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
2023(55)
2022(47)
2021(44)
2020(42)
2019(76)
2018(60)
2017(133)
2016(61)
2015(72)
2014(85)
2013(70)
2012(57)
2011(56)
2010(54)
2009(58)
2008(75)
2007(51)
2006(38)
2005(21)
作者
(195)
(184)
(168)
(133)
(91)
(90)
(85)
(77)
(66)
(60)
(58)
(53)
(52)
(52)
(51)
(51)
(50)
(49)
(47)
(42)
(42)
(41)
(41)
(41)
(40)
(39)
(37)
(36)
(35)
(35)
学科
(1035)
企业(1035)
(970)
管理(832)
技术(762)
技术管理(709)
(325)
经济(325)
方法(197)
业经(173)
数学(134)
数学方法(134)
经营(113)
(106)
(101)
决策(99)
企业经济(92)
(91)
新技术(91)
高新(91)
高新技术(91)
计划(88)
理论(83)
(74)
(67)
经济理论(67)
(63)
体制(63)
中小(61)
中小型(61)
机构
学院(1138)
大学(1119)
管理(740)
理学(679)
理学院(677)
管理学(672)
管理学院(671)
(509)
经济(500)
(220)
研究(208)
工商(200)
商学(197)
商学院(196)
(190)
财经(189)
经济管理(177)
(168)
中国(162)
工商管理(158)
财经大学(147)
(145)
业大(140)
(140)
理工(124)
工业(122)
工大(114)
理工大(114)
理工大学(114)
科学(113)
基金
项目(875)
科学(790)
基金(689)
研究(660)
(569)
国家(564)
科学基金(559)
社会(457)
社会科(440)
社会科学(440)
基金项目(413)
自然(404)
自然科(397)
自然科学(397)
(396)
自然科学基金(391)
(336)
创新(312)
(302)
(291)
(277)
教育(275)
企业(267)
(248)
资助(230)
科学研究(215)
编号(206)
人文(203)
重点(201)
(197)
期刊
(521)
经济(521)
管理(350)
研究(258)
技术(187)
科技(172)
技术经济(165)
科学(152)
中国(149)
(146)
(130)
业经(105)
现代(80)
经济研究(77)
财经(74)
软科学(73)
对策(70)
科技进步(70)
进步(70)
商业(66)
(64)
(64)
论坛(64)
统计(63)
(60)
企业(60)
决策(60)
理科(59)
管理科(59)
管理科学(59)
共检索到1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廷斌  
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学)会和部分企业,共同部署实施"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国华  
当前高校新媒体传播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缺口较大。新媒体人才应具备三个核心能力: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复合创意能力。据此形成新媒体传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路径:文理术兼融,打造跨学科校企合作平台;实践平台前移,充分利用新媒体产业链资源,打造融合媒体校企合作平台;夯实传统媒体校企合作基地,带动新媒体传播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巍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提高湖南省教育水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办学同质化、与市场需求脱钩、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等问题。湘南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遵循"职业能力养成"的方向,成为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体。"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无疑是应用技术型人才理想的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章晓明  
文章针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呈现的网络化发展趋势,通过厘清校企合作网络系统具有的动态性、开放性、互补性、扩张性等典型特征,从培育快速反应能力、甄别监察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协调耦合能力出发,建立弹性进出机制、环境适应机制、学习发展机制、共同治理机制,培育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网络动态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提高合作的效率和效能,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随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和深化,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构建校企一体化培养体系成为旨在双元合作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诉求。校企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能够为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学校和企业提供导向和支持,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关注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采用任务引领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教学实施以行动为导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樊艳君  夏全星  
职业关键能力是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对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能力。职业关键能力主要由职业道德、心理承受能力等六个方面构成;加强校企合作,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特点,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勇  杨家其  游泽宇  
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物流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其根本是要解决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提高的问题。由于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状况、企业条件、合作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具体形式需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途径与方法。"菜联网"工程核心企业—家事易公司和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物流管理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构建"产业+企业+专业"的产学研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依据校企共建专业模式要求,按照对接行业、工学结合、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建设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开展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创新,以期为物流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影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需求。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重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和教材创新、实训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制约因素,需要政府重视与支持,校企双方也要强化责任观念,建立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莹  洪林  
本文从校企协同创新的内涵入手,着重强调了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在阐释当前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人才培养导向的校企协同创新开展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杜青  
针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改善合作培养模式突出能力培养的一些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洪岩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纷纷创办非师范专业。其发展态势如火如荼,成为国内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由于新专业的规划有欠稳妥、开设时间较短、专业师资不足、办学经验较少、课程设置与市场化对接不足,加之全国高校急剧扩招所致的就业压力,使得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的就业面临极大的压力。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和社会需要。如何借助校企合作模式的有益经验,切实提高非师范生的职业能力,进而探索非师范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已经成为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急需破解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昌荣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驱动力。"校企共育能力递增"模式是一种具有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在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高职"校企共育能力递增"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论述,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共育性课程体系、共育性教学内容、共育性师资队伍、共育性培养过程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弛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文化育人成为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在校企合作成为高职教育共识的今天,校企文化一体化路径能够达成校企双方的价值实现,高职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通性和契合性使校企文化一体化路径成为可行路径。但是在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校企文化存在一定的冲突,造成校企合作双方的价值取向分野和行为范式的迥异;因此校企文化一体化路径需要采取系统性实现策略——将内化职业意识作为精神层面的目的指引、将职业生活认知落实为行为层面的行动逻辑、将培养职业能力制定为管理制度层面的规范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艳丽  池瑜莉  
近些年,校企协同已受到越来越多院校与企业的重视,成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趋势。同时,校企协同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等方面高度契合,这为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包括校企未能共同构建教学体系、校企未能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校企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亟待完善以及校企协同培养的各项保障制度亟待完善。对此,院校与企业还需共同构建教学体系,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同时完善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与各项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