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7)
- 2023(11303)
- 2022(9197)
- 2021(8672)
- 2020(7353)
- 2019(16828)
- 2018(16705)
- 2017(30895)
- 2016(17514)
- 2015(20261)
- 2014(21053)
- 2013(19638)
- 2012(17953)
- 2011(15816)
- 2010(16408)
- 2009(15274)
- 2008(15531)
- 2007(14463)
- 2006(12659)
- 2005(11668)
- 学科
- 企(75707)
- 企业(75707)
- 业(72669)
- 管理(69666)
- 济(67177)
- 经济(67064)
- 方法(32114)
- 财(25525)
- 数学(23554)
- 业经(22932)
- 数学方法(22931)
- 务(19947)
- 财务(19889)
- 财务管理(19852)
- 理论(19837)
- 企业财务(18755)
- 技术(17208)
- 中国(17014)
- 制(16911)
- 和(14549)
- 农(14257)
- 体(13736)
- 划(13567)
- 策(13403)
- 学(13179)
- 企业经济(12427)
- 经营(12099)
- 贸(11128)
- 贸易(11116)
- 教学(11079)
- 机构
- 学院(252768)
- 大学(242692)
- 管理(96467)
- 济(90848)
- 经济(88498)
- 理学(81287)
- 理学院(80448)
- 管理学(78635)
- 管理学院(78177)
- 研究(74355)
- 中国(59615)
- 京(52457)
- 财(47151)
- 科学(46099)
- 江(42405)
- 所(38053)
- 财经(36245)
- 农(35712)
- 技术(35368)
- 中心(35108)
- 业大(34214)
- 州(33911)
- 研究所(33730)
- 北京(32970)
- 经(32501)
- 范(31722)
- 师范(31333)
- 职业(30023)
- 农业(27851)
- 院(27387)
- 基金
- 项目(155044)
- 科学(121765)
- 研究(117306)
- 基金(108200)
- 家(92990)
- 国家(92043)
- 科学基金(80388)
- 社会(69798)
- 社会科(65810)
- 社会科学(65790)
- 省(65087)
- 教育(58585)
- 基金项目(55607)
- 划(52975)
- 自然(52869)
- 自然科(51779)
- 自然科学(51764)
- 编号(51422)
- 自然科学基金(50842)
- 资助(46282)
- 成果(42045)
- 课题(36917)
- 重点(35015)
- 创(33896)
- 部(32829)
- 项目编号(32259)
- 发(31535)
- 创新(31240)
- 年(30663)
- 业(29824)
- 期刊
- 济(110380)
- 经济(110380)
- 研究(70753)
- 中国(56868)
- 管理(43741)
- 财(43358)
- 教育(41141)
- 学报(37085)
- 科学(33661)
- 农(31777)
- 技术(30766)
- 大学(28732)
- 学学(26655)
- 融(21207)
- 金融(21207)
- 农业(20912)
- 业经(19067)
- 财经(18801)
- 职业(16685)
- 经济研究(16450)
- 经(16299)
- 财会(14536)
- 技术经济(13966)
- 图书(13629)
- 统计(13412)
- 问题(12835)
- 业(12769)
- 坛(12650)
- 论坛(12650)
- 策(12505)
共检索到39059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德仿
在高职院校中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整合校企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国家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调控不够、院校自身条件不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和"政校企"合作机构,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师资建设及校企合作宣传,对参与企业给予优惠政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双主体”育人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绍华 孙永华 苏刚
"双主体"育人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教育探索的新途径,通过建立"斯凯孚校企合作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学校全面合作;通过建设"斯凯孚试验田",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验、技能培养等引入学校教学各个环节,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实践"双主体"育人之路。
关键词:
双主体 校企合作 育人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兴顺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之上,利益是双方产生合作驱动力的根源。根据专业特点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是调动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有效途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施,需要采取教学组织柔性化、教学方式行动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策略,并构建师徒型师生关系和开放型教学环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双主体 利益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怀勇 马琴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探索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区域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服务意识,突出企业与院校的"双主体"地位:重视平台建设,以项目促合作,改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条件:加强内涵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学研协同育人 双主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华
"校企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产学研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校企共同体",共同规划,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发展规划和专业方向;共构组织,实施校企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共同建设,全面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方式;重构课堂、联通岗位、校企联动、双师共育;这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合作、共融共进"的紧密型"校企共同体"产学研合作模式,克服了以往校企合作在理念、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双方共赢的结合点,增强了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校企共同体 产学研合作 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向文波
三一集团为满足产业转型过程中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但自身创办了高职学院,还联合其他职业院校,探索实践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对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颖
校企合作目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文章通过对校企合作驱动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双主体合作模式的运作机理,论述了双主体合作模式的特点,包括强调合作对企业的战略性价值、突出全方位管理制度建设等。同时,通过分析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双主体校企合作的实践,在组织建设、制度建构以及模式创新方面提出实施双主体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双主体模式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源北
本文依据高职院校企"双主体"共建二级学院个案实践,在合作动因、体制机制、内生融合体系的探索中,发现合作所面临的内外制约因素;探讨了从国家、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各层面反思校企合作多元协同制度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双主体 二级学院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惠坚 刘洁 康思琦 郭立银 关冬梅 龙立功 朱立伟 张雅丽 吴云溪 王红梅 王少华 李桂霞 陈斗雪
成果项目基于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适应性理论,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和原则要求而进行的"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机制探索与实践;成果项目从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路径设计,并选择软件技术等11个专业开展改革实践;项目成果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域职教集团"、"教学企业"、"互聘共培、双岗双薪"教学团队等核心理念与实践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汪洋 周向阳 林清辉
走"校企合作"道路是高职院校达成的统一认识,有些院校进行了"订单班"等教学尝试,也暴露出"订而不定"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能招到好员工,学生能找到好工作这一矛盾,与企业紧密合作,校企建立"虚拟班",企业直接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企业信息化视频管理平台拓展"工学结合"途径,建立以"双"管理机构、"双"班主任、"双"专业带头人等双主体教学体系。通过实践运行呈现出"虚拟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实践能力加强、到企业就业意愿强烈的局面,校企找到了融合点,探索出一条实现校企互惠互赢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
双主体教学 虚拟班 信息化 视频管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小冬 张加乐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剖析我国高职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我国高职院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因素。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企合作推进策略及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互惠式 校企合作模式 探索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思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同企业合作,学校为培养适合企业所需人才,会相应采取不同的组班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各有优势。为了不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实践,加大实践,规范实践,优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
校企协同 高职办学 高职学生 订单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兰红 刘冬芳
创新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高职高专院校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我校依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理念,坚持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高职教育发展道路,以校院合作机制体制的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校院一体化"发展,以满足医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
医学高职 校院合作 一体化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宗华
"校企互助"是企业与学校互助互利的一种形式,职业院校的学生实践课能与企业的岗位实训结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实训操作技能,同时也得到社会实践的锻炼。破解"校企互助"模式中的瓶颈,就要改变办学观念,依托行业(企业)这个主体,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把职业教育列入财政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校企互助"的各个主体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及利益关系,把"校企互助"纳入法律约束的范畴,这才是真正的"校企互助"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互助 政府主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凤梅
文章首先阐述了当下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最后就如何进行电子信息专业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为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开展、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率做出了研究尝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电子信息专业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