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69)
- 2023(21266)
- 2022(18302)
- 2021(16748)
- 2020(14456)
- 2019(33099)
- 2018(32559)
- 2017(62167)
- 2016(34422)
- 2015(38523)
- 2014(38421)
- 2013(37863)
- 2012(34786)
- 2011(31331)
- 2010(31324)
- 2009(29206)
- 2008(29076)
- 2007(25963)
- 2006(22538)
- 2005(19765)
- 学科
- 济(138422)
- 经济(138258)
- 业(110017)
- 管理(108368)
- 企(99825)
- 企业(99825)
- 方法(68733)
- 数学(57917)
- 数学方法(57047)
- 财(40809)
- 业经(35104)
- 农(34671)
- 中国(33352)
- 学(30943)
- 务(28736)
- 财务(28645)
- 财务管理(28592)
- 企业财务(27155)
- 理论(25779)
- 贸(25564)
- 贸易(25552)
- 地方(25291)
- 制(24976)
- 易(24782)
- 技术(23844)
- 农业(23374)
- 和(23333)
- 划(21031)
- 环境(20478)
- 银(19481)
- 机构
- 学院(497339)
- 大学(496698)
- 管理(194700)
- 济(192735)
- 经济(188555)
- 理学(169079)
- 理学院(167157)
- 管理学(163730)
- 管理学院(162854)
- 研究(161833)
- 中国(119785)
- 科学(105640)
- 京(105371)
- 财(89042)
- 农(88298)
- 所(83109)
- 业大(80292)
- 研究所(76154)
- 中心(74180)
- 江(73618)
- 财经(72191)
- 农业(70115)
- 北京(65618)
- 经(65524)
- 范(63385)
- 师范(62586)
- 州(59156)
- 院(58584)
- 经济学(58020)
- 技术(54486)
- 基金
- 项目(341898)
- 科学(267222)
- 基金(247667)
- 研究(239344)
- 家(219484)
- 国家(217671)
- 科学基金(186233)
- 社会(149369)
- 社会科(141653)
- 社会科学(141609)
- 省(135264)
- 基金项目(131083)
- 自然(125983)
- 自然科(123176)
- 自然科学(123137)
- 自然科学基金(120952)
- 划(114271)
- 教育(111648)
- 资助(103523)
- 编号(96294)
- 重点(77189)
- 成果(76776)
- 部(73897)
- 发(71400)
- 创(71282)
- 课题(66680)
- 科研(66552)
- 创新(66541)
- 计划(64850)
- 大学(62904)
- 期刊
- 济(204582)
- 经济(204582)
- 研究(134918)
- 中国(89176)
- 学报(88208)
- 农(77740)
- 科学(77232)
- 管理(72888)
- 财(71530)
- 大学(65256)
- 学学(61919)
- 农业(52924)
- 教育(51273)
- 技术(44877)
- 融(38420)
- 金融(38420)
- 财经(35380)
- 业经(33986)
- 经济研究(32781)
- 经(30352)
- 业(29790)
- 问题(26735)
- 技术经济(25553)
- 版(25310)
- 统计(25186)
- 科技(24257)
- 图书(24041)
- 策(23407)
- 业大(22717)
- 商业(22224)
共检索到710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晓红 张少鹏 张奔
将校企知识流动过程分为知识研发阶段和知识转化阶段,采用两阶段DEA模型分别测度了校企知识研发效率和校企知识转化效率,并基于空间面板Tobit模型研究两种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的校企知识研发效率整体高于知识转化效率,并且两种效率均具有地区分布不均衡性,莫兰指数验证了两者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高校层面,高校创新能力对知识研发效率存在促进效应,但是,对知识转化效率存在抑制效应,科研人员结构只对知识转化效率存在正向影响,政府科研支持对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在省域层面,省域创新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水平对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只对知识研发效率存在促进效应;校企知识流动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类型具有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世琴 尹天宝 阳杨
运用DEA-BCC模型测算我国2005—2016年30个省(区、市)科技金融效率,并建立相应空间面板模型对影响科技金融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较大,整体水平相对偏低,只有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率达到了有效生产前沿面;除研发投入强度对科技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外,科研氛围、高技术产业资金规模等影响因素对科技金融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提出有效促进地区科技金融效率提高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晓莉 王振坡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方向性距离函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马尔可夫状态空间转移矩阵对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动态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且呈现差异化和动态转移特征,效率低的省份差距在逐步缩小,效率高的省份差距则呈扩大趋势;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表现为生产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的共同作用,且呈现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较高地区的内部收敛特征。借助空间误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集聚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行业盈利能力、地区经济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晓莉 王振坡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方向性距离函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马尔可夫状态空间转移矩阵对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动态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且呈现差异化和动态转移特征,效率低的省份差距在逐步缩小,效率高的省份差距则呈扩大趋势;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表现为生产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的共同作用,且呈现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较高地区的内部收敛特征。借助空间误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集聚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行业盈利能力、地区经济总量、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和政府政策支持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则尚未体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翔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投入产出效率是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亟需拓展的领域。本文采用某商业银行在京的40家支行2008年前三季度的面板数据,使用BCC模型和超效率DEA方法对其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支行的平均效率水平较高,某些支行技术无效率的主因是规模无效率,反映了支行整体的管理水平、成本和风险控制能力较高,但在规模上需要进行调整。在利用超效率DEA得分对全部支行进行排序之后,本文使用Tobit模型进行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存款特点、收入结构、支行类型、区划分布等因素对支行的运营效率构成了显著影响。此文的分析结果对我国其它商业银行在分支机构的目标制定、绩效考核上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乃全 耿文才
文章基于现有关于城市病研究中忽视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并缺乏实证分析的现实背景,以2005-2012年上海市的区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空间经济的视角对其人口分布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上海市人口的确已出现明显的郊区化趋势,且其人口分布的演变存在明显的空间排斥效应;(2)在考虑人口分布存在空间效应后,发现产业布局调整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都加快了上海市人口的郊区化趋势,而交通设施、基础教育质量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作用由于地域分布的差异则正好相反;(3)房价对上海市人口分布合理化的自主调节基本无效;(4)产业布局调整是加快上海市人口分布合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区域产...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空间面板模型 动态演变 上海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开良 秦慧
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在考虑了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本投入5个因素后,利用面板Tobit回归分别构建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结果发现这5个因素对于各区域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产业集聚度对东部、中部及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仅仅对于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人力资本对于东部、中部及西部的效率有着显著的负影响。对外开放度对东部区域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开良 秦慧
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在考虑了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本投入5个因素后,利用面板Tobit回归分别构建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结果发现这5个因素对于各区域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产业集聚度对东部、中部及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仅仅对于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人力资本对于东部、中部及西部的效率有着显著的负影响。对外开放度对东部区域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与中部及西部区域效率之间呈现相反的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侯建朝 王海铖
为进一步探索工业用电效率提升路径,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前沿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各省份1995—2016年间的工业用电效率值。通过全局莫兰指数检验和莫兰散点图分析发现,中国工业用电效率值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Tobit模型实证分析知识溢出、人均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电力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业用电效率的影响作用发现,知识溢出对工业用电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人均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工业用电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电力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业用电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光明 杨航 时岩钧
本文研究了中国2003-2015年期间的省际金融业效率,采用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分析了中国省际金融业效率的动态演进和空间相关性,之后基于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相关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基于此,对中国金融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金融业效率区域差异性很大,比较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金融业效率最高,西部排名第二,中部地区的效率最低;核密度结果则表明,我国金融业效率曲线不仅呈现出"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空间自相关系数研究说明,各省(区、市)的金融业效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大多数省(区、市)的金融业效率对空间具有依赖性,只有几个省(区、市)有空间异质特点;纳入了空间效应因素后,发现除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外,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干预和物价变动水平等对金融业效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规模则对金融业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杜月 高军
本文运用DEA-Tobit模型对全球84个国家投资效率的测算发现,中国投资效率在G20国家处于中等水平,近年来有快速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与韩国在相近发展阶段较为相似。实证研究发现,当一国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投资效率随GDP增加而递减趋势明显,更大的人口规模、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水平、更有效的政府治理、更稳定的金融环境和更高的人力资本质量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建议继续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根据人口流动规律优化投资布局,提高基础设施的系统集成功能,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和金融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稳定并提高中国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毓卿 周才云
贸易成本几乎被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但却广泛存在于实际国际贸易活动中。本文在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对1993—2011年中国与1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对影响贸易成本变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3—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呈现明显下降的态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更为明显;通过进一步分析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认为空间距离、人均GDP差异、贸易伙伴国对外开放度、是否共边界、是否建立自由贸易区五个方面对贸易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贸易成本 测度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虞晓芬 杜群阳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的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房地产市场超垄断特性等因素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市)2005-2012年房地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房产品既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必需品,又是富有需求收入弹性的奢侈品;(2)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但房产品价格和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会提高房地产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市场对房产品过度投资或者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的上升可能构成抵消企业因上述因素而获益的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明 谢家智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数据,借鉴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地区间价格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影响价格空间传导、促成空间差异的经济社会因素。结果发现,距离相近地区价格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中国的国内市场趋于整合;但地方保护和对外开放等因素制约了国内地区间产品和要素的流通,弱化了地区间价格的空间传导,是形成价格地区分化的重要原因;各地区产出缺口差异也是促成地区间价格差异的重要因素。另外,在我国地区价格的动态变化中,国外产出缺口已取代地区产出缺口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时中 丁雨洁
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依据绿色化测量指标和极值熵值法,系统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指数,基于面板Tobit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城市间绿色化指数截面差异明显。②子系统指数呈现稳步增长的时序动态演变特征;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和绿色治理子系统分别呈现"快速"上升、"直线"式上升、"平稳"增长和"波浪式"上升态势。③截面上,2016年各子系统绿色化水平和200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演变轨迹差异化明显。④26个城市绿色化波动类型分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⑤经济增长、城镇化、科技发展、环境保护显著促进绿色化水平提升,而工业化和资源消耗显著抑制了绿色化发展。据此,提出推进绿色化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