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2)
- 2023(7299)
- 2022(6264)
- 2021(5636)
- 2020(4698)
- 2019(10392)
- 2018(10074)
- 2017(18172)
- 2016(10498)
- 2015(11421)
- 2014(10848)
- 2013(10320)
- 2012(9330)
- 2011(8261)
- 2010(8075)
- 2009(7169)
- 2008(6772)
- 2007(5799)
- 2006(4960)
- 2005(4259)
- 学科
- 济(34989)
- 经济(34949)
- 管理(28966)
- 业(26814)
- 企(20956)
- 企业(20956)
- 方法(17050)
- 数学(15420)
- 数学方法(15308)
- 贸(13932)
- 贸易(13931)
- 易(13742)
- 出(11466)
- 财(11224)
- 环境(11180)
- 农(11011)
- 中国(9681)
- 学(8988)
- 口(8254)
- 出口(8247)
- 出口贸易(8247)
- 划(7511)
- 业经(7465)
- 农业(7223)
- 技术(7035)
- 地方(6415)
- 理论(6375)
- 务(6151)
- 财务(6149)
- 财务管理(6136)
- 机构
- 学院(141260)
- 大学(140107)
- 济(56286)
- 经济(55332)
- 管理(50900)
- 研究(48838)
- 理学(45329)
- 理学院(44831)
- 管理学(43984)
- 管理学院(43783)
- 农(34221)
- 中国(34215)
- 科学(33373)
- 京(28497)
- 业大(27928)
- 农业(27557)
- 所(25855)
- 研究所(24202)
- 财(23659)
- 中心(21870)
- 江(20303)
- 财经(19722)
- 农业大学(18641)
- 经(18182)
- 经济学(18072)
- 院(17656)
- 范(17310)
- 北京(17047)
- 师范(16964)
- 经济学院(16781)
- 基金
- 项目(105879)
- 科学(81851)
- 基金(76952)
- 家(70607)
- 研究(70208)
- 国家(70030)
- 科学基金(58721)
- 社会(45469)
- 社会科(43172)
- 社会科学(43158)
- 省(43133)
- 基金项目(41577)
- 自然(40180)
- 自然科(39267)
- 自然科学(39249)
- 自然科学基金(38572)
- 划(36158)
- 教育(33221)
- 资助(30571)
- 编号(26131)
- 重点(24405)
- 创(23006)
- 部(22823)
- 发(22424)
- 计划(21853)
- 创新(21527)
- 科研(21193)
- 业(20501)
- 国家社会(19537)
- 科技(19510)
共检索到195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恩慧 程芳芳 杨安平 程永安 许忠民 马青山
【目的】研究甘蓝小孢子供体植株的株龄、栽培环境以及环境温度对胚产量的影响,为提高甘蓝小孢子胚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12个甘蓝品种为试材,从露地栽培的成株与半成株,栽培于温室与露地的同一品种成株及温室栽培采用24,28,32℃处理的甘蓝成株上采摘花蕾,分析其游离小孢子的胚产量,比较3种因素对甘蓝小孢子诱导出胚的影响。【结果】甘蓝半成株花蕾品质优于成株,其花蕾小孢子胚产量为16.8~30.3胚/蕾,高出成株9.6~18.7胚/蕾;温室栽培有利于甘蓝植株生长,其胚产量为3.27~33.84胚/蕾,比露地栽培高0.69~15.16胚/蕾;温室最高气温28℃处理有利于甘蓝小孢子诱导出胚,胚产量最高,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勇 刘红雨 曾正宜
以网室生长的油菜为供体材料,对10个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系)的游离小孢子进行了离体胚状体诱导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分期播种对胚状体形成无明显不利影响,并能延长供花期;生长在田间的植株花蕾比温室内生长植株的单核期花蕾的外部形态短0.5~1.0mm。在相同条件下,杂交品种和组培品系来源的小孢子诱导成胚率最好;前期低温冷冻处理能促进小孢子分化和提高品种的成胚率。小孢子悬浮阶段加入草酸能筛选出抗(耐)菌核病材料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诱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文 刘雪平 傅廷栋 涂金星
以大田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小孢子培养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开花时期接种的胚状体诱导频率和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田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最佳取样时间是上午7∶00时,此时取样出胚率达4.31枚/蕾;接种最佳开花时期是单株开第一朵花后6~20d的2周时间,此开花时期接种出胚率为4.08~4.34枚/蕾。在不同加倍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处理游离小孢子48h为最佳,并且能够获得76.47%最高加倍效率。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加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希刚 施雪萍 包满珠
【目的】建立羽衣甘蓝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完善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为高效稳定地获得羽衣甘蓝双单倍体植株奠定基础。【方法】以名古屋-红、白珊瑚、红鸥、白舞、桃舞、帝王-桃红、P3、X18和X35等9个基因型羽衣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基因型、培养基、琼脂质量分数、低温处理、胚龄和激素对羽衣甘蓝小孢子胚状体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9个基因型羽衣甘蓝的小孢子胚植株成苗率差异很大,其中‘红鸥’的胚状体成苗率最高,达到88.6%;附加质量分数1.0%琼脂的MS培养基最适合植株再生;低温处理对胚状体的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明显;25~30d胚龄胚状体的再生能力较强。附加1.5mg/L 6-BA和0....
关键词:
羽衣甘蓝 小孢子胚 植株再生 基因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莹莹 张恩慧 许忠民 杨安平 程永安 程慧 程芳芳
【目的】探讨甘蓝小孢子胚状体诱导不定芽的适宜生根转接高度及添加烯效唑对再生植株生长的影响,寻找胚状体芽生根和再生植株生长发育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奠定基础。【方法】以"绿球66"甘蓝游离小孢子为材料,诱导分化出不定芽,根据芽高度不同分为≥1.0~<2.0cm(小芽)和≥2.0~
关键词:
甘蓝 小孢子 不定芽 生根 再生植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淑稳 刘后利
1992年和1993年对田间的1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6个属种间杂种的小孢子进行了培养,并对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和激素对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建立田间植株的小孢子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NLN、KR和K三种培养基均可使小孢子形成胚状体,但从产胚率和胚状体的质量看,以NLN最佳。在所有的处理中,10%蔗糖没有诱导出胚状体,13%蔗糖是有效的。在两年的试验中,0.01~0.1 mg·L~(-1)2,4-D对某些品种(系)的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2,4-D与BA组配使用效果更好。0.05~0.5 mg·L~(-1)NAA与0.01~0.05 mg·L~(-1)BA组合未表现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种F1代为材料,研究了供试材料和培养基成分对小孢子胚产量(以每花药产生的胚状体个数表示)的影响。不同材料胚产量有显著差异,变化范围为0~12.86。通常,杂种F1代胚产量较品种(系)高。同一材料不同单株间胚产量亦有差异。培养基成分中,大量元素以NLN为最佳,1/2MS和1/2B5培养基上亦可形成少量胚状体;培养基的pH以5.8为佳,提高pH至6.8和7.8,显著不利于胚状体形成和发育;不同材料要求的蔗糖浓度、激素种类和浓度也不同。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祁魏峥 颉建明 郁继华 康俊根
对108个甘蓝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计算出胚率,分析表型与出胚难易的关系。经流式细胞仪对其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计算自然加倍率。以流式细胞仪的结果为基准对再生植株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数目,保卫细胞长、宽以及周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圆球、早熟、春甘蓝3个特性的甘蓝品种易出胚,而扁球、中熟、晚熟以及越冬甘蓝不易出胚;再生植株的自然加倍率会因基因型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不同倍性的再生植株叶片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平均个数所得规律为:单倍体6~9个,二倍体9~12个,四倍体12~23个,且随着倍性的增加,叶绿体个数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保卫细胞长度变化范围为:单倍体18~23μm,二倍体25~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傅丽霞 瞿波
研究了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蔗糖浓度对甘蓝型油菜小胚状体增大和形态的影响。在NLN培养基中,分别附加2,4-D、IAA、6-BA、Zt和GA3对小胚状体的进一步增大作用不大,用不含激素的NLN培养基效果最好。蔗糖浓度对小胚状体生长和发育影响显著,挽救球形、心形和畸形小胚,用含13%蔗糖和NLN培养基效果最佳,挽救鱼雷形小胚,蔗糖浓度可降至2%~8%。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英 冯辉 王超楠 刘如娥
研究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优化培养体系,创制优异DH群体,获得纯合育种材料。以15个大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成分、低温预处理、取材时期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材的小孢子胚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3个品种诱导得到了胚状体,最高出胚率达每蕾10.16胚;NLN培养基中添加0.05~0.20mg.L-1的6-BA和0.10mg.L-1NAA对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花蕾低温预处理对胚状体发生有明显促进作用;盛花期取样的小孢子产胚率高于始花期和末花期;改良MS培养基中添加0.10g.L-1的活性炭,有利于胚状体的发育及成苗;...
关键词:
大白菜 小孢子 胚状体 再生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兰 高田义人
用 4× 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能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多数F1的胚产量与具高胚发生能力的亲本相近 ,部分F1的胚产量与双亲中亲值接近。胚状体发生能力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高胚发生能力由显性核基因控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97 2 %和 81 1%。由Lisandra(高胚发生能 )×Kamikita(低胚发生能 )的F2 群体胚发生数的分离结果得出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由具加性效应特点的两个基因位点控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凤英 冯辉 王超楠
21个小白菜品种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适宜的花蕾长为2.5~3.5mm,花瓣与花药长度比为1/2~3/4;0.05~0.10 mg.L-1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小孢子胚的发生,高于此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小孢子胚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并使小孢子胚向畸形化发展;0.05mg.L-16-BA+0.10 mg.L-1NAA的配比可以明显提高成熟胚的比例。
关键词:
小白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诱导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准 田志宏 孟金陵
甘蓝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以获得纯合的双单倍体,加快甘蓝的育种进程以及提供遗传分析的材料。目前,有关甘蓝小孢子培养国内外报道较少,而且这些研究所用的材料多为结球甘蓝和青花菜等[1,2],而有关苤蓝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还未见报道。根据前...
关键词:
甘蓝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爱松 冯翠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以20份类型丰富的F1及亲本甘蓝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甘蓝类型、F1及其亲本材料、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供体植株的花期、高温热激时间、NLN培养基pH值等因素对甘蓝小孢子胚胎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叶球类型与小孢子的产胚率无明显相关性,但不同栽培季节及熟性的甘蓝品种间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秋类型的早、中熟甘蓝要明显好于晚熟的越冬甘蓝;用产胚能力强与产胚能力弱的材料分别做亲本杂交,所得杂交种的出胚率介于两亲本之间,表明小孢子产胚能力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遗传性状;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对于结球甘蓝胚状体的产生并无显著影响;从胚胎发生频率及胚胎质量来...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小孢子培养 技术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超楠 冯辉 姜凤英 刘如娥 周英
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小孢子胚状体形成因素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胚状体的诱导率不同;NLN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诱导,其诱导率达到100%;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的6-BA和0.2 mg/L的NAA可以提高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和琼脂糖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可使子叶胚的比例达90%以上;花蕾经4℃低温预处理24 h后的成胚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小白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