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9)
2023(10910)
2022(9868)
2021(9457)
2020(7980)
2019(18221)
2018(18320)
2017(35129)
2016(19394)
2015(21973)
2014(22089)
2013(21866)
2012(20128)
2011(18127)
2010(18202)
2009(16755)
2008(16247)
2007(14339)
2006(12728)
2005(11203)
作者
(56324)
(46416)
(46194)
(44273)
(29839)
(22612)
(21095)
(18233)
(17896)
(16755)
(16146)
(15676)
(14911)
(14766)
(14357)
(14332)
(13845)
(13748)
(13532)
(13304)
(11700)
(11586)
(11091)
(10745)
(10493)
(10439)
(10432)
(10322)
(9472)
(9176)
学科
(75144)
经济(74968)
管理(53893)
(50160)
(42881)
企业(42881)
方法(34479)
数学(28121)
数学方法(27726)
(21266)
(20707)
中国(20344)
(18167)
业经(17819)
地方(16742)
理论(15694)
(14477)
(14104)
农业(13535)
教育(12938)
(11799)
贸易(11788)
环境(11447)
技术(11397)
(11375)
(11165)
财务(11096)
财务管理(11070)
(10899)
银行(10855)
机构
大学(274681)
学院(270424)
管理(108071)
(100482)
经济(97996)
理学(93185)
理学院(92106)
研究(91105)
管理学(90411)
管理学院(89908)
中国(66420)
(59223)
科学(58834)
(47185)
(46173)
(43983)
研究所(42151)
中心(41603)
(41345)
业大(41286)
(38492)
师范(38156)
北京(37643)
财经(37603)
农业(34208)
(33939)
(33492)
(33099)
师范大学(30988)
技术(29197)
基金
项目(185859)
科学(144780)
研究(136875)
基金(132965)
(115645)
国家(114605)
科学基金(97824)
社会(84568)
社会科(79063)
社会科学(79038)
(72887)
基金项目(70985)
自然(64096)
教育(63247)
自然科(62584)
自然科学(62569)
(61489)
自然科学基金(61421)
编号(56981)
资助(54856)
成果(47768)
重点(41252)
(40534)
课题(39346)
(38634)
(37998)
科研(35578)
项目编号(35386)
创新(35327)
大学(34816)
期刊
(113835)
经济(113835)
研究(81953)
中国(52736)
学报(46244)
科学(41445)
(40049)
管理(39438)
教育(36661)
(35236)
大学(34531)
学学(31895)
农业(27584)
技术(23197)
(21771)
金融(21771)
图书(19091)
业经(18227)
财经(18104)
经济研究(16813)
(15318)
问题(14663)
理论(14356)
科技(13463)
实践(13399)
(13399)
(13391)
(13260)
书馆(13019)
图书馆(13019)
共检索到401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董辉   李雨桐  
校园足球既是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当下体教融合改革的关键枢纽。作为依托学校空间和教育制度运行的教育活动,校园足球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近十年蓬勃发展,但相关的知识生产和理论建构工作却相对滞后。理论上的短板也制约着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校园足球的教育社会特征,本文从社会学理论视域切入,以功能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大经典理论范式为引导,具体梳理了国外有关青少年足球的研究文献,展现了社会学理论对于足球运动的功能定位、文化创生以及秩序塑造等议题的学术贡献。据此,本文进一步着眼我国校园足球的本土实践,探讨了如何在范式整合基础上深化有关校园足球政策运行、文化分析和课程教学议题上的研究可能,以期打开围绕校园足球的教育跨学科研究新局面。
[期刊] 求索  [作者] 范丽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骏  邓国彬  
一、“消费社会”的探源 “消费”(consume),根据199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耗”。但这一现代词义在语言学上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威廉斯(Williams)的考证,“消费”一词于14世纪在英语的最初使用中,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意指“毁坏”、“用光”、“浪费”、“耗尽”,其隐含的意义是超过了恰到好处或恰如其分地占有和使用的范围。从18世纪中期以后,它的贬义开始消退,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中成为一个与“生产”(produce)相对的概念,但其消极内涵在19世纪后期依然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福民  
本文主要从历史角度梳理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对经济史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经济学早期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历史学研究视域从政治、外交转向到社会经济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对社会学思想、观点和方法的吸收是促使经济史产生和发展的多种力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家建  
对主体领域开展研究是经典时代的社会学主旨,涂尔干、韦伯等理论家都对现代社会的总体格局有过深入的论述。在当前,因为现代性的演进,主体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其中,政府、企业、金融、法律四个方面的影响力最为显著,也是社会科学应该关注的主体领域。主体领域的研究能力决定着社会学的理论想象力和经验解释力。同时,主体领域的研究是一个学科竞争的场域,无论是量化分析还是质性分析,都需要通过主体领域的研究提升方法能力。社会学具有底层关怀,但学术研究不应囿于底层路线,对社会事实的总体理解是一种学科价值的传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汇泉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剑  
许茨的知识社会学具有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剖析许茨关于"理解"、"知识库"、"多重实在"等核心思想,可以看出成人教育与许茨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联,而对成人教育中如何发挥"类型化"的作用、推广"关联性记忆"、关注"多重实在间的转换"以及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得许茨知识社会学的价值在成人教育领域得到了彰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金  
教育人类学有三种研究取向:一是从思辨的、形而上的角度阐释人与教育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二是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性质;三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教育,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与各国"人类学"的传统有关,还与各国"民族-国家"的构建紧密相连。可以说,"教育人类学"的内涵是一个多线的、动态的历史构建过程。不同国家的教育人类学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与特色。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荣誉   刘子曦  
货币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深刻影响着历史的走向与社会的组织形态。目前,以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为代表的“货币革命”正成为塑造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所带来的时代之问亟待社会学回应。有鉴于此,系统梳理社会学有关货币的研究成果,能够提炼出“特殊商品”“文化符码”“活力之物”三种研究路径,进而勾勒货币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具体面向,挖掘其学理意涵。此外,从“货币整体形态”和“货币表意机制”两个维度出发,有助于对货币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学理开发,从而把握中国货币革命中正在出现的新型货币认知、实践特点与社会后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钱民辉  
教育变革作为相对独立学科的研究仅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从现有的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到其研究的视角,初期是在比较教育学领域中进行的,而后逐步地输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作为独立学科的研究,当然还是确定以教育变革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诸如教育变革的动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兴德  
有关高等教育学身份属性的争论由来已久,潘懋元主张的"学科论"和阿特巴赫主张的"领域论"最具代表性。学科分类既是知识生产的客观需求,也是学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更深受文化传统和科学管理体制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受强制性学科专业目录影响,走的是学科化发展道路。美国学科专业目录的市场化和指导性特征,以及二战后跨学科研究兴起导致其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域化生存状态。此外,"学科论"与"领域论"的争论还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学者面对西方学术霸权时的身份焦虑。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既要树立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更要增强现实解释力以及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适切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为民  杨行昌  
对于学位授予中道德素质要不要考察、考察什么和怎么考察的三种观点进行了辨析,认为:学位授予与道德素质考察不是“完全无关”而是现实相关;不是“单一相关”而是多因素相关;不是“简单相关”而是复杂相关,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晓鹏  
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变迁进行社会学考察发现,农药知识通过"抗"的学问成为了病态农作物的"治病良方",并成功地构建起了稳固的话语空间和确立了话语地位。农药知识话语在通过设置"求知"的陷阱把农户纳入话语空间的同时,也导致他们在此空间中彻底失语。农药知识还通过"绿色"新身份的转变把农户塑造成了农药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的制造者。总之,农药推广和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农户的身体和精神则都成为了它的控制对象,这就是农药知识话语的构建逻辑。农业生产利润也被农药知识话语所构建起的制度化结构进行了分割和攫取,因此,农户的致富路径则远在技术之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佳鹏  
<正>作为人类活动的核心场所,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涉及众多个体的经历、选择和意义构建。而传统的城市变迁研究要么侧重宏观层面的分析,要么侧重城市环境对于人们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往往忽视了个体在城市变迁中的体悟、感知以及情感诉求。在晚近的城市社会变迁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微观入手,关注城市变迁中的个体行动者,在考察这种变迁对于个体人生历程所造成的影响的同时,更为深入地理解城市变迁的内在肌理和发展逻辑。《传记社会学:理论议题》一书,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