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0)
- 2023(11975)
- 2022(9942)
- 2021(8922)
- 2020(7570)
- 2019(17329)
- 2018(16707)
- 2017(32288)
- 2016(17539)
- 2015(19690)
- 2014(19768)
- 2013(19754)
- 2012(18100)
- 2011(16222)
- 2010(16483)
- 2009(15525)
- 2008(15910)
- 2007(14706)
- 2006(12800)
- 2005(11605)
- 学科
- 济(81608)
- 经济(81516)
- 业(77024)
- 企(75902)
- 企业(75902)
- 管理(67326)
- 方法(38557)
- 数学(30216)
- 数学方法(29921)
- 财(27104)
- 业经(25430)
- 务(21060)
- 财务(21035)
- 财务管理(21007)
- 企业财务(19951)
- 农(19822)
- 中国(17257)
- 技术(16566)
- 制(16201)
- 和(15453)
- 理论(15094)
- 贸(14648)
- 贸易(14640)
- 划(14319)
- 易(14224)
- 农业(13519)
- 地方(13479)
- 策(13048)
- 学(12737)
- 体(12636)
- 机构
- 学院(265358)
- 大学(261498)
- 济(110482)
- 经济(108268)
- 管理(106639)
- 理学(91935)
- 理学院(90999)
- 管理学(89660)
- 管理学院(89144)
- 研究(83220)
- 中国(63413)
- 京(53652)
- 财(51525)
- 科学(50779)
- 农(44456)
- 所(42246)
- 江(41283)
- 财经(41230)
- 业大(39881)
- 中心(38820)
- 研究所(38252)
- 经(37133)
- 农业(35067)
- 北京(33195)
- 经济学(33134)
- 州(32192)
- 范(31711)
- 师范(31373)
- 财经大学(30295)
- 经济学院(30180)
- 基金
- 项目(173394)
- 科学(137287)
- 研究(126528)
- 基金(125859)
- 家(109314)
- 国家(108288)
- 科学基金(93791)
- 社会(80903)
- 社会科(76750)
- 社会科学(76719)
- 省(69947)
- 基金项目(66943)
- 自然(60604)
- 自然科(59254)
- 自然科学(59236)
- 教育(58760)
- 自然科学基金(58267)
- 划(57606)
- 编号(51486)
- 资助(50656)
- 成果(41150)
- 重点(38904)
- 部(38349)
- 创(38151)
- 发(37495)
- 创新(35447)
- 课题(35082)
- 业(34931)
- 科研(33350)
- 国家社会(33237)
共检索到386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树海在《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21期中撰文,提出校企之间的异质因素是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的主要症结,并从观念、利益、环境三方面指出校企合作有效耦合的路径。校企之间的异质因素是指校企双方各自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均有着不同的本质属性、不同的运作特性和不同的利益追求等。异质性因素在校企合作中的排斥现象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第一,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希富
文章阐述了校企合作框架下探索高职办学结构耦合问题的意义,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耦合、治理结构耦合、办学利益耦合与办学资源耦合等方面剖析了制约校企合作组织运作效能的办学结构耦合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事业开拓新局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 办学结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冉云芳 陈绍华 徐灵波
企业深度参与是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将高职院校“校中企”合作模式作为共生系统,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维度,探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耦合效应和外驱动力。据此得出结论:契机动力促进校企共生的达成,经济动力维系校企共生的关系,耦合效应体现校企共生的强度,外驱动力保障校企共生的稳定。应治理企业入驻职业院校的信息不对称,解决企业入驻职业院校的经济矛盾,创新企业入驻职业院校的合作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豫新 赵东栋
文章根据属性重心计算方法对新疆人口、GDP重心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值重心的演变路径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采用演变路径分析和耦合性分析方法并构建耦合性分析框架,对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均衡性的动态变化、互动关系及耦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缓慢迁移,GDP与农业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而工业、服务业重心则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以人口重心为参照,新疆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均呈扩大趋势;新疆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性有所减弱,劳动力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边际报酬降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丁宁宁 宋敏
薪酬的研究,从学科方面可分为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研究。而从研究重点来看,各个学科的落脚点有所不同,经济学对薪酬的研究着重考虑的是交换关系问题,心理学对薪酬的研究着重考虑的是动机激励问题,管理学对薪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应用层面。但从理论耦合的角度来看,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处理与员工关系上经过了利益对立、利益弥合、利益共享的不同思路的演变。
关键词:
薪酬 理论发展 激励 人力资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芬
建立校企德育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构建校企德育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企合作德育不断取得成效,实现校企双方最终合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校企双方理性认识校企合作德育的互利性,树立"德育为首"、"以德兴企"理念,建立稳定的德育合作关系,重视校企参与合作德育的价值观影响力和外在动力机制的构建是推动校企参与合作德育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校企持续参与校企合作愿望和动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合作德育 德育合作 动力因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华 杨国良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强化企业研发能力、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高职校企合作的动因,对校企合作协同耦合机理和进程进行研究,提出完善合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互通性、提高资源依赖性、加强相互信任性等措施,进一步加强高职校企合作协同耦合关系。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协同耦合 机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进富 邱婧 张颖颖
有效提升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知识创新—研发创新—产品创新”区域创新链,在“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份开展评价,探究多要素驱动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提升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各省份存在显著差异,且有效提升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的关键要素有2个,即数字化技术水平、市场化水平;提升路径为4条,即知识—研发—产品创新均衡型、研发—产品创新引领型、知识—研发创新引领型、产品创新引领型。上述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创新链研究视角,同时,对提升不同地区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具有现实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计皓宇
对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而言,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至关重要。然而,受文化理念、运行机制等制约,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然停留在中浅层次。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必须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地位,融合校企文化发展理念,完善校企合作协议细节,打造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构建互惠共赢治理格局,营造良好合作政策环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焕勇 杨增雄
完全竞争模型对于解释企业的竞争优势存在天然的缺陷。企业异质性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潜在原因,而企业家知识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企业家知识的异质性与企业的异质性具有很强的耦合性,企业家知识的报酬递增性、创新性、默会性、资产专用性、市场不完全性等特点分别与企业异质性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难以仿制性、无法替代性以及非竞争性等条件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企业家至少部分地充当了企业异质性的承担者。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企业家知识 异质性 耦合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林 陈岚
科学揭示乡村空间重构与土地利用转型的耦合发展关系,有利于为中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运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阐释二者的耦合机理及驱动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重构乡村空间是对新一轮乡村转型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土地作为乡村地域的关键发展要素,通过其利用形态的多维转化适应不同的空间重构场景。(2)乡村空间重构是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驱力,也为土地利用转型提供不竭的现实需求,土地利用的成功转型是乡村空间重构结果的显著表征,二者交互影响,存在耦合互动关系。(3)空间规划、政策制度、产业结构、利益主体及生态理念的多轮驱动机制共同对其耦合关系施加影响,不同作用机制下的作用效力、方向有所不同。(4)新时代下促进乡村空间重构与土地利用转型耦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全方位探寻土地利用优化转型的多维路径,总体上应立足生态文明的价值位序,以空间规划为约束机制,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诱发机制,以多方利益协调为保障机制,同时创新土地政策制度机制,从而提高耦合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建红 矫卫红
以山东省经济数据为样本,解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的耦合效应。运用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系数分析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内在机制,可以看出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协调度改善明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增强;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推动作用,但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拐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基于山东省域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与产业体系,以人才、创新与产业"立体化"建设为核心,重塑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立杰 李阳光 岳俊举 王金凤
类比生物基因表达研究创新机理提出的创新基因学概念,为构建创新方法指明方向,基因视角下的创新方法体系亟待得到进一步完善。基于此,借助创新元素聚类理论,提出九大创新基因和九大创新法则构建创新基因的耦合路径,旨在深层次挖掘技术创新的内部原始规律。最后,结合冷库改进创新实例,验证该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创新质量与效率提供了理论及方法支持。
关键词:
专利分析 创新基因 创新法则 耦合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金喜
传统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由路径依赖性质主导同时又不断受到外部冲击影响的复杂系统,其升级并非单纯源于集群自身的主动建构,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外部冲击使然。本文以复杂开放系统中路径依赖与蝴蝶效应的耦合为基础,构建了“(蝴蝶效应一)路径依赖-蝴蝶效应-路径转换与新路径依赖……”的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模型。案例分析表明,这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实际升级过程较为吻合。
关键词:
路径依赖 蝴蝶效应 传统产业集群 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雨婷 周小亮
科学与技术耦合进程的不断完善逐渐成为提升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依据科学与技术的相对地位观,界定了耦合路径的概念,并得到科学与技术耦合强度和耦合成本率的六种组合,即六类科学与技术耦合路径;为探究不同耦合路径下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以Romer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框架,在细化研究部门且将促成科技融合的创新服务部门引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五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我国科技发展实践,通过对扩展模型进行均衡增长路径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