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1)
2023(2715)
2022(2268)
2021(2135)
2020(1686)
2019(3607)
2018(3518)
2017(5976)
2016(3576)
2015(3880)
2014(3955)
2013(3985)
2012(3622)
2011(3258)
2010(3246)
2009(2911)
2008(2901)
2007(2613)
2006(2286)
2005(2124)
作者
(12813)
(10596)
(10532)
(9862)
(6819)
(5349)
(4754)
(4254)
(3897)
(3771)
(3620)
(3595)
(3532)
(3462)
(3408)
(3396)
(3362)
(3258)
(3083)
(3080)
(2821)
(2782)
(2654)
(2428)
(2418)
(2384)
(2364)
(2334)
(2299)
(2194)
学科
(11391)
经济(11379)
管理(8344)
(7474)
(6051)
企业(6051)
方法(4472)
(4213)
数学(3981)
地方(3916)
数学方法(3813)
(3637)
中国(3482)
(2984)
(2935)
业经(2587)
农业(2260)
理论(2164)
地方经济(2046)
及其(2012)
(1953)
银行(1938)
(1849)
(1832)
(1751)
贸易(1745)
环境(1676)
(1675)
(1668)
(1646)
机构
学院(51100)
大学(49969)
研究(20392)
科学(16214)
(15658)
(14871)
管理(14728)
中国(14487)
经济(14388)
农业(12529)
理学(12506)
理学院(12246)
(11907)
管理学(11800)
管理学院(11730)
业大(11556)
研究所(11131)
(10731)
中心(9053)
(8736)
(8466)
农业大学(8023)
技术(8000)
(7908)
(7337)
(7220)
实验(7138)
(6984)
实验室(6922)
(6887)
基金
项目(37017)
科学(27073)
基金(25272)
(24233)
国家(24059)
研究(22041)
科学基金(19138)
(15849)
自然(14361)
自然科(14003)
自然科学(13989)
自然科学基金(13713)
(13534)
基金项目(13032)
社会(12321)
社会科(11609)
社会科学(11600)
资助(10839)
教育(10483)
计划(9177)
重点(8952)
科技(8835)
编号(8246)
(8176)
(7636)
科研(7311)
创新(7228)
(7035)
课题(6860)
(6802)
期刊
(17722)
经济(17722)
学报(16190)
(14921)
研究(12786)
中国(11432)
科学(11426)
大学(11369)
学学(11082)
农业(10044)
管理(6479)
(5797)
教育(5539)
业大(5433)
(5167)
技术(4726)
农业大学(4698)
(4563)
(4322)
金融(4322)
科技(3659)
自然(3446)
林业(3222)
自然科(2981)
自然科学(2981)
业经(2855)
经济研究(2741)
财经(2706)
资源(2700)
中国农业(2653)
共检索到77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树英  池玉杰  
【目的】研究菌株CY-2012菌丝体内三萜类物质的产生条件,以期得到最高量的三萜类物质。【方法】以28℃,150 r·min~(-1)作为初始培养条件,用基础培养基对采自长白山的栗黑层孔菌菌株CY-2012进行培养,然后采用2项单因子试验、1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三萜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应用异丙醇和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菌丝体内的三萜,采用2项单因子试验、1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优化后获得的菌丝体进行三萜类物质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菌株CY-2012产三萜最优的培养基成分组合是:去皮马铃薯200 g·L~(-1)、葡萄糖25.0 g·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伟丽  杨丽聪  许海霞  林乐珍  郑国栋  
【目的】优化珊瑚菌三萜的微波提取工艺,为珊瑚菌三萜的工业化生产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珊瑚菌三萜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提取时间、微波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g)液(mL)比和微波功率对珊瑚菌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珊瑚菌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80%、微波时间150s、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三萜提取率为1.320%。【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得到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爽爽  王昀睿  李德海  
为了提高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hispidus,IHT)的提取率和胆酸盐的结合量,本实验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IHT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的结合量为指标,研究超声波偶联双水相提取技术中提取溶剂、丙酮体积分数、盐的种类、硫酸铵质量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IHT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的结合量的影响。并且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与其它提取方法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丙酮体积分数80.0%、(NH4)2SO4质量浓度0.21 g/mL、料液比1︰5(mg︰mL),超声功率240 W、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40 min的条件下IHT提取率为5.08%,胆酸钠结合量为1.52μmol/100 mg,牛磺胆酸钠结合量为0.81μmol/100 mg。该技术与其他提取技术相比IHT提取率和胆酸盐的结合量均最大。通过优化超声波耦合双水技术不仅可以提高IHT提取率还可以有效保护IHT的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胆酸盐的结合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静  彭光华  张声华  
采用三元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观察了提取液、质量浓度、时间、温度和荷叶与溶剂质量之比等5个单因素对荷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提取工艺参数间的数学模型,得出表面活性剂助提荷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74.8~76.5℃、浸提时间38~43 min、荷叶与溶剂质量之比1∶25~1∶2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聪  曹福祥  龙绛雪  董旭杰  
研究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对木质层孔菌产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H5,温度34℃,装液量150mL,葡萄糖与蛋白胨质量浓度之比20∶1,Mn2+1.5mmol/L,ABTS0.5mmol/L,转速160r/min时,最高酶活力可达1042.76U/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传奎  肖斌  王艳丽  李瑞  宋红霞  
【目的】探索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多酚的提取和综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紫阳群体种绿茶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茶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建立了料(g)液(mL)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波功率5因素与茶多酚提取率之间的回归优化模型,模型拟合检验P0.05不显著,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回归模型与实测值能够较好拟合。5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从模型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青青  汪凯莎  陆宽  刘建华  霍昕  冯发进  
为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猪苓,采用正交方法,以猪苓浸膏得率及总糖含量为指标,优化猪苓微粉(过300目筛)浸膏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猪苓微粉浸膏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5)℃温浸2次,每次1 h,固液比1∶200。3组验证试验,该猪苓微粉浸膏提取工艺干浸膏得率及总糖含量RSD值均小于2%,确定的浸膏提取工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得到平均猪苓干浸膏得率为29.64%,总糖含量为3.3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爽  张璞瑜  蒋达青  张媚  张立钦  林海萍  
为研究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乙醇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4个因素对棘托竹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50.0 g·l-1,浸提时间2.0 h,浸提温度75℃。用牛津杯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菌与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啤酒酵母不表现抑制作用。在供试的4种食品腐败细菌中,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普义鑫  周文化  李岚  周文娟  李可  
采用S-8、D-3520、ADS-8、DM-0301、AB-8五种大孔树脂对槟榔多酚进行纯化,筛选出S-8型号大孔树脂对槟榔多酚进行纯化,其效果最好。通过动态吸附与解析实验,得到S-8型大孔树脂的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柱液pH为2.0,上柱液浓度为2.05 mg/mL,上柱液体积为6 BV;最佳解析条件为:解析液pH为4.0、乙醇浓度为75%、解析液体积为6 BV。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涛  雷帮星  何劲  文晓鹏  
【目的】为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烟草黑胫病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菌饼法对该菌株的培养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出的菌株D1为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产孢,且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极高的相似性(97%),因此确认菌株D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筛选的最优培养基为PD液体培养基,最优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薛力  于丹  
本试验采用乙醇回流浸提法,从花生粕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对照样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黄酮含量测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从花生粕中提取黄酮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60%乙醇,料液比(g/mL)为1∶40,在70℃温度下回流提取2h,测得花生粕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平均为0.86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新  李新华  
为提高板栗淀粉提取率,以丹东产板栗为材料,研究板栗淀粉提取过程中亚硫酸浓度、浸泡时间、研磨时间4个重要工艺参数对板栗提取率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对提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亚硫酸浓度>研磨时间,最佳组合为亚硫酸浓度0.26%,浸泡时间27~28h,研磨时间7~8mi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玉荣  佘锐萍  彭开松  
【目的】探索鸡肠道抗菌肽的乙酸提取方法,并寻找乙酸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乙酸浸提法从鸡肠道中提取抗菌肽,并通过琼脂糖弥散方法检测每步产物的活性,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定提取物对巴氏杆菌的相对抑菌效价来检测提取率。【结果】从鸡肠道黏膜分离到的抗菌肽是Gal-13的前片段和成熟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71 ku。乙酸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酸4℃浸提24 h,Gal-13的提取率较高,为0.1%。【结论】鸡肠道黏膜的抗菌肽主要是Gal-1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恒为  郭伟良  孙晓飞  谢珍玉  王世锋  胡文婷  周永灿  
在单因素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浸润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丹参中抗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所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7.8:1.0(ml:g)、浸润时间104 min、提取温度86.7℃、提取时间182 min。响应面模型预测在该提取工艺下抗SA活性成分提取得率极值为25.95%,经4次平行验证实验的实际提取得率为(25.87±0.03)%,为优化前的2.59倍,表明优化方法高效可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嘉琪   赵玲艳   邓雪盈   邓放明  
为了筛选产黑芥子酶的乳酸菌,从发酵萝卜叶与芥菜中分离得到39个菌株,利用氯化钯检测法测定黑芥子酶活性,从中筛选得到3株能有效降解生长环境中硫代葡萄糖苷的产黑芥子酶菌株(B244、161、602菌株),通过形态特性、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B244菌株为戊糖片球菌,161、602菌株为发酵粘液乳杆菌;对影响黑芥子酶活性的硫苷提取物浓度、蛋白胨添加量、起始pH和培养温度进行3株菌的单因素对比培养研究,戊糖片球菌显示出更高的黑芥子酶活性。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戊糖片球菌的产黑芥子酶最优培养条件为:在LB培养基中添加硫苷提取物至浓度为4.2 mmol/L,蛋白胨含量14.3 g/L、起始pH 6.9,在40 ℃,培养16 h,该菌株的黑芥子酶活性达117.2 U/L,较优化前提高152.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