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0)
- 2023(9795)
- 2022(8153)
- 2021(7492)
- 2020(5810)
- 2019(13397)
- 2018(13314)
- 2017(23197)
- 2016(13787)
- 2015(15369)
- 2014(15506)
- 2013(14639)
- 2012(14076)
- 2011(13318)
- 2010(13799)
- 2009(12460)
- 2008(12491)
- 2007(11332)
- 2006(10348)
- 2005(9806)
- 学科
- 济(53171)
- 经济(53113)
- 管理(30309)
- 业(29529)
- 中国(23085)
- 企(22225)
- 企业(22225)
- 教育(20865)
- 地方(18549)
- 农(16027)
- 方法(14339)
- 学(13704)
- 业经(13694)
- 发(12498)
- 理论(12148)
- 数学(11388)
- 农业(11208)
- 数学方法(11139)
- 融(10487)
- 金融(10486)
- 地方经济(10463)
- 财(10152)
- 银(10090)
- 银行(10070)
- 行(9880)
- 发展(9811)
- 展(9684)
- 技术(9467)
- 制(9304)
- 贸(9299)
- 机构
- 大学(192416)
- 学院(189930)
- 研究(75722)
- 济(69207)
- 经济(67412)
- 管理(61703)
- 中国(51767)
- 理学(51607)
- 理学院(50736)
- 管理学(49624)
- 管理学院(49237)
- 科学(45888)
- 京(44467)
- 所(39416)
- 范(39148)
- 师范(38881)
- 教育(35777)
- 研究所(35648)
- 财(32749)
- 江(32382)
- 中心(32204)
- 师范大学(31873)
- 农(31698)
- 北京(29584)
- 院(27096)
- 州(25936)
- 业大(25497)
- 技术(25040)
- 财经(24764)
- 农业(24569)
- 基金
- 项目(117441)
- 研究(94495)
- 科学(93389)
- 基金(79503)
- 家(68747)
- 国家(67970)
- 社会(56687)
- 科学基金(56541)
- 社会科(53318)
- 社会科学(53308)
- 教育(50442)
- 省(48741)
- 划(43172)
- 编号(41189)
- 基金项目(40670)
- 成果(37145)
- 自然(33588)
- 课题(33223)
- 自然科(32757)
- 自然科学(32747)
- 发(32501)
- 自然科学基金(32144)
- 资助(31551)
- 重点(28767)
- 年(27684)
- 部(26714)
- 发展(26386)
- 展(25866)
- 规划(25373)
- 创(25028)
- 期刊
- 济(87608)
- 经济(87608)
- 研究(70081)
- 教育(58576)
- 中国(55402)
- 农(30682)
- 学报(27948)
- 科学(26609)
- 管理(24183)
- 财(23598)
- 大学(22084)
- 农业(21508)
- 技术(19679)
- 学学(18959)
- 融(18846)
- 金融(18846)
- 业经(15459)
- 职业(13912)
- 经济研究(13426)
- 财经(11910)
- 业(11738)
- 坛(11320)
- 论坛(11320)
- 问题(10971)
- 发(10442)
- 图书(10395)
- 经(10329)
- 技术教育(9156)
- 职业技术(9156)
- 职业技术教育(9156)
共检索到317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晓东
在教育领域,差异是一种学习资源,"基于差异学习"策略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途径,差异可以引发背景各异的校际同伴的相互启发,在启发对方的同时也受对方强化而实现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自我启发可以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自我可能性的觉知,在相互影响中提高自我可能性;同时,在启发校际同伴时得到同伴的承认,这是对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证实,能够增强自信心,由此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求,而实现教育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相互启发体现了一种地位平等的民主过程,是建立友谊的途径,是维系友谊的纽带,并最终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而获得幸福感,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金勇
Web2.0正吸引更多人走进数字化、网络化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人们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全民织网时代的到来。Web2.0的互联理念和应用模式与大学生校际协作学习具有内在联系。基于此,文章从校际协作理念、协作学习活动、资源共建共享、协作学习平台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对校际协作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web2.0 校际协作学习 协作平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俞元真
高校专业学习社区是一种学校学习共同体,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促使教师在线专业学习社区得到快速发展,在线专业学习社区打破传统教育教学协作模式,使得不同地区的学校和教学者以及研究者等实现跨地区与跨时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在线学习社区是当前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育教学问题探讨与教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教师发展 在线专业学习社区 校际协作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晓英 陈丽 张伟远
校际协作学习能够促进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西部落后地区教学水平的提高。校际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需要有系统的设计来支持。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提出了一套校际协作学习项目的设计模式,提出校际协作学习的完整开展应当包括的五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和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强调校际协作学习项目应当重视设计和开发阶段的工作。最后,作者介绍了此设计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协作学习 校际协作学习 设计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甲睿 黄甫全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合流,在院校协作运动的不断发展中,人们通过努力,相继超越了独立机构的分离对立矛盾和卖家模式的单向服务局限,逐渐生成与建构起了院校双方共存协变的互惠原理,以彰显院校协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价值诉求。许多研究文献探讨了这一互惠原理的丰富内涵,明确主张院校协作的互惠目标是相互革新,互惠主体是双重主体,互惠内容是主题活动,互惠机制是相互服务。院校双方只有通过创用多种有效的互惠策略,诸如培养互惠意识、建立互惠信任、组织互惠交流、加强互惠投入和彰显互惠效果等,才能滋养和推动互惠性院校协作文化的不断成长与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子成 赵璞 陈燕
作者从工程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工作中遇到的交叉学科问题入手,说明了如何加强校际间的有效协作,降低办学成本和正确处理校与校之间、学校和办学点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的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蒋双双 王卫军
在线课程交互是在线学习成功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在线课程交互的应用现状,以在线协作学习为理论基础,重点关注参与主体间的交流、讨论,明确协作式在线课程交互设计的交互层次、交互媒体、交互活动和评价四个核心要素,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育传播原理"协作式在线课程为例,使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从数轮交互设计实践的迭代修正中总结形成了协作式在线课程交互设计的理论框架,即明确协作式在线课程交互设计与实施过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逻辑起点的确定阶段,即制定课程大纲;在线交互环境的构建阶段,即综合学习管理系统、交互媒体、教师等优势为学习者提供支持;交互活动的实施阶段,即具体规划交互层次与类型、交互活动、交互评价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青 吴青
在分析日本图书馆协作参考咨询发展概况、产生的效益的基础上,总结了日本协作参考咨询三方面的新进展,包括技术新成果、协同新机制和创意新活动,并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协作参考咨询发展的启示:一是完善咨询服务方式,二是建立咨询数据库,三是建立咨询补偿机制,四是加强咨询服务宣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左璜 黄甫全
从文化视角观照,"院校协作"已成长为一种以人为本和以合作伙伴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育文化。在院校协作的形成历程与内在结构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已凸显为核心价值目标,而且这一目标已建构起了以提升学习成果为鹄的和以优化学习过程、解决学习困难与保障学业成就为内涵的价值系统。在新的教育研究文化影响下,聚焦于真实课堂情景下的校本学习研究,成为了实现这一核心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彦昭 陈朝晖 郑菲
从功能模块和辅助模块两个方面对Scitable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构成和功用进行剖析,总结该平台突出学科资源、内容设计新颖、技术特点鲜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并对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构建提出内容改革、与学科化服务结合、创新设计内容和形式、加强技术应用和共建共享等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了
劳伦斯J.彼得和雷蒙德.赫尔所著的《彼得原理》(1969年第1版)一书,虽然出版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但书中描述的关于层级组织的普遍现象依然存在,所揭示的彼得原理即换一个视角看组织、看个人职业发展,今天读来仍具新意。书中了列举大量例子,从学校到政府部门再到各类企业,揭示工作中的不胜任现象,并从这些现象深入挖掘,分析造成不胜任的原因——在层级组织中,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晋升
关键词:
彼得原理 员工行为 财务分析 组织层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对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共被引文献进行多维分析对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文献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法,对以"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为主题的文献进行了多视角分析,包括年代分布、活跃地区、研究机构、载文期刊、作者分布、历史演进和研究谱系。研究表明:研究的发展过程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出现了以美国、西班牙、荷兰为代表的研究活跃地区,涌现出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知识传媒研究中心和英国开放大学等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德国的弗兰克·菲舍尔、比利时的马丁·瓦尔克、荷兰的保罗·柯书纳等一批重要研究者崭露头角,《计算机与教育》《计算机在人类行为中的研究》《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等292种期刊是文献的主要来源。研究的历史演进呈现以技术发展为主线,以理论和技术的实践应用为节点特征,形成了五大主流研究谱系:在线协作支持技术、认知和社会脚本、群组协作参与、在线协作知识建构、在线协作学习组织与管理。基于数据分析结论可以认为:构建稳定的研究团队,开展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十分必要;提高自身素养,拓展领域合作十分关键;定位明确,推进理论、技术与实践的融合是必需的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窦焕新
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是在"任务型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它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教学搭建起相互作用的平台,实现两类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双方教学双赢。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留学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任务互有合作、互有交叉。当然,实施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穆肃 雷艳 刘海星
当前在线学习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活动类型少,协作过程也不显著,与互联网时代互通融合的特点不尽一致。为深入了解原因,本研究利用协作学习感知要素框架,根据在线学习的实际,拟定了在线协作学习感知分析框架。研究基于设计研究的思路,在实际在线学习项目中设计和组织实施了两次协作学习活动,并对在线协作学习感知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综合使用调查法和观察法探研两千多名学习者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通过对有效发生在线协作学习的68组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和资料进行交互行为和协同写作行为编码、基本统计分析和交互分析等,得到以下结论:1)虽然任务感知对协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存在正面影响,但在线学习者的任务感知却不积极和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