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7)
2023(13984)
2022(12227)
2021(11404)
2020(9392)
2019(21845)
2018(21844)
2017(41200)
2016(22580)
2015(25404)
2014(25474)
2013(25122)
2012(23393)
2011(21319)
2010(21534)
2009(19288)
2008(18650)
2007(16484)
2006(14743)
2005(13266)
作者
(65286)
(53865)
(53420)
(50806)
(34599)
(25843)
(24387)
(21231)
(20617)
(19612)
(18474)
(18176)
(17274)
(17152)
(16657)
(16542)
(15979)
(15889)
(15448)
(15447)
(13579)
(13444)
(13003)
(12437)
(12175)
(12091)
(12043)
(11933)
(10963)
(10606)
学科
(92883)
经济(92792)
管理(59648)
(57448)
(46600)
企业(46600)
方法(36281)
数学(30665)
数学方法(30192)
中国(27816)
地方(25400)
(25072)
业经(21325)
(19996)
(19554)
农业(17037)
理论(16710)
(16091)
贸易(16073)
(15673)
(15425)
(14954)
技术(14617)
(14537)
银行(14494)
(14429)
金融(14427)
环境(14401)
教育(14170)
(13977)
机构
大学(315237)
学院(313403)
管理(121437)
(120681)
经济(117823)
研究(111073)
理学(104107)
理学院(102820)
管理学(100920)
管理学院(100337)
中国(80910)
(69607)
科学(69231)
(56478)
(54793)
研究所(51212)
(50989)
中心(49605)
(47827)
(47548)
师范(47419)
业大(46105)
北京(44990)
财经(42963)
(40310)
农业(39490)
(39349)
(38972)
师范大学(38418)
技术(35969)
基金
项目(210798)
科学(164927)
研究(158512)
基金(148836)
(129174)
国家(127998)
科学基金(109214)
社会(96115)
社会科(90930)
社会科学(90907)
(83928)
基金项目(79109)
教育(74716)
(70979)
自然(70331)
自然科(68688)
自然科学(68674)
自然科学基金(67389)
编号(66608)
资助(61213)
成果(55484)
(48834)
重点(47638)
课题(47562)
(46006)
(43746)
创新(40613)
项目编号(40510)
科研(39750)
教育部(39475)
期刊
(139841)
经济(139841)
研究(99337)
中国(69975)
教育(51856)
学报(48716)
(47274)
管理(46709)
科学(45595)
(39837)
大学(36923)
学学(33949)
农业(33084)
技术(29941)
(28291)
金融(28291)
业经(23696)
经济研究(21693)
财经(20214)
图书(19239)
问题(17825)
(17331)
(17226)
科技(15655)
理论(15290)
技术经济(15019)
(14307)
实践(14132)
(14132)
现代(14047)
共检索到482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厚辉  
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意味着教师的传统角色从课程使用者到课程开发者的转变,在指向学生学习的课程决策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本文以香港"快速发展中的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与研究为例,运用访谈与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被鼓励参与课程决策,从而获得深度学习的机会,增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历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厚辉  
本文通过对伍少梅工业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具体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展示了香港校本课程发展的潜力和局限,并对香港成功进行校本课程发展的四个方向作出了提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兰  孙青华  
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香港地区推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两项典型政策,并就这两项政策的目标、实施过程、成果,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思考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在其他地区推广提供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香港教育学院罗厚辉博士早年求学于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剑桥大学,深受英国实证传统的影响,并长期致力于课程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2007年6月15至6月19日,借他到课程所讲学暨指导部分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机会,笔者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他请教。本文以访谈的形式将他对我个人的指导过程呈现出来,供研究者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慧虹  霍秉坤  
本文旨在探讨香港新高中通识教育科的校本课程由谁来决定。本研究在2010年的暑假进行,透过半结构性的访谈以探索不同中学发展通识课程所采取的策略。研究者发现校长在通识科的课程决策上占主导地位,通识科主任才是正真的课程领导,而科任教师多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迪雅  李玲岩  李雅悠  
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其具体过程与机制的描述分析尚不充分。丽江地区三所个案小学的田野调查揭示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形成实践共同体进而实现群体专业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提供目标和领域、确定成员与边界和形成有效实践与互动来确立实践共同体的结构,通过赋予利他的意义与价值、营造学习的情境与过程以及内化身份认同与心理归属来提供实践共同体的意义元素;民族与乡土文化传统有利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维持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民族地区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模型,并提出制度保障与组织支持方面的建议。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建构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丽江经验对其他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志英  冯金宝  
衢州聋校从“以文化教育为中心,以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为两翼”的办学策略出发,创建艺能特色之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聋人毕业生,由此进行了艺术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通过实践,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校本课程体系,总结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实践方法,并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聋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艺术潜能的开发,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路华清  左菊  孙泽文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课程改革无法绕过的专门领域和特殊工作。因选取角度和方法的不同,校本课程开发可划分为多种类型:依据范围,可分为完全和部分校本课程开发;依据主体的变化,可分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种类型;依据主体参与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课程选择等六种类型。校本课程开发没有固定的程序,但具有一般的流程。它包括明确理念、情况分析、制定目标、设计方案和实施与评价五个步骤。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崔允漷  夏雪梅  
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 ,严格地说 ,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 ,少数学校进行的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 ;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 ,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体现了学校教育共同体的课程权利得到保障。最后 ,作者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价值定位、课程能力建设、审议机制与资源共享等 ,来展望新的地平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斌华  
美国是较早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家。本文力争以客观的态度 ,审视并分析了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和经验教训 ,并进行了个案的介绍和研究。美国的某些做法不仅值得我们参照或借鉴 ,而且有助于我们冷静反思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平  陈华  徐晨盈  赵晓雨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确立,正式开启了校本课程开发20年的发展道路。其中,早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术关注,特别是华东师大教育学者群的校本创新思维及其校本课程开发系列专著、咨询报告、实用案例丛书、教学成果奖项和专业支持平台等新兴研究成果,以及更多校本课程研究者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反思,都是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智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定荣  
运用协同论的系统开放性、序参量和自组织原理,构建大学、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U-S-A)校本课程合作开发的理论模型,运用案例研究法,由1位大学研究者与9位硕士生、2个区域的课程主管和11所中小学的课程主任、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结果发现:U-S-A协同课程开发的需求诊断、理论学习和实践改善活动可以起到促进协同主体共赢的效果,学校课程系统的开放性、大学研究者的课程知识支持和区域课程主管的协调作用以及学校课程的自组织运行是学校课程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因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立忠  熊梅  
本文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反思,并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视角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指出在目前情况下,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切入点,从参与校本化课程实施逐渐深入到参与全新的课程开发,并提出要以"渐进引导"的方式推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同时要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基点开展有关培训、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的保障机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