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2)
- 2023(9982)
- 2022(7738)
- 2021(6917)
- 2020(5613)
- 2019(12057)
- 2018(12085)
- 2017(22122)
- 2016(12641)
- 2015(13847)
- 2014(13849)
- 2013(12962)
- 2012(11494)
- 2011(10152)
- 2010(9915)
- 2009(9180)
- 2008(8808)
- 2007(7899)
- 2006(6851)
- 2005(6113)
- 学科
- 济(44277)
- 经济(44217)
- 管理(33837)
- 业(31688)
- 企(24030)
- 企业(24030)
- 方法(16642)
- 农(15826)
- 中国(15242)
- 数学(14338)
- 数学方法(14226)
- 学(12527)
- 业经(11979)
- 财(11881)
- 制(10795)
- 农业(10601)
- 体(9205)
- 贸(8991)
- 贸易(8989)
- 地方(8867)
- 易(8754)
- 银(8443)
- 银行(8391)
- 行(7995)
- 融(7875)
- 金融(7868)
- 技术(7542)
- 环境(7420)
- 产业(7252)
- 发(7186)
- 机构
- 学院(174897)
- 大学(174409)
- 济(66119)
- 经济(64740)
- 研究(64234)
- 管理(61653)
- 理学(53718)
- 理学院(53058)
- 管理学(51881)
- 管理学院(51611)
- 中国(46557)
- 农(44321)
- 科学(44077)
- 京(37094)
- 农业(35490)
- 业大(34650)
- 所(34497)
- 研究所(32063)
- 财(29489)
- 中心(28554)
- 江(26761)
- 财经(23645)
- 农业大学(23457)
- 院(23381)
- 北京(22458)
- 范(22256)
- 师范(21806)
- 省(21673)
- 经(21606)
- 技术(21354)
- 基金
- 项目(126458)
- 科学(97583)
- 基金(91005)
- 研究(84608)
- 家(83921)
- 国家(83235)
- 科学基金(69042)
- 社会(53755)
- 省(51052)
- 社会科(50812)
- 社会科学(50798)
- 基金项目(48485)
- 自然(46539)
- 自然科(45523)
- 自然科学(45503)
- 自然科学基金(44682)
- 划(43177)
- 教育(38394)
- 资助(35350)
- 编号(32535)
- 重点(29218)
- 发(27422)
- 创(26562)
- 计划(26358)
- 部(26240)
- 成果(25548)
- 创新(24962)
- 科研(24859)
- 科技(23906)
- 业(23794)
共检索到25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香云 包杨滨 万年峰 蒋杰贤 谭继才
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为免疫刺激因子,观察SlNPV对斜纹夜蛾幼虫酚氧化酶活性及其血淋巴黑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感毒后,其血淋巴黑化率在感毒1d后开始逐渐下降,随着感毒时间推移和幼虫日龄增大,病毒抑制其黑化作用增强;在感毒后连续5d观察时间内,感毒幼虫血淋巴黑化率始终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4~5d后达到显著水平;感毒幼虫体内及其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都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感毒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高于健康幼虫,在感毒4d后开始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2、3、5d后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健康幼虫相比,感毒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2d后开始明显增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慧芳 武海威 钟万芳 刘宝生 牛洪涛
核型多角体病毒不仅直接感染幼虫,也与宿主成虫的生殖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日龄摄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 NPV)时对其生殖力和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日龄通过补充营养摄入病毒后,其生殖力所受影响因成虫日龄不同而异,随日龄增加,病毒的影响减弱。羽化后第1天即1日龄成虫摄入病毒,其平均产卵量和残留卵量分别为221.6和163.7粒/雌,均显著低于对照(390.5和237.5粒/雌),交配次数也显著降低;4日龄成虫摄入病毒,生殖力未受影响。成虫寿命均未受到病毒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斜纹夜蛾卵巢发育分成5级;病毒对1日龄雌蛾卵巢长度有影响,雌蛾在摄入病毒1 d后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容 邓海滨 匡石滋 吴洁芳 邢巧梅 连书亭
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NPV)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幼虫血淋巴进行了酯酶和酚氧化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2种酶带在感染12 h后其活力发生了明显变化;酯酶酶带2 d后发生位移,酚氧化酶酶带5 d发生位移,且各自建立新的酶系统。酚氧化酶比活力分析结果表明:感染NPV后,1 d达到最高点,2~3 d处于最低点,4 d后回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杰贤 王奎武 游兰韶 陈永年
应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研究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致死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有很强的毒力 ,当饲毒在 1.12× 10 6 PIBs/ m L 以上时引起个体全部死亡 ;单独考察病毒对宿主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在饲毒后的第 3天至第 15天内 ,致死中浓度 L C5 0 为 2 .5 7× 10 4~2 .17× 10 8PIBs/ m L,第 8天的 L C5 0 为 5 .95× 10 5 PIBs/ m L,在试验的病毒浓度范围内 ,致死中时间 L T5 0 为 1.3795~ 9.30 3 9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杰贤 朱亚芳 万年峰 季香云
用9.44×108 OB/mL和9.44×107 OB/mL病毒液分别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和成虫,观察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对宿主子1、2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4~6龄初幼虫饲毒后,F1代、F2代化蛹率分别下降了12.73%~18.59%、5.88%~10.21%,羽化率分别下降了11.31%~15.41%、5.70%~8.46%;成虫饲毒后,F1代、F2代化蛹率分别下降了14.00%~34.63%、8.33%~9.84%,羽化率分别下降了10.77%~19.61%、11.36%~12.00%;4~5龄幼虫饲毒和成虫饲毒后,F1代、F2代的...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陆宏达 刘凯 张明辉
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血清、血浆和血细胞裂解上清液(HLS)中酚氧化酶(PO)的活力以及该酶最适pH和温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血清和HLS中都有PO活力,而血浆中无PO的存在,血清中的PO来自于血细胞;以L-Dopa为底物,中华绒螯蟹PO活力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采用SDS、Ca2+、Mg2+以及SDS与Ca2+联合和SDS与Mg2+联合分别对酚氧化酶原(proPO)进行激活试验,血清和HLS中的PO活力都有显著的增加,其中SDS的激活作用最强,Ca2+、Mg2+的激活作用最弱,SDS与Ca2+联合和SDS与Mg2+联合的混合激活作用介于SDS和Ca2+、Mg2+之间,激...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酚氧化酶 生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盛晔 王文兵 浦冠勤 沈智蓉 朱江
【目的】研究病毒基因感染昆虫宿主的分子机制。【方法】从自然界分离和鉴定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的遗传突变株,筛选到少多角体基因突变株-SpltMNPVB型株,克隆该株的少多角体基因(fp25K)。对不同株系SpltMNPV的fp25K进行序列分析、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和虫体感染试验。【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中国株相比,A型和C型分别发生了4个和3个核苷酸改变,但编码的氨基酸不变;B型株3′端核苷酸发生了多处缺失和一处插入,导致FP25K蛋白C端21个氨基酸改变。病毒感染的...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樊甄姣 刘志鸿 杨爱国
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胞内胞外活性氧自由基(ROI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氨氮胁迫下,胞内胞外活性氧含量都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浓度继续增加到 20~40 mg/L时,胞内外活性氧含量都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不同氨氮浓度下两种酶活性也不同,当氨氮浓度为1 25~20 mg/L时,CAT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增大到 40 mg/L时,CAT活性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当氨氮浓度为1 25~ 5 mg/L时,S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而当浓度为10~40 mg...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氨氮 血淋巴 活性氧 抗氧化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匡石滋 张慧 王晓容 吴洁芳 吕作舟
在温度(28±1)℃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化学农药毒死蜱和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合感染4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0%常用量的化学农药病毒悬液,7 d的毒力倍数为1 194.09和661.40;LT50缩短2.319~2.916 d;终浓度为5×106PIB/mL的SLNPV农药稀释液,5 d的毒力倍数为2.75和2,其理论值LT50分别缩短10.742 d和6.402 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晓云 张志峰 姜明 王静凤 廖承义
The activity and location of phendoxidase (PO) in lymphatic organ of Penaeus chinensis were studied by enzyme cyto-chemical technique of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ed: 1.Few PO positive reaction in lymphatic organ of health individual was observed. 2.In the sick, the activity of PO in ly...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盛晔 闵丹 李轶女 张志芳 朱越雄 朱江
【目的】研究新发现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株基因ORF13的结构与功能。【方法】根据SpltMNPV Ⅱ ORF1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并克隆ORF13。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础上进行启动子活性分析和转录时相分析。构建ORF13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后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起始密码子上游-84bp处发现杆状病毒晚期启动子基序ATAAG,没有发现明显的早期启动子基序。启动子活性分析和转录时相分析证实,ORF13是一个早期和晚期都表达的基因,在病毒感染2 h就开始转录,18 h达到最高峰,24 h以后转录水平有所下降,但基本维持恒定。pET-28a-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香云 万年峰 黄志英 蒋杰贤 张浩
为探讨寄生蜂调控寄主的生理学机制,测定了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寄生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后寄主幼虫血淋巴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寄生后连续5d的时间内,与对照相比,寄生后14d,被寄生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而寄生后第5天则有所下降。寄生能导致寄主血淋巴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谷氨酸、脯胺酸和酪氨酸含量总体上均升高,寄生后第1天和第3天,胱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分别显著上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匡石滋 赵鹏 张慧 吴洁芳 王晓容
在(28±1)℃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为靶标昆虫,分别测定亚致死剂量的毒死蜱、溴虫腈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nucleopolyhedrovirus,SlNPV)单独及混用后对幼虫多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毒死蜱、溴虫腈、病毒、毒死蜱和病毒的混合悬液、溴虫腈和病毒的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PO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毒死蜱和病毒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CarE活性远低于清水和病毒处理组;溴虫腈和病毒两者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AchE活性在12 h、2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玉健 胡林 张志祥 徐汉虹 廖美德 廖绍裕
【目的】研究光敏剂α-三联噻吩(α-terthienyl,α-T)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SL)细胞的毒杀活性及其机理。【方法】MTT法测定α-T对离体培养的SL细胞的细胞毒力,并与鱼藤酮进行比较。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的生成量,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相对含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α-T对SL生物膜及细胞器的影响。【结果】光活化后的α-T对SL细胞48h的IC50值为0.21μg·ml-1,而鱼藤酮为12.25μg·ml-1。同时发现α-T光照处理后细胞内MDA生成量与药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亮 陈娇 郭志敏 吕为 陶佩文 吕惠红 潘哲群 常向前 万鹏 张舒
为明确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等方法,研究和分析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和生防效果,结果显示,AcMNPV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C_(50)=2.9×10~(7 ) PIB/mL;在田间,AcMNPV+Bt复配制剂1千万苜核·苏云菌悬浮剂(1 500 mL/hm~2)药后第10天的平均虫口防效为68.99%,而药后第15天的平均防效亦有66.87%,均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DNAMAN 6.0软件对试验后死虫样进行DNA同源比对鉴定,结果显示polh、lef-8和lef-9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以上结果表明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建议在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施用1千万苜核·苏云菌悬浮剂,最好选择在晴天16:00-17:00使用,避开高温和光照等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以使病毒制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其防治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