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6)
- 2023(15170)
- 2022(12872)
- 2021(12050)
- 2020(9991)
- 2019(22748)
- 2018(22620)
- 2017(42497)
- 2016(23437)
- 2015(26270)
- 2014(25720)
- 2013(25066)
- 2012(22855)
- 2011(20141)
- 2010(20285)
- 2009(18484)
- 2008(18450)
- 2007(16195)
- 2006(14247)
- 2005(12490)
- 学科
- 济(88997)
- 经济(88882)
- 业(87993)
- 企(86401)
- 企业(86401)
- 管理(83473)
- 方法(40943)
- 数学(31438)
- 数学方法(31063)
- 财(29403)
- 业经(28344)
- 中国(23079)
- 务(22368)
- 财务(22306)
- 财务管理(22286)
- 技术(21537)
- 理论(21455)
- 企业财务(21149)
- 农(20922)
- 和(18084)
- 制(17535)
- 地方(17012)
- 学(16743)
- 划(16652)
- 贸(15412)
- 贸易(15398)
- 易(14980)
- 策(14760)
- 技术管理(14299)
- 农业(14182)
- 机构
- 学院(320416)
- 大学(317921)
- 管理(133772)
- 济(123125)
- 经济(120315)
- 理学(114938)
- 理学院(113746)
- 管理学(112045)
- 管理学院(111446)
- 研究(98935)
- 中国(75054)
- 京(67704)
- 科学(60294)
- 财(58026)
- 江(48731)
- 所(47894)
- 财经(46178)
- 中心(45131)
- 业大(44652)
- 农(43335)
- 研究所(43290)
- 北京(42811)
- 经(41895)
- 范(41630)
- 师范(41270)
- 州(39552)
- 院(36826)
- 技术(36446)
- 商学(35930)
- 商学院(35560)
- 基金
- 项目(217056)
- 科学(171721)
- 研究(164144)
- 基金(155485)
- 家(133362)
- 国家(132095)
- 科学基金(115900)
- 社会(101863)
- 社会科(96421)
- 社会科学(96396)
- 省(87225)
- 基金项目(82870)
- 教育(76893)
- 自然(74720)
- 自然科(73037)
- 自然科学(73021)
- 划(71907)
- 自然科学基金(71757)
- 编号(68194)
- 资助(62705)
- 成果(54881)
- 创(49781)
- 重点(47928)
- 课题(47232)
- 部(47002)
- 创新(45525)
- 发(45484)
- 项目编号(43245)
- 大学(41043)
- 教育部(41015)
- 期刊
- 济(139439)
- 经济(139439)
- 研究(93449)
- 中国(66146)
- 管理(55805)
- 财(48132)
- 教育(45578)
- 学报(45401)
- 科学(43337)
- 农(38303)
- 大学(35260)
- 技术(33257)
- 学学(32709)
- 农业(26933)
- 融(25107)
- 金融(25107)
- 业经(23471)
- 财经(22655)
- 经济研究(20846)
- 经(19395)
- 图书(17771)
- 技术经济(17593)
- 科技(17162)
- 问题(16855)
- 业(16288)
- 现代(15452)
- 理论(15408)
- 财会(15136)
- 会计(14717)
- 商业(14144)
共检索到476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闵富红 吕晏旻 田恩刚
从国内外已有的校企联合培养经验出发,整合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及南瑞集团公司的优质资源,针对南瑞学院电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提出落实"双师型"培养模式、丰富专业培养方案、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及优化奖惩体系等4项具体举措。构建"培养学生、助力企业、解决就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电气类专业 联合培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伟 杨奕 贺晓蓉
以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为目标,依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卓越计划通用标准,抓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个难题,通过工程化实践课程体系构建、递进式工程实训平台整合、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企业阶段工程能力培养方案设计等教学改革,更新和完善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原有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提升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 实训平台 校企协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倩
美国普渡大学电气工程专业(EE)和电气工程技术专业(EET)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及要求、课程设置、企业实践等方面存在很多异同之处:EE重视学生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EET强调培养学生设计方案的实现能力及技术管理能力;在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方面差异较大,但都为专业学生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以供不同学生选择;在实践环节EE和EET都为学生提供了两类实习和实践项目。在我国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中,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充分重视实验课程,在实践中明确各方定位,搭建实践平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慷慨 曹照洁
"互联网+"行动推动了各行业数据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如同普通高校因应跨界人才的时代需求而广泛开展新工科建设一样。"互联网+"职业教育在产业重构升级、社会多元协同、资源配置优化、智慧校园建设等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再造成为必然选择。校企协同人才培养需要依托大数据进行决策,保证人才培养入口和出口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提高职业院校的"产品"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借助现代技术和工具整合教学资源、优化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和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地方产教融合发展集聚智力资源。
关键词:
校企协同 互联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荣胜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养新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共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组建政产学研联盟等,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企联合培养新型高职人才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协同创新 政产学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东梅 迟恩宇
社会基础产业全面互联网化对网络安全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社会对网络安全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了校企融合协同培养网络安全类人才的运行机制,通过构建"5331"项目化课程体系,推行项目实战导师制教学,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育人过程的竞赛与实训相融、课程与认证相通,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方 仲爱萍
中职—高校—企业共同育人的"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与企业及高校共同建设的"三方"协同创新基地的优势,实施"六个协同":培养标准协同制订、课程资源协同开发、师资队伍协同培育、实践基地协同建设、企业文化协同融合、就业服务协同。
关键词:
校企联盟 协同培养 轨道交通专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小唐 钟登华 李云章 陆培毅 何振雄 杨秋波
认为校企互动不足是影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介绍天津大学在长期的工程硕士教育实践中的做法,即坚持校企紧密合作,聚焦企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的办学理念;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实施"订单"培养,创新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重点服务国家大中型企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马丹竹 贾冯睿 王卫强 潘颢丹
分析了高校向创新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而突显出的主要问题,揭示了缺乏激励、脱离专业、评价体系不合理是影响其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元协同式"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想,并通过开展的具体改革实践,促进了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提高了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 工程应用 工科专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是高校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义务。校企协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协调机制的价值,进而对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各参与方行为策略进行了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演化博弈下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协调机制,最后探讨了促进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日安 戴吾蛟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基础,聚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场域中资本属性、主体互动、惯习培养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以中南大学“五场协同”创新实践为例,从课程场域、项目场域、平台场域、竞赛场域、交叉创新场域出发,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介绍了取得的实践成效,试图为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分析和诠释的新视角,并为新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小琴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已成趋势,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文章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一体两翼"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实践教学及校企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校企协同育人,以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目标为"一体",强调实践领先,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两翼"进行深入整合,师资动态互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宏彬 张理晖 刘晓宏
现代学徒制具有满足真实工作场景学习需要、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点,但在试点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激励政策不到位、试点模式不明朗、实施路径不顺畅、潜在风险不可测等困难,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上述问题,深化政产教融合,结合毗邻产业园区的优势,组建以产业园为支点的产教联盟,构建"区—园—企—校"协同学徒培养体系,顺应高职人才培养能力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化解一个专业与一家企业合作学徒培养存在的风险,保障各方利益,实现协同共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 协同创新 举措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敏 于丽静 王海峰
以需求导向理论及协同教育理论为支撑,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需错位"和校企合作融合度低等实际问题,重点在区域经济需求导向下的专业特色方向选择、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技能标准化与标准技能化协同育人路径、校企一体化"多维协同"实施等方面探讨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思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同企业合作,学校为培养适合企业所需人才,会相应采取不同的组班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各有优势。为了不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实践,加大实践,规范实践,优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
校企协同 高职办学 高职学生 订单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