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6)
2023(6553)
2022(5256)
2021(5017)
2020(3926)
2019(8969)
2018(8777)
2017(16148)
2016(9047)
2015(10255)
2014(9800)
2013(9381)
2012(8564)
2011(7771)
2010(7646)
2009(6645)
2008(6261)
2007(5357)
2006(4710)
2005(4017)
作者
(24425)
(20622)
(20135)
(19239)
(12878)
(9844)
(9276)
(7888)
(7808)
(7265)
(7142)
(6697)
(6456)
(6420)
(6238)
(6175)
(6017)
(5868)
(5833)
(5827)
(5105)
(4983)
(4882)
(4657)
(4623)
(4612)
(4505)
(4473)
(4240)
(4068)
学科
(32682)
经济(32661)
管理(22324)
(19540)
(15271)
企业(15271)
方法(12531)
(11297)
数学(10462)
数学方法(10330)
地方(8684)
业经(8678)
中国(8573)
理论(8221)
农业(7972)
(7748)
教育(6852)
技术(6549)
教学(6542)
环境(5487)
(5437)
(5352)
(5048)
(4978)
贸易(4976)
(4930)
(4772)
(4450)
学法(4376)
教学法(4376)
机构
学院(120259)
大学(118128)
管理(44031)
(42299)
经济(41169)
研究(39633)
理学(38225)
理学院(37708)
管理学(37024)
管理学院(36793)
中国(27710)
科学(25792)
(25345)
(21147)
业大(19748)
(19469)
师范(19290)
(18846)
(18813)
中心(18636)
(17652)
研究所(17459)
农业(16625)
师范大学(15417)
技术(15364)
北京(15240)
(15051)
(14747)
财经(14339)
(12962)
基金
项目(86166)
科学(67612)
研究(66461)
基金(59462)
(51786)
国家(51263)
科学基金(43873)
社会(40360)
社会科(38117)
社会科学(38107)
(36262)
基金项目(32685)
教育(32144)
(29956)
编号(29251)
自然(27456)
自然科(26789)
自然科学(26782)
自然科学基金(26303)
成果(23700)
资助(22179)
课题(20408)
重点(19437)
(19369)
(18960)
(18056)
创新(17510)
(17441)
项目编号(17420)
规划(16378)
期刊
(47403)
经济(47403)
研究(33814)
中国(26241)
教育(22804)
(19452)
学报(19244)
科学(17712)
大学(14701)
管理(14220)
农业(13545)
学学(13453)
(13005)
技术(11767)
业经(8765)
图书(8430)
(7819)
金融(7819)
职业(7364)
经济研究(7115)
(7029)
资源(6806)
科技(6526)
问题(6376)
财经(6361)
(6351)
(5972)
(5970)
论坛(5970)
(5613)
共检索到173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良  
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应处理好知识与素养的关系。素养作为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蕴含的知识论意义在于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交往协作的媒介以及自我实现的资源。传统知识观以现成性、实体性的知识信念为旨趣,却封闭了知识迁移、运用的空间,难以构成素养生成的知识基础。知识生成为素养的知识观策略在于重建知识的情境特征、实现知识的实践意义以及彰显知识的个人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良  靳玉乐  
素养的内涵决定了核心素养发展路径的逻辑起点,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变革的实践本身旨在促进对素养的理解。国外相关素养的研究已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即作为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内蕴生成、实践取向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其发展路径一定是在知识运用过程之中。知识运用促进素养发展体现为过程性、生成性原理。探寻知识运用发展素养的教学策略至少包括:学科观念的知识理解、真实生活的问题情景与协作探究的学科实践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井泉  孟庆楠  
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居于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之首。于教育对象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以剖析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面临的角色困境、行为困境以及思维困境为切入点,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的价值在于思想作为关键能力的工具、必备品格的资源以及沟通交往的媒介,其具体的生成路径包括关注思想劳动、实现能力迁移以及彰显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庆艳  
作为核心素养载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引起学界的热切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需要准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而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此而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打造卓越性实践教学理念,构建适宜性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学程实践教学模式,运用立体化实践教学方法,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建立"高基"合作教学共同体,开展"金字塔"式实践教学评估,可以有效提升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莎  张天添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技能型社会的视角看,高素质农民以"高技能"展现"高素质",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者、新经济新政策的实践者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开拓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力和学习力构成技能型社会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基于"穿越—进阶—循环"生成机制,以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为本源,以创新力为旨归,以学习力为手段。为提升培育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的效率,应采取注重高阶思维训练、拓宽终身学习渠道、加强实践场域教学和构建"政行校企协"协同育人模式等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知识具有三重意涵:内容、形式与旨趣。从知识的三重意涵来看,核心素养则是知识内容的概念、命题与理论,知识形式的方法、思想与思维及知识旨趣的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的三个圆的相互嵌套。这种核心素养观既涵括了当下主流、正统的核心素养框架,也清晰地呈现了各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层核关系,还能与教育实践实现无缝对接。而知识三重观视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至少有三:洞察知识三重,把握学科的核心素养;复演知识创生,获悉作者的核心素养;创建三维课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裴新宁  刘新阳  
如果说里斯本战略为欧盟确立了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总体发展目标,那么"核心素养"则构筑了欧盟新教育的主轴,描绘了教育进步的共同愿景。作为系统化变革的"顶层设计","核心素养"不仅为欧盟新世纪的教育与培训系统确立了以素养为核心的目标体系,更使各成员国的教育政策的制定,特别是课程改革,有了可供参照的框架和方向。欧盟"核心素养"建构的历程和结果,对我国学科能力结构研究和课程改进具有启迪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郭丽岩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尚待时日,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一系列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变革必将对国家能力建设和政府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在2020年发展战略指引下,重新构建国家能力,重塑基于法治化市场经济的现代政府,如何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中央地方关系,进一步挖掘、释放制度红利,为我国2020年及以后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体制机制保障,是本报告研究的核心问题。一、国家能力建设和政府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调节依靠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运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艳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核心素养框架,基于国外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和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工匠精神、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能力、外语能力、职业规划发展能力等八大核心素养。政府、学校和学生必须通力合作,从人才培养目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课程、教学、教师、学风、个人意识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推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军  郭莹  
我国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志着学生核心素养正式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育关照社会新需求和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范畴。经济结构面向重大调整和转型升级,意味着人才的流动、岗位的变迁、技能的更新加剧,势必对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职业教育主客体兼具的"技能至上""工具理性"等传统理念阻碍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校园活动三级载体实施"感、攒、看、练、验、展"六嬗变全员全过程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是破解当前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丽芳  李盛聪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转化为人才的竞争,社会发展模式引起了人才培养观念的变革,培养公民和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全球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各个国家21世纪教育的目标。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奠基者,要能够捕捉时代变革对教育带来的影响,而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以及自身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都成为教育改革的动力。当前,我国正大力开展各类教师培训和师范教育质量提升,但在教师培训培养中,总是片面强调对教师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培养。这种以"知识本位"或"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而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不再仅限于"教师"这一职业或专业,而更加关注教师作为人及主体自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是教师知识、能力和态度有机整合为一种统整的存在,而不是静态的相加。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昱可  许祎玮  王泉泉  任萍  刘霞  林崇德  
核心素养研究是一项基于学生发展的完整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对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路径进行深入阐述,可以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借鉴。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思考经历了由传统能力视角向整合视角的拓展,更加强调从现实情境中问题解决的需求出发,既关注素养的发展结果,同时也强调素养的形成环境或条件。在研究思路上,国际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由结果观取向转向系统观取向,把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和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系统地思考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问题。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涉及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实证调查、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宝国  
在当代,中国的大学教育环境有哪些新的特点?立足于我国教育现状和普世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大学教师又应该承担哪些责任,需要具备哪些素养?文章围绕着中国大学的教育环境、教师责任和教师素质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思考,从"实然"到"应然"的路径出发,探讨大学教师的使命和要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凯  范敏  
大概念教学被视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而如何生成和表达大概念是当前教学实践中的焦点和难点。为了有效地获取和表述大概念,就需要教师把握大概念的课程意蕴,明确大概念的主要来源,遵照选择大概念的基准,厘清大概念的生成思路与表述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与态度的集合,是学生直面生活或专业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由创新、批判性思维、合作与交往等要素构成。核心素养视域的知识教学是融会知识、深挖知识、转识成智的教学。当下,核心素养视域的知识教学主要遭遇着碎片化、浅表化与专制化的阻隔。因此,核心素养视域的知识教学需要建构知识谱系,进行通感教学;升华教学立意,践行深度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实现共生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