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83)
2023(19575)
2022(16594)
2021(15253)
2020(13181)
2019(29982)
2018(29788)
2017(56564)
2016(31006)
2015(34565)
2014(34261)
2013(34011)
2012(31110)
2011(28034)
2010(27909)
2009(26218)
2008(26213)
2007(23577)
2006(20547)
2005(18309)
作者
(90896)
(76244)
(76155)
(71915)
(48135)
(36845)
(34352)
(29766)
(28709)
(27032)
(25751)
(25629)
(24178)
(24121)
(23689)
(23454)
(23197)
(22573)
(22133)
(21891)
(19032)
(18660)
(18629)
(17308)
(17224)
(16954)
(16929)
(16918)
(15378)
(15133)
学科
(126746)
经济(126571)
(106945)
管理(104798)
(97747)
企业(97747)
方法(60265)
数学(50217)
数学方法(49661)
(41372)
业经(33413)
(32413)
中国(30173)
(28191)
(28101)
财务(28044)
财务管理(27991)
企业财务(26635)
(25295)
技术(23816)
(23641)
贸易(23626)
地方(23507)
(22959)
农业(21946)
理论(21545)
(21456)
(20349)
(19929)
(19607)
机构
学院(443218)
大学(442358)
(178963)
管理(176197)
经济(175220)
理学(151950)
理学院(150368)
管理学(147889)
管理学院(147088)
研究(142580)
中国(109059)
(90999)
科学(89169)
(86667)
(76315)
(72072)
财经(68374)
(68346)
业大(68159)
中心(67616)
研究所(65451)
(61960)
农业(60249)
北京(55829)
经济学(54257)
(54133)
(53638)
师范(53426)
(51545)
财经大学(50648)
基金
项目(299907)
科学(237264)
基金(219720)
研究(212775)
(193063)
国家(191470)
科学基金(165318)
社会(136149)
社会科(129130)
社会科学(129090)
(119923)
基金项目(116974)
自然(110116)
自然科(107643)
自然科学(107610)
自然科学基金(105772)
(100010)
教育(98540)
资助(89187)
编号(84495)
成果(67813)
重点(67771)
(65950)
(65864)
(63027)
创新(61084)
科研(58490)
课题(58184)
教育部(56584)
国家社会(56296)
期刊
(194179)
经济(194179)
研究(120944)
中国(86462)
学报(73417)
(72104)
管理(68389)
(67269)
科学(66430)
大学(55087)
学学(52413)
农业(44780)
教育(41523)
技术(39334)
(39267)
金融(39267)
财经(34561)
业经(31874)
经济研究(30244)
(29590)
(26299)
问题(25376)
技术经济(22997)
(22218)
科技(21846)
统计(20926)
财会(20724)
(20722)
(20465)
理论(20255)
共检索到650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黄淑华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刘岩  
根据河南省60家创新型企业的调查数据,从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信任机制、学习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这5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但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的科研成果过于注重理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李雪  王金凤  
创新网络为各类创新主体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知识转移等活动提供平台,是企业拓展知识边界,进而实现高效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提取影响创新网络架构多样化、技术水平、地域跨度和闭合性4个条件变量的基础上,以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为结果变量构建概念模型,同时,收集6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 QCA),识别出3类创新网络架构特征组态并揭示其核心特征。研究发现,企业可通过搭建延伸互通型、行业区域联盟型、精准互通型等创新网络架构获得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企业获取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提供差异化路径,而且可为企业高效构建复杂创新网络架构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晋晶晶  肖美丹  吴静  
以校企合作为背景,首先构建了技术机制、信任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知识产权机制6种耦合机制与知识集成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然后利用路径分析法,将原概念模型分解为4个复回归模型,并对模型逐一进行修正,得到校企合作知识集成耦合机制的路径图。最后分别对6种耦合机制的直接效果值和间接效果值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校企合作的技术机制、知识产权机制、信任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与知识集成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校企合作的信任机制通过学习机制的中介作用影响知识集成绩效;校企合作的激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夏维力  李晓歌  
在分析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直接和间接信任度构建校企信任模式结构,建立了能够刻画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的因果关系图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实现了该模型,对模型有效性及灵敏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高校对企业的信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信任度与知识转移量正相关,提高信任度可以显著增加知识转移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亮  郭丁  肖美丹  吴静  
文章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从网络整体的角度出发,将影响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因素归纳为网络成员的个体性因素、网络成员的容斥性因素、网络知识的特性因素、网络组织的结构性因素四类,并以河南省76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员的相斥性因素中的知识文化距离对组织间学习效果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容性因素中的信任和沟通以及网络组织的结构性因素中的网络规模对组织间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网络成员的个体性因素、网络成员的相斥性因素中的地理距离、网络知识的特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顼玉卿  
企业创新能力受其所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关系和结构特征的双重影响,网络关系强度、稳定性、互惠性和中心性与企业创新能力正相关,而网络密度则相反。为此,改善网络关系、优化网络结构将对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东红  
笔者利用2004年~2007年河南省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创新的积累效应以及R&D支出和国外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是R&D支出和科研人员数量,而技术引进和创新积累效应的作用都不明显。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在增加R&D支出和科研人员数量的同时,还应该制定长期的创新规划,并将技术引进的重点集中于核心技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  栾梦雪  魏云凤  刘晓燕  
为梳理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并从中识别关键因素,从知识特性、组织主体属性、组织间关系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等多维度出发,构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2003-2018年80篇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阻碍因素有知识复杂性、内隐性、组织距离和知识距离,组织距离的阻碍作用最为显著;促进因素有转移意愿、转移能力、接受意愿、吸收能力、关系强度、信任、沟通、网络规模、中心性和结构洞,其中结构洞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强;地理距离的影响不显著,但地理集聚因素在吸收能力、接受意愿、知识距离、关系强度、信任、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性与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的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并且知识距离的双重作用得到解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芸  王涛  顾新  
基于声誉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组织声誉-知识合作行为-创新绩效"的逻辑框架,研究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声誉对创新绩效的具体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在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声誉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知识共享两种知识合作行为在组织声誉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网络位置正向调节组织声誉与知识转移、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为企业创新网络声誉治理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冰  姚洪涛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及产业网络化的背景下,基于合作关系形成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新网络成为该产业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如何提升该网络的创新能力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要议题。文章在梳理关于创新网络的文献基础上,首先研究网络合作度对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新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其次,剖析在此作用中知识存量的完全中介效应和知识异质性的倒U调节效应;最后,对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上述理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孔德议  
基于PARDL模型,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四个维度(规模、强度、同质性和中心度)对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网络的规模、强度和中心度均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就影响的程度而言,网络中心度的影响最大、网络规模的影响次之、网络强度的影响最弱;再次,较短期而言,在长期内上述三个维度的影响更强且更显著;最后,由于结构型同质性和关联型同质性的差异化效应,网络同质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缺乏经验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孔德议  
基于PARDL模型,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四个维度(规模、强度、同质性和中心度)对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网络的规模、强度和中心度均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就影响的程度而言,网络中心度的影响最大、网络规模的影响次之、网络强度的影响最弱;再次,较短期而言,在长期内上述三个维度的影响更强且更显著;最后,由于结构型同质性和关联型同质性的差异化效应,网络同质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缺乏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伟  李红艳  王莉亚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间的相互作用,把握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子系统耦合度模型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基于2013—2017年河南省六大产业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为河南省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向阳  曹勇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和珠三角地区的10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485名研发人员和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了政府支持、创新开放度对知识治理和知识转移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包括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层级机制)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创新开放度对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的市场机制、层级机制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社会机制和知识转移的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武汉城市圈的市场机制作用相对社会机制和层级机制的作用来说不明显,而珠三角地区的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