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6)
- 2023(10411)
- 2022(8130)
- 2021(7294)
- 2020(5827)
- 2019(12948)
- 2018(12645)
- 2017(23394)
- 2016(12998)
- 2015(14647)
- 2014(14706)
- 2013(14217)
- 2012(12914)
- 2011(11433)
- 2010(11725)
- 2009(11241)
- 2008(11650)
- 2007(10753)
- 2006(9507)
- 2005(8743)
- 学科
- 企(71108)
- 企业(71108)
- 业(67021)
- 管理(59576)
- 济(53090)
- 经济(52989)
- 财(23764)
- 业经(22315)
- 方法(21727)
- 务(19226)
- 财务(19200)
- 财务管理(19185)
- 企业财务(18253)
- 制(14374)
- 技术(14363)
- 理论(14267)
- 数学(13642)
- 数学方法(13463)
- 和(12711)
- 体(12609)
- 中国(12461)
- 划(12322)
- 农(12265)
- 企业经济(12238)
- 策(11762)
- 经营(10998)
- 学(10964)
- 技术管理(10194)
- 体制(9825)
- 决策(8989)
- 机构
- 学院(196359)
- 大学(191097)
- 管理(76963)
- 济(75170)
- 经济(73538)
- 理学(65399)
- 理学院(64707)
- 管理学(63716)
- 管理学院(63331)
- 研究(61880)
- 中国(48276)
- 京(40712)
- 财(39544)
- 科学(37707)
- 江(32553)
- 所(31558)
- 财经(30652)
- 农(29644)
- 研究所(28369)
- 中心(27651)
- 经(27608)
- 业大(26963)
- 北京(25280)
- 州(24977)
- 范(24504)
- 师范(24214)
- 农业(23107)
- 院(23069)
- 财经大学(22416)
- 商学(22313)
- 基金
- 项目(125479)
- 科学(99947)
- 研究(93750)
- 基金(90703)
- 家(78897)
- 国家(78084)
- 科学基金(67837)
- 社会(59619)
- 社会科(56240)
- 社会科学(56219)
- 省(50710)
- 基金项目(47146)
- 自然(43564)
- 教育(43444)
- 自然科(42581)
- 自然科学(42566)
- 划(41958)
- 自然科学基金(41873)
- 编号(38263)
- 资助(35767)
- 成果(31682)
- 创(28334)
- 重点(28317)
- 课题(27216)
- 部(27113)
- 业(26935)
- 发(26556)
- 创新(26184)
- 制(24844)
- 项目编号(24551)
共检索到299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振洪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多年来一直存在因合作主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而导致合作关系松散、合作效能低下等问题。校企利益共同体以校企双方共同利益为基础,突破以往"学校本位"或"企业本位"价值取向的局限,着力于建立校企高度融合的和谐生态,双方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品质,满足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通过构建共同体的组织框架、完善共同体的管理机制和提高共同体的服务水平等实现其价值取向。
关键词:
校企利益共同体 价值取向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振洪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文化等方面又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校企双方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组织、团队、制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
利益共同体 职业院校 企业 利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施祝斌 王琪 乔红宇 沈苏海 刘芳武 朱永祥 袁健 杨泽宇 汤国杰 孙自力 季本山 薛仕中 徐传光
"校企共同体"是指企业与职业院校两个主体之间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的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是从宏观角度对校企合作的各个微观层面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一个创新型实体,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校企合作的一次创新。文章分析了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海上教学工厂"和"高端海事人才培养基地"两个典型案例,介绍了"校企共同体"机制创新的具体举措,并对校企共同体的难点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校企合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校企共同体 高职院校 路径 思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关于人类美好前景和发展方向的构想与期待。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要在最大范围内寻求利益共识与价值共识。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既需要加强主阵地建设,也需要加强主渠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在把握世界格局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与新方略,是习近平
关键词:
共产党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蘋 陈时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新的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由"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情感共同体""校企文化共同体"和"校企责任共同体"组成,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高形态,具有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互补性等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需要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合作机制,需要共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需要落实互融共生的责任主体。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命运共同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劲松 万伟平 聂挺 王文彬 胡筠
基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研究显示,这是一种具有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社会属性和产业属性,交织着各种类型共同体的校企关系体。目前,利益主导的校企关系体仍存在功能局限,比如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空间不足和非利益联结的维护与引导缺失;校企利益共同体内的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难以完全匹配,利益自足和协商自治难以充分实现。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中的校企合作呈现多元主体责任和活动领域相互交集的生态结构,其中的教育组织方式应跨越传统的三大基本教育形态。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国家政策,重点是将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具体化并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将校企合作内容和方式交由校企双方协商决定,赋予校企合作中非权力影响力和非利益联结的合法地位。校企合作地方政策设计应明确三个目标和内容:一是责任和义务的具体化;二是主体地位的维护;三是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荣奕
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是破解校企合作壁垒、推进深度合作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共同利益诉求,使构建共同体成为可能。由于合作中也存在价值、经济、体制、文化方面的冲突,因此,形成利益共同体就要规避校企之间的冲突,满足校企合作共同的诉求,建立共同愿景,完善法律框架,建立理事会,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优化环境氛围,从冲突走向融合。
关键词:
利益共同体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苏华
职业教育需要有效的校企合作来支撑,但是目前面临着两大瓶颈:理想的合作企业难求、校企利益共同体难建。在对这两大瓶颈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模式,它能够超越单一企业的有限功能,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实现技术本科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创新形式。技术本科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包括:共同的愿景、文化的共融、资源的互补、利益的共赢以及制度的保障。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包括: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组织机制、建设同工同酬的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开发企业需求导向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创建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
校企利益共同体 技术本科 校企合作 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振洪
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具有合作主体优势互补、合作目标互惠多赢、合作领域多元拓展、合作体制科学合理、合作机制灵活高效等特征。同时,以校企利益共同体为平台构建高职育人机制,能有效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只海平 王明耀 富国亮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缺乏利益机制等问题,导致合作难以深入。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瓶颈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政行企校 利益共同体 问题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云奇
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力、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以汽车专业群为例探索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与企业共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并以其为载体,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设计创业项目编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校企共同实施"专业—创业"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创业质量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同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校企利益共同体 汽车专业群 创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只海平 富国亮
内涵"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通过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合作基础,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合作目标,分别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联合构建的一种合作办学新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小兵
校企共同体是高职教育本质之复归、发展之所趋和纾困之必然。文章从组织交换、主体间性、异质文化三个维度进行阐述,提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促进公办高职院校自主性发展、推进校企文化互化等措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共同体 三维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亮 崔英锦
乡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过程中形塑出乡村教师“共生共荣”的文化性格,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表现为“四个与共”的文化信念彰显了价值指南、“三位一体”的文化态度给予了情感支撑、“五个认同”的文化行为成为行动纲要、“双重使者”的文化形象昭示了符号标识。然而,面对乡村振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重战略耦合的格局,乡村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价值尚不够彰显,如“四个与共”的文化信念有所削弱、“三位一体”的文化态度陷入窘境、“五个认同”的文化行为遭遇阻碍、“双重使者”的文化形象面临消解等。基于此,需澄明价值定位,哺育“四个与共”的文化信念;夯实情感基础,涵养“三位一体”的文化态度;坚守实践准则,秉持“五个认同”的文化行为;树立典范榜样,重塑“双重使者”的文化形象,进而实现文化性格对乡村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