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63)
2023(20926)
2022(17754)
2021(16473)
2020(13641)
2019(31136)
2018(30506)
2017(57635)
2016(31641)
2015(35254)
2014(34806)
2013(33864)
2012(30672)
2011(27274)
2010(27234)
2009(24869)
2008(24080)
2007(21151)
2006(18317)
2005(15900)
作者
(88225)
(73215)
(72832)
(69216)
(46406)
(35260)
(33218)
(28737)
(27862)
(26152)
(24971)
(24658)
(23047)
(22978)
(22597)
(22406)
(21951)
(21845)
(21095)
(20927)
(18133)
(17952)
(17672)
(16793)
(16400)
(16345)
(16213)
(16117)
(14610)
(14544)
学科
(124807)
经济(124669)
(105573)
管理(100752)
(92861)
企业(92861)
方法(57139)
数学(47003)
数学方法(46346)
(37504)
(35627)
业经(35462)
中国(32494)
农业(26154)
地方(25959)
理论(25421)
(25379)
财务(25298)
财务管理(25260)
技术(25236)
企业财务(23945)
(23545)
(22688)
(21841)
(20868)
贸易(20848)
(20221)
(19839)
环境(19334)
(18148)
机构
学院(438400)
大学(429997)
管理(174914)
(169876)
经济(166197)
理学(151473)
理学院(149861)
管理学(147145)
管理学院(146354)
研究(137673)
中国(104062)
(90911)
科学(86856)
(77592)
(71549)
(67523)
业大(65574)
(65543)
中心(63719)
财经(62496)
研究所(61530)
(57300)
(56910)
师范(56752)
北京(56405)
农业(55978)
(52902)
技术(51113)
(51097)
经济学(50172)
基金
项目(301780)
科学(238665)
研究(223406)
基金(216756)
(188326)
国家(186669)
科学基金(162177)
社会(139865)
社会科(132529)
社会科学(132497)
(121158)
基金项目(114763)
自然(105413)
教育(105284)
自然科(103026)
自然科学(103003)
自然科学基金(101154)
(100444)
编号(92627)
资助(88343)
成果(73270)
重点(67956)
(65632)
(65450)
(64918)
课题(64232)
创新(60536)
科研(57338)
国家社会(57012)
项目编号(56669)
期刊
(184831)
经济(184831)
研究(122539)
中国(85554)
管理(67478)
学报(65660)
(65011)
(61813)
科学(61493)
教育(57900)
大学(50777)
学学(47661)
农业(45532)
技术(44558)
(33615)
金融(33615)
业经(33338)
财经(29889)
经济研究(28525)
(26175)
(25731)
问题(23671)
技术经济(22752)
科技(21578)
图书(21572)
(20174)
现代(19932)
商业(19800)
统计(19737)
资源(19308)
共检索到632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泉  文智强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创新创业正在发挥愈来愈积极的作用。而相关人才质量水平则是其作用能否稳定、高效的决定因素,这也将创新创业人才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彰显出来。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域出发,分别讨论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内部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质量评价框架,以某高职为例对此框架展开实践与分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润花  李珊珊  
文章首先论述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高职院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创业能力、社会认知、创业取向和自主发展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然后指出了高职院校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从强化管理、理实结合和因材施教等方面加以综合考量,制定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培育的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时培凤  
数字经济的到来,对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科学、合理的评价,导致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缓慢。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系统性评价,给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评价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培松  杜文娜  
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培养有着内在的契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作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智力支持,高校必须因时而动、因势而变,整合资源,把工匠精神的要素贯穿于创新创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切实提高人才素质培养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圣卓  王传涛  金涛涛  
文章在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硬件设施平台、创新创业社团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四位一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应建立配套的制度与机制: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设计、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基于平台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樊丽明  
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研究对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思维三个维度六项具体素养内容。围绕上述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着重从课程体系改造、教学法革新、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环境支撑四个方面加以完善,构建一个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抓手,创新创业教学法为手段,创新创业师资为保障,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的完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此为理念,上海财经大学探索了"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小桃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201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820多万人,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在现在的社会体系当中,高职学生只有做好面对社会的准备、独立自主的发展能力、创新创业的思路,才是高职院校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运用专业知识因材施教,组织学生实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新思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俊娜  王成强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深入剖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阐释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制定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娜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调查,针对高职学生信息化素养方面,对其现状、影响及培育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适应"互联网+"创新创业新业态和新要求,提升高职学生信息化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他们成功实现"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途径和对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鲁凤宇  
阐述了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高职院校只有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计划;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保障,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晖  楼霄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大,职业技能型人才缺口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正面临着巨大变局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主动担负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任,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转变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吕淑平  赵玉新  于立君  王辉  孙蓉  潘强  
以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全过程为指导思想,将人才培养方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构建了开放多元、产学研协同的集约化实践教学大平台;立足长远,创新制度与机制。形成以创新创业启蒙、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以完善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支撑的工作模式,有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国奉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推动与政府的支持,高职院校益发重视产教融合,着力建设产教融合基地,为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供了优质平台。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着重将创新创业素质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教育中有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多样化产教深度融合基地并实施利益驱动的运行机制,从而有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等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基地有机融入产教融合基地,依托后者的商业氛围与经营优势,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大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更多的生力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的不合理,导致"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长期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不佳。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琳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开展与区域经济对接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是新常态时代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的内在需求。在深入分析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新审视区域经济对接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现状及问题,透彻分析根本原因,进而从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多方面深入论述了基于区域经济对接,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