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8)
2023(6234)
2022(5169)
2021(4882)
2020(4137)
2019(9039)
2018(8966)
2017(15820)
2016(8407)
2015(9532)
2014(8758)
2013(8562)
2012(7599)
2011(6678)
2010(6909)
2009(6524)
2008(6650)
2007(6417)
2006(5744)
2005(5086)
作者
(22911)
(19024)
(18825)
(17682)
(12256)
(8829)
(8350)
(7276)
(6983)
(6821)
(6405)
(6378)
(6148)
(6121)
(5746)
(5707)
(5631)
(5581)
(5523)
(5480)
(4696)
(4610)
(4447)
(4426)
(4319)
(4318)
(4146)
(4030)
(3818)
(3753)
学科
管理(42527)
(39919)
(38130)
企业(38130)
(27000)
经济(26984)
技术(19155)
技术管理(12981)
方法(10987)
(10882)
业经(9199)
中国(8405)
(8142)
财务(8119)
财务管理(8102)
企业财务(7700)
数学(7661)
理论(7633)
数学方法(7581)
(7478)
(7451)
(6808)
(6687)
(6508)
银行(6496)
经营(6279)
(6071)
(5691)
人事(5567)
人事管理(5566)
机构
学院(112505)
大学(111112)
管理(52047)
(44377)
经济(43258)
理学(42772)
理学院(42366)
管理学(41954)
管理学院(41682)
研究(33470)
中国(28382)
(23945)
(21901)
(19555)
科学(19442)
中心(16872)
财经(15901)
(15817)
(15504)
北京(15030)
技术(14822)
(14399)
业大(14178)
研究所(13993)
商学(13888)
商学院(13732)
(13538)
(13421)
师范(13291)
经济管理(12427)
基金
项目(72007)
科学(58442)
研究(55948)
基金(51165)
(43913)
国家(43521)
科学基金(39160)
社会(35558)
社会科(33819)
社会科学(33809)
(30433)
基金项目(27530)
教育(26072)
自然(24694)
(24417)
自然科(24212)
自然科学(24208)
自然科学基金(23833)
(22588)
编号(22269)
创新(19921)
资助(18869)
成果(17558)
课题(16078)
重点(16042)
(15615)
(15295)
(15252)
(14566)
国家社会(14539)
期刊
(53936)
经济(53936)
研究(33677)
中国(31386)
管理(26701)
(20227)
教育(17198)
技术(15763)
科学(14925)
学报(12697)
(11486)
金融(11486)
(11440)
大学(10451)
科技(9962)
学学(9484)
技术经济(9055)
业经(8349)
财经(8025)
农业(7781)
经济研究(7568)
(7361)
论坛(7361)
(7099)
(7077)
图书(6804)
会计(6755)
财会(6422)
现代(6301)
职业(5822)
共检索到184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苏敬勤  崔淼  
基于适配理论,从成本、知识整合和创新文化3个维度分析后发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的静态适配和动态适配演化关系,通过中兴TD-SCDMA技术创新的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的高可变度核心技术创新表现出与外主内辅管理创新的适配特征,低可变度核心技术创新表现出与内主外辅管理创新的适配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存在动态的适配演化关系,管理创新的实施使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由高可变度向低可变度转化以及后续的贴近市场创新,技术创新路径表现出的规律为高可变度技术创新→技术池1→低可变度技术创新→新的高可变度技术创新→技术池2→新的低可变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表现出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凡兴  
过去的管理创新是以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今后将以不断提升员工和顾客满意度为核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学国  吴鑫涛  
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焦点问题,考虑创新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企业和学研机构为博弈主体构建产学研协同模式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系统探讨影响博弈双方合作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机制,并结合数值仿真揭示各因素变动下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政策激励因素能够促进企业与学研机构协同创新,但不同政策措施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降低合作成本和“搭便车”收益,提升合作收益增量能够促进协同创新;盲目设置过高的创新深度而使研发成功率过低无助于双方合作;企业对学研机构的研发资助、违约金、机会损失和声誉损失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系数能够有效抑制中途背叛行为的发生。基于此,提出优化政府政策组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体制机制设计等建议,从而为政府科学施策、精准施策,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何郁冰  
本文提出,中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仍然不高的困境。而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如何分配研发经费的投入,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是我国有效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随着产业竞争日益依赖于技术竞争,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推进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企业应该改变过于依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格局,通过持续的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邵安菊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日益全球化,核心技术创新已成为构筑国家竞争优势及抢占新技术和新产业"制高点"的必由之路。首先,面对中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专利领跑者"这一现象,应对我国核心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隐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理性分析制约我国核心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营造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改变传统技术追赶路径,尽快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创新产学研、企的合作创新模式,尽快完善激励创新的外部政策环境,才能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的激情,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专利论文大国"向"创新发展大国"的转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生辉  张京红  
以产品平台为基础的产品家族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产品品种的创新和产品平台的创新,其中,产品平台创新更具有战略意义。产品平台的构成从技术角度看可以归结为核心技术与辅助技术两类要素。本文从核心技术状态和辅助技术变化程度两个变量出发,将产品平台创新战略划分为四种类型,并且根据企业核心技术改进潜力的大小和现有市场吸引力大小两个指标,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企业可能做出的战略选择。最后,通过对战略选择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提出了中国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中裕  
在全球竞争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步伐,是政府创新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企业专利信息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相结合,测算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并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提升,并且随着试点政策的深入推进,政策效应逐步提高。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城市知识资本积累、促进企业创新风险承担能力提高两个途径,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国有企业、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位于低等级或经济中心城市的企业、位于基础研究能力较强城市的企业,创新型城市建设赋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更新迭代,并建立企业创新风险多方分担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史永铭  贺定光  
我国广大企业技术创新的状况表明,一概笼统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实施赶超和创新不太现实。本文认为,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促使还不具有自主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多数企业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核心性的技术,或者有效地运用并创新发展与这种核心技术相关联的非核心性的先进适用技术,以及进一步加强非技术方面的创新。本文从产业分工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层面,提出了我国特别是内陆省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竞争发展的战略思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姜中裕   吴福象  
如何促使企业形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内生动力?ESG理念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测度方法,实证考察了践行ESG理念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践行ESG理念有效促进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机制分析表明,践行ESG理念有助于提高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耐心资本占比,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而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表明,充分的市场竞争、较强的要素利用能力和较低的要素使用成本,有助于更好地发挥ESG实践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为驱动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企业深入推进ESG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根贤  
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技术创新尤其是国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展不快。为此,本文提出应由科技部依据研发项目对社会的贡献率或可能(潜在的)外部性的大小来划分研发类别,财税政策优惠应同技术溢出的外部性建立关联,同时应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等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江淮  钱贵明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安全、区域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影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难点入手,剖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不协调、不同步、不一致所导致的“两个世界悖论”,并对其概念、成因进行了系统剖析。以此为基础,从制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及影响促成双链融合的创新平台的构建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负外部性影响。为了规避此负外部性,提出了以多元主体互动为目标,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以创新资源配置为抓手,推动多元创新环节有效融合;以制度政策互通为依托,攻克产业链关键环节关断供难题等突破路径,为“卡脖子”问题的早日攻克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野  汪书悦  陶于祥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系统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创新主体数量、企业研发资金、算法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新主体数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于资源投入;(2)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3)算法、数据和算力是提升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与该技术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我国应坚持创新导向,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持续鼓励算法研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技术标准制定,协调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龚红   丁梦梦   胡思源  
在走出“卡脖子”困境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下,企业如何有效进行技术变革,重构知识体系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为极具价值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探讨了行业和历史两大参照标准下的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采集394家制造企业2000~2022年21.8万条专利题录数据,利用固定效应负二项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行业、历史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企业的技术发展足迹与行业整体、自身过往保持适度的相似最有利于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此外,当外部环境动态性较高时,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知识视角下的微观个体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相关研究,为我国企业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实现创新升级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陶海青  金雪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国栋  沈云霞  
产品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关它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以宁波设计密集型的厨电企业为例,从设计演化视角探讨企业新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技术与市场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家企业的设计创新经历了设计差异化、设计是新产品开发子过程和设计主导三个阶段。设计差异化阶段是市场拉动的创新模式,市场需求知识是创新动力,设计嵌入在技术研发中;设计作为新产品开发子过程是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式,技术是产品创新的动力,设计虽然没有摆脱对技术的依附性,但却成为新产品开发的独立阶段,市场从主导作用转向影响作用;设计主导阶段是产品设计驱动的创新模式,设计作为创新动力,地位等同于技术与市场,企业构建设计主导的技术创新网络,标志着企业创新模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而且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形成了与技术和市场的互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