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7)
2023(2653)
2022(2298)
2021(2131)
2020(1730)
2019(4067)
2018(3858)
2017(6698)
2016(4354)
2015(5315)
2014(5180)
2013(4774)
2012(4313)
2011(4026)
2010(4169)
2009(3320)
2008(3198)
2007(2857)
2006(2464)
2005(2168)
作者
(12377)
(10168)
(10158)
(9614)
(6342)
(4917)
(4702)
(4032)
(3908)
(3796)
(3592)
(3587)
(3320)
(3225)
(3149)
(3136)
(3094)
(3011)
(3001)
(2876)
(2725)
(2584)
(2539)
(2453)
(2289)
(2285)
(2281)
(2224)
(2208)
(2208)
学科
(12504)
经济(12499)
管理(7467)
(7428)
方法(7339)
教学(6894)
数学(6662)
数学方法(6538)
理论(6100)
教育(5643)
(5483)
企业(5483)
学法(4654)
教学法(4654)
学理(4155)
学理论(4155)
(3951)
中国(3840)
研究(2940)
(2919)
业经(2784)
农业(2694)
技术(2235)
(2186)
贸易(2183)
(2107)
环境(2093)
地方(2082)
(1940)
(1854)
机构
学院(57859)
大学(57067)
研究(19508)
管理(18555)
(18358)
经济(17863)
理学(16408)
理学院(16138)
管理学(15708)
管理学院(15583)
科学(13097)
(12499)
(12254)
(11615)
师范(11485)
中国(11126)
业大(10831)
教育(10433)
技术(10357)
(10051)
农业(9977)
(9535)
研究所(9447)
师范大学(9226)
职业(8984)
中心(8365)
北京(7561)
(7228)
农业大学(7170)
(7087)
基金
项目(40498)
研究(31353)
科学(30858)
基金(26013)
(23058)
国家(22797)
科学基金(19034)
教育(18817)
(18258)
社会(17114)
社会科(16188)
社会科学(16183)
(15187)
编号(14098)
基金项目(14089)
自然(12297)
自然科(12031)
自然科学(12026)
自然科学基金(11839)
成果(11794)
课题(11463)
资助(10529)
重点(9961)
(9623)
(9095)
(8836)
(8687)
规划(8460)
大学(8252)
创新(8109)
期刊
教育(22655)
(17507)
经济(17507)
研究(17332)
中国(16194)
学报(11049)
(10518)
科学(8793)
技术(8554)
大学(8501)
学学(7607)
农业(7466)
职业(7305)
管理(5769)
(5084)
技术教育(5033)
职业技术(5033)
职业技术教育(5033)
(4239)
(3421)
论坛(3421)
业大(3371)
(3176)
高等(3040)
农业大学(2930)
财经(2788)
图书(2787)
业经(2783)
科技(2732)
(2729)
共检索到83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清田  
本文研究动机乃因台湾于2014年8月1日实施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教育部于2014年11月28日公布《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以"核心素养"作为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课程核心,此一课程改革议题值得探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的连贯与统整",藉由文献探讨与评析等研究方法,进行"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的领域/科目"检核探讨。研究结果发现"核心素养"和幼儿园课程、公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与高级中等教育等各学校课程领域/科目具有连贯与统整的关联,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除可进行垂直连贯,并可与各教育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军  
大学学科课程的支离破碎日益背离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使命,超越学科的大学课程统整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大学学科课程统整,需要从“认识论”的“高深学问”课程转向“育人论”的“高阶素养”课程,基本属性是从学科逻辑转向课程逻辑,从知识中心转向学生发展中心,把知识权威让位于知识与文化价值综合权威。指向“高阶素养”的大学学科课程统整,组织要素主要来自五大领域,即国家事项、社会问题、人类命运、职业愿景和个人关注。这些议题是专业知识与高阶素养教育的结合点。融入“高阶素养”的学科课程统整,主要围绕确定整合议题、分析单元结构、开发教育资源、设计专题研习、策划作业项目、编制课程评价等实践环节展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国平  张丽芳  
在学校层面上进行课程统整,不仅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实践的内在逻辑,它应成为基础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寻求自身发展所依赖的共同经验。要充分达成课程统整的功能,需要从课程管理的计划和控制之外找到战略——课程领导,即以学校为场域,通过愿景引领、目标设定、协调激励、评价保障等要项,以使学校体系能达成增进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邵朝友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探讨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课程育人的专业认知与课程发展的质量。当前我国课程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科内容的立场,亟需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素养立场。核心素养可作为课程发展中可把握的教育目标实体、课程目标的来源、内容处理与教学实施的GPS、学习质量评价的参照。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在于建构课程育人的专业话语,打破学科等级化的困境,提供更具教育性的问责,消解分科与整合的课程对立,推动课程领域的专业对话。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颖  
本文针对培智学校现行的一系列课程改革 ,提出课程统整模式。在介绍了课程统整的模式、主题统整课程的步骤和程序基础上 ,以实例的形式介绍了课程主题的确定、主题目标、课题的分解及统整教学活动设计。在以实例的形式展现后 ,从教师、管理和方法的层面提出实践后的反思及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凯  丁小婷  
新西兰课程纲要确定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五条:思考,与他人互动,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自我管理,参与和贡献。五种核心素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紧密联系,需要综合应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文叶  
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则是"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关键。美国21世纪技能的课程转化呈现出在学科课程标准中落实核心素养、设计学习活动示例核心素养的实践样态和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等路径。总的来说,各种路径背后都遵循着纵向连贯一致和横向统整的课程转化原则。其中,把学生和核心素养联结起来的直接载体是单元问题引领下的学习活动(任务)和评价活动(任务),即表现性任务。而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表现性任务应突出以下特点:聚焦有价值的核心目标、创设有意义的真实情境和设计富有建构的学习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核心素养是近来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词。该文希望在学理上对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作些探讨。主要观点是:核心素养不是一个种概念,而是一个类概念,其实质是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界定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形象;OECD为界定和选择"核心素养"创造了重要的专业经验,我们应该从中获得教益;核心素养要想成为课程与评价概念,必须在教育目的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确立层级化的目标:教育目的、学科目标与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导致核心素养被"悬置"的可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艺  钟柏昌  
基础教育界所称"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把握: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科学(广义)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高冉  
研究方法类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素养正是学术素养中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自2016年起将信息素养类课程纳入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纳入科研方法的信息素养课程更注重围绕着学术科研信息资源展开信息素养的渗透,结合科研过程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完成从搜集资料、发掘问题、提出假设、论证问题并进入科研信息生命周期这一完整过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双赢局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茂祥  
普职沟通视阈下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志、趣、能、道、术、慧六个方面,包含远大志向与责任心、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修养、对某一领域的兴趣与文化知识积淀、专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与创新素养、动手与实践能力、信息及科技与媒体素养、人文素养等9个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阶段学校课程突破口,可以围绕高中阶段学生的"志·道"进行课程互通、立足高中阶段学生的"趣·术"进行课程统整、沉思高中阶段学生的"能·慧"进行课程创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霞  
认为课程是研究生教育之本,课程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是通过一个完整和科学的课程体系来综合地实现的。指出研究生课程的连贯性设计旨在打通本科生课程、硕士生课程、博士生课程之间的封闭与隔阂,建设贯通式的硕—博课程或本—硕—博课程体系。设计连贯性的研究生课程,一是要按一级学科制订课程计划,实施本—硕—博课程一体化;二是要改革培养方式,实施深层次、贯通式博士生培养;三是要拓展课程功能,促进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全面贯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屠莉娅  
聚焦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是加快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不只是引领学校课程建设的上位理念,更要转化为课程所要着力培养的学生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素养表达走向素养实践,需要破除对核心素养的抽象理解,将每门课程的素养内涵结构化地嵌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关键要素。素养导向的课程实践,既要聚焦课程标准锚定的目标与内容,为学习者提供连贯且有序的学习体验;也要超越对课程标准具体细节的依赖,回归育人的整体视角和对课程教学的本质追问,将素养生成与发展的逻辑嵌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动态地把握素养导向的课程行动的根本原则。这需要加强系统思维能力,促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与聚焦核心素养的育人图景有机整合,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新思维、新路径、新生态:讲述时代的教育故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课程与学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变革系列丛书(三卷本),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试图针对我国的教育现实及其发展愿景,展望学校变革中的实践性、理论性、政策性的课题,围绕改革实践中令人困惑的教育现实问题,展开理论探讨,提供种种思路。《教育的挑战》,旨在把脉教育转型的大格局,勾勒我国学校教育变革的图像;《课程的逻辑》,旨在寻求课程发展的逻辑,重建课程文化和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杨金香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学校专题教育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的实施却不尽如人意,存在形式化、以宣传和活动代替教育等困境。从核心素养的视野探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为何提出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何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问题的论述,提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四个核心素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中华文化认同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核心素养的基础;团结信念是学校生活中各族学生交往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