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3)
- 2023(3572)
- 2022(2905)
- 2021(3026)
- 2020(2399)
- 2019(5825)
- 2018(6244)
- 2017(9795)
- 2016(6680)
- 2015(7475)
- 2014(7955)
- 2013(6870)
- 2012(6558)
- 2011(5925)
- 2010(6773)
- 2009(6458)
- 2008(5498)
- 2007(4648)
- 2006(4303)
- 2005(4076)
- 学科
- 教育(20057)
- 济(13635)
- 经济(13610)
- 中国(12020)
- 管理(9707)
- 理论(8632)
- 教学(7266)
- 企(7254)
- 企业(7254)
- 制(6751)
- 业(6707)
- 体(5366)
- 学(4934)
- 财(4776)
- 体制(4691)
- 方法(4610)
- 研究(4429)
- 融(4398)
- 金融(4397)
- 业经(4250)
- 思想(4172)
- 政治(4044)
- 发(3981)
- 革(3948)
- 思想政治(3810)
- 政治教育(3810)
- 治教(3810)
- 德育(3776)
- 发展(3749)
- 农(3711)
- 机构
- 大学(80540)
- 学院(75939)
- 研究(32683)
- 教育(28270)
- 范(22816)
- 师范(22757)
- 济(22708)
- 经济(21879)
- 管理(19897)
- 京(19428)
- 师范大学(18873)
- 中国(18584)
- 科学(17409)
- 所(16134)
- 理学(16002)
- 理学院(15664)
- 管理学(15193)
- 管理学院(14994)
- 研究所(14412)
- 财(13967)
- 江(13841)
- 北京(13760)
- 职业(13637)
- 中心(12683)
- 技术(12580)
- 院(11639)
- 教育学(10920)
- 州(10554)
- 财经(9627)
- 职业技术(9373)
- 基金
- 项目(41980)
- 研究(41071)
- 科学(33956)
- 教育(28335)
- 基金(25319)
- 社会(22648)
- 社会科(21004)
- 社会科学(21002)
- 成果(20768)
- 家(20481)
- 编号(20190)
- 国家(20075)
- 课题(18144)
- 省(17671)
- 划(17132)
- 科学基金(16110)
- 年(15983)
- 规划(12979)
- 性(12115)
- 项目编号(12031)
- 基金项目(12005)
- 度(11742)
- 部(11415)
- 重点(11308)
- 研究成果(11138)
- 阶(10849)
- 段(10811)
- 阶段(10782)
- 教育部(10754)
- 发(10363)
共检索到140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光荣
校园文化失衡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现代高等教育产业属性的认识失衡,导致高校不正常的高收费现象;二是对现代高等教育社会属性的认识失衡,导致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缓慢和学生管理“两难”现象;三是对现代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化到大众教育的认识失衡,导致毕业生的不适应现象。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校园文化 文化失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磊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这种产业的变动必然导致人才结构失衡。为了应对这种失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应该通过高等教育的改革来提高人力资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全社会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准。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路径依赖 人才失衡 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论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张应强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中不容回避的一个具有现实性的理论问题。但是,我国高教理论界对此还缺乏应有的关注。最近,有学者在围绕传统文化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商榷中①②,把这一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万华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过度的质疑。这种质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在事实上,这种过度已经造成了政府、个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的下降,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经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并不存在着绝对意义上的过度,可以通过规模扩张的适当调整和紧缩,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回归到理性的发展轨道上来。
关键词:
高等教育过度 表征 危害 反思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德焕
为了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于去年赴日本,对其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向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归纳为高层次化、个性化、多样化、柔性化、国际化等五个方面作如下阐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凤秋 周德富
在市场需求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应走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道路。这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包含三个层次,即一次就业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培养及就业迁移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应以"职业本位"为基础,保障一次性就业能力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经济目标;以"能力本位"为原则,将创业能力纳入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估指标,拓展高等教育内涵;以"素质本位"为核心,将就业迁移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高素质"社会人"的培养目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锐锷
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是当前国际的热门话题。本文介绍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国际研讨活动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各国为实现改革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应答与深化改革
关键词:
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目标,行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颂橘 劳人
第二阶段(1985-1993):改革调整期1985年颁布的《决定》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建成科类齐全,层次、比例合理的体系,总规模达到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当的水平;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能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如前
一 上世纪90年代初,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我国学术界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关注。1998年,政府将实现大众化正式列为高等教育的近期发展目标。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接近15%。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政府又作出了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的重要决定。这一决定所产生的实际后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新工科建设目标应该"舍近求远"。新工科培养的人才要"德才兼备"。新工科建设要坚持"扎根中国"。新工科建设是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具有反映时代特征、内涵新且丰富、多学科交融、多主体参与、涉及面广等特点。对新工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颂橘 劳人
第四阶段(1999至今):质量关注期1999年初《高等教育法》生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开始实施,6月《素质教育决定》公布后,高等教育改革全速驶上快车道,进入超常规模发展阶段,其代表是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比1998年猛增了47.4%,并在1999至2004年间保持了年均26.1%的增幅,大大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8%的平均年增幅。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是1998年的近5倍,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22%,全口径在校生数为25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徐祖广
文章认为 ,中国“入世”在即 ,WTO规则的运行 ,不仅将使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而且将对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 ,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为“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平稳、有序、健康地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 ,使其更好地肩负起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
WTO 高等教育 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一鸣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颂橘 劳人
电大的创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它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同时又对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与贡献。本文采取并立分述的比较方法,将电大置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之下,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契合与互动,从而探讨电大在高教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电大 教育革新 高等教育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