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1)
2023(3265)
2022(2532)
2021(2216)
2020(1734)
2019(3778)
2018(3980)
2017(6886)
2016(4021)
2015(4649)
2014(4970)
2013(4449)
2012(4127)
2011(3786)
2010(3797)
2009(3470)
2008(3321)
2007(3126)
2006(2730)
2005(2462)
作者
(12577)
(10542)
(10320)
(9883)
(6508)
(4890)
(4752)
(4133)
(4076)
(3745)
(3551)
(3542)
(3444)
(3398)
(3365)
(3155)
(3110)
(3079)
(3057)
(2898)
(2721)
(2653)
(2562)
(2484)
(2378)
(2346)
(2344)
(2252)
(2210)
(2167)
学科
(11800)
经济(11771)
管理(10501)
(7608)
(6057)
企业(6057)
中国(5036)
(4897)
(4864)
(4624)
(4517)
理论(3855)
(3654)
教育(3472)
(3273)
银行(3260)
业经(3189)
(3186)
(3158)
金融(3151)
地方(3005)
方法(2954)
农业(2741)
体制(2732)
教学(2589)
(2265)
制度(2147)
(2147)
数学(2140)
数学方法(2088)
机构
学院(55436)
大学(54805)
研究(21836)
(17755)
管理(17563)
经济(17148)
中国(15814)
理学(14420)
理学院(14216)
科学(14207)
管理学(13829)
管理学院(13731)
(12554)
(12502)
(11577)
研究所(10580)
农业(9886)
(9831)
中心(9770)
(9598)
业大(9405)
(8857)
师范(8701)
技术(8658)
(8214)
北京(7857)
(7609)
(7499)
财经(6959)
师范大学(6835)
基金
项目(37022)
科学(28115)
研究(27971)
基金(24601)
(22201)
国家(21994)
科学基金(17729)
社会(16097)
(15567)
社会科(15036)
社会科学(15034)
教育(13540)
(13201)
基金项目(12465)
编号(12251)
成果(11083)
自然(10904)
自然科(10623)
自然科学(10617)
自然科学基金(10404)
资助(9759)
课题(9655)
(9165)
重点(8620)
(8126)
(7890)
(7648)
(7518)
项目编号(7363)
计划(7085)
期刊
(23377)
经济(23377)
研究(17219)
中国(15747)
教育(12023)
(11947)
学报(11934)
科学(9349)
大学(8692)
学学(8114)
(7904)
农业(7875)
管理(6944)
技术(5621)
(5011)
金融(5011)
业经(4354)
职业(3975)
(3810)
(3693)
经济研究(3641)
业大(3533)
财经(3475)
图书(3354)
(3116)
论坛(3116)
农业大学(3040)
(3037)
问题(2827)
科技(2810)
共检索到90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敏  蔺海沣  
基于教育生态学中共生理论系统审视当下我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发现,共存样态下的校本教研实践面临共生单元中教师角色的迷失,共生关系中教研模式的固化,共生环境中文化生态的漠视等生态之殇。建构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理应在共生单元中,重塑教研专业权威和回归教师专业自我;在共生关系中,建构教研伙伴关系和增进教师交往理性;在共生环境中,夯实教研文化根基和改进教师心智模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乔雪峰  黎万红  
课程资源关乎教师共同体的持续发展,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成效。本研究从实践共同体视角切入,剖析校本教研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探讨在实践中教师课程意识的转变。研究所见,校本教研中教师群体按照工具性合作的模式协作开发课程实施资源。共同体注重通用性成果产出,按照社会再生产的模式加以推广。教师操作性技能取得迅速提升的同时,其专业视野和判断则受到一定限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漆涛   张永琴   田敬峰  
教师与教研员缘何联结是揭示中国教研组织特色、运作机制和建构中国教研理论话语体系的关键论题。本文依托“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调研”数据库,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入手,分析教师与教研员得以联合的缘由,探索教研共同体的生成与运作逻辑。借鉴扎根理论,研究发现教师与教研员的联合主要源于共同愿景、组织结构、制度体系、合作文化的交互影响,使其从分散群体逐渐稳固并通过多重纽带强化社会联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科层化团状教研结构。中国教研共同体在内涵特质上表现为三个方面:从群体到类共同体再到共同体的特征表达;中国语境下的共同善与教师构成性自我生成;科层化和圈层化结合的多重共同体与冲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耿可欣  
“交往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视界中,交往、交往的扩大再到世界普遍交往,从根本上突破地域空间对主体交往活动的限制,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推动民族、区域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世界交往朝着非正义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之上,在全球范围内挥动制裁大棒,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把人类前途命运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以“全人类”为主体视域,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总体框架,以谋求世界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目标任务,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汇聚各方力量向着交往正义的正确方向前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友成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筛选合适的企业合作项目,可以构建以企业项目实践为核心的IECP育人共同体。其中I指"International",即国际化,建立中外高校办学的合作平台,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意团队,引入国际创意理念,培养学生国际视野;E指"Enterprise",即企业,通过企业这个窗口,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铁军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参与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迪雅  李玲岩  李雅悠  
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其具体过程与机制的描述分析尚不充分。丽江地区三所个案小学的田野调查揭示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形成实践共同体进而实现群体专业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提供目标和领域、确定成员与边界和形成有效实践与互动来确立实践共同体的结构,通过赋予利他的意义与价值、营造学习的情境与过程以及内化身份认同与心理归属来提供实践共同体的意义元素;民族与乡土文化传统有利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维持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民族地区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模型,并提出制度保障与组织支持方面的建议。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建构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丽江经验对其他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纪河  朱燕菲  
学习共同体曾被描述为21世纪学校的愿景之一。本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发展概况,从概念溯源、内涵界定、发展趋势与特征等多角度进一步探究,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当代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建立在对滕尼斯、韦伯、吉登斯、鲍曼等学者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对杜威、彼得·圣吉、萨乔万尼、博耶等学者学习共同体理解的创新之上;第二,学习共同体是包涵认知、情感、行为、意志四大层面内容的学习生态系统,共同目标、共同意识或共同理解是学习共同体生成的首要前提,归属感、身份认同和意义感知是学习共同体生成的情感纽带,对话、协商、合作、参与是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基本保障,参与者的主动性、自发性、反思性是学习共同体产生的根本动力;第三,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推进了当代学习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衍生出了"无处不在""和而不同""导向卓越"等新特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平  
我校于2007年9月开展"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这是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我校情,运用"实践共同体"的理论,促进校本层面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尝试与创新。在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校聚焦"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福超  刘正伟  
当前教研组体现出明显的事务化和形式化倾向,需要进行深入变革,专业学习共同体相关理念与实践可为其变革提供支持与示范。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研组将促进学生学习作为终极目标,强调所有的成员要拥有共享的愿景、价值观并采取支持性的领导方式。本文指出可以从制度、氛围、活动形式和教师激励等方面入手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型教研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乐维英  
有效的研修模式一定是针对某种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借助《上海市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踏着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平台,七所学校的八位老师聚集在一起,追寻数学的起源,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董庆华   郭广生  
根据深度学习理论提出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框架:围绕“参与·成长”的共同愿景、以对话式认知模型为内层、以支持性学习环境为外层的双螺旋模式,实现了学习共同体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和教学功能。北京市某高校创立基于关联课程群的跨学科师生学习共同体,为本科生提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成果”的教育体验,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发展了解决复杂问题、批判、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宾哲   段敏   谭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宾哲   段敏   谭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和新  
目前高职校本课程开发水平整体不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课程各开发主体间没有形成具有共同价值理念的共同体。如何构建高职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成为重要的课题。高职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构建,主要体现在课程开发主体建构共同的教育价值理念,形成共同目标;明确各主体权责,培养课程开发能力;建立统一行动规范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主体权益保障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