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7)
2023(8199)
2022(6788)
2021(6359)
2020(5451)
2019(12387)
2018(12083)
2017(23513)
2016(13067)
2015(14774)
2014(14806)
2013(14613)
2012(13724)
2011(12337)
2010(13007)
2009(12323)
2008(13041)
2007(12138)
2006(11261)
2005(10685)
作者
(38277)
(31985)
(31967)
(30177)
(20472)
(15187)
(14366)
(12115)
(11991)
(11781)
(11110)
(10757)
(10639)
(10397)
(10119)
(9603)
(9584)
(9539)
(9186)
(9173)
(8164)
(7849)
(7806)
(7480)
(7356)
(7152)
(7115)
(7009)
(6434)
(6395)
学科
(72920)
企业(72920)
(69635)
管理(60858)
(57183)
经济(57053)
(23959)
业经(21693)
方法(21521)
(18772)
财务(18740)
财务管理(18717)
企业财务(17725)
(16663)
技术(15103)
数学(13473)
数学方法(13176)
中国(13152)
(13042)
(13008)
(12966)
理论(12887)
(12856)
(12641)
企业经济(12271)
经营(11441)
(10571)
技术管理(10567)
贸易(10562)
(10301)
机构
学院(197331)
大学(195059)
(81120)
管理(79853)
经济(79374)
理学(66968)
理学院(66235)
管理学(65326)
管理学院(64914)
研究(64290)
中国(51918)
(42827)
(41341)
科学(36361)
(33077)
(32747)
财经(32693)
(29181)
研究所(28830)
中心(28781)
(27084)
北京(26519)
(26099)
(24690)
师范(24507)
业大(24148)
财经大学(23668)
(23326)
经济学(23279)
商学(23002)
基金
项目(117167)
科学(93942)
研究(88199)
基金(86212)
(73856)
国家(73133)
科学基金(63810)
社会(56555)
社会科(53389)
社会科学(53371)
(45550)
基金项目(44840)
自然(41117)
教育(40549)
自然科(40208)
自然科学(40194)
自然科学基金(39561)
(38126)
编号(36083)
资助(35307)
成果(31064)
(26382)
重点(26290)
(26050)
课题(25139)
(24801)
(24366)
(24354)
创新(24168)
(23692)
期刊
(103309)
经济(103309)
研究(60815)
中国(40537)
(38321)
管理(37250)
科学(26982)
(25319)
学报(25261)
(21127)
金融(21127)
教育(20515)
大学(19933)
学学(18692)
技术(18058)
财经(17376)
业经(17336)
农业(16067)
(14986)
经济研究(14444)
问题(13038)
(11879)
财会(11717)
技术经济(11239)
国际(11182)
现代(10535)
会计(10433)
经济管理(9761)
(9696)
世界(9613)
共检索到317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校企合作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头戏""特色牌",是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必由之路。但就当下实施的成效看,存在着没高度、没长度、没广度、没深度、没效度的"五度"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整合提升高度、机制保障长度、覆盖拓展广度、功能实现深度、创新优化效度等方面入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聚贤  王莉红  尹微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最大的目标与责任,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加强校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学校的需求,又要考虑企业需求,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深化校企合作并非一件易事。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若想获得理想的校企合作效果,则需要做好校园文化、对外科技服务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江  王欣  
以公共就业服务中对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的促进为主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着眼和立足于该过程中所呈现的现实问题与多种困惑,从公共就业服务视角努力寻求鼓励与促进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的有效措施。就公共就业服务的四种职能,通过满意度调查和相关年鉴数据的分析,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探究了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对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的促进作用。针对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及鼓励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的现实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就业与再就业促进措施及改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安安  梁燕  
校企合作是影响高职学校办学效能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专业群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已成广泛共识,但对其质量或成效的关注却并未相应增强,存在着协同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适切性不足、评价功能漂移定势等现实困境。研究认为,可以构建“愿景共塑、资源整合、过程优化、成效达成”四维评价模型,并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构建“、基础+差异”的结构化评价指标开发、诊断改进功能强化等方面深化推进评价工作,切实推动高职学校专业群校企合作质量的整体性跃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辉  虞晓芬  
分析了公共租赁住房退出管理中赖租问题的现状及起诉手段失效的主要原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部门与承租人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部门与承租人各自的行为演化规律和演化稳定策略,确定了起诉的最佳时机与最优比例,并以杭州市蓝桥景苑公共租赁住房小区为例作了算例分析。结果显示:从期望收益的角度看,如果承租人按时退出的比例大于97.81%,则政府管理部门不必起诉;如果赖租者较多,只要起诉的比例大于41.46%,则其余赖租者就会主动选择退出赖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雪丽  
功能完备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关乎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要素。当前,在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中普遍存在诸如"应急性有余,制度化不足"、"亡羊补牢多,超前规划少"、"条块分割严重,整体联动缺乏"、"政府单兵作战为主,社会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构一套"双维度、多线性"的协同治理型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认为应在完善政府内部治理结构和充分动员社会化力量的基础上,从政府系统内的自循环逐步过渡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双循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志斌  
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集合,构成农村土地产权。现实中农村土地产权存在产权代表或主体的虚置与缺位,对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新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代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辉  虞晓芬  
分析了公共租赁住房退出管理中赖租问题的现状及起诉手段失效的主要原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部门与承租人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部门与承租人各自的行为演化规律和演化稳定策略,确定了起诉的最佳时机与最优比例,并以杭州市蓝桥景苑公共租赁住房小区为例作了算例分析。结果显示:从期望收益的角度看,如果承租人按时退出的比例大于97.81%,则政府管理部门不必起诉;如果赖租者较多,只要起诉的比例大于41.46%,则其余赖租者就会主动选择退出赖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恺帆  
从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政策分析出发,对校企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从校企合作的合作对象、激励政策、合作服务机构、法律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忠  王雅蓓  
校企合作双方对合作认知程度低;合作意愿高而实际合作少;合作层次浅、质量低;政策实施不力、缺乏协调平台等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中呈现出的典型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教育传统中断引发合作经验的缺失,理论研究的偏离与制度安排的偏差,校企合作法律供给不足,合作双方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化解校企合作难题,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亟须建立利益实现机制,推动企业实施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法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吉义  
本文用系统整体论的观点, 把黄河视为一个系统, 论述了黄河系统的内涵、特点及可持续利用的系统整体观; 剖析了黄河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导致黄河断流严重恶果的三个基本原因、一个根本点和三点反思意见;提出了整治黄河、解决黄河断流、实现黄河水可持续利用的三条应战方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永胜  
校企合作在政府政策、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社会主流舆论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明确各自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搭建对接平台、保障机制创新、提高"双师"素质等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曾永卫  易兵  
校企双方在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上的态度呈现出"一热一冷"。坚持"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则。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卓越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其实质是探索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