究局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创新引领下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提高——基于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
新创企业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行动视角的纵向案例研究
链内攀升与跨链嵌入:EMS企业动态能力协同演化——基于Sanmina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基于海尔集团1984—2017年纵向案例研究
通信企业利润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基于华为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
战略俘获、能力丧失与代工企业低端锁定——基于网络关系能力的调节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演下企业能力升级——吉利汽车纵向案例研究
战略隔离、能力丧失与代工企业低端锁定
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中国南车动车组2005—2011年纵向案例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企业战略转型研究——大华股份纵向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