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9)
- 2023(7436)
- 2022(6521)
- 2021(6052)
- 2020(5336)
- 2019(12336)
- 2018(12283)
- 2017(23700)
- 2016(13301)
- 2015(15292)
- 2014(15723)
- 2013(15644)
- 2012(15076)
- 2011(13683)
- 2010(14025)
- 2009(13565)
- 2008(14062)
- 2007(13010)
- 2006(11215)
- 2005(10267)
- 学科
- 济(57534)
- 经济(57472)
- 管理(37893)
- 业(35817)
- 企(29996)
- 企业(29996)
- 方法(28389)
- 数学(24338)
- 数学方法(24035)
- 财(15158)
- 学(14789)
- 农(14632)
- 中国(14130)
- 贸(11578)
- 贸易(11574)
- 易(11234)
- 业经(10997)
- 制(10753)
- 理论(10344)
- 地方(10100)
- 务(9860)
- 财务(9839)
- 财务管理(9809)
- 和(9713)
- 农业(9421)
- 企业财务(9241)
- 银(8841)
- 银行(8810)
- 教育(8352)
- 融(8349)
- 机构
- 大学(204443)
- 学院(201134)
- 济(79518)
- 经济(77647)
- 管理(72217)
- 研究(68635)
- 理学(61683)
- 理学院(60910)
- 管理学(59641)
- 管理学院(59259)
- 中国(51696)
- 科学(44026)
- 京(43813)
- 财(37386)
- 农(37269)
- 所(36379)
- 研究所(32963)
- 江(31836)
- 中心(31766)
- 业大(31359)
- 农业(29730)
- 财经(29701)
- 范(28277)
- 师范(27966)
- 北京(27730)
- 经(26785)
- 经济学(25023)
- 州(24992)
- 院(23897)
- 经济学院(22631)
- 基金
- 项目(126514)
- 科学(97177)
- 研究(91136)
- 基金(89764)
- 家(78531)
- 国家(77841)
- 科学基金(64872)
- 社会(55678)
- 社会科(52457)
- 社会科学(52435)
- 省(49495)
- 基金项目(47140)
- 教育(43385)
- 自然(42138)
- 划(42089)
- 自然科(41118)
- 自然科学(41102)
- 自然科学基金(40361)
- 编号(38009)
- 资助(37698)
- 成果(32542)
- 重点(28917)
- 部(28354)
- 发(26704)
- 课题(26388)
- 创(25435)
- 科研(24699)
- 大学(24173)
- 教育部(23970)
- 创新(23746)
共检索到302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定鑫  
                                    
                                
                            
                            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理念之源的研究没有聚焦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关于自由理念的论述。其实,《资本论》第一卷阐明的价值规律及其"等价交换"原则构成马克思自由观的逻辑前提;关于资本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构成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从历史的角度正面肯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对实现人类自由的历史作用。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主体的马克思著作为确立无产阶级核心价值观——自由理念奠定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关于自由的这些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实践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秀芹  
                                    
                                
                            
                            只有以自身为目的人类能力的发挥过程才是最高样态的自由。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马克思的自由观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和实践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的自由观要义包括自由的基本含义、自由的根本条件、自由与共产主义的基本关联。马克思不仅探讨了自由的基本内涵,还深入解析了实现自由的根本条件,以及建立了自由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关联。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自由的观念,不仅有助于深化马克思的文本研究,还有助于从更深的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浩  谢翾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比较,阐明自己的自由观即自由是自己规定自己,这主要是通过自由与自我意识、原子的偏斜运动、定在、矛盾等的关系中彰显出来的。
                            关键词:
                                
                                    
                                    
                                        自由  自我意识  偏斜运动  定在  矛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琳庆  焦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文章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并从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载体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了思考。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泽一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具有统一性和分离性,产权的形式、结构和演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对生产力起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指导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
                                
                                    
                                    
                                        产权  所有制  生产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燕  
                                    
                                
                            
                            生态自由观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基础和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生态自由除了具有自由的基本特质,如相对性、历史性、条件性之外,同时也是个体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基础,而且强调人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与时间、空间的关联性。真正的生态自由是以自然的存在和延续为基础和前提,以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人的解放为最终归宿。其中,人类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实现生态自由的主体条件;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实现生态自由的重要内容;人的解放是实现生态自由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自由  生态自由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君进  檀传宝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教育学原理三个维度对劳动价值观进行过十分重要的理论解释。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政治经济学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剥削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本性,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教育学原理则强调,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倪瑞华  
                                    
                                
                            
                            面对当今的生态危机,一些人士指责马克思的思想是技术决定论,缺失生态学的考量,这是对马克思的曲解。马克思从技术的观念形式、实物形式和关系形式三个层面来把握技术,并把技术和生产力、社会关系、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技术不仅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且技术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和桥梁,它具有生态价值,同时也会带来生态问题。要提高技术的生态效率,使技术朝着生态良好的方向发展,有赖于选择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
                            关键词:
                                
                                    
                                    
                                        生产力  技术决定论  生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昌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展开的研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研讨的核心问题并不突出。笔者认为,劳动价值论研讨中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价格决定问题,二是价值本质问题。尽管存在具体理论和概念上的分歧,在价格决定问题上各种观点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共识。当前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是价值本质问题。晏智杰对劳动价值论的反思及其同卫兴华展开的激烈争论已经将价值本质问题凸现出来,但全面深入的研讨尚未展开,这应当是劳动价值论研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价格决定  价值本质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阳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折射出马克思毕生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真正解放的追求、探索与实践。聚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的"形成历程""形成缘由""现实意蕴",分析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成逻辑与确立原因及当代出场意义,对于在新时代凝结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价值支撑意义重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认知  原因  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卓高生  谢建芬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在对人的本质进行规定时,深深地蕴含着关于人的自由的思想,从理性的自由意志的初始呼唤,到基于人道主义的异化劳动批判,再到基于资本批判维度上的自由思想的转折和对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价值的期盼,在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与对个性自由的呼唤的张力之间,展示着马克思对自由的一种终极性的思考。把握和运用好马克思人论中的自由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前导性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自由  批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华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本——知识,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西方一些学者错误地提出知识是超额利润的源泉。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知识的价值,情况并非如此,知识商品的价值W= c+ v+ m ,其中c 是知识资本,是不变资本;v 是人力资本,是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仍是人——人力资本的劳动。之所以产生巨额利润是因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知识垄断。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  价值理论  知识  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砚莉  汤吉军  
                                    
                                
                            
                            虽然马克思没有使用沉淀成本这一概念,但已认识到沉淀成本的本质特征——成本补偿或价值实现问题。因此,从马克思价值实现角度扩展西方学者对沉淀成本概念的理解,不仅突破了西方学者沉淀成本概念仅仅与资产特征和市场交易成本相关的局限性,而且将沉淀成本和生产过程与产品价值实现联系起来,从而纳入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中。从马克思价值实现角度出发,再次回到投资生产上来,充分理解影响沉淀成本的诸多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或制度安排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在于避免出现沉淀成本,形成良好的再生产过程。
                            关键词:
                                
                                    
                                    
                                        马克思  沉淀成本  价值实现  成本补偿  
                                    
                                
                            
                            
                        [期刊] 征信 
                                [作者]
                                
                                    
                                    
                                        申源源  
                                    
                                
                            
                            马克思主义诚信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具有鲜明的内涵,包含侧重批判资本主义的“伪道德”,强调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重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对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信仰、信念、信心、信用的培育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感、诚信认同感、诚信荣誉感和失信危机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昌用  
                                    
                                
                            
                            马克思的价值规定有两个基本前提,即"政治经济学只研究财富的社会形式"和"交换必有共通物",其价值概念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质;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马克思的价值规定存在着既排斥使用价值又严格依赖于使用价值的内在矛盾。马克思通过从"社会总劳动"到"社会劳动"的概念替代"化解"了内在矛盾,并通过劳动二重性理论构建起价值规定的完整逻辑形式。但事实上,概念替代和劳动二重性仅仅掩盖了矛盾,并没有真正化解它,反而使价值规定更加远离了其现实基础——使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