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7)
- 2023(13572)
- 2022(11659)
- 2021(10927)
- 2020(9394)
- 2019(21548)
- 2018(21164)
- 2017(41818)
- 2016(22607)
- 2015(25547)
- 2014(25496)
- 2013(24661)
- 2012(22897)
- 2011(20545)
- 2010(20416)
- 2009(18816)
- 2008(18671)
- 2007(16565)
- 2006(14007)
- 2005(12227)
- 学科
- 济(92409)
- 经济(92318)
- 管理(67947)
- 业(65473)
- 企(54191)
- 企业(54191)
- 方法(48123)
- 数学(43319)
- 数学方法(42798)
- 财(26815)
- 农(25795)
- 中国(22328)
- 业经(19118)
- 贸(18382)
- 贸易(18378)
- 易(17886)
- 务(17438)
- 财务(17387)
- 财务管理(17346)
- 制(17103)
- 地方(17013)
- 农业(16699)
- 企业财务(16513)
- 学(15708)
- 银(13824)
- 银行(13801)
- 理论(13732)
- 策(13580)
- 技术(13500)
- 环境(13450)
- 机构
- 学院(318326)
- 大学(316876)
- 济(132816)
- 经济(130173)
- 管理(128505)
- 理学(112004)
- 理学院(110925)
- 管理学(109092)
- 管理学院(108496)
- 研究(98924)
- 中国(74613)
- 京(63737)
- 财(62486)
- 科学(57903)
- 财经(50202)
- 中心(48295)
- 农(47737)
- 所(47330)
- 江(46742)
- 经(45696)
- 业大(44433)
- 研究所(42857)
- 范(41966)
- 师范(41614)
- 经济学(41031)
- 北京(39330)
- 农业(37569)
- 财经大学(37355)
- 经济学院(37353)
- 州(36965)
- 基金
- 项目(215326)
- 科学(171966)
- 研究(160544)
- 基金(158067)
- 家(135386)
- 国家(134264)
- 科学基金(117472)
- 社会(102830)
- 社会科(97617)
- 社会科学(97592)
- 省(84035)
- 基金项目(83163)
- 教育(76536)
- 自然(75494)
- 自然科(73788)
- 自然科学(73768)
- 自然科学基金(72477)
- 划(70999)
- 编号(66147)
- 资助(65269)
- 成果(53921)
- 部(49595)
- 重点(48280)
- 发(45911)
- 课题(45275)
- 创(45074)
- 教育部(43503)
- 国家社会(42375)
- 人文(42351)
- 创新(42081)
共检索到450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会会
教师是预防、干预校园欺凌的关键力量与能动主体,其参与之于校园欺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生态系统模型和理性选择的制度主义框架作为理论框架与编码依据,分析了教师对欺凌行为的认知和实际参与欺凌治理的现状,发现教师的知行困惑为:认知"止于文本"而应对现实情境中各类欺凌的能力不足,身处学校场域与执行一线而感到角色"不堪重负",因正式制度舞台中既有规则对权能的框束而选择参与"浅尝辄止",受非正式制度舞台中家庭与社会不良环境的冲击而认为合作"有心乏力"。为打通教师欺凌认知与防治行动的藩篱,可提供直接与间接支持增强教师知能对全面反欺凌的适应性;细化实体与程序规定为教师设置明确、恰切的反欺凌角色;加快建立教育惩戒制度,赋予教师参与校园欺凌治理所需的权力;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规则,优化"家-校-社"合作的合法性逻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卜建华 潘云梦 张宗伟
当前,我国校园欺凌现象频繁发生,且呈现出欺凌类型多样化、欺凌对象弱势性、欺凌行为残暴化、欺凌影响广泛化以及欺凌原因日益多元化等态势,给涉事学生及其所在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是引发校园欺凌现象的个体因素,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家庭因素,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的社会因素。预防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建立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给予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着力净化社会整体风气。通过学生自身、家庭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学生行为 心理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校园欺凌状况,并与经合组织国家进行比较,进而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探查校园欺凌防治的长效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吴梦雪
在当前校园欺凌的研究中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对象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将研究视角锁定到中等职业学校,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对校园欺凌的行为特点和群体差异进行解析。调研结果发现,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检出率不高,校园欺凌在其行为本身、学生及学生家庭方面均存在欺凌易发的特征。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关注易发欺凌群体,针对群体特性有区别地实施早期干预;立足中职学校,探索基于职校的"反校园欺凌"综合防治策略;树立反欺凌共识,形成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的欺凌防治共同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素雅 马早明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菲律宾于2012年颁布了《教育部儿童保护政策》,旨在形成包容关爱的课堂氛围,塑造"零暴力"的校园环境。其具体内容包括界定欺凌行为与类型,培育国家培训网络与反欺凌能力,构建完备的国家报告体系,建立具体可行的处理机制,以及推进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支持。
关键词:
菲律宾 校园欺凌 儿童保护政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勇宏 吴恩慈
基于1487份问卷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相较于普通中小学生更易遭受校园欺凌,欺凌发生率按照非留守儿童、仅母亲在家、仅父亲在家、父母都在外的顺序依次增加,后者依次比前者高9.4%。不同留守类型样本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具有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更易遭受欺凌是留守状态和低龄、走读、具有负向人格、父母关系不佳、具有欺凌他人经历、家庭及教师支持不足等风险因素叠加交互影响的结果,不同样本实际遭受校园欺凌风险的大小取决于风险因素的多少和保护力量的大小。良好的家庭支持和有效的教师支持可以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发生率。中小学生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要重视留守儿童的群体特性和内部差异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同时促进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玥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考察其成因、探索相应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或认知特征,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班级内的同伴生态、旁观者的行为和朋友关系都会影响欺凌事件的发生几率及所导致的后果。某些家庭和父母特征也是与欺凌行为联系密切的危险性或保护性因素。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也能对其后果起到缓冲作用。但缺乏培训的父母和教师,通常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的措施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面向特定相关群体的单水平干预,二是要求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等都要参与其中的多水平干预。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心理学 形成机理 干预措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佳哲 生沁霖 姚继军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地儿童,城市小学流动儿童更容易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生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较于本地儿童,师生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城市小学教师尤其班主任要更加关注流动儿童,与其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流动儿童家长也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减少流动儿童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尤其言语和关系欺凌的风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书
英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是英国政府为了遏制与破解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校园欺凌难题,通过立法、行政干预、技术支持等手段,促使全国中小学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治理措施与方案。该政策实施多年后成效显著,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欺凌行为骤降"。该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政府立法先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技术支持、各校政策制定的因地制宜以及政策内容课程化实施等。但是,就反校园欺凌政策本身而言,尚存一些问题与不足,譬如部分学校的政策内容简单、缺乏激励措施等。
关键词:
英国 中小学校园欺凌 反校园欺凌政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帮
法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欺凌监测软件的运用、角色职责的明晰、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培训以及欺凌者的惩戒措施五个方面,具有政策内容系统明确、监测系统严谨专业、角色职责划分明确、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详实以及惩戒手段人性化的特点。政策实行多年后成效显著,2015年,法国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校园欺凌行为呈下降趋势"。然而就反校园欺凌政策内容而言,仍然存在些许不足,譬如部分学校政策内容简单不够具体、缺乏奖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
关键词:
法国 校园欺凌 反校园欺凌政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明 郭瑞迎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两个子库(SCI-E,SSCI)收录的2007-2016年有关校园欺凌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 Ⅲ、HistCite和Excel软件,采用引文分析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境外校园欺凌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地区分布、载文期刊名称与核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校园欺凌研究以美国为主,欧美国家占据研究的主导地位;校园欺凌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分布在美国和荷兰的大学,分别形成了以伊利诺伊大学等3所大学为中心的凝聚子群;研究热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梦雪 刘晓
如何减少青少年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研究以职业学校学生在欺凌行为表现上的性别差异为切入点,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校园欺凌的性别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园欺凌的发生率""校园欺凌的成因""校园欺凌的形式""校园欺凌的应对方式""校园欺凌的时间、地点"以及"校园欺凌的手段"这六个欺凌维度上均存在性别间的差异。据此,学校应根据学生性别有针对性地实施防治对策,并通过"双性化"教育和积极组织联谊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健康的交际理念。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校园欺凌 性别 差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婉 张舒予
通过使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Ⅲ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网络欺凌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对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国外网络欺凌研究热点包括:网络欺凌的本质和形式、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的比较、网络欺凌的发生率、危害、成因等。根据内容分析进一步追踪国外网络欺凌的实践对策,主要包括开设教育课程、提供家校培训、推广社会活动、进行心理援助、技术处理、法律监管、跨区域合作等七个方面。
关键词:
网络欺凌研究 知识图谱 国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林芹
学生欺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仅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本文主要基于心理学视角分析学生欺凌问题,首先介绍学生欺凌的普遍性与发生特点,其次阐释学生欺凌的个体心理-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包括个体认知-情绪-行为因素、校园与班级环境、教师认知信念与态度、同伴过程等,最后提出学生欺凌防治的启示建议。
关键词:
学生欺凌 心理-生态环境机制 预防干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韩蕊 石艳
为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循证实践的研究思路引入其2019年所发布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报告之中,形成了一种基于循证实践的、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该模型以大样本的调查证据、区域性的研究性证据以及典型的实践性证据这三类证据为基础,以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为根本目标,涵盖证据获取、证据分析和证据应用三个环节。基于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出全球校园欺凌防治的"最佳证据"——校园欺凌防治的9个有效要素,为全球校园欺凌的防治提供有效证据。
关键词:
循证实践 校园欺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