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8)
2023(7399)
2022(6614)
2021(5994)
2020(5524)
2019(13078)
2018(12874)
2017(24762)
2016(13991)
2015(16034)
2014(16153)
2013(16126)
2012(15158)
2011(13844)
2010(14209)
2009(13040)
2008(13382)
2007(12276)
2006(10557)
2005(9555)
作者
(43064)
(36018)
(35979)
(34330)
(22889)
(17478)
(16651)
(14137)
(13478)
(13043)
(12163)
(12159)
(11582)
(11571)
(11447)
(11362)
(11340)
(10668)
(10430)
(10423)
(9154)
(9076)
(8946)
(8233)
(8188)
(8117)
(8045)
(8016)
(7577)
(7364)
学科
(58682)
经济(58627)
管理(33578)
(33419)
方法(29222)
(26422)
企业(26422)
数学(25721)
数学方法(25417)
(15596)
中国(14170)
(14111)
(13586)
(11547)
贸易(11545)
地方(11278)
理论(11249)
(11175)
业经(10966)
农业(10205)
(9708)
(8889)
教育(8293)
(8095)
银行(8046)
(8029)
金融(8026)
(7991)
财务(7969)
财务管理(7944)
机构
大学(206712)
学院(203905)
(81009)
经济(79239)
管理(73596)
研究(72150)
理学(63354)
理学院(62542)
管理学(61212)
管理学院(60822)
中国(51898)
科学(46744)
(44548)
(42211)
(38683)
(36404)
研究所(35422)
业大(35143)
农业(33664)
中心(32493)
(32190)
财经(29127)
北京(28205)
(28175)
师范(27841)
(26272)
(25561)
(25210)
经济学(25147)
技术(23880)
基金
项目(134710)
科学(103020)
研究(95841)
基金(94521)
(83946)
国家(83255)
科学基金(69015)
社会(57686)
社会科(54554)
社会科学(54530)
(54112)
基金项目(50209)
教育(46512)
(45688)
自然(45354)
自然科(44316)
自然科学(44297)
自然科学基金(43522)
资助(39887)
编号(39546)
成果(33341)
重点(31216)
(29958)
(28962)
课题(28432)
(27762)
科研(26444)
创新(25933)
计划(25871)
大学(25521)
期刊
(86069)
经济(86069)
研究(58453)
中国(41658)
学报(38732)
(37159)
科学(32434)
(28737)
大学(28438)
教育(28198)
学学(26513)
农业(24894)
管理(24562)
技术(18509)
(15819)
金融(15819)
财经(14314)
(14248)
经济研究(14132)
业经(13459)
(12324)
问题(11953)
(11281)
技术经济(10453)
图书(10402)
统计(10399)
(10339)
业大(10062)
科技(9377)
理论(9326)
共检索到301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健生  李洋  
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主流话语,但是,不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误解误用现象普遍,造成的混乱影响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通过将核心素养与国外使用的"key competences"进行比较发现,核心素养在逻辑、时空和教学等多个方面均跨越了"key competences"的边界和限度。首先,"competence"应为"胜任力"而非"素养",中文使用者对"素养"望文生义,叠加了太多美好愿望而使核心素养突破了"key competences"本身的逻辑限度,同时也造成了其在逻辑视阈上的边界不清问题;其次,"key competences"本质上是时代更迭演进和职业领域变迁的结果,核心素养超越了"key competences"既有讨论的边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范畴;最后,"key competences"倡导跨学科教学模式,而由核心素养衍生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却遵循一种学科逻辑,缺少学科间的融合互动,背离了"key competences"在教学实践上的限度。此外,就"key competences"理念本身而言,它在功能定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夸大了外部的职业需求而忽视了教育的本体诉求,致使"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性的教育使命未能得到应有的彰显。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小李  
学科数字素养是数字素养概念被置于高等教育背景中而派生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适应互联网数字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新要求而生成的一个新概念。立足于一种进化论的概念分析法对学科数字素养概念展开的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使用该概念的代表性文本,揭示该概念进化历程并提炼其核心要素。经由基于扎根理论的文本内容梳理和数据编码发现,学科数字素养概念源于针对数字素养概念不断深化的研究,并历经近20年数字人文研究和不同学科数字素养教育探讨而被建构,其进化特征表现为从分散到整合且与邻近概念学科信息素养存在竞争关系;学科数字素养概念包含四大核心要素,即学科数字技术、学科数字知识、学科数字能力和学科数字态度。学科数字素养概念将保持开放和动态的发展趋势,并将成为一个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新领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劳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这是教育之幸事,也是民族之幸事。面对这个热点,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几个理解。第一,劳动教育之劳动是指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利用和改变物质材料的活动;脑力劳动则是使用符号生产精神产品的活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绝大多数属于脑力劳动,今天学生所欠缺的是体力劳动。其实,中小学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勇  
<正>1.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体现在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具有整体性,互相影响,密不可分。数学学习是“剔除”真实情境中与数学无关的信息,关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关键因素,需要数学的眼光;在数学活动中,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不断出现,需要数学的思维;数学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理解数学世界的工具,需要数学的语言。
关键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乔鹤  徐晓丽  
20世纪末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等三大国际组织遴选并确立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七大核心素养作为各国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依据;经合组织通过PISA测试成功地将"核心素养"变成全球教育话题,致力于通过PISA测试推动各国教育改革;欧盟赋予成员国较大的自主权,帮助各国建构并落实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这三大国际组织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具有全球教育治理的共同特征:从治理理念来看,全球教育治理以人类普世价值为基本目标;从治理主体来看,需要建构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助关系;从治理过程来看,需要建立动态向心的治理体系;从治理手段来看,应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据制定"游戏规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佑清  
由于人的素养具有内在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对素养的本质、结构以及培养过程等关键性的素养问题,容易形成纷繁复杂的理解。为此,应该寻找能对素养问题进行科学而清晰理解的方法论。鉴于人的素养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发展和显现的,人的素养与人的活动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因此,通过联系人的活动,可以对素养的这些问题进行比较科学和清晰的理解。作为对人的活动状况及其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因素,素养在本质上是指人身上所存在的那些内在的、比较概括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基于素养对活动的功能的不同,可以从"活动侧面素养"、"活动整体素养"、"复合性活动素养"以及"人的整体素养"等四个层面理解素养的结构。由于学生素养学习或发展的机制在于学生自身的能动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导只有通过作用于学生能动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勇  ?sta Birkeland  刘静  
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建构了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方案,主张师范类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一种培育仁爱之心(Agap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营造一种"相遇"的人生旅程;应该是一种启迪自由之性(Liberty)的课程,因而它需要打造一种"唤醒"的反思氛围;应该是一种熏陶文化之品(Cultur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铸造一种"陶冶"的文化之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核心素养是近来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词。该文希望在学理上对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作些探讨。主要观点是:核心素养不是一个种概念,而是一个类概念,其实质是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界定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形象;OECD为界定和选择"核心素养"创造了重要的专业经验,我们应该从中获得教益;核心素养要想成为课程与评价概念,必须在教育目的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确立层级化的目标:教育目的、学科目标与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导致核心素养被"悬置"的可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艺  钟柏昌  
基础教育界所称"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把握: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科学(广义)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晓玲  蒋涛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首先,文章对重庆市36家企业进行了访谈,梳理出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需求的高频词汇。其次,对重庆市285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4.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建构了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第三,对重庆市281家企业就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最后,从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培育、建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朝友  韩文杰  
探讨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考察学科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明晰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核心素养和学科特征是研制学科核心素养的两大逻辑起点,基于核心素养可以演绎方式研制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特征可以归纳方式获得学科核心素养。二者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不同影响,前者能明晰学科在落实核心素养中所承担的育人责任,后者能凸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实际研制过程中二者可以兼顾。基于逻辑起点的考察,可发现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存有四种基本关系,即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的关系、互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相互包含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超越机械相加与一一对应的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少卿  李祖君  
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通过深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以及科研能力,分析发现多元智能理论的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四个方面,分别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要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种理论的结合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等得到提高,进而推动物理教学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凯  丁小婷  
新西兰课程纲要确定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五条:思考,与他人互动,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自我管理,参与和贡献。五种核心素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紧密联系,需要综合应用。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肖希明  倪萍  
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在大数据时代的拓展,图书情报学(LIS)教育中有必要将数据素养教育纳入其中。文章通过调研中美LIS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情况,从培养意识与培养力度两个方面分析了中美两国LIS教育机构的数据素养教育现状。针对国内数据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的经验,提出提高数据素养培养意识、明确LIS教育中数据素养教育的需求与定位、构建多维的LIS数据素养教育体系、与相关行业与学科开展合作等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邵朝友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探讨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课程育人的专业认知与课程发展的质量。当前我国课程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科内容的立场,亟需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素养立场。核心素养可作为课程发展中可把握的教育目标实体、课程目标的来源、内容处理与教学实施的GPS、学习质量评价的参照。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在于建构课程育人的专业话语,打破学科等级化的困境,提供更具教育性的问责,消解分科与整合的课程对立,推动课程领域的专业对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