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9)
- 2023(16238)
- 2022(13471)
- 2021(12259)
- 2020(10056)
- 2019(22236)
- 2018(21731)
- 2017(40569)
- 2016(22319)
- 2015(24512)
- 2014(23834)
- 2013(22993)
- 2012(20928)
- 2011(18582)
- 2010(18856)
- 2009(18027)
- 2008(18315)
- 2007(16714)
- 2006(14836)
- 2005(13490)
- 学科
- 业(88878)
- 企(86458)
- 企业(86458)
- 管理(86127)
- 济(86090)
- 经济(85945)
- 方法(36521)
- 财(32604)
- 业经(28657)
- 数学(27483)
- 数学方法(27140)
- 务(23258)
- 财务(23228)
- 财务管理(23195)
- 制(23143)
- 中国(22836)
- 企业财务(22061)
- 农(21927)
- 技术(20753)
- 理论(17571)
- 划(17402)
- 贸(16700)
- 贸易(16687)
- 体(16650)
- 易(16276)
- 学(15768)
- 和(15725)
- 策(15504)
- 银(14974)
- 银行(14919)
- 机构
- 学院(316733)
- 大学(313814)
- 济(127748)
- 经济(125194)
- 管理(124032)
- 理学(106555)
- 理学院(105456)
- 管理学(103821)
- 管理学院(103234)
- 研究(101292)
- 中国(79125)
- 京(65089)
- 财(63861)
- 科学(61659)
- 农(53167)
- 所(50721)
- 江(49999)
- 财经(49711)
- 业大(47744)
- 中心(46796)
- 研究所(45554)
- 经(44986)
- 农业(41789)
- 北京(40187)
- 经济学(38724)
- 州(38722)
- 范(37304)
- 院(36954)
- 师范(36796)
- 财经大学(36706)
- 基金
- 项目(209293)
- 科学(166185)
- 基金(152845)
- 研究(150852)
- 家(134087)
- 国家(132847)
- 科学基金(115116)
- 社会(98479)
- 社会科(93349)
- 社会科学(93324)
- 省(84018)
- 基金项目(80710)
- 自然(74538)
- 自然科(72938)
- 自然科学(72915)
- 自然科学基金(71742)
- 划(69803)
- 教育(69699)
- 资助(60515)
- 编号(58897)
- 创(49524)
- 成果(47416)
- 重点(47278)
- 创新(45408)
- 部(45402)
- 发(44223)
- 制(43242)
- 业(42389)
- 课题(41658)
- 国家社会(40942)
- 期刊
- 济(146100)
- 经济(146100)
- 研究(90743)
- 中国(68341)
- 财(54896)
- 管理(53750)
- 学报(52662)
- 农(48328)
- 科学(47963)
- 大学(40410)
- 学学(38453)
- 教育(34385)
- 农业(31821)
- 融(29543)
- 金融(29543)
- 技术(28366)
- 财经(25854)
- 业经(24499)
- 经济研究(23112)
- 经(22363)
- 业(18599)
- 问题(18124)
- 技术经济(17014)
- 科技(16804)
- 版(16446)
- 贸(15793)
- 财会(15782)
- 会计(14757)
- 现代(14752)
- 商业(14595)
共检索到480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蔚 林存文
校企合作是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在校企协同创新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其激励机制,诸如,高校激励收益水平高低、政府的支持度、科研人员的薪酬、企业的有效监督等,主要从创新人才的培养,科研转化率的提升以及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入手,研究推动校企协同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激励机制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民 杨艳东
从"产学研协同创新"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现了技术创新的落脚点和市场导向。用户创新是当前开放式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虚拟社区的繁荣发展为用户创新带来新的机会,基于虚拟社区的产学研用多元创新主体的生态化创新方兴未艾。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的生命周期划分为酝酿合作期、组建磨合期、市场化运行期和调整期四个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激励不足问题,分别设计出需求匹配、投资驱动、风险防范、绩效评估等不同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加强我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用户创新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开放式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民 杨艳东
从"产学研协同创新"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现了技术创新的落脚点和市场导向。用户创新是当前开放式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虚拟社区的繁荣发展为用户创新带来新的机会,基于虚拟社区的产学研用多元创新主体的生态化创新方兴未艾。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的生命周期划分为酝酿合作期、组建磨合期、市场化运行期和调整期四个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激励不足问题,分别设计出需求匹配、投资驱动、风险防范、绩效评估等不同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加强我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用户创新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开放式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雄 吕建秋 王利英 叶李 蒋艳萍
协同创新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发展需要。基于内外因视角分析总结我国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高校、企业3个层面围绕加强政府统筹、营造协同创新氛围、创新考核评价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改进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协同创新 激励机制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山水
激励是为了创新,没有激励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的激励机制就会阻碍创新,只有对激励机制进行创新,才能在制度上最终解决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既是对浙江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运行的总结,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而要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激励的机制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薪酬奖金激励、福利激励、产权激励、晋升激励、知识激励、情感激励、危机激励等,企业究竟采取何种激励机制,以及各种方式如何整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程度不一,也是企业在实践中难以把握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明华 崔伟
目前,我国的行业类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激励机制还不成熟,影响了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在政府制定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前提之下,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解决协同创新中心的资金问题,优化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并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
行业类高校 协同创新 激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春
本文基于协同创新概念的界定,研究发达国家企业协同创新的背景、实现途径。在理论上凝练了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方式和机制,在实践上总结了协同创新的作用与问题,探讨值得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企业 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
为了理顺委托代理关系,达到对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效果,期权曾受到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推崇。但是由于期权本身的缺陷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实施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针对问题如何改进,在当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期权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补充完善了一些分析模型。
关键词:
经理人 期权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小蓓
文章在对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设计由政策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互惠合作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构成的校企协同育人激励机制,以期促进校企合作育人,实现培育优秀人才的目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龚菠萍
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突出。当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正处于由原始创业向“二次创业”发展的过渡期中,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民营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从产权激励、发展与权力激励和文化激励入手创新与完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激励机制 创新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火弟 蒲勇健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竞争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许志勇 王瑾 张娜 韩炳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资产结构错配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显示,高管股权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高管晋升激励和高管薪酬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抑制作用。高管薪酬激励和研发薪酬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高管晋升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结构错配促进了平衡式双元创新,抑制了组合式双元创新。资产结构错配对制造业、专精特新、重资产和低研发强度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对非制造业、非专精特新企业、国有企业以及轻资产企业开发式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有效化解资产结构错配、优化企业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双元创新水平提供经验证据。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而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资产结构错配问题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深入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振永 党兴华
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国内外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