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8)
- 2023(13837)
- 2022(11565)
- 2021(10393)
- 2020(8365)
- 2019(18913)
- 2018(18634)
- 2017(34396)
- 2016(19358)
- 2015(21962)
- 2014(22492)
- 2013(21773)
- 2012(20170)
- 2011(18170)
- 2010(18889)
- 2009(17600)
- 2008(18039)
- 2007(16578)
- 2006(15022)
- 2005(14243)
- 学科
- 济(81710)
- 经济(81569)
- 业(79843)
- 企(78259)
- 企业(78259)
- 管理(75681)
- 财(29610)
- 业经(28718)
- 方法(26822)
- 中国(24849)
- 制(22356)
- 务(21463)
- 财务(21423)
- 财务管理(21382)
- 农(20797)
- 地方(20365)
- 企业财务(20304)
- 理论(19233)
- 技术(18404)
- 数学(18123)
- 数学方法(17913)
- 体(16569)
- 和(16139)
- 划(15209)
- 银(15154)
- 银行(15130)
- 策(14855)
- 行(14616)
- 融(14362)
- 金融(14359)
- 机构
- 学院(280263)
- 大学(271988)
- 济(112097)
- 经济(109436)
- 管理(105327)
- 研究(91529)
- 理学(87517)
- 理学院(86591)
- 管理学(85388)
- 管理学院(84842)
- 中国(72794)
- 财(59361)
- 京(58775)
- 科学(51620)
- 江(48172)
- 所(45990)
- 财经(44510)
- 中心(41715)
- 研究所(40177)
- 经(39868)
- 农(39222)
- 州(38412)
- 北京(37863)
- 范(37356)
- 师范(37010)
- 业大(34612)
- 院(33424)
- 经济学(33253)
- 技术(32904)
- 财经大学(32221)
- 基金
- 项目(167684)
- 科学(132170)
- 研究(132155)
- 基金(116579)
- 家(98442)
- 国家(97358)
- 科学基金(85092)
- 社会(82234)
- 社会科(77736)
- 社会科学(77717)
- 省(70091)
- 教育(63302)
- 基金项目(60731)
- 编号(56417)
- 划(56357)
- 自然(51513)
- 自然科(50316)
- 自然科学(50304)
- 自然科学基金(49424)
- 资助(47228)
- 成果(47157)
- 课题(41252)
- 发(40499)
- 重点(38082)
- 创(37475)
- 制(37141)
- 部(36519)
- 项目编号(34751)
- 创新(34747)
- 性(34704)
- 期刊
- 济(144024)
- 经济(144024)
- 研究(90958)
- 中国(70309)
- 财(52252)
- 管理(48162)
- 教育(45029)
- 农(37800)
- 学报(35593)
- 科学(34649)
- 融(30528)
- 金融(30528)
- 技术(30291)
- 大学(28543)
- 学学(26254)
- 业经(25392)
- 农业(25055)
- 财经(23163)
- 经济研究(21334)
- 经(20047)
- 问题(17682)
- 财会(15380)
- 职业(15277)
- 会计(14720)
- 技术经济(14689)
- 贸(14586)
- 业(14567)
- 现代(13932)
- 坛(13719)
- 论坛(13719)
共检索到460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明学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企联合是全日制专业硕士最有效的培养方式。文章在分析高校、企业、全日制专业硕士对校企合作培养的内在需求和合作动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合作影响因素,在合作伙伴的选择、利益分配机制、合作过程的协调、资源整合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方面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敬政 裴金宝
为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应全日制教育硕士自身发展规律的招生体制、培养模式,是深化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系统分析了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体制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国艳 曹如军
认为教育硕士特殊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现有培养队伍的缺陷,客观上要求强化教育硕士协同培养共同体的建设。指出教育硕士协同培养共同体的形成与创新,应本着权责明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促使地方政府、高校及地方中小学校理性地践行各自职责。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协同培养共同体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小平 孙延明 曹蔚 王应密
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构建了联合培养基地利益相关者结构关系,明确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提出了构建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包括利益相关者协同联动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强化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激励机制,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丹宇 严从根 万林华
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实践性趋弱是一个普遍现象,具体表现为生源中非师范生占比高,教育实践能力不足;导师偏好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指导能力有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培养,论文选题偏离实践。为了走出这个困境,杭州师范大学通过实践和改革,探索出了"全程·融合·协同"的新型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钰 康妮 刘惠琴
在总结清华大学10年经验基础上,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定位是具有创新活力的未来工程人才。分析了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教学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专业实践注重培养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组织实施以培养项目形式开展等特色,并对工程人才多模式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专业实践 培养项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从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组织、国际化能力培养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晓 陈宗智
全国非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招生院校达上百所,纵观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仅有不到11%的高校设置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从非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的生源分析,从学生培养期间的学习情况调研,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具体需求检验,在整个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设置会计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且意义重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赖力敏
教师教育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是使得教师教育的历史性变革突出表现出来的标志性事件。"零距离"教师教育是为全日制专业硕士设计的教师专业教育,其实质就是要在大学的课堂里走出专业硕士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师。在实践与发生意义上建构的"零距离"教师教育理论,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教师专业存在状态诸方面同一的方式自身发生与展开,每一个理论的表达都在教师真实的存在形态中体现着、作用着,生机勃勃地具有明见性地践行着,构成性地发生发展着。"零距离"教师教育只是一个称谓,它追求的是以严格科学的态度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的理念、理论与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施莉
认为教学实践能力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其专业发展特点及发展前景所倚。指出作为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实习。目前教育实习存在着时间不够充足、实习期间缺乏指导、实习鉴定考核粗略笼统、反馈沟通表达不畅等问题。认为摆脱路径依赖,改变对实习的态度;建立长效畅通的沟通反馈机制;突出反思和分享的考核评价制度等是真正发挥教育实习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中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屠远 张建斌 叶招莲
随着工程硕士招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高校每年招收的交叉学科生源工程硕士研究生逐年增加,现行的导师机制已经难以应对此类学生的培养。文章探索并实践了针对交叉学科生源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双导师组机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分析了交叉学科生源库、"校—企"导师库、交叉学科生源师生互选、双导师组动态调整、双导师组制绩效评价等方面在实施双导师组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并对双导师组制进行了理论探索,对交叉学科工程硕士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交叉学科生源 工程硕士 培养 双导师组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史秋衡 陈志伟
史秋衡、陈志伟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中撰文,通过对双元制应用型硕士培养机制的基本特征和概念、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课程结构、入学资格和流程、学制体系、课程形式、考试制度以及毕业选择和前景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其独特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目前,我国仍存在着将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性质误读现象,忽视此类大学在高深技术和科学理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颖洁
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采取"联系学长制"培养全日制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做法,阐述了该模式的创立背景和具体做法,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以期为全日制会计硕士培养提供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郭宗和 李瑞先
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内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和质量评价体系、坚持做好3个结合和落实4项保障等措施,提高面向车辆行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基本达到了具有较扎实理论基础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车辆行业 全日制专业硕士 实践能力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屈艺
文章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述了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最后落实到具体环节,包括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阐述了这些与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环节的质量保障措施。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培养质量 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