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7)
2023(13261)
2022(11553)
2021(10779)
2020(8930)
2019(20630)
2018(20413)
2017(40036)
2016(21520)
2015(24282)
2014(24290)
2013(24302)
2012(22445)
2011(20270)
2010(20199)
2009(18471)
2008(17816)
2007(15796)
2006(13960)
2005(11973)
作者
(62915)
(52863)
(51870)
(49591)
(33240)
(25234)
(23431)
(20768)
(19960)
(18606)
(18031)
(17734)
(16465)
(16448)
(16073)
(15947)
(15727)
(15256)
(15253)
(14700)
(13140)
(12795)
(12662)
(12099)
(11866)
(11667)
(11632)
(11577)
(10609)
(10488)
学科
(95669)
经济(95561)
(64857)
管理(56674)
(51061)
(42760)
企业(42760)
方法(42153)
数学(37527)
数学方法(37204)
农业(33931)
业经(24200)
中国(22274)
(21180)
地方(21179)
(19778)
(16350)
(15949)
贸易(15940)
(15444)
(14357)
环境(13810)
技术(13661)
农业经济(12626)
(12436)
理论(12347)
(12239)
银行(12203)
(12184)
(12165)
机构
学院(309945)
大学(308376)
管理(126339)
(125535)
经济(122904)
理学(110495)
理学院(109358)
管理学(107590)
管理学院(107053)
研究(102767)
中国(77318)
(69150)
(64929)
科学(64412)
(53848)
业大(53809)
农业(52968)
(51182)
中心(47999)
研究所(46747)
(44962)
财经(43941)
(40405)
北京(40338)
(40233)
师范(40094)
(36637)
经济学(36483)
(36258)
经济管理(35123)
基金
项目(218175)
科学(171631)
研究(160129)
基金(158965)
(138382)
国家(137186)
科学基金(118068)
社会(101654)
社会科(96018)
社会科学(95992)
基金项目(85551)
(85134)
自然(76547)
自然科(74658)
自然科学(74641)
自然科学基金(73293)
教育(71120)
(70952)
编号(66343)
资助(64461)
成果(52241)
(48449)
重点(48026)
(46937)
(44745)
课题(43986)
国家社会(41760)
创新(41711)
科研(41537)
教育部(40987)
期刊
(139176)
经济(139176)
研究(87408)
(71110)
中国(58845)
学报(50944)
农业(48544)
科学(47744)
管理(39998)
大学(39065)
(37276)
学学(37194)
教育(29073)
业经(28591)
(28015)
金融(28015)
技术(24463)
(22169)
财经(20428)
问题(19922)
经济研究(19558)
(17206)
(16699)
资源(15854)
图书(15295)
农业经济(15253)
理论(15194)
科技(15191)
农村(14920)
(14920)
共检索到445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跃云  赵先超  
两型村镇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两型"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了制约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利用主要因素的关联度,探讨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提升与优化对策,旨在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村镇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丹  冯长春  古维迎  
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为土地利用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缺乏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越粗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驱动力不同,可分为城镇化驱动型、规划政策引导型、混合驱动型和尚未形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若曦  冯长春  刘效龙  
本文从"节约集约用地内涵"出发,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3.0和stata9.0软件,采用相关系数检验、逐步回归,并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每个指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然  马海龙  汤惠君  
土地资源紧缺与村镇土地低效粗放利用并存的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节约和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对缓解建设用地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分析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的本质问题,试图从体制、机制上找准问题的主要症结,从技术和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等不同层面探求解决途径,提出改进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党慧  郑新奇  白书建  原智远  
现有常用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缺乏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的考虑,造成潜力值偏大。通过总结影响潜力测算的宏观与微观因素,根据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挖掘的制约程度,对农村居民点划分类型,提出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全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直接采用公式测算;部分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及综合分析法测算;禁止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测算潜力。采用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测得的潜力值较接近真实值,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均梅  陈利根  
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江苏境内各地区开展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及土地集约利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操作模式多种多样,但总结其整理的特点,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江苏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践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耕地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尽早实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泰峰  张凤荣  李灿  汪露  
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内涵,从投入强度、使用强度、经济效益以及布局效应4个方面选取18个单项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存在区域差异性的前提下,采用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多因素综合法分析评价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区位因素以及规划战略定位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投入强度的最重要因素,投入强度大的乡镇中企业用地、基础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偏高;邻近镇中心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使用强度大,使用强度最大的乡镇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的次中心;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所带来的收入差距更明显。在布局效应方面农村居民点用地多样性指标差异最显著,近市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曦炜  宋伟  
论文从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结构、农村居民点利用的充分程度、农村居民点利用的紧凑程度和农村居民点的利用强度4个方面选取了5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年北京市农委的普查数据,对海淀区72个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①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中混杂了部分企业用地,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可能被低估;②目前,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测算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时应使用实际在农村居住的本村和外来人口的总和;③评价的海淀区72个农村居民点中,利用相对集约、一般集约和相对不集约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分别为23个、33个和16个,平均集约利用评价分值分别为0.71、0.61和0.4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枫  王占岐  张红伟  
中国农村地区现行的居民点再利用模式单一,部分地区出现复垦地二次抛荒的问题,与此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严峻。本研究通过引入生态理念,将生态用地作为居民点再利用新方向,建立考虑人地多因素的再利用评价体系,得出再利用优先方向,以期减少耕地闲置、改善生态环境,并以湖北省房县为研究区,以耕地和林地为例,通过改进型TOPSIS法和综合打分法对比研究,给出该地400余块农村居民点土地再利用建议。结果表明:房县潜在可再利用居民点具有明显区位特征,土地总体规模不断下降;过半居民点地块被评价为"非耕"类型,不同评价方法下"宜耕"地块规模差异显著。研究指出:评价体系适合微观层面地块宜耕性的判别,有继续扩展影响因子维度、丰富评价结果多样性的空间;过去"复垦优先"模式不合理,再利用评价显得迫在眉睫,可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不同方法设置各类土地规模,尝试融合各类土地整理项目的流程与指标;下一步需考虑居民点再利用实施中的影响因素,建立贯穿再利用全过程的框架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枫  王占岐  张红伟  
中国农村地区现行的居民点再利用模式单一,部分地区出现复垦地二次抛荒的问题,与此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严峻。本研究通过引入生态理念,将生态用地作为居民点再利用新方向,建立考虑人地多因素的再利用评价体系,得出再利用优先方向,以期减少耕地闲置、改善生态环境,并以湖北省房县为研究区,以耕地和林地为例,通过改进型TOPSIS法和综合打分法对比研究,给出该地400余块农村居民点土地再利用建议。结果表明:房县潜在可再利用居民点具有明显区位特征,土地总体规模不断下降;过半居民点地块被评价为"非耕"类型,不同评价方法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劲  孙春阳  
研究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内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模式、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的研究尤少。研究结论:应重视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工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昊婧  张霭丽  张世全  陈春  
提高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有助于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潜力。从区域发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首先,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国家尺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借助Matlab 7.6软件、采用SOFM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区域层面对中国各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区域发展负向驱动、区域城镇化负向驱动、区域经济负向驱动和区域发展正向驱动;且从全国来看,在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驱动问题上出现了较显著的"马太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波  张建新  宋松  霍颖  
以安徽省凤阳县15个镇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作为评价单元,将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分为3大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分别是高集约度利用型、中集约度利用型和低集约度利用型.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测算模型预测出2005─2010年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潜力为63.600 0 hm2,2005—2020年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潜力为379.890 0 h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昕  孟庆香  李旸  
【目的】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为加快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长葛市331个行政村居民点作为评价单元,采用分层抽样法从中抽取63个样本村,通过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集约潜力测算模型,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结果】将63个样本村的土地划分为3个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其中11个样本村属于集约利用型,21个样本村属于低度利用型,31个样本村属于粗放利用型;2008-2020年,以上3个集约利用等级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的潜力分别为19.75,58.16和332.98 hm2。【结论】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香合  韩芳  
农村居民点土地的低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城乡统筹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分析集约用地模式的内涵,在对城市及农村集约用地模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差异,进行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的设计,从而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的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详细、科学的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