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3)
2023(8415)
2022(6717)
2021(6022)
2020(4777)
2019(10602)
2018(10309)
2017(19511)
2016(10715)
2015(11959)
2014(12051)
2013(11623)
2012(10607)
2011(9201)
2010(9539)
2009(9140)
2008(9531)
2007(8748)
2006(7730)
2005(7234)
作者
(31137)
(26059)
(25909)
(24394)
(16459)
(12287)
(11856)
(10251)
(9892)
(9302)
(8785)
(8734)
(8597)
(8395)
(8237)
(7824)
(7797)
(7764)
(7426)
(7325)
(6491)
(6429)
(6161)
(6076)
(6013)
(5887)
(5741)
(5637)
(5281)
(5203)
学科
(69250)
企业(69250)
(63370)
管理(55293)
(46643)
经济(46549)
(22566)
业经(20093)
(18725)
财务(18702)
财务管理(18687)
方法(18212)
企业财务(17808)
(14121)
(13936)
技术(13372)
企业经济(12041)
理论(11869)
(11500)
(11304)
(10670)
数学(10615)
经营(10582)
数学方法(10531)
技术管理(9955)
体制(9821)
中国(9615)
(9448)
决策(8682)
计划(8173)
机构
学院(158772)
大学(154094)
管理(66307)
(63534)
经济(62158)
理学(56151)
理学院(55614)
管理学(54996)
管理学院(54672)
研究(48980)
中国(39392)
(33586)
(32349)
科学(27515)
(26173)
财经(25827)
(23970)
(23271)
(22328)
中心(22313)
研究所(21230)
业大(20564)
(20079)
北京(20019)
商学(19429)
商学院(19245)
财经大学(18904)
(18533)
经济学(17962)
(17686)
基金
项目(100101)
科学(80519)
研究(75234)
基金(73525)
(63396)
国家(62736)
科学基金(55528)
社会(49126)
社会科(46401)
社会科学(46382)
(39903)
基金项目(38447)
自然(35384)
自然科(34623)
自然科学(34611)
教育(34380)
自然科学基金(34070)
(32490)
编号(30410)
资助(28662)
成果(25011)
(22726)
(22674)
(22012)
重点(22010)
课题(21162)
创新(21065)
(20865)
国家社会(20241)
(20210)
期刊
(79616)
经济(79616)
研究(44902)
中国(32861)
(32445)
管理(31452)
学报(21699)
科学(21697)
(20330)
大学(17131)
学学(16351)
技术(16131)
教育(16090)
(14199)
金融(14199)
业经(13994)
财经(13855)
农业(13086)
(12011)
经济研究(11305)
财会(11101)
技术经济(9618)
问题(9322)
会计(9315)
(8324)
现代(8311)
(7974)
经济管理(7956)
(7712)
通讯(7669)
共检索到246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劲松  万伟平  聂挺  王文彬  胡筠  
基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研究显示,这是一种具有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社会属性和产业属性,交织着各种类型共同体的校企关系体。目前,利益主导的校企关系体仍存在功能局限,比如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空间不足和非利益联结的维护与引导缺失;校企利益共同体内的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难以完全匹配,利益自足和协商自治难以充分实现。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中的校企合作呈现多元主体责任和活动领域相互交集的生态结构,其中的教育组织方式应跨越传统的三大基本教育形态。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国家政策,重点是将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具体化并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将校企合作内容和方式交由校企双方协商决定,赋予校企合作中非权力影响力和非利益联结的合法地位。校企合作地方政策设计应明确三个目标和内容:一是责任和义务的具体化;二是主体地位的维护;三是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荣奕  
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是破解校企合作壁垒、推进深度合作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共同利益诉求,使构建共同体成为可能。由于合作中也存在价值、经济、体制、文化方面的冲突,因此,形成利益共同体就要规避校企之间的冲突,满足校企合作共同的诉求,建立共同愿景,完善法律框架,建立理事会,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优化环境氛围,从冲突走向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实现技术本科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创新形式。技术本科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包括:共同的愿景、文化的共融、资源的互补、利益的共赢以及制度的保障。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包括: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组织机制、建设同工同酬的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开发企业需求导向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创建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进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振洪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文化等方面又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校企双方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组织、团队、制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苏华  
职业教育需要有效的校企合作来支撑,但是目前面临着两大瓶颈:理想的合作企业难求、校企利益共同体难建。在对这两大瓶颈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模式,它能够超越单一企业的有限功能,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振洪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多年来一直存在因合作主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而导致合作关系松散、合作效能低下等问题。校企利益共同体以校企双方共同利益为基础,突破以往"学校本位"或"企业本位"价值取向的局限,着力于建立校企高度融合的和谐生态,双方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品质,满足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通过构建共同体的组织框架、完善共同体的管理机制和提高共同体的服务水平等实现其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友成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筛选合适的企业合作项目,可以构建以企业项目实践为核心的IECP育人共同体。其中I指"International",即国际化,建立中外高校办学的合作平台,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意团队,引入国际创意理念,培养学生国际视野;E指"Enterprise",即企业,通过企业这个窗口,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振洪  邵建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要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其中,构建利益共同体是推进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振洪  
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具有合作主体优势互补、合作目标互惠多赢、合作领域多元拓展、合作体制科学合理、合作机制灵活高效等特征。同时,以校企利益共同体为平台构建高职育人机制,能有效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只海平  王明耀  富国亮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缺乏利益机制等问题,导致合作难以深入。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瓶颈的重要举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云奇  
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力、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以汽车专业群为例探索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与企业共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并以其为载体,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设计创业项目编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校企共同实施"专业—创业"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创业质量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同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只海平  富国亮  
内涵"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通过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合作基础,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合作目标,分别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联合构建的一种合作办学新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娜  
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内卷化的风险与挑战,以权力结构的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可以发现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着从想象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的演变。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三种权力模式:宗族式治理模式、公司型治理模式以及灰色化治理模式。这三种治理结构中暗含着"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的"合谋"与"博弈",包含着精英结盟与精英俘获的权力格局与权力运作模式。伴随着传统乡村熟人社会行为逻辑的消解,乡村治理的支配规则正在由传统礼俗与规范向经济理性转变,而乡村治理中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由想象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导致乡村治理的内卷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兴顺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之上,利益是双方产生合作驱动力的根源。根据专业特点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是调动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有效途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施,需要采取教学组织柔性化、教学方式行动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策略,并构建师徒型师生关系和开放型教学环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华  
"校企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产学研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校企共同体",共同规划,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发展规划和专业方向;共构组织,实施校企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共同建设,全面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方式;重构课堂、联通岗位、校企联动、双师共育;这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合作、共融共进"的紧密型"校企共同体"产学研合作模式,克服了以往校企合作在理念、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双方共赢的结合点,增强了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