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0)
2023(13699)
2022(10894)
2021(10486)
2020(8435)
2019(19421)
2018(19158)
2017(34803)
2016(20013)
2015(22645)
2014(22629)
2013(21301)
2012(19341)
2011(17421)
2010(18232)
2009(16542)
2008(16529)
2007(15417)
2006(13702)
2005(12613)
作者
(52809)
(44435)
(44205)
(41795)
(27892)
(21232)
(20004)
(17204)
(16865)
(16071)
(15159)
(14904)
(14205)
(13975)
(13423)
(13417)
(13322)
(13031)
(12774)
(12707)
(11126)
(11075)
(10783)
(10421)
(10387)
(9989)
(9920)
(9851)
(8917)
(8853)
学科
(84205)
(79288)
经济(79203)
(71576)
企业(71576)
管理(63867)
(49362)
农业(32937)
业经(31917)
方法(31872)
中国(24299)
数学(24245)
(24013)
数学方法(23660)
教育(23484)
理论(20677)
技术(19005)
(17892)
财务(17844)
财务管理(17829)
企业财务(16864)
(16435)
(16417)
地方(14036)
(13782)
(13672)
(13644)
(13336)
教学(12679)
农业经济(12414)
机构
学院(274640)
大学(267012)
管理(105634)
(103513)
经济(101126)
理学(90610)
理学院(89675)
管理学(87896)
研究(87489)
管理学院(87361)
中国(63628)
(57376)
(55360)
科学(50332)
(46889)
(45503)
(44113)
师范(43854)
业大(42416)
(42296)
农业(41599)
中心(40842)
研究所(37837)
教育(37007)
北京(36383)
财经(36378)
(35647)
师范大学(34602)
技术(34590)
(32913)
基金
项目(173941)
研究(140119)
科学(139342)
基金(120684)
(102214)
国家(100937)
科学基金(88509)
社会(85949)
社会科(80701)
社会科学(80677)
(73672)
教育(72712)
编号(62900)
基金项目(62872)
(60383)
自然(54427)
自然科(53240)
自然科学(53231)
自然科学基金(52305)
成果(51627)
资助(48384)
课题(45773)
重点(39742)
(39483)
(38806)
(38511)
(38268)
(36142)
规划(36137)
项目编号(35894)
期刊
(127146)
经济(127146)
研究(85074)
中国(70043)
教育(67529)
(60001)
管理(41224)
农业(40806)
(38936)
科学(35376)
学报(35215)
技术(33833)
大学(30330)
业经(28350)
学学(27017)
(23334)
金融(23334)
(20969)
职业(20225)
财经(17741)
问题(16329)
经济研究(16219)
(15360)
技术经济(15173)
农业经济(14901)
农村(14778)
(14778)
(14314)
(13508)
论坛(13508)
共检索到429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金周  黄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需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观念更新、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孟  
文章首先提出了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分析了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思想性歧视和制度性安排造成"非对接"性阻碍,财政投入不足产生"非对接"性制约,传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之间不相匹配,师资队伍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要之间存在落差。最后阐述了以对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舆论导向上树立观念转变的"对接",外部保障上进行资金政策的"对接",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师资队伍上打造专职教师与兼职专家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容皋  
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笔者从学科分类、教学内容、学生的综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分析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拓宽专业、注重知识复合性,促进学科渗透、强调结构整体化,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强化教师"双师"素质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晓霞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基础上,通过强化思想教育,树立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理想;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坚定信念;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黎瑛  邓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政府重点关注并着手解决的问题。运用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批量人才是破解"就业与用工"冲突的关键所在。分析了江西省面向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就新形势下如何建立适合江西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作了有益的探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顺聪  
过去的这些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知识面要宽,能力要强,而且素质要高,要有专长,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文章在对我国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大凯  
我国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提高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此,本文在阐述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与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青  邵文琪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对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职业教育应与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携手建立"职业院校牵头,多方协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并采取明确多阶段协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政行校企协同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内外协同的人才培养资源库等措施,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健  
人才培养是高等农业教育的根本职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高等农业教育必须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作为核心,才能完成好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通过明确高等农业教育的引领地位,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教育方式,大力构建高等农业教育质量标准等各种举措,努力实现为农育才的根本任务,是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静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作为基础支撑。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的优越性以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主,导致农村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改变现有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力量整合的培养模式,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的农村会计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东梅  李术蕊  张志增  史帆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建强  
文章研究了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高等职业教育三个"走出去"和三个"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忠跃  许云珍  欧阳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效法西方回归到中国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模式建构既要讲科学,又要讲政治。西方文明孕育了“能力本位”理念,中华文明孕育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理念。以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以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为法律依据,基于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初步归纳建构了以职业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的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是中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以“职业劳动教育”为特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特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君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变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通过对职业院校、企业双方进行调研,论证“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可行性,为变革当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寻求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英英  刘洋  
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人工制造模式。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技术和创新的竞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面对以智能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变化,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应对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