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8)
- 2023(14296)
- 2022(12458)
- 2021(11931)
- 2020(9746)
- 2019(22125)
- 2018(21943)
- 2017(40870)
- 2016(23218)
- 2015(26543)
- 2014(26657)
- 2013(25403)
- 2012(23067)
- 2011(20650)
- 2010(20688)
- 2009(18528)
- 2008(17508)
- 2007(15311)
- 2006(13138)
- 2005(11180)
- 学科
- 济(81988)
- 经济(81904)
- 管理(61861)
- 业(53948)
- 企(45497)
- 企业(45497)
- 方法(36467)
- 数学(30452)
- 数学方法(30058)
- 中国(24668)
- 农(22791)
- 地方(20637)
- 业经(19657)
- 理论(19157)
- 学(19098)
- 财(18050)
- 教育(17502)
- 和(15726)
- 农业(15438)
- 环境(14276)
- 技术(13855)
- 贸(13779)
- 贸易(13771)
- 易(13296)
- 制(13161)
- 教学(13119)
- 划(11836)
- 务(11445)
- 财务(11378)
- 财务管理(11361)
- 机构
- 学院(312920)
- 大学(308602)
- 管理(118714)
- 济(109300)
- 经济(106432)
- 理学(103032)
- 理学院(101790)
- 研究(101290)
- 管理学(99741)
- 管理学院(99189)
- 中国(71173)
- 科学(66781)
- 京(66324)
- 所(50704)
- 财(48764)
- 农(48044)
- 范(47008)
- 业大(46647)
- 研究所(46638)
- 师范(46602)
- 江(46332)
- 中心(45251)
- 北京(41800)
- 技术(40518)
- 财经(39711)
- 州(38630)
- 农业(37634)
- 院(37561)
- 师范大学(37072)
- 经(35987)
- 基金
- 项目(218427)
- 科学(170446)
- 研究(165644)
- 基金(151990)
- 家(131698)
- 国家(130472)
- 科学基金(111429)
- 社会(99157)
- 社会科(93623)
- 社会科学(93600)
- 省(89863)
- 基金项目(81079)
- 教育(80010)
- 划(75092)
- 编号(72083)
- 自然(71908)
- 自然科(70063)
- 自然科学(70047)
- 自然科学基金(68709)
- 资助(61704)
- 成果(58675)
- 课题(51146)
- 重点(49888)
- 发(47752)
- 部(46805)
- 创(45888)
- 项目编号(43579)
- 年(42676)
- 创新(42357)
- 大学(41520)
- 期刊
- 济(119761)
- 经济(119761)
- 研究(89403)
- 中国(65232)
- 教育(58272)
- 学报(50609)
- 科学(45008)
- 农(43771)
- 管理(41959)
- 大学(38323)
- 财(35004)
- 学学(34373)
- 农业(31378)
- 技术(30813)
- 业经(21843)
- 图书(21396)
- 融(20239)
- 金融(20239)
- 职业(18535)
- 经济研究(18496)
- 财经(17896)
- 业(15992)
- 资源(15781)
- 科技(15676)
- 经(15269)
- 问题(15081)
- 坛(14950)
- 论坛(14950)
- 书馆(14717)
- 图书馆(14717)
共检索到449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鲍育育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综合体现,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依据当前高职文化建设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精神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既要体现学术类大学精神的共性内涵,又要依据高职文化的特征体现其自身特色;强调了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精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阐述了基于校本文化资源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国雄
中国正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是核心。文章分析了工匠精神内涵,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社会价值导向异化、办学理念重技轻人、重理论轻实践三方面工匠精神的缺失现状,并对此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工匠制度体系、侧重思政培育路径、强化专业培育路径、打造校园文化培育路径、搭建产教融合培育路径、构建行业特色化培育路径等对策。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中国智造 高职院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芮明珠
社团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大学生社团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所需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紧密相连,具有独特社会、实践和主体价值意蕴。从实践层面来看,社团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引领功能、载体功能和激励功能。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全新的内涵与价值,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职业人才培养功能,需要全面认识大学生社团在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地位,优化相应制度环境,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专业社团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
高职生 “工匠精神” 社团文化 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明伦
高职院校跨界文化是个富有创新的本土概念。跨界文化的意境体现了创新,是推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的内在力量。跨界文化就是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和高职院校文化的核心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形成一种跨界的文化生态共同体,或者说是高职院校师生"生活样式"的文化。这种文化生态共同体的核心是合作育人。培育高职跨界文化,一是要以法律法规加以引领。建议尽快出台《职业教育企校合作发展条例》,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在两个法律文本中,增加关于跨界文化培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秀娟
培育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固有使命,产教融合模式在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政府在促进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缺少政策顶层设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对工匠精神培育问题的具体设计。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可沿着"六双培育"路径实施:政府顶层设计—双保险培育;教学管理渠道—双拓宽培育;行业大师与企业能人—双榜样培育;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师资培育;校内实训与企业车间—双平台培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双载体培育。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 六双培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庹飞 张润昊
厚植创客文化是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基因工程之一,高职院校要坚持学校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动,加大保障力度,建设创客文化载体,浓厚环境氛围,丰富物质空间,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学及市场化活动中推动创客文化培育及多元融合渗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华坚 赵癸萍 强伟纲
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是要培育创新创业的文化。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提出了高职院校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的途径及思路,为高职院校更高层次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高职 创新创业文化 路径及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纪伟
当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主流。高职院校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准目前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问题,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在转变观念、加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统筹着力,全员、全部门、全过程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才能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义俊 陈蒙
高职院校是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主阵地,面对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然而,当前支撑工匠精神培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主体意识缺失、教育价值取向技术化、忽略了工匠精神的人文性,严重制约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成效。基于文化育人视角,应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文化植入和建构,培育高职工匠精神因子,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力争 闵馨文
在接受理论视域下,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内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度。文章在厘清接受理论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基础上,聚焦接受主体、接受媒介和接受客体三要素,认为可以通过课程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空间。
关键词:
接受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平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蕴含着一个社会的风气,彰显着一所学校的气质。跳出学校的单一建设主体,以开放的心态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维度去反思、审视高职院校创业文化,根据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因子的需求与互动模式去变革现有的创业文化培育理念与路径,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基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视域去考量与培育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应从精神形态文化、制度规范文化、实践行为文化、物质环境文化等去着手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创业文化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高职院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英
重视工匠精神培育既是强国战略,也是高职院校新时代的育人责任。工匠精神培育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最终教育旨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然而,当前工匠精神培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工匠精神中人的全面发展意蕴隐而不彰,工匠精神培育窄化为技术技能培训,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形成制约。因此,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建议从激发潜能、丰富社会关系、实现个性自由等维度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审思,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澄明和厘清工匠精神培育的本质与本真。同时,学校、企业、家庭应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生成全面性育人理念,促进主体全面性发展,创设全面性教育场域,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工匠精神 高职学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方敏
对大学精神的研究是当前高教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对于大学精神研究中的大学主要是指本科大学这一点,中外学者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红衣主教纽曼还是洪堡无不如此。从相关文献的研究中,也验证了这一点,关于其他类别的高等院校,例如专业大学,或者高等职业院校,是否需要大学精神,以及大学精神在学校内部如何发生作用,学者甚少论及。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以及当前对于工程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卉
"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企业、学校等方面对工匠身份、工匠文化及"工匠精神"的认识偏差,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此,文章从开展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培育路径,以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现实困境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青春 桂德怀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工匠人才培育的使命。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专心致志的品格、一丝不苟的品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淡泊名利的敬业精神。本文从校园工匠文化、校企深度合作、教学做合一、全面素质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