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8)
- 2023(13420)
- 2022(11143)
- 2021(10125)
- 2020(8463)
- 2019(19003)
- 2018(18295)
- 2017(35989)
- 2016(19140)
- 2015(21478)
- 2014(21522)
- 2013(20989)
- 2012(19222)
- 2011(17072)
- 2010(17786)
- 2009(17387)
- 2008(17151)
- 2007(15619)
- 2006(14238)
- 2005(13313)
- 学科
- 业(83119)
- 企(82781)
- 企业(82781)
- 管理(78332)
- 济(77538)
- 经济(77410)
- 财(32067)
- 方法(30477)
- 融(27841)
- 金融(27838)
- 业经(27495)
- 银(26503)
- 银行(26494)
- 中国(26358)
- 行(25664)
- 制(25418)
- 务(23121)
- 财务(23077)
- 财务管理(23047)
- 数学(22038)
- 企业财务(21930)
- 数学方法(21706)
- 农(19721)
- 策(18361)
- 体(17158)
- 技术(17151)
- 理论(16768)
- 地方(16130)
- 划(15666)
- 体制(15029)
- 机构
- 学院(276068)
- 大学(270871)
- 济(118914)
- 经济(116358)
- 管理(111039)
- 理学(93749)
- 理学院(92847)
- 管理学(91670)
- 管理学院(91098)
- 研究(87399)
- 中国(76236)
- 财(64139)
- 京(55800)
- 财经(48797)
- 科学(46285)
- 江(44372)
- 经(43985)
- 中心(42087)
- 所(41983)
- 研究所(36815)
- 经济学(36229)
- 财经大学(35933)
- 州(35280)
- 北京(35243)
- 农(34436)
- 经济学院(32501)
- 范(32288)
- 商学(32276)
- 业大(32145)
- 院(32138)
- 基金
- 项目(169734)
- 科学(136441)
- 研究(130712)
- 基金(124545)
- 家(105088)
- 国家(104052)
- 科学基金(92065)
- 社会(85905)
- 社会科(81644)
- 社会科学(81624)
- 省(66728)
- 基金项目(64507)
- 教育(59680)
- 自然(56600)
- 自然科(55331)
- 自然科学(55319)
- 划(54520)
- 自然科学基金(54399)
- 编号(53098)
- 资助(50983)
- 成果(44905)
- 制(38388)
- 部(38262)
- 重点(37884)
- 创(37554)
- 课题(37225)
- 发(36553)
- 性(35252)
- 国家社会(35246)
- 创新(34812)
- 期刊
- 济(141356)
- 经济(141356)
- 研究(87760)
- 中国(58019)
- 财(54740)
- 管理(49783)
- 融(43876)
- 金融(43876)
- 科学(33887)
- 学报(31961)
- 农(31879)
- 教育(28093)
- 大学(26592)
- 财经(25578)
- 学学(25199)
- 技术(25162)
- 业经(22841)
- 经(21975)
- 经济研究(21576)
- 农业(19846)
- 问题(17348)
- 贸(15538)
- 财会(15092)
- 技术经济(14734)
- 现代(14413)
- 国际(14312)
- 会计(13137)
- 理论(13067)
- 经济管理(12907)
- 商业(12329)
共检索到440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志钰
制度文化是校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制度文化深度融合的基本策略就是通过"转基因"实现校企制度文化的交叉融合;通过"点对点"对接,实现校企制度文化的"两两牵手";通过相互"内心体验",变有形的制度为无形的心灵法则;通过"制度重构",实现主体间的深度参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秀香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只有与企业文化加强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立足学生就业实际,阐述了校企文化融合的可行性、重要意义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许瀚阳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将从技术、资源禀赋、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增长带来全新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保障融合的有效性。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数据产权界定、数据交易、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方面的制度需求不断增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需要加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立法,完善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治理体系,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实数融合 制度安排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萍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定位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与企业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深度融合 路径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小明
工学结合是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其目标是通过校企之间的“互动与双赢”,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已有74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昌金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学校与企业在人才供需、目标定位、利益追求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加之双方利益的不对等,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松散的参与合作阶段,缺乏实质性的深度合作,使得"校企合作"或是"校企合一"难以真正落到实处。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以"教产一体,协同办学"为突破口,主动实践,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校企合一、工学深度融合"为特征的专业实体制职教新模式。一、校企合一,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合一"旨在通过学院与企业全面合作,双向参与专业设置、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共同建立教育领导机构,联合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使教学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曲丽 戴昀弟 范曙光
校企深度融合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人才需求出发,还是从高等教育战略发展出发,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本科高校教育要想实现其服务社会的使命,就需要构建和优化校企深度融合机制。要面向社会、面向经济、面向市场,以校企深度融合形式调整教学理念和方向,开发和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和完善评价体系,保持教育和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关键词:
应用人才 校企合作 高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国宝 王雅秋 冯文奂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深度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的必然选择。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深度融合面临校企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学校领导层面校企深度融合理念亟需提升、校企深度融合的运营模式有待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应实施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导层面校企深度融合理念、加快校企深度融合运营模式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校企深度融合激励机制等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忠华
校企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的概念,指出了当前校企合作的形式及深度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运行及保障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深度融合 机制 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进
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运作模式和主要途径,并介绍了取得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职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南中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制度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提升校企合作育人质量、发现校企合作办学问题、深入理解企业用人需求、评价校企育人收益。校企合作评价制度的建立需要从时间、空间和价值维度提炼观测点和形成评价标准,具体策略包括以评价为手段的文化共建,建立评价工作机制,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评价方式,关注评价的反馈意义,形成整体推进。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评价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增红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共同参与教学及培训,共同研发课题,并实现校企文化共融。学校只有坚持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有效推进校企全方位、多形式的深层合作与融合,才能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双向参与 深度融合 育人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义伦 刘铁雄
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既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级工程人才的任务,在整个教育创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近些年来,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工程教育学术化倾向严重,直接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低、创新能力差、工程素质弱等弊端凸显。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在回归工程的同时,着力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工程,理解工程,掌握工程。中南大学大胆改革创新,以培养面向工程"下得去、上得来、见效快、后劲足"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军人才为目标,举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福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离不开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和各项建设工作的关键要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五一
本文认为,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对学生实施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校企结合 顶岗实习 就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