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02)
- 2023(6762)
- 2022(5828)
- 2021(5349)
- 2020(4449)
- 2019(9825)
- 2018(9706)
- 2017(17868)
- 2016(9911)
- 2015(10773)
- 2014(10065)
- 2013(9539)
- 2012(8298)
- 2011(7541)
- 2010(7705)
- 2009(7043)
- 2008(6441)
- 2007(5553)
- 2006(4776)
- 2005(4257)
- 学科
- 济(33617)
- 经济(33595)
- 管理(24131)
- 业(22592)
- 企(18622)
- 企业(18622)
- 方法(15039)
- 数学(12844)
- 数学方法(12692)
- 中国(10571)
- 农(10437)
- 理论(8479)
- 财(8454)
- 业经(8361)
- 学(7798)
- 制(6950)
- 农业(6784)
- 教育(6759)
- 贸(6629)
- 贸易(6625)
- 地方(6542)
- 教学(6496)
- 易(6419)
- 产业(6222)
- 结构(5438)
- 务(5417)
- 财务(5407)
- 财务管理(5396)
- 环境(5394)
- 和(5388)
- 机构
- 学院(129112)
- 大学(126280)
- 济(48220)
- 经济(47175)
- 管理(46873)
- 研究(42437)
- 理学(40988)
- 理学院(40486)
- 管理学(39615)
- 管理学院(39383)
- 中国(30043)
- 科学(27628)
- 京(26119)
- 农(22666)
- 财(21331)
- 所(20684)
- 业大(20479)
- 江(19546)
- 中心(19069)
- 研究所(19051)
- 范(18626)
- 师范(18381)
- 农业(17887)
- 财经(17270)
- 技术(16792)
- 北京(15688)
- 经(15680)
- 院(15609)
- 州(15275)
- 经济学(14665)
- 基金
- 项目(90209)
- 科学(71125)
- 研究(67837)
- 基金(63364)
- 家(55425)
- 国家(54950)
- 科学基金(47198)
- 社会(41937)
- 社会科(39810)
- 社会科学(39802)
- 省(37622)
- 教育(33668)
- 基金项目(33584)
- 划(31082)
- 自然(29805)
- 自然科(29128)
- 自然科学(29119)
- 编号(28901)
- 自然科学基金(28623)
- 资助(25071)
- 成果(23109)
- 重点(21238)
- 课题(20631)
- 发(19975)
- 创(19697)
- 部(19410)
- 创新(18293)
- 年(17613)
- 项目编号(17583)
- 国家社会(17224)
共检索到184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泉泉 魏铭 刘霞
科学素养是培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的重要基础,是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本文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指导,通过对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历史梳理及国际比较研究,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素养内涵的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时代性等四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科学素养结构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科学探究三大关键成分。在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系统把握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入手,高度重视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教育模式,同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与文化的科学素养评价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即"4C’s"。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恰当处理素养与知识、素养与情境、素养与表现、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之关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绪计 徐文娟 王庆瑾 林琳 林崇德
健康素养是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采用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中学生健康素养的发展特点及其群体类型。结果表明:(1)编制的中学生健康素养问卷有较高的信效度。(2)中学生健康素养总体上无显著性别和城乡差异,但在自我管理分量表上,女生显著优于男生;低年级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显著优于高年级。(3)中学生健康素养分为健康素养不良型(约11%)、一般型(约51%)和优秀型(约38%)三种潜在类别;优秀型中有37%是初一学生,初二到高二学生仅占14%-18%。要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素养,应分年级实施不同健康素养教育内容和策略,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重点突破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培育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积极心理品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思汉
科学素养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但关于它究竟"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美国科学教育在经历了知识习得、技能训练、本质理解、价值意识、社会参与、身份认同、读写本义等诸多观念之间的争论后,呈现出一种从"职业科学"转向"日常实践"的趋势,尤其明显地表现在2011年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中。这一"日常实践"的科学素养观强调科学理论与方法、认识论框架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以及为解决日常问题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观念下,科学教育应促进学生对科学认识论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在日常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并被认为是当代社会中一个国家兴旺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主阵地 ,中小学也是公众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科学教育改革由此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比较相距甚远 ,而且在近 1 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 ,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推行的现实不符。在反思我国科学教育和比较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提出了STS教育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之路 ,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科学素养之方略的观点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进中 赵良千 王兴华 宋述婷 李林林
脑科学素养指对大脑运作原理的理解和辨识神经迷思(被曲解的脑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脑科学素养有助于我们理解教与学过程,对促进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PRISMA协议,对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开展系统综述。研究发现,在接受脑科学素养训练后,1)教师教学策略得到优化,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师生关系和教学态度均有积极变化;2)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有所改善。研究最后探讨了提升脑科学素养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以及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如长期追踪研究不足、缺乏定量数据支持及对高等教育教师干预研究缺失等。未来线上干预研究和新兴脑科学技术接受度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脑科学素养 干预 系统综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自波 张丽娟 白芳
厘清职业教育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并构建其数字素养框架,对数字时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ASK模型,结合职教学生“身份”和“类型”特征,构建了一个包括数字知识、数字技能、数字态度3个一级维度、8个二级维度以及21个三级维度能力指标的职教学生数字素养框架,以期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素养 职教学生 内涵 框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孝娟 吴曼丽 邓金雨 赵宇翔
[目的/意义]对国外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厘清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论、工具方法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主题内容分析法,探索目前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相关理论成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内涵可划分为"大素养观"和"小素养观";科学素养测量指标主要集中在知识、理解、态度维度,方法上涉及定性、定量、及定性定量结合,为提高测量灵敏性,部分学者引入教育学、行为学、信息学等领域理论自行开发测量工具;科学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科学素养的影响路径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模型体系。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总结述评,建议我国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研究可从对象、工具、因素及外部环境维度等方面展开后续工作。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明桦 林众 罗蕾 黄四林
信息素养是个人成功适应信息化社会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成分,所以各国际组织和国家均将信息素养遴选为核心素养框架中的重要指标和关键成分。信息素养也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系统梳理信息素养内涵的历史演变和核心素养框架中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国际比较,我们归纳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并从中提炼出综合性、过程性、工具性和批评性四个主要特征,同时发现信息素养结构注重综合表现、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和与评价体系之间对接的国际共识。在我国课程改革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应注重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开发基于现实生活情境的主题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四林 林崇德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社会责任是价值观素养的核心成分,更是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关键素养。通过对各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及地区所遴选的社会责任素养及其内涵进行比较,同时综合社会责任结构的实证研究,本文提出社会责任素养主要包括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个人认知、情感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应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融入现有课程体系与开发新课程相结合,注重基于情感体验和过程评价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 价值观 课程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翠红
本文通过对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发展的回顾及选取中、英、美、澳四国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其课程发展、课程定位及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我国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课标研制、课程改革及课程名称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 思维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提升教师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核心素养是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习得知识、文化、自主发展方面的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课程和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对话交流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终身学习者。培养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国家需要继续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学校要积极搭建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沟通学习;教师个体要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和课内外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以生为本” 教师核心素养 教师专业成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唐文军
文章使用2007年湖南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993个样本、2007年长沙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046个样本的截面数据,运用SEM方法,考察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一年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对科学技术积极看法的程度和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关系。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显著影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年龄通过文化程度间接影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职业、一年家庭收入对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影响不大。
关键词:
公众基本科学素养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