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0)
- 2023(12855)
- 2022(10409)
- 2021(10005)
- 2020(8274)
- 2019(19419)
- 2018(19641)
- 2017(36149)
- 2016(19979)
- 2015(22387)
- 2014(22246)
- 2013(20972)
- 2012(18914)
- 2011(16837)
- 2010(17453)
- 2009(16057)
- 2008(16253)
- 2007(14307)
- 2006(12836)
- 2005(11813)
- 学科
- 企(74839)
- 企业(74839)
- 济(74328)
- 经济(74204)
- 业(73542)
- 管理(69764)
- 方法(32500)
- 财(26516)
- 数学(24387)
- 业经(24282)
- 数学方法(23754)
- 理论(20520)
- 中国(19901)
- 务(19232)
- 制(19209)
- 财务(19177)
- 财务管理(19156)
- 企业财务(18067)
- 农(17909)
- 技术(16714)
- 体(15860)
- 和(15011)
- 划(13873)
- 策(13729)
- 学(13353)
- 地方(13218)
- 教育(12915)
- 体制(12534)
- 企业经济(12412)
- 经营(12257)
- 机构
- 学院(265310)
- 大学(261606)
- 管理(102292)
- 济(99193)
- 经济(96747)
- 理学(86509)
- 理学院(85513)
- 研究(85453)
- 管理学(83729)
- 管理学院(83177)
- 中国(66773)
- 京(57289)
- 财(51199)
- 科学(51134)
- 江(44220)
- 所(42248)
- 中心(39460)
- 财经(38570)
- 农(38274)
- 研究所(37783)
- 范(37511)
- 师范(37146)
- 北京(36422)
- 业大(36116)
- 经(34740)
- 州(34727)
- 技术(32948)
- 院(31880)
- 农业(29562)
- 师范大学(29512)
- 基金
- 项目(169790)
- 科学(133893)
- 研究(130020)
- 基金(119373)
- 家(102633)
- 国家(101622)
- 科学基金(88654)
- 社会(78842)
- 社会科(74341)
- 社会科学(74319)
- 省(69584)
- 教育(63905)
- 基金项目(61971)
- 划(57608)
- 自然(56939)
- 自然科(55700)
- 自然科学(55684)
- 编号(55514)
- 自然科学基金(54694)
- 资助(49134)
- 成果(46363)
- 课题(40183)
- 重点(38362)
- 创(37342)
- 部(36775)
- 发(35531)
- 项目编号(34623)
- 创新(34552)
- 年(33041)
- 性(32840)
- 期刊
- 济(118766)
- 经济(118766)
- 研究(82276)
- 中国(65017)
- 教育(48790)
- 管理(45747)
- 财(45715)
- 学报(37445)
- 科学(35409)
- 农(33931)
- 技术(30848)
- 大学(29796)
- 学学(26930)
- 融(23431)
- 金融(23431)
- 农业(22429)
- 业经(20021)
- 财经(19575)
- 经济研究(18255)
- 经(16992)
- 职业(15928)
- 业(14356)
- 问题(14240)
- 技术经济(13926)
- 财会(13882)
- 图书(13775)
- 统计(12851)
- 策(12755)
- 会计(12713)
- 版(12455)
共检索到421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宇 李志勇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结合自身企业办学的实际,在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创建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中,校企一体是基础,课岗对接是核心,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根本,骨干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伟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校企共同全程与全面参与。本文认为师资队伍的"双师"要求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是"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制度、文化和机制建设则是校企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长效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福生 郑艳秋 李黎华 丁云鹏 张养忠 朱厚峰 谭红霞 朱翠艳 宿军迪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针对汽修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校企合作机制不顺、行业能工巧匠引进不畅,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动力不足等问题,以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实际构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一体、教产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包含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一体管理运行机制等丰富内容,实施后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首都行业特点、可持续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云南省化工高级技工学校创立于1972年,是首批省内国家级,高级重点技校之一。2003年在云南省职教界首家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的社会认证,是云南省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教师队伍本科以上学历占84%,中鈒以上技术职你的教师占55%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忠跃 许云珍 欧阳河
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模式需要由“课程模式”升级到“培养模式”,由“借鉴外来”升级到“立足本来”,由“学有所教”升级到“学有优教”。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构建,以培养模式的生命周期为依据,由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部分组成。模式构思以“中国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为使命,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在设计方面,专业设计以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课程安排设计实行工学一体化,课本设计以学习为中心,课堂设计基于“帮助学生学会和会学”,评价设计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表现。实施要求是开展培养对象学情分析,开发现代化课程教学资源,打造一体化师资队伍,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运行要求是基于12条标准的诊断与改进,并以开放促完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创办于1964年。1999年,杭州市政府将杭州市化工技校、杭州市丝绸技校并入市轻工技工学校。2003年底,学校成建制划归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学校晋升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2011年晋升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13年5月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认为高级技工学校。办学以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常青 张立
随着国内产业不断升级和调整,国家要求把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是一个重要切入点。在分析当前大背景的情况下,结合江西现代技师学院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以及对已取得成果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高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道远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用一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依据多年教学改革实践,突出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努力构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用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做法,并对专业特色及成果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小琴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已成趋势,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文章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一体两翼"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实践教学及校企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校企协同育人,以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目标为"一体",强调实践领先,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两翼"进行深入整合,师资动态互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莹雪
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途径、实施计划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闻姝清 陈显刚 于智慧
课程体系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基础元素。吉林省中工技师学院构建并实施了"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自助点单、模块超市"课程体系。其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采用倒推法开发综合学习任务。课程实施采用"LPAS"教学模式和"学业成长档案式"评价模式。未来该课程体系建设应进一步强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特色化、课程实施实境化、课程评价标准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莉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如何适应区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财务技能型人才,通过深化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的形式来推进会计专业群建设应该是一个较好的途径。要以会计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组建由行、企、校共同参与的"混编"师资团队,创建共享、开放、互动的教学资源库,优化集成、共享、开放、创新的实训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学校创建于1956年,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位于广西柳州市中心,占地面积275亩(含两个分校区),是广西建校最早、办学规模最大的技工学校,享有"广西机电技术工人摇篮"的美誉。现有教职工5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其中学历制技师、高级工人数占20%,每年对外培训达2500多人。学校是"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类)培训基地",2008年获人社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校至今为社会培养了近七万名中、高级技能人才,荣获"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