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85)
- 2023(19819)
- 2022(16888)
- 2021(15620)
- 2020(13302)
- 2019(30346)
- 2018(30015)
- 2017(58061)
- 2016(31171)
- 2015(34933)
- 2014(34591)
- 2013(34156)
- 2012(31156)
- 2011(27641)
- 2010(27775)
- 2009(25747)
- 2008(25613)
- 2007(22921)
- 2006(20159)
- 2005(17900)
- 学科
- 济(130408)
- 经济(130233)
- 业(111671)
- 管理(107040)
- 企(99409)
- 企业(99409)
- 方法(60847)
- 数学(50206)
- 数学方法(49546)
- 财(40474)
- 农(37561)
- 业经(36483)
- 中国(32256)
- 制(28509)
- 务(27851)
- 财务(27766)
- 财务管理(27715)
- 企业财务(26319)
- 技术(25992)
- 农业(25943)
- 理论(23724)
- 地方(23114)
- 学(22927)
- 贸(22283)
- 贸易(22266)
- 和(21777)
- 易(21586)
- 体(20990)
- 划(20826)
- 银(19758)
- 机构
- 学院(443571)
- 大学(442323)
- 管理(181616)
- 济(181171)
- 经济(177368)
- 理学(156815)
- 理学院(155232)
- 管理学(152690)
- 管理学院(151860)
- 研究(139471)
- 中国(107901)
- 京(93211)
- 财(87381)
- 科学(83212)
- 财经(69231)
- 农(69041)
- 所(67806)
- 江(66432)
- 中心(64589)
- 业大(63804)
- 经(63014)
- 研究所(60955)
- 北京(58392)
- 范(54723)
- 经济学(54415)
- 师范(54230)
- 农业(53633)
- 州(52933)
- 财经大学(51380)
- 院(51150)
- 基金
- 项目(297807)
- 科学(236897)
- 研究(220786)
- 基金(218096)
- 家(187924)
- 国家(186338)
- 科学基金(163126)
- 社会(140924)
- 社会科(133744)
- 社会科学(133713)
- 省(116265)
- 基金项目(114938)
- 自然(105392)
- 自然科(103026)
- 自然科学(103005)
- 教育(102018)
- 自然科学基金(101208)
- 划(96548)
- 资助(89973)
- 编号(89677)
- 成果(71957)
- 部(66357)
- 重点(65735)
- 创(64781)
- 发(62296)
- 课题(61159)
- 创新(59924)
- 国家社会(58212)
- 教育部(57782)
- 制(57635)
- 期刊
- 济(199605)
- 经济(199605)
- 研究(129851)
- 中国(86485)
- 管理(71975)
- 财(71025)
- 学报(63663)
- 农(63047)
- 科学(60523)
- 大学(50388)
- 教育(48632)
- 学学(47500)
- 农业(43372)
- 技术(43143)
- 融(39478)
- 金融(39478)
- 财经(34492)
- 业经(33887)
- 经济研究(30790)
- 经(29568)
- 问题(25693)
- 业(24755)
- 技术经济(24154)
- 科技(21640)
- 统计(21050)
- 现代(20726)
- 理论(20507)
- 财会(20432)
- 图书(20179)
- 版(20075)
共检索到656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晓红 胡士磊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究校企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划分为产品创新绩效和流程创新绩效,使用世界银行最新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校企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对流程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的校企合作行为具有“自选择”特征,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能够有效克服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得出更为可靠的估计结果。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校企合作对不同规模、年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童伟伟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1240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方法,考察了出口贸易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决策从总体而言显著促进了出口企业的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低出口密度企业,高出口密度企业的出口对其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以上结论说明中国在实施对外开放的同时,应注重调整导致部分企业高度依赖出口的深层次制度根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江兵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方法从微观视角研究企业入驻高新区的实际效应,研究发现,(1)在控制样本的选择性偏误后发现,企业入驻国家级高新区能够有效提升其自身创新绩效,且结果稳健;(2)相比省级高新区,入驻国家级高新区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3)高新区政策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企业异质性,成长期、小规模、民营的东部企业从"入驻行为"中获益最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衍平 耿芳菲 陈会英 吴国庆
进入新时代,创新发展成为主旋律,R&D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备受关注。以2010~2017年中小板企业为样本,使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在"反事实"框架下构建剂量反应函数和处理效应函数,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另一方面,企业增加R&D投入与不进行R&D投入相比,增加R&D投入所带来的相对优势是逐渐下降的,且R&D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无效区域。我国中小企业在加大R&D投入的同时,还要注重R&D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也应在此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岚清 郭吉涛 张边秀
本文基于2006~2017年A股企业数据,运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检验了董事会独立性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在董事会独立性程度较低时,二者呈正向关系,且国有企业敏感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独立性程度较高时,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平缓上升,而非国有企业呈下降趋势,且敏感程度大于国有企业。此外,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创新绩效普遍高于非国有企业,验证了产权性质与效率问题中的"促进说"。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我国完善企业公司治理,发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董事会独立性 创新绩效 广义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逯宇铎 戴美虹 刘海洋
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宏观对外贸易的增长点之一。基于微观层面,研究加工贸易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文献较少。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的结论是:我国企业加工贸易活动对自身绩效(利润率、生产率)具有促进效应,但长期作用有限。其次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对应数据,选取GPS方法检验了企业加工贸易活动对绩效水平的动态影响,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得到了其影响的最优区间。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工贸易对企业绩效的平均促进效应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最为明显,但最优区间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相对最长。本文在微观视角下,为企业如何开展加工贸易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燕 吕轶凡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进行研究,证实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外投资对象为发达国家、并购动机为技术寻求型的直接投资活动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而对象为发展中国家、并购动机为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仅在并购后初期较为明显,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钱士茹 赵斌斌
结合人力资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经理人更迭过程中聘用外部经理人对未来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持股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经理人外部继任对企业未来绩效更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国有企业未来绩效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高管持股负向调节外聘经理人对企业未来绩效的正面影响。这些结果说明深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有企业提升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钱士茹 赵斌斌
结合人力资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经理人更迭过程中聘用外部经理人对未来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持股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经理人外部继任对企业未来绩效更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国有企业未来绩效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高管持股负向调节外聘经理人对企业未来绩效的正面影响。这些结果说明深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有企业提升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晓妹 刘文龙
财政R&D补贴和税收优惠对创新异质性企业的影响效应,还需从分层角度进行细化和深入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及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从整体、产权性质和创新分层三个维度系统评估财政R&D补贴、税收优惠对制造业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R&D补贴和税收优惠总体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活动,但两者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财政R&D补贴的激励效果明显优于税收优惠政策;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实质性创新行为对财政R&D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刺激反馈更加灵敏,而基于制度安排的国有企业与政府政治联系紧密,弱化了财税政策效果,国有企业更偏向于"寻扶持"的策略性创新;从分层视角来看,具有"排他性"的财政R&D补贴对创新异质性企业的影响呈"单调递增"趋势,激励效果十分明显,而税收优惠的作用却呈"单调递减"趋势,激励效果明显弱于财政R&D补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菁 鹿瑶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背景下,技术资本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而作为企业治理机制安排的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技术资本投资,进而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2008-2014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技术资本投资的影响,发现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从整体上对上市公司技术资本投资具有促进作用,非国有企业技术资本投资对股权激励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够缓解非国有企业的代理冲突,促进非国有企业技术资本投资的增加,但股权激励仅对我国东部地区及中等规模企业的技术资本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一心 侯和宏 缪小林
政府环境补贴能否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以2007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识别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与创新强度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制度激励作用得到明显体现。具体而言,国有企业与创新能力高的企业具有较强绿色创新动机,环境补贴对这类企业起到“锦上添花”的激励作用;而生产规模小、治理任务重、融资约束强的企业,自身创新禀赋较低,环境补贴更多是一种“雪中送炭”的资金激励。(3)新《环保法》的实施强化了企业污染治理行为,有效形成源头削减与末端净化相同步的污染治理模式。为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完善政府环境补贴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玉荣 段玉婷 卓苏凡
在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及价值创造是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工业互联网作为资源优化配置,强化产业协作配套对接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企业数字创新提供了可行路径。基于2013—2019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业互联网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创新,但其对于创新投入端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端。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工业互联网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低市场化水平城市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对高市场化水平城市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国家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对企业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雷德雨
企业集团是我国主要企业组织形式。本文借鉴东亚经济体发展企业集团的经验,基于考虑我国经济转型的特定经济社会环境,采取Logit模型测算独立企业选择加入企业集团的倾向得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微观经济计量学的新进展——准实验方法,建立反事实分析框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克服企业集团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企业集团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可信估计,旨在为正确发挥企业集团的独特优势、引导其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敏
随着人民币汇改的逐步推进和本外币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均有所增加,这加剧了跨国公司海外业务收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推动了我国跨国公司使用外汇衍生品来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然而,以中国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仍较少,使用外汇衍生品对冲外汇风险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 2007-2016年的上市公司年度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分析了外汇衍生品使用和公司海外业务收入的关系,发现使用外汇衍生品可提高约15%-20%的海外业务收入。该研究成果支持了外汇衍生品在汇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