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9)
- 2023(7745)
- 2022(6620)
- 2021(5970)
- 2020(4660)
- 2019(10623)
- 2018(10574)
- 2017(18874)
- 2016(10895)
- 2015(12453)
- 2014(12974)
- 2013(12512)
- 2012(12153)
- 2011(11280)
- 2010(11850)
- 2009(10772)
- 2008(10868)
- 2007(10156)
- 2006(9432)
- 2005(9195)
- 学科
- 济(46147)
- 经济(46086)
- 管理(27862)
- 业(26416)
- 企(19692)
- 企业(19692)
- 中国(18355)
- 地方(18244)
- 农(15364)
- 业经(12688)
- 制(10572)
- 银(10543)
- 农业(10541)
- 银行(10532)
- 行(10245)
- 地方经济(10058)
- 发(9840)
- 融(9804)
- 金融(9803)
- 财(9769)
- 方法(9592)
- 理论(9380)
- 教育(9067)
- 学(9052)
- 贸(7992)
- 贸易(7976)
- 环境(7685)
- 教学(7667)
- 易(7598)
- 技术(7471)
- 机构
- 学院(154118)
- 大学(149175)
- 济(57504)
- 研究(56786)
- 经济(55795)
- 管理(50635)
- 中国(45313)
- 理学(39997)
- 理学院(39423)
- 管理学(38646)
- 管理学院(38339)
- 京(34424)
- 科学(33800)
- 财(30076)
- 所(29859)
- 江(29519)
- 中心(26869)
- 研究所(26007)
- 范(25958)
- 师范(25716)
- 农(25182)
- 州(24317)
- 北京(22954)
- 省(21890)
- 财经(21334)
- 技术(21016)
- 院(20399)
- 师范大学(20031)
- 业大(19216)
- 农业(18936)
- 基金
- 项目(85101)
- 研究(70015)
- 科学(64798)
- 基金(54316)
- 家(45835)
- 国家(45254)
- 社会(40262)
- 社会科(37910)
- 社会科学(37904)
- 科学基金(37741)
- 省(37086)
- 教育(33889)
- 编号(32287)
- 划(29787)
- 成果(28583)
- 基金项目(27482)
- 发(24880)
- 课题(24728)
- 资助(22611)
- 自然(21298)
- 年(21256)
- 自然科(20725)
- 自然科学(20722)
- 发展(20397)
- 自然科学基金(20311)
- 展(19979)
- 重点(19817)
- 项目编号(18541)
- 性(18336)
- 规划(17907)
共检索到277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士雄
一、问题的提出学校实施的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也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80年代末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和实施的不断推进,全国出现了诸如上海的一些代表学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梅 脱中菲 王廷波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的实践模式: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选择模式。课程创新是校本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的,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课程选择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挑选、确定学校实施的课程的过程。四种实践模式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交叉,反映了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关键词: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模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建行 陆瑾 黄建中
为了使课程和教材更好的适应智障儿童 ,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对课程的开发形式和途径进行全方位探讨与实践。结果表明 ,家长和教师对我校的课程改革是较满意的 ,同时在学生安置及教材生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的方向是 :积极建构高校与特校的合作平台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
智障教育 校本课程 开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利平 刘晓艳
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其独特功能,充分考虑当地独具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校本课程开发,这在推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和传承创新优秀特色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在民族校本课程开发中,除了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辩证统一关系外,还需在评估可利用资源、加强专业教师培养、革新开发理念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婷
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寻找到一个稳定的、系统的传承和创新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个案学校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实验小学将校本课程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及特色学校创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将逐步清晰的课程目标、丰富的课程内容、多样态的课程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融为一体的独具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打造特色学校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拉萨市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着学生学习传统文化需求强烈与师资力量薄弱、藏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观念与行动失衡的困惑和矛盾。为促进藏文化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应着力于促进将藏文化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与特色学校建设功能相结合,整合不同课程资源开发渠道,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藏族教育 藏文化 校本课程 民族文化传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咸富莲 张立昌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主要包括以教师为开发主体的师本课程和以学生为开发主体的生本课程。反观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发现:已有的部分校本课程与学生经验相脱离,重师本课程轻生本课程,重教师经验轻学生经验,重静态的学生经验轻动态的学生经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与思考、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同时基于学生经验。基于学生经验的校本课程开发不得不思考学生经验是什么、筛选学生经验的原则以及如何组织和开发学生经验等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波
知识选择是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基础,有利于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地域性知识观照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割裂了学校、地方、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层递关系,无法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知识进行价值辩护,存在窄化与浅层化课程知识的局限。境域性知识强调知识的语境性、地方性和动态性,对于优化三级课程管理、彰显校本课程开发特色、确证师生作为知识选择主体具有积极意义。其中,问题情境的构建、开放文化的形成和立足内部眼界的方法论主张是彰显境域性知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知识选择 境域性知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爱平
讨论了高职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分析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要素的设计,并提出要以教师为主在合作中开发创业教育技术课程。
关键词:
创业教育 校本课程 开发 高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崔允漷 夏雪梅
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 ,严格地说 ,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 ,少数学校进行的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 ;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 ,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体现了学校教育共同体的课程权利得到保障。最后 ,作者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价值定位、课程能力建设、审议机制与资源共享等 ,来展望新的地平线
关键词: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斌华
美国是较早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家。本文力争以客观的态度 ,审视并分析了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和经验教训 ,并进行了个案的介绍和研究。美国的某些做法不仅值得我们参照或借鉴 ,而且有助于我们冷静反思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关键词:
美国 校本课程开发 经验与教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平 陈华 徐晨盈 赵晓雨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确立,正式开启了校本课程开发20年的发展道路。其中,早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术关注,特别是华东师大教育学者群的校本创新思维及其校本课程开发系列专著、咨询报告、实用案例丛书、教学成果奖项和专业支持平台等新兴研究成果,以及更多校本课程研究者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反思,都是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智慧。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学者群 创新成果 专业平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一军
上海缪斯小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民办学校,由于实施一项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校方与家长发生了争议。本文通过对这次争议的调查和理性分析,发现冲突的背后是家长、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课程意识的觉醒,而在对话基础上所形成的一致中,则蕴含着课程权力的分配。缪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中各利益团体间的冲突与对话,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有效张力,适当保持这种张力,有利于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理性,实现课程自身品质的螺旋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